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教的人生观、宇宙观和价值观是什么,和其他宗教有什么区别?
 
{返回 藏传佛教疑问解答300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014

佛教的人生观、宇宙观和价值观是什么,和其他宗教有什么区别

  佛教的人生观、宇宙观的高度概括是“四法印”,即诸行无常,有漏皆苦,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诸行无常的“行”指一切有为之法,因缘形成的一切事物。有形的色法和无形的心法皆属行法。“无常”粗分讲有生就有灭,变化无常;细分讲任何事物都无一刹那的常恒,在一刹那之间起着生灭的变化。前一刹那的我,已非此一刹那的我。生即是灭,生中包含着灭,生与灭之间,没有刹那的间隔。任何事物若有刹那的不变状态,就意味着“常恒”。

  “有漏”的“漏”指贪嗔痴疑等烦恼,烦恼是诸苦之根源。大海行船,就怕船上漏水,漏水的船,若不及时堵塞漏洞,定会沉船。人的烦恼,就是使人下堕之因,下沉苦海之因。凡受烦恼心影响的任何思想、行为都结苦果。

  诸法无我的“我”,指一切事物的不依因缘的独立性和实际存在的固定性,任何事物包括自己都是众缘形成之物,并无任何自性(我)实际存在的固定性,所以是诸法无我。

  “涅槃”是指生命消除烦恼,脱离业力轮回的自由平静状态,是苦海的彼岸,是世人向往的理想境界。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善恶业报不爽,珍惜难得的人身,皈依三宝,戒恶行善,下世求得人天之身,享人天之乐——这是下士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虽得人天之乐,也终究无常,要想常乐,就要出离苦海。因此,修德修慧,追求脱苦涅槃——这是中士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从轮回无穷的生命逻辑中得出一切众生曾经是自己的父母的结论,为报父母之恩,放弃自己的苦乐,尽心尽力,为众生的利益服务,为最大限度地利乐众生,一心一意追求成佛——这是上士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佛教共分大小二乘,小乘的价值观是约束自己诸恶莫做,大乘的价值观是无我无私,奉行诸善,利乐众生。

  佛教和其他宗教之间的根本差别是别的宗教信仰上帝(或造物主),认为上帝是生命和万物的创造者、人类的拯救者、救世主,一切苦乐靠上帝。佛教认为众生的业力创造世界,也创造自身。世界上没有造物主,生命自己是自己的创造者、拯救者,觉悟要靠三宝的启示,离苦得乐要靠自身努力。


{返回 藏传佛教疑问解答300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教和自然科学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下一篇:在高科技社会里,佛教为什么能够获得广泛的信仰?
 为什么把佛法僧三宝称为“三救星”?
 佛教和自然科学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如何理解《金刚经》中“无有定法,如来可说”?
 有人说,密法的佛身观法是“无异乞丐妄称国王”,这话对吗?
 什么叫作灌顸?
 佛教思想如何与家庭和社会生活相结合?
 藏密双身修法是怎么回事?
 佛教说“善有善报”,为什么行善者无好报,行恶者反而看起来比较好呢?..
 佛教中的“手印”一词是指手势动作吗
 何谓业印,何谓智印?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修养[栏目:觉世论业]
 珍惜此身(正果)[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成唯识论疏翼 第四冊 卷八 四、广生分别相[栏目:韩镜清教授]
 佛教的宇宙观(慧律)[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般若法灯,彻照暗冥(二)[栏目:慧光法师]
 风雨生信心[栏目:我的人间佛教性格]
 第卅五回 (2)真心[栏目:自然的代价]
 先生及女儿仍不能真正接受佛法...若每天静以念佛指(阿弥陀佛)或念《地藏经》回向给她可以吗?[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是否供养佛菩萨或出家人的福德较多,而布施给贫困者福德较少?[栏目:药师山·紫虚居士]
 佛教的大乘和小乘有什么区别?[栏目:藏传佛教疑问解答300题]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