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入行论讲记》第十册 第九品 智慧 第一百八十七节课
 
{返回 入行论学习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953

第一百八十七节课

下面还是讲证悟空性之后平息世间八法,昨天学习了一部分,今天继续看下面的文字:

若于性中觅,孰为爱所爱?

细究此世人,谁将辞此世?

孰生孰当生?谁为亲与友?

如我当受持,一切如虚空?

昨天已经讲了,证悟空性的时候,得失为主的世间八法都不存在。那么,在胜义中寻觅,人们所执著的事物到底存不存在呢?也不存在。在名言中,众生的迷乱面前,一切得失都存在,世人为了今生的快乐而患得患失、忙忙碌碌,是没有通达胜义空性所致。但若按照龙猛菩萨、月称菩萨、寂天论师的言教,通达了一切的本来实相后,万法在真实义中并不存在。在这种境界中,谁是能贪爱的我?谁又是所贪爱的人和事呢?谁于此世死亡?谁已经出生?谁将在来世降生呢?谁又是亲戚与朋友?这一切的一切如虚空般不成立,既然如此,为何不与我(寂天菩萨)一同受持这样的境界呢?这个偈颂,是寂天菩萨发愿摄持未证悟空性的众生。

本体空性中,一切相了不可得,世人特别执著的感情,在真实义中并不存在。可是在名言当中,它伤害了无数众生,令其在情网中无法自拔,饱受煎熬和痛苦。佛经云:“犹如自造箭,还自伤其身,内箭亦如是,爱箭伤众生。”如同有些人造的箭刺伤了自己一样,我们自己贪执的东西,最后也会伤害自己。

当然,异性之间的“爱”,是从狭义角度来讲的,就广义角度而言,所有的贪执都可以叫做“爱”。但在胜义中去寻找,能爱的人不存在,所爱的本体也不存在,人我也好、法我 也好,在真性中都遍寻不得。“见此实性已,云何爱不灭?”前面也讲过,观察受果的过程中,现见一切万法的本体不存在,既然本体不存在,那为何不灭除对它的贪爱呢?因此,在真实义中,所谓的爱是没有的。

同理,以胜义智慧来观察,器情世界的成、住、灭也不存在。尤其是有情世界,无论是自生、他生、共生、无因生,都不可能真实产生;既然没有产生,安住就不可能有;如果这两者都没有,众生的死亡也就不存在,一切只不过是虚妄执著。

最近发生了大地震,很多众生都离开了人世,但生者为亡者的痛哭伤心,其实也是一种名言假象,从做梦的角度讲,这只是一个噩梦,真实的本体并不存在。若通达了这一点,有关密宗书和《般若经》中说,这叫达到了无生无死的境界。就像藏传佛教的莲花生大士、布玛莫札,他们在胜义中通达了这样的境界,从而证得长寿持明的果位。还有些人显现上有蕴的毁灭,但在境界上也通达了无生无死的境界。

这种境界不仅人可以通达,即便世间的山神、护法神也可以通达。以前有一个元珪禅师,他的修行很不错,开悟后住在茅棚里。有一天来了一个人,相貌庄严、气度不凡,在众眷属的簇拥下来到他面前。禅师没有特别在意,直接问:“你来这里干什么?”那人有点受冷落,说:“你难道不认识我吗?”禅师说:“我对众生与佛陀一视同仁,怎么会认识你?”那人说:“我是此山山神,操纵每一个众生的生死。”(言外之意就是威胁禅师,你不恭敬我的话,我要给你点颜色看看。)元珪禅师说:“吾本不生,汝焉能死?……”给他讲了许多教言。这个山神也有点善根,当即通达了一定的境界,后来于禅师面前受五戒,承诺护持佛法。

所谓的护法神,汉传佛教中有,藏传佛教中也有。莲花生大士来到藏地时,一路上降伏了很多鬼神,让他们承诺保护佛法、弘扬佛法。历代高僧大德的传记中也看得出来,他们降伏一些鬼神之后,经常让他们皈入佛教,这在藏传佛教中非常非常多。比如紫玛护法神,就曾在莲花生大士面前承诺过,在法王面前也接受过《金刚橛》灌顶。当年法王去不丹的时候,紫玛护法神在一个人身上降神,于法王前请求灌顶。藏传佛教的降神,有些人可能不一定知道,这是非常奇妙的现象。一个不丹人平时对藏语一窍不通,但是降神了以后,他的神识暂时离开,护法神进入,他口里就能说非常流利的藏语。当时法王《金刚橛》灌顶时,有许多非常精彩的场面,到目前为止,过了20多年了,我有时候想起那种场景,确实对高僧大德的威力、护法神的存在、佛法的伟大深信不疑。

寂天论师所讲的无生无死的境界,很多高僧大德皆可达到,永嘉禅师在道歌中就说:“自从认得曹溪路,了知生死不相干。”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也可以达到这种不怕死的境界。有些人喜欢说“我不怕死”,这只是说大话而已,实际上真正遇到死亡时,自己还是怕得要死,但若通达了这种境界,自然就会生死无惧。

我今天听说学院的一个出家人,他以前住在摩尼宝区,单独修了一个房子,前段时间他在别的地方圆寂了。圆寂之前,他说:“上师如意宝讲过,死的时候不要太普通了,应当安住于心性本来面目中才圆寂。”当时很多人都不相信,他对身边一个人说:“今天我可能要离开人间,你给我耳边念一遍麦彭仁波切的《大圆满愿词》。”那个人就给他念了。刚刚念完,他大喊一声“啪的”,然后笑了起来,说:“没有成功!你再念一遍。”那个人又念了一遍。他再次大喊“啪的”,就真的圆寂了。听说他的肉身缩得很小很小,火化后烧出来的全是舍利。

我以前写《密宗虹身成就略记》时讲过,藏地的人往生时出现舍利、出现虹身、出现瑞相,根本不觉得特别稀有,大家都知道只要好好修行,肯定就会这样。但在其他地方,尤其是到了西方,一看见舍利就极其兴奋。其实只要你精进修行,达到无生无死的境界或者不怕死的境界并不难。以前六祖在五祖面前听《金刚经》,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当下开悟,证达了无生无死的境界,并说:“何期自性,本不生灭……”这种不生不灭的道理,诸多高僧大德的证悟歌中比较多。

在胜义当中,不仅可达到不生不死的境界,还能断除对亲朋好友的执著。我们作为凡夫人,对父母亲人等自方会特别贪执,始终放不下来,以前的高僧大德为什么要抛弃故乡?就是为了断除对自方如沸水般的贪恋。若能达到这种境界,杀父仇人和亲生父母坐在一起,你也不会有丝毫分别。

最后一句“如我当受持,一切如虚空”,充分显露了寂天论师的无上甚深境界。在本论的开头,他说自己“是故未敢言利他,为修自心撰此论”;到了《智慧品》中间时,“若实无实法,悉不住心前”,基本上已承认了自己的境界;到这里就更明显了,寂天论师劝导所有的可怜众生——整天要么贪执爱情、要么贪执亲友,对生死特别害怕,一听说地震来了就提心吊胆,宁可在外面露天淋雨,也不愿住在舒适的屋子里,这一群没有通达胜义谛的人,应该像寂天论师一样,受持一切法不生不灭、犹如虚空的境界。《般若摄颂》(又名《摄功德宝经》)云:“所缘自性无有边,有情自性亦无边,虚空界性亦无边,知世间智亦无边。”什么时候通达了这种无边的境界,什么时候就会受持虚空般的平等空性见,因此我们一定要努力。

人无我和法无我为主的空性法门,你们第一次听若没有搞懂,应该再听第二次、第三次……要反反复复串习,同时祈祷根本上师、护法神及十方诸佛菩萨,通过具足各方面因缘,断除自己的执著,令如虚空般的境界出现。听完《入行论》以后,稍有善根、精进修行的人,对世俗法的了解和对胜义空性的认识,应该会跟以前有所不同,不会像往常那样特别执著。我也曾讲过,洛若寺一个老太太说:“听完了《入行论》以后,某某寺院的出家人完全不同了。”虽然这是一个老妇女的话,但实际上也看得出来,听了这部法和没有听的差距还是非常大。

因此,我从内心中非常希望:大家在世俗中生起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胜义中对空性有所了解。若对空性没有了解,再怎么修、再怎么说,也是困在执著的笼子里,始终不能解脱。所以,对空性的希求和闻思,有生之年不能间断。凡夫人无始以来的习气根深蒂固,听一两次《智慧品》,不一定马上起作用,应该再再听受,才会慢慢转变。所以听了一遍的话,没有开悟也不要紧,不要认为没开悟就没希望了,修行需要有长期的精进和信心!

己二(于未证悟空性者生悲心)分二:一、所缘;二、行相。

庚一(所缘)分三:一、今世辛苦维生;二、后世感受痛苦;三、三有共同过患。

辛一、今世辛苦维生:

众生若没有证悟空性,即会遭受无量痛苦,故而对他们生起悲心。

世人求自乐,然由诤喜因,

频生烦乱喜。勤求生忧苦,

互诤相杀戮,造罪艰困活。

对空性有所认识的人,再回过头来看那些没有认识空性的人,一定会生起极大的悲心。阿底峡尊者也说:“只要证悟了空性,必然会对可怜众生生起大悲心,自己绝对不会造恶业。”这两点务必要记清楚。如果你没有一点悲心,证悟空性的境界肯定不高,这从诸佛菩萨和传承上师的传记中也看得出来,证得了无上果位之后,不顾众生的佛菩萨绝对没有,一旦有了证悟的境界,对众生一定会关心,自己也不会造恶业。现在有些人口口声声说证悟了空性,但对众生没有悲心,自己经常造恶业,甚至让别人也造恶业,这绝对不是证悟空性。

这里是说,世人虽然都想获得安乐,却为了谋求微不足道的利益而与对手竞争,为了亲朋好友的欢喜而做种种不如法之事。由于争斗和欢喜这两个因缘所致,而频频发生冲突,心烦意乱,由利益之因而数数欢喜,因没有得到快乐而忧伤难过。人们为了自己所希求的目标,与他人争执不息、互相残杀,造下各种可怕的恶业,以此来度过自己的一生。

放眼看看整个世界,大多数人的生活方式不过如此,他们唯一希求的,就是短暂的今生中自己获得快乐。有些人虽然口头上说利他,但由于没有证悟空性、没有真实的菩提心,很多行为都是一种假象。世间上的芸芸众生,每天为了自利而争斗,为了自利而痛苦,看到他们的处境,确实觉得出家人的生活非常清净。有些出家人虽不一定证得空性,可是看破红尘之后,生活上有很多轻松,流的泪跟在家人比起来,应该说少很多。

我们证悟空性的真正作用,就是对众生生起真正的利他心,若想生起利他心,首先必须缘苦难的众生生起悲心。最近,我们看到众生受苦的现象比较多,不管打开收音机还是电视,播放的都是天灾人祸,自然灾害也好,人类战争也罢,许多场面惨不忍睹。就拿今年来讲,年初的时候有暴风雪,受灾地区遍及中国14个省市,很多人都无法返乡过节;前不久,缅甸一带爆发热带风暴,至今已经死了三四万人,几十万人无家可归;最近四川发生大地震,好几万人被埋在废墟中,美好家园毁于一旦,家破人亡处处可见;还有,安徽也爆发了小儿手足口病……各种灾害层出不穷,即使没证悟空性,我们也忍不住生起悲心。

这些灾害的原因是什么呢?一方面是众生造恶业的果报现前,假如前世伤害过别人,即生就要遭受这样的痛苦;另一方面,现在人类破坏自然非常严重。我并不是发现了什么,但自己每次路经汶川一带,看到不管是山也好、地也好,全部破坏得特别厉害,经过的时候心惊胆战、十分害怕,以前就有这种感觉。当然,这是一种缘,不是因,最主要的因就是众生前世造的恶业,再加上严重破坏自然平衡,必然会遭受大自然的惩罚。老子曾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一切万物都是有法规的,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如果损害了自然界,按照佛教的说法,龙王、地神、山神、水神就会发怒,给人类降下种种不幸。

其实,我们身体是一个小宇宙,外在的环境是大宇宙,二者是一体的,假如严重破坏了大宇宙,最后也会毁灭自己。《黄帝内经》中列举了大量事实来证明天与人是统一的,比如,天有日月,人有双目;天有四时,人有四肢;天有五行,人有五脏;天有三百六十五度,人有三百六十五骨节;鼻额像山岳,毫发像草木……可见,人与自然相依相偎、无法分割。然而相当长的时期内,人类因为可以上天入海,就认为自己无所不能,打着“人定胜天”的旗号,对自然进行肆无忌惮的掠夺,最终招致了大自然的强烈报复。

作为一个佛教徒,我今天在这里呼吁,我们应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最少也是念1万遍到10万遍的观音心咒或佛号,回向救度这些可怜众生。在座的道友从今天就开始念,对可怜的众生,我们佛教徒应该有办法,念观音心咒或阿弥陀佛名号,对他们决定是有利的。不像现在有些人,光是“祈祷祝福他们,让他们平安,让他们战胜痛苦”,只是口头上说说而已,实际上真正能带来利益的,唯有佛菩萨的加持。所以在座的人今天就开始念诵。

以后看到这个光碟或者文字的佛友,希望你们从此时起,也念1到10万遍的观音心咒回向这些众生,以免除自然灾害及堕入恶趣等暂时和究竟的痛苦。同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大家应该尽量献出爱心,帮助这些可怜的众生。我们作为一名佛弟子,这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当年寂天菩萨也是如此:有一段时期印度某地遭到极大的自然灾害,粮食颗粒无收,当地一千多乞丐没有饭吃,饿得奄奄一息。乞丐们正在等死时,寂天论师用神通使他们得到丰足的饮食,身体完全恢复过来,然后为他们宣讲因果、十善等佛法,令其全部皈入佛教。(第六种稀有传记)

还有一次,在一个地方有五百名持邪见的外道,当时那里闹饥荒,他们得不到食物,遭受到饥饿的折磨。他们私下商议:谁要能解决众人的食物问题,就推他为首领。寂天论师得知后,便到城市里化了一钵食物,通过不可思议的威神力加持,使五百名外道取之不尽,摆脱了饥饿痛苦。之后,寂天论师给他们讲经说法,传授五戒十善,使他们抛弃了邪见,行持佛法。(第七种稀有传记 )

所以,我们平时看见遇难者、痛苦者时,不管是见解上、行为上还是生活上遇到困难,只要我们有能力,就要尽心尽力帮助。如果没有这样做,光是口头上说发菩提心,行为上却无动于衷,这是不合理的。对可怜众生生悲心,这方面的教理非常多,关键要看自己平时有没有串习?遇到一些痛苦者,心里会不会有反应?若对空性法门有所认识,自然会对没有通达空性的众生起悲心。相反,对空性的道理不了解,所作所为被实执束缚,而且没有利他心,一切以自我为中心,那做什么都意义不大。因此,大家应当抛开自私心,驱开执著心,尽量安住于空性中,以清净心来帮助众生。

现在很多人早上起来坐禅,晚上睡前也坐禅,但坐禅的过程中,应该有麦彭仁波切那样的窍诀,即先观察自己的蕴存不存在?我存不存在?法存不存在?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剖析,对单空生起无伪的见解,之后再对离一切戏论的境界进行修持,这样坐禅才会成功。否则,修空性很容易误入歧途。

有了这样的基础,对世间的得失盛衰就不会执著,觉得它跟梦境没什么差别,其自性不可得,显现也是假的,执著又有什么意义呢?自己若远离了这些执著,再回过头看芸芸众生,为了蝇头小利而大肆造业,自然会对他们生起悲心。这种悲心的生起并不是特别困难,当然,倘若自我的心一点也没有损害,空性的见解一点也没有证得,那说得再漂亮、做得再轰动,悲心也生不起来,痛苦的毒芽仍会不断生长。

因此在修行的过程中,大家务必要依照传承上师们的教言,从根本上铲除执著。这个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不是短暂的时间中马上就能明心见性。不过也不要紧,只要我们的路是正确的,依靠不断的努力,总有一天会达成所愿。世间人搞一个企业、搞一个项目,尚且不可能一天两天就成功,修行也是同样的道理,必须依靠循序渐进次第性修持正法,才能断除执著。若能如此,你一方面不会入歧途,另一方面,自己的修行境界也会越来越稳固。

 


{返回 入行论学习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入行论讲记》第十册 第九品 智慧 第一百八十八节课
下一篇:《入行论讲记》第十册 第九品 智慧 第一百八十六节课
 《入行论讲记》第六册 第七品 精进 第一百零九节课
 《入行论讲记》第五册 第六品 安忍 第七十五节课
 《入行论讲记》第五册 第六品 安忍 第八十节课
 《入行论讲记》第一册 第一品 菩提心利益 第十二节课
 《入行论讲记》第二册 第二品 忏悔罪业 第二十六节课
 《入行论讲记》第八册 第八品 静虑 第一百五十二节课
 《入行论讲记》第三册 第四品 不放逸 第四十四节课
 《入行论讲记》第三册 第四品 不放逸 第四十二节课
 《入行论讲记》第十册 第十品 回向 第一百九十八节课
 《入行论讲记》第六册 第七品 精进 第一百零三节课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如来禅合祖师禅”:晚明禅学中兴的特质[栏目:陈永革博士]
 《入中论》第六次课程 第十一讲之:清净名言在二谛中的判定[栏目:入中论讲记·110]
 五百罗汉 264、众和合尊者[栏目:五百罗汉]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栏目:延参法师文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