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有人说,密法上师必须是已经成就的上师,这话对吗?
 
{返回 藏传佛教疑问解答300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509

有人说,密法上师必须是已经成就的上师,这话对吗

  密法“成就”是指二次第内证境界。灌顶传法的上师具备内证成就当然更好。但人的内证成就,即修证地道层次,一般从人们的外表思想行为上是无法判定的。因人都善于伪装,表面像佛未必是佛,表面愚痴也未必愚痴。

  佛菩萨常有亿万化身度生,但未必都是佛菩萨形象,故表面上道貌岸然具神通慈悲大成就相者,未必是真有成就者;表面普普通通,甚至德慧低下,受人歧视者也有深藏不露内证成就的可能性。

  因此,佛陀曾说:“我和与我相同者,可判定人的性相境界。人与人无法相互判定性相境界,若判定,就会犯过错。”这就是说,只有遍知一切的佛,才能把握人的精神性相,二障未除的人,把握不了别人的精神性相。若自作聪明判定别人的性相,就会犯过错。俗话所说“不能以貌取人”就是这个道理。

  人的内证成就无法把握,因此在经续中对金刚师的必备条件中并没有提到“须有成就者”。不知“灌顶师必须要有成就”这条规定从何而来?这“成就”指的是什么?如何判定成就?又说什么“未成就上师如浊水,愈洗弟子愈浊。”说这种话的人听说过没有:“自己的心不净一切不净,自己的心净一切净”这句佛教名言?可曾听说过善星和提婆达多挑剔佛陀之事?

  在末法时代,要想找到经续中规定的那种德相完备的金刚师是很难的,一般都是有德也有过。只要具备灌顶应具备的有传承、未犯根本戒、曾经过闭关修持、掌握必要的灌顶知识这些条件,缺点不大于优点者就可以当金刚师。因此,《密宗道次第广论》引用《胜义承事论》曰:“浊世师长德失杂,难得全无过失者,善观何师德增上,弟子就应亲近彼。”(“增上”是德胜于失之义)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但作为学法弟子来说,应着眼师长的长处,不能挑剔短处。


{返回 藏传佛教疑问解答300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密法既然非常殊胜,为什么外界有这么多的误解和毁谤呢?
下一篇:可以观想过世的大德传授灌顶吗?
 在现今时代,如何保持不退学佛的信念?
 藏传佛教如何修习忏悔法?
 为什么密法修持会有五肉、五甘露?
 有人自称“亲自得到过佛、菩萨的传法灌顶”这话可信吗?
 在成就、庄严净土方面,显密有什么异同?
 在学法途中,闻、思、修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为什么佛说了一生的法,反而说从未说法呢?
 佛陀宣说四谛教法,为什么先说苦谛呢?
 佛教的出世思想是消极的厌世思想吗?
 如何辨别打着佛教旗号,诈骗钱财的邪门歪道?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不嫌恶、不耽着[栏目:传灯法语·乘宗法师]
 月溪法师讲心经印心疏[栏目:月溪法师]
 藏香:连接着天界和尘世[栏目:传统香道]
 第一类食物:悦性食物、变性食物、惰性食物[栏目:这样吃最健康]
 中观应成派鼻祖——吉祥月称论师[栏目:中观宗文集]
 搬凳的臣子[栏目:佛教寓言故事]
 相应88-98经 寻求等经十则[栏目:相应部 50.力相应]
 18.巧匠比丘[栏目:海涛法师说故事]
 阿含解脱道次第 原书教材 第十八章 欲神足--正精进[栏目:空海(惟传)法师]
 学道犹如守禁城,昼防六贼夜惺惺;将军主帅能行令,不用干戈定太平。[栏目:千江映月·星云说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