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心性的证悟
 
{返回 珍珠之鬘·冈波巴大师全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61

心性的证悟

  在实修此“心性无生”的时候,共有两种不同的情形:

  ◆ 在主观臆测的“共相”的道理上着手修持;

  ◆ 在真实义理上着手修持。

  《功德荟萃》第二十四则

  敬礼大宝上师!

  至尊大宝达波仁波切又曾这样教诲说:

  一切森罗的现象以及貌似实有的东西,其实都从未变成过心外的事物。要知道,若理解了此心的无生性,即是“见”;若在内心之中真正显现出了见解的真意,即是“证”;一心一意地安放于证悟的这种道理,即是“修”;在这种实修的状态中无所散乱,即是“行”。

  接着,冈波巴大师又解释说:

  在实修此“心性无生”的时候,共有两种不同的情形:

  ◆ 在主观臆测的“共相”的道理上着手修持;

  ◆ 在真实义理上着手修持。

  1.“在主观臆测的‘共相’的道理上着手修持”的意思是说:(借助于逻辑的推寻,就在意境上断定,)由于一切诸法都是空性无生的,因而,就在“一切诸法不成任何(实体)”的理解上搁置了其心,(而不再努力寻求进一步的实修实证,这种自以为是的“证悟空性”,其实,)不过是心意造作的产物罢了;

  2.“在真实义理上着手修持”的意思是说:那“俱生心性”、“光明”、“明知的体性”,即是“法身”;不要人为地更改这种状况,而证到的“光明的体性”,即是真实的“胜义”呀!类似这样的体性,它是无依无靠而又不落方所的;同时,又是无法用譬喻和事例进行比知和模拟的;而粗浮的言词,更是无法说到它的点子上。

  基于以上种种缘故,因而,这种境界,绝不是那些具有“分别炽燃之见者”所能望其项背的;这种境界,也不是“意识分别”所能经历的范畴。

  有关这层道理,如经中有偈亦云:

  依何举措亦难知,

  凭师加持及实修,

  以智慧眼可洞见。

  与彼随顺即真实。

  (心性无生的实相,)

  用其他什么办法也都难以了解,

  (心性无生的实相,)

  只有通过上师的加持,

  以及自己的实修,

  才会以慧眼洞见它。

  一旦随顺了这种心性无生的实相,

  那就是实际理地的“真实”了。

  冈波巴大师说:“我所承许的观点,就是这个样子”。

  ——冈波巴大师全集《珍珠之鬘第一辑·功德荟萃》第二十四则竟


{返回 珍珠之鬘·冈波巴大师全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无生
下一篇:渐与顿
 三条道,任你走
 显密差异
 安心法门
 发心
 听法的意乐
 到家的感觉
 后记
 实修
 我执的布施
 “修上觅见”与“见上觅修”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摄大乘论》要义 总标纲要分第一[栏目:刚晓法师]
 佛教辩证思维略析[栏目:吕有祥教授]
 圣地现瑞相 法施诸有情[栏目:传喜法师]
 事业的定位[栏目:仁焕法师]
 对于端阳节之感言[栏目:明真法师]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92-93卷[栏目: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日常法师]
 百日共修的学修体会(男众师兄)[栏目:圆满人生·佛子心语]
 夏鲁派[栏目:夏鲁]
 戒尘和外国女施主[栏目:戒嗔的白粥馆]
 相应60经 像山一样经第二[栏目:相应部 56.谛相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