[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十四届:如何成佛(明契法师)
 
{返回 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844

如何成佛

明契法师(瑞士)

(2006年7月21日下午于柏林禅寺文殊阁)
 
明奘法师:明契法师有着丰富的生活和修行经历。她所学的专业是法律,曾为一名律师,也曾服务于美国海军,做飞行员。她出家之前长时间修习禅法,曾去日本学佛。后来出家于柏林禅寺,拜净慧老和尚为师。她在瑞士及其他西方国家也经常讲授佛法,自己也有很多弟子,还经常带他们来柏林禅寺参见师父。

明契法师:南无阿弥陀佛!

感谢净慧老和尚和明海大和尚,给我这个机会做讲座。我非常高兴,每年都能回到柏林寺。在这里讲课也是一个非常殊胜的因缘,所以每次讲课之前我都精心准备。很感谢明介来做翻译,本来我想让明介把注音标出来,然后可以用汉语讲,可是明介告诉我汉语的四个音调很难把握,所以就只有放弃了(明契法师使用英语演讲,明介现场翻译——编者注)。

我想与大家探讨的是,学佛的过程中最重要和最困难的部分。大家如果有什么问题的话可以讲完之后再提问,这种做法是中国传统的方式,不过以后可以试着改变这个习惯。

正如我答应你们的,现在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怎样成佛。

第一部分:

如果你是一个佛教徒,或者你有志于成为佛教徒,那么你就遇到了一个巨大的问题。如果这个目标对于你来说是遥不可及的话,那么佛学就纯粹成了一种学术或者文化的兴趣了。其他宗教的教义是基于一本或两本书,而佛教是基于一个巨大的书库。即使你非常年轻、阅读速度非常快,你也无法阅读和研究完所有的佛教典籍。佛教还拥有最宝贵的艺术传承,例如在建筑、雕塑、绘画等等领域都留下了许多精美的作品。迄今为止,传承下来的最精美的佛教艺术品可能是在阿富汗、巴基斯坦境内的犍陀罗雕塑。你可以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研究这些著名的佛教艺术品,享受佛教艺术带来的快乐,但是这些并不是佛教的全部。

当我们还是小孩子时,我们都做过少年先锋队员,戴过红领巾,而佛陀是开悟的一个先锋。他不仅仅是“在路上”的一个先锋,而且已经达到了“终点”——开悟的境地。开悟之后,他花了四十九天的时间,分别用七天在七个地方打坐、冥想。你们可以去参观菩提迦叶附近的佛陀所到过的几个地方。在那段时间,他问自己,有无能力把自己所觉悟到的与世人分享。这也是一个重要而艰难的问题。设想一下,如果让你告诉一个先天性盲人什么是红色,这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值得欣慰的是,他决定去试一试,并且用尽其余生一直在传教。在他之后,历代祖师形成了一个佛教延续的不间断的链条,代代传承下来。

请大家仔细听,下一个部分是非常重要的。我相信在座的很多同学也许觉得自己很谦虚,认为成佛对自己来说,根本是不可能的。在觉得自己不可能成佛的心理影响下,每当取得了一点点的进步后就很快乐,认为成佛是下辈子的事,把佛单纯地定格于个体提升的另一层面上。好比一个运动员和大家说自己不行,一定不能赢。如果心里已经有了这种非常消极的想法,成佛也就是不可能的了。对于一个学佛的人来讲,说自己肯定成不了佛,实际上并不是谦虚,相反是在诋毁佛教。这种态度好像在说,佛陀成佛之前所有的努力是为自己做的,这就是在拒绝佛陀给予我们的一件珍贵的礼物,佛陀拒绝偶像崇拜,仅是希望他的弟子如他那样行动起来,去实践。如果你拒绝成佛,实际就是拒绝佛教的真实性。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有一个小和尚来这个寺院听赵州老和尚的教诲。当他在寺庙的石塔前停下来时,一位老太太告诉他一直往前走。后来小和尚见了赵州和尚就告诉他刚才的这件事。老和尚立即明白了老太太的真实意图。我们不应该学小和尚,而要学习赵州和尚。不要单纯地作为一个寺院的参观者,应该明白“一直向前走”(编者注:公案原文为“蓦直去”)的道理,这不仅会将你带到柏林寺,还会带你走上开悟之路。

所以,每一个学佛的人,包括在座的每一位,应该感激佛陀给我们的这个机会,从这次夏令营开始走向成佛之路。现在你们已经准备好出发走上这个伟大的成佛之路了吗?我听你们在说“是”,那么大家又该如何做呢?

中国有句俗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现在第一步是试着去学习、了解和修证佛法。在你们学佛之初,一定要找一位明师,获得明智的指点。夏令营是一个最理想的时机和场所。在这里你们可以找到明师,开始学佛之路。不要觉得这是很艰难的事。想一想年轻的悉达多太子,他作为太子完全有无数的理由留在宫殿,享受奢华的生活,而且当时他美丽的妻子刚给他生了一个可爱的儿子。但对于大家来说,幸运的是,他选择了修行这种艰难的生活,而不畏惧结果怎样。与他相比,我们幸运多了,他为我们留下了他的教义和指导方法。在座的出家师父,比丘和比丘尼都可以给予我们指导。最重要的是我们知道自己往哪里去,如何去做,而且我们还有前人给我们的众多指导。一旦你主意定了,有一点要必须明白——禅修之路并不是一个项目。读好书或许有一些帮助,但这无法代替我们的实修,反而可能会成为修行之路上的障碍。夏令营倡导的主题就是让我们“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让修行成为一种当下的努力方向。

现在明白了佛陀给予我们的修行方法及开悟的境地,应该立即开始去做。

有一次,一个出家人问一明禅师如何成道。禅师在他脚下划了一条线,让他从这里开始。其实最好的成道地点是“这里”,最佳的成道时间是“现在”。

柏林禅寺好比是一个火车站,夏令营是火车,将载你们驶上开悟的道路;我就是列车上的一个广播员,提醒你们拿好车票,车票指你们学到的一些佛教知识。这仅是一个比喻。

在开始旅行之前,你需要旅游指南或一本地图册。对于我们修行路上的“地图”而言,历代祖师流传下来的经典即是我们最好的指南。但是更重要的,应该找一位明师亲自引领你。

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不可能跟书学到什么东西,因为书是没有办法指导你的学习、回答你的问题的。而指导老师可以回答你的问题,虽然他也无法代替你个人的刻苦努力,但他可以告诉你成佛的每一步该如何走。

第一步,要了解一下打坐或是冥想的方式、意义及如何打坐或是冥想。通常你的导师会告诉你打坐的正确姿势、适宜时间、方法(如数息)等等细节。最重要的部分是学会观察你的念头。请大家仔细地听我说,经过观察你会发现念头并不是你意识的产物,而是大脑的一系列物理、化学等反映的结果。了解了这一事实后,你会发现别人大脑里也是如此。

如果说人类思维活动是一种因果链反应的话,那么所有现象都是无自性的。冥想会告诉你,整个宇宙是完全无自性的,是无始无终的因果链。在宇宙中,所有的现象、事件是不可或缺的,是必然存在的形态。所谓“事件”,可以说任何东西都是一个事件。事件的另一含义就是一种很慢的变化状态,如一栋大楼即是一个事件。所有现象和存在都是一个事件,因为他们都拥有一个事件存在的几个步骤,比如产生、成熟、停留、衰败,直至消亡,佛教里称为成、住、坏、空。这就说明一个问题,即所有的事件、现象都是不可或缺的,都是必然要发生的。换句话说,该发生的必然要发生,不该发生的不会发生。

所以,对一个事件或现象进行好坏的评价,就已经失去意义了。因为它本身就是必然的存在,没有好与坏之分。所有事件都是因果链条上的一个环节,是宇宙中的事物间相互发生作用的结果。所以,我们对因果链上一个小环节的判断,其实是对整个宇宙的判断。当然我们对宇宙之外的部分一无所知,也就无法做一个更深的对比。

基于上述原因,我们在这个世界生活,应该积极地参与其中的每一件事。但事实上,我们所做的任何一件事只是因果链条的一部分,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这在佛教中称作“宿业”。所以,我们应该以无住的、无自性的、慈悲的眼光来看待宇宙的每一个事件。禅是一把“金钥匙”。我刚才已经逐步解释了如何修正自己看待这个世界的态度和方法。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那么你已经看到了佛陀所看到的世界。如果你做到了这一点,你就成佛了,正如释迦牟尼佛那样变为一个有成就的人。

禅的本义是静修和冥想,但你们必须明白怎样去冥想才能获得预期的效果。请仔细听。当你静坐冥想的时候,你要以一种无住、客观的方式,观照你的念头,观察你的思维活动。如果你这样做,你就会观察到在你的念头里有许多你根本没有意识到的东西。你就会意识到这些念头根本就不是你意识的产物,并且你还会意识到其他好多东西都会在打坐中发生。千万不要把它学术化,因为这些理性的思维和逻辑的限制往往给我们的意识增添更多的混乱和矛盾。

很庆幸的是佛陀发现在人的意识当中存在一块很大的空间是我们从来都不曾使用的。相信你曾经有过类似的经历来体会这些不被意识到的意识的存在。记得吗?有时你会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无法解决,但你把它放下一段时间,去做另外的事情,或者睡了一夜觉之后,你会突然发现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答案就是来自你的潜意识。科学家也证实了这种潜意识在我们意识中占有更大的空间,但科学并不明白潜意识是怎样工作的。

大脑就像一个黑匣子,我们通常把我们观察到的现象连同我们理解的内容,反映到头脑里,就像电脑信息的输入一样。然后大脑就会对这些东西整理输出,我们就会得到一个结论。这个复杂的过程也许永远不会为我们完全理解。为什么?我们现在的意识(不是潜意识)充满了太多的琐事和细节,以至于没有多少空间可以利用。
我们的潜意识对于我们如何超越他人是一个很大的可以利用的空间。现在我告诉你们怎样开掘它。很简单,你需要以正确的方式打坐,然后你需要不断的重复无住的这样一种方式来观察你的念头,你会看到念头的自性是纷杂而散乱的,你的意识会自动把这些对世界的看法集中到这块意识的区域中去。

如果我们以太理性的方式去研究我们的经历往往会成为修行道路上的一大障碍。谁都不能非常理性的用科学的术语把这些东西表述出来。我们所要做的仅仅是吸纳这些信息并且非常仔细的观察脑海里那些念头的改变。

当你的大脑接受到了足够的信息后它会反映给你一个真实的现象。在那个时刻,遮蔽你意识的云雾将会被拨开,开悟后的佛性将会显示出来而照耀整个宇宙。那么你下一步得到的回报是什么呢?

在打坐过程中你会看到整个宇宙是必然存在的、是完整无自性的。你就会发现你和大家都是这个不可分割的宇宙的一部分。这样的话你就会把自己看待世界的方法用到日常生活中去,从而把自己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并且继续在生活中体验更多的成就感。同时你会把别人看作自己的一部分,这样也增长你的慈悲心。你会成为石头的兄弟,云彩的表亲。这样你会完全成为一个佛。

你观察释迦牟尼佛像就会发现佛的那种轻松快意的微笑。如果你从今天开始努力修行,你将来也会拥有这种微笑,并且是永远拥有。这样的探讨可能很困难,但大家应该有一个信念,不能气馁,有什么问题大家都可以问,我们可以继续探讨。我和在座的法师都愿意帮助你,成为你们的导师。谢谢!

现在大家可以提问了。

请用汉语提问,这样你们大家都能听懂。

营员:按照佛教的因果关系,把这个世界看作是一个结果,那么这个世界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在座的各位营员可能会用科学道理来回答,那么佛教的教义里面,这个原因是什么呢?

明契法师:科学和佛教看待世界的起源的态度是一致的。不同的是,佛教让每个人自己去体验,科学只是告诉你一个结果,一个事实。

请不要把科学和佛教对立起来,我们走路时用哪只腿呢?左腿还是右腿?

营员:双腿。

明契法师:是的。所以要结合运用科学和佛学来解释世界的各种现象。

营员:您所说的成佛实际也是一个人的自我完善的一个的过程,怎样才能鉴别一个人已经成佛了,我们可能还存在着误解,比如佛不可能生气,不会遇到不好的事情。在您的“佛”的定义里,是否说他也同样会遇到各种各样问题,只是他用佛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谢谢!

明契法师:佛和常人没有区别。每个常人都是佛,每个佛也都是常人。常人心中的念头和佛心中的念头都是一样的,区别在于常人不能明白觉知,佛陀却能明白。
例如你说到的生气这个问题,同样是生气,没有发觉自身佛性的常人会想“我生气了”,佛陀则想“我有了一个生气的念头”。你们能明白这个区别吗?(掌声)

你们听过六祖慧能的故事吗?如果没有听过,最好赶快去了解。这里我可以简单的介绍一下。神秀写过一个偈子:“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慧能因为写了一个对治神秀的偈子“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才被选为六祖。我们早上照镜子,晚上再照镜子时,镜子当中的那个人还是早上的那个吗?佛陀的心就是一面不沾染任何东西的镜子。

营员:律师可以成佛吗?

明契法师:律师也可以成佛,律师不是撒谎者,他总是代表了最好的一张脸给法官去判断。

现在请男孩子们提问。你们都成佛了吗?当然你们都是佛,只是你们还没有发现。快点,男孩子们提问!

营员:您讲到一切事件的发生都是因果必然,环境注定的,应当用慈悲无住的态度看待世界,这是不是让我们放弃积极争取的念头?

明契法师:这个问题很重要,请再说一遍,防止有的人没有听清问题。(翻译重复问题)没听懂的请举手。(没人举手)下面我来回答。

每个人在世间的一切活动都不是独立的,都是因果链的一个部分,佛教并不是悲观处世的。你们都听说过“功夫”吧?功夫(武术)只是被动防守的吗?这要根据情况不同来分别。有时要被动应招,有时则要积极出招。如果你面前有个孩子就快被车压到了,你还会坐在那里打坐吗?

营员:释迦牟尼佛是完全觉悟的人,他的心就像一面镜子,没有灰尘落在上面。这就是完全觉悟吗?如果不是,那这样离完全觉悟还有多远?

明契法师:在禅宗里我们讲顿悟,这不是完全自闭的开悟。我来问你一个问题吧。如果你想看清一样东西,你使用一面干净的镜子还是脏的?

营员:干净的。

明契法师:这便是你的问题的答案。下一个问题?

营员:西方的宗教和佛教的比较,您是很有发言权的,您的看法是什么呢?对于现在的关于灵境的大师,您有什么看法?(可能是翻译的问题,有点答非所问。下面的回答,有的地方翻译错了,还有关于心理学实验的术语“被试”等)

明契法师:佛教的心理学远远超前于现在西方的心理学,佛教的修习者已经花费了2500年时间来研习人的内心世界。科学界第一个来研习人的内心世界的人是苏格兰科学家David Hume,他是在两百年前向世界宣布了他的发现。他的发现与佛教的发现是契合的,而佛教在2500年前就做到了。正是因为佛教早已发现并解决了现代心理学的各种研究问题,所以现在西方心理学家对佛教相当的感兴趣。

佛教讲的是“诸法无我”,三年前科学界也印证了这一点。心理学家让被试者(被实验者或实验对象),给他戴一顶帽子,帽子上有很多芯片。他看只有一根指针的钟表,指针“滴答滴答”的快速移动,再请被试者决定自己要举起右手,要求被试者清楚的知道举手时指针在哪里,记录整个过程的大脑发出的脑电信号。结果发现,举起右手的动作先于大脑感知到的那个决定的瞬间。这便科学的印证了“无我”的存在。

营员:历代禅师的开悟,见证东西都是相同的?

明契法师:是的。历代祖师开悟或见证到的东西都是完全相同的。因为所有人的佛性都是相同的。佛性相当于每个人都长着一个鼻子,都是一样的。

明奘法师:明契法师是很睿智的,不论是演讲还是问答,营员们都感受到了。明契法师的汉传佛学理论研究及修行体验都很深刻。

对于佛法的认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人人如此。给一个生下来就双目失明的人讲颜色,是很难的。虽然我们的同学也很睿智,也经历了一些人生的思考,这短短的一个多小时还不能够解决我们所有的问题。希望各位营员能有长远的目光和信心,去深入了解佛教,这确实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佛法是在公元前两年传入中国的。大概四百年后,鸠摩罗什大师公元401年来到长安后,中国人才对佛法有了全方位正确的认识,此后汉传佛教才真正懂得般若。有深厚的儒家、道家基础和智慧的古人,都要这么长的时间,可见对佛法认识还是很难的。

根据记载,中国人中能证果的从公元五百年达摩祖师来到中国后才有,六祖慧能以后才遍地开花。这也能看出修行的困难。希望大家发长远的心,深入经藏智慧如海,不要停留在粗浅的认识和体验上。

我们再一次感谢明契法师。明契法师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她刚刚沿着丝绸之路走过来的,也是佛教从印度传来中国的一条重要道路,玄奘大师也是沿着这条路去印度。虽然那时中国人懂得般若,懂得了佛法的根本的精神,但是也还有一些具体的问题,比如化身佛有没有心的问题,在唐初佛教界争论得很厉害,而且没有统一的答案。所以玄奘大师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去了印度。公元644年回到长安。至此中国人才从佛法的根本精神到具体的微细的理论认识才真正完全继承了印度佛教的全部。


{返回 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十四届:禅宗法脉(衍真法师)
下一篇:十四届:我所认识的佛教(潘宗光)
 十五届:生活在分享的世界里(净因法师)
 九届:宗性法师在闭营式上的讲话(宗性法师)
 五届:三皈五戒开示(净慧法师)
 五届:印尼的佛教现状(陈宏兴)
 六届:净慧法师在闭营式上的讲话(净慧法师)
 三届:话头禅与默照禅(惠空法师)
 七届:净慧法师传灯法座开示(净慧法师)
 八届:河北省佛教协会举办第八届生活禅夏令营
 六届:第六届生活禅夏令营开营式致辞(净慧法师)
 十七届:开营式上的讲话(男营员代表 冯总结)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藏传因明学中真因的性相[栏目:因明学参考资料]
 五种欢喜[栏目:永海法师]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六三集[栏目: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
 在现实生活中怎样当好一个居士(戴源慧)[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五0八集[栏目: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
 耳根圆通法门[栏目:元音老人]
 大悲咒句偈 31.地唎尼 DI LI NI[栏目:大悲咒句偈·宣化上人Great Compassion Mantra Verses]
 救世与救心[栏目:证严法师]
 忏悔的种类与方法(圣严法师)[栏目:忏悔业障]
 了凡四训 第二篇 改过之法[栏目:袁了凡居士]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