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穿过黑暗风暴的一束光
 
{返回 正见·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462

穿过黑暗风暴的一束光

  但在这无明、黑暗和迷惑之中,我们如何能探知佛性呢?飘流在汪洋中的水手,第一个希望的征兆来自于穿过黑暗风暴的一束光线。朝向它驶去,他们就会抵达光之源头——灯塔。慈悲就好比从佛性所发出的光。起初,佛性只是超越我们见地的一个概念而已,但如果我们生起慈悲心,终将能趋近它。从一个迷失于贪、瞋、痴黑暗中的人身上,也许很难看出佛性。他们的佛性是如此地遥远,我们可能以根本就不存在。但是即便在最黑暗而暴力的人心中,还是会有慈悲闪现,虽然很可能极为短暂而暗淡。如果能珍惜重视这乍见的光芒,投入更多的能量往光源的方向移动,他们的佛性还是可以被发掘出来的。
  由于这个原因,人们赞诵慈悲为达到完全去除无明最安全之道。悉达多的第一次慈悲行动在极早的一世,在一个不相称的地方——他那时不是菩萨,而是一个由于自己恶业而投生地狱道的众生。当时他和同伴被迫拉一辆车穿过地狱之火,阎王坐在后方,无情地鞭打他们。悉达多还蛮健壮,但他的同伴非常虚弱,因此被打地更厉害。
  见到同伴被鞭打,悉达多生起了一股强烈的悲心。他请示阎王,请放他走,我来背负二人份的重量。一怒之下,阎王重击悉达多,他头裂而亡,往生善趣。他在死亡时刻的那一念慈悲心持续地增长,而在后来世中变得越来越灿烂。
  循着慈悲心,还有无数的道路可以带领我们证得佛性。即使只是在智识上了解自己和众生本善,也能带我们趋近成就。这就好像我们把珍贵的钻戒放错了地方,但至少知道它还在珠宝箱中某处,不是掉在广大的山野中。
  虽然我们用成就、愿望、祈愿等字眼来描述证悟,但究竟上我们并非从外在的来源得到证悟,较正确的说法是我们“发觉”了一直都在那儿的证悟。证悟是我们真实本性的一部分。我们的真实本性好似还在模子里尚未取出的一座金质雕像,而这模子就好比是我们的染污与无明。由于无明和情绪不是我们本性原有的一部分,如同模子不是雕像的一部分,因此有所谓本初清净这种说法。当模子破了,雕像就出现了。当我们的染污清除了,我们真正的佛性于是显现。但很重要的是了解——佛性并非神圣而真实存在的灵魂或本质。


{返回 正见·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什么样的感觉?
下一篇:希望以及本初清净
 正见 第二章:情绪和痛苦
 “在目前是”
 不稳定性
 明了的利益
 是你的执著困住了你
 《正见》自序:又是一本介绍佛教的书
 抓住空性
 佛陀不是被虐待狂
 四法印的美妙逻辑
 老沙弥的故事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传喜法师法师寮座谈开示[栏目:传喜法师]
 行于大菩提道[栏目: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圣者言教 第二课(四)清晰修法的目的[栏目:圣者言教]
 学佛要有感受[栏目:传喜法师]
 佛教徒应持有的修养[栏目:乐崇辉居士]
 推行现世即得安乐的人乘佛教[栏目:圣开法师]
 沙门不敬王者论[栏目:慧远大师]
 为什么诵经、持咒有功德?[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心中只有目标[栏目:佛网文摘]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五十八集[栏目:阿弥陀经疏钞讲记·净空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