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有人说,密法上师必须是已经成就的上师,这话对吗?
 
{返回 藏传佛教疑问解答300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573

有人说,密法上师必须是已经成就的上师,这话对吗

  密法“成就”是指二次第内证境界。灌顶传法的上师具备内证成就当然更好。但人的内证成就,即修证地道层次,一般从人们的外表思想行为上是无法判定的。因人都善于伪装,表面像佛未必是佛,表面愚痴也未必愚痴。

  佛菩萨常有亿万化身度生,但未必都是佛菩萨形象,故表面上道貌岸然具神通慈悲大成就相者,未必是真有成就者;表面普普通通,甚至德慧低下,受人歧视者也有深藏不露内证成就的可能性。

  因此,佛陀曾说:“我和与我相同者,可判定人的性相境界。人与人无法相互判定性相境界,若判定,就会犯过错。”这就是说,只有遍知一切的佛,才能把握人的精神性相,二障未除的人,把握不了别人的精神性相。若自作聪明判定别人的性相,就会犯过错。俗话所说“不能以貌取人”就是这个道理。

  人的内证成就无法把握,因此在经续中对金刚师的必备条件中并没有提到“须有成就者”。不知“灌顶师必须要有成就”这条规定从何而来?这“成就”指的是什么?如何判定成就?又说什么“未成就上师如浊水,愈洗弟子愈浊。”说这种话的人听说过没有:“自己的心不净一切不净,自己的心净一切净”这句佛教名言?可曾听说过善星和提婆达多挑剔佛陀之事?

  在末法时代,要想找到经续中规定的那种德相完备的金刚师是很难的,一般都是有德也有过。只要具备灌顶应具备的有传承、未犯根本戒、曾经过闭关修持、掌握必要的灌顶知识这些条件,缺点不大于优点者就可以当金刚师。因此,《密宗道次第广论》引用《胜义承事论》曰:“浊世师长德失杂,难得全无过失者,善观何师德增上,弟子就应亲近彼。”(“增上”是德胜于失之义)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但作为学法弟子来说,应着眼师长的长处,不能挑剔短处。


{返回 藏传佛教疑问解答300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密法既然非常殊胜,为什么外界有这么多的误解和毁谤呢?
下一篇:可以观想过世的大德传授灌顶吗?
 佛教中“缘起”的特征和内涵是什么?
 藏传佛教有什么特点?
 什么叫作“漏”?
 对佛像不敬,就遭生病或其他不好的果报,有的人说是护法对他的惩罚,是真的..
 有人说“佛教弟子以与人不争为美德”所以不应该争辩,这话对吗?
 具备什么资格才可以给人灌顶?
 如何理解菩提道次第中的三士道?
 汉传佛教大德主张学佛必须先从“有”后到“空”若不知“有”焉知“空”这种..
 什么叫传承,传承有哪几种?
 靠书本能不能学到佛法、修出成就?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好花不择处[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安身、安心、安家、安业 安居乐业-家业的幸福与安全[栏目:法鼓山智慧随身书·生活实用]
 历代三宝纪卷第三(帝年下魏晋宋齐梁周大隋)(费长房)[栏目:隋唐居士名家文集]
 藏中狭却巴说:“若如月称所说,空性无自性...”此种说法,是否应理?[栏目: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一心念佛破五阴——二〇〇四年夏安居佛七开示[栏目:妙祥法师]
 五百罗汉 449、善住义尊者[栏目:五百罗汉]
 “家”之因缘果报[栏目:仁焕法师]
 变化[栏目:佛子禅心·种德禅寺佛学苑学僧文选]
 第一篇 理论 1.3.4 五根[栏目:阿姜念·身念处禅观修法]
 失魂落魄,神不附体。求师父救救我们全家。请问这个灾难怎么解决?[栏目:答疑解惑·净空法师问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