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我企图将佛教哲学的核心——四见地,以日常的语言提供社会各行各业的人了解。如此一来,我需要在词汇的选择上做艰难的决定。我想很重要的是要了解,至今对梵文及藏文的佛法词汇,尚无真正终究共识的英文译法。在佛教不同的派别中,如上座部、禅宗、密乘等,或甚至在藏传佛教各派之中都有不同的意义和拼音。一个好的例子是Zag Bcas(音Zagchey、攘卸),在本书中我们译成“情绪”,如同在“一切情绪皆苦”之中。这个词汇的选择令一些人认为太广泛而不以为然,他们认为并非所的一切情绪都是痛苦;然而,对另外一些人则认为这不够广泛而不以为然,因为Zagchey比较精确的翻译包含得很广。
秋吉宁玛仁玻切(Chokyi Nyima Rinpoche)在他所著作的书《无可摧毁的真理》(Indistructable Truth)中所说,Zagchey一字直接的意义是“与掉落或移转有关”。他又说:
有一次我请问了天津嘉珍库努仁波切(Kunu Rinpoche,Tendzin Gyaltsen)有关这个以及其他佛教词汇的意义。他首先解释了“人”或Gangzag,这其中包含了染污这个字里的一个音节。Gang的意思是任何或任一,意指在六道轮回中任何可能投生的世界或地点,而zagpa指“落”入(漏),或“移转”至这些地方之一。因此“人”这个字意指“易于流转者”。他又提到传统上对此语源字义的讨论,因为阿罗汉也称为“人”,Gangzag。
《佛陀的启示》(What Buddha Taught)一书作者Walpola Rahula把第一法印翻译为“一切有条件的事物皆是苦”,也有人翻译成“一切染污或不净的现象都有三苦之本质”。Rangjung Yeshe字典给了一个类似的解释:“一切会衰坏的皆是苦”。
我们还是可以争论所有这些解释都太广泛或都不够广泛。要认真的了解许多这些词汇,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及解释。基本上,任何受制于相互依存者就没有自主性,它不能完全自我控制,而这种依赖性就制造了不确定性,而这也就是佛教定义痛苦主要的元素之一。因此用英文的痛苦(suffering)这个字需要很多解释。
然而我还是决定用“一切情绪皆苦”,目的是希望不要让读者向外找寻他们痛苦的原因。它是更个人化的——是我们的心和情绪。
另外,读者需注意的是,在本书中所阐述的四法印是相当大乘倾向的。声闻传统如上座部,可能没有这四法印,他们可能只有三法印。他们的三个就是在这儿的四个。因为这本书是做为一般性解释之用,因此我决定说少不如说多,说一点不如说全部,然后以后就不需要再说了。
感谢
谈到和合现象,我想告诉大家不需要到其他地方去找好的例子,这本书就是和合现象完美的例子。虽然书中举的例子有些可能比较现代,但是论述及推理的基本逻辑和前提都是曾经教导过的。我决定不羞耻地去抄袭佛陀及许多过往的追随者,特别是伟大的莲花生大士、龙清巴、密勒日巴、冈波巴、萨迦班智达、吉美林巴尊者以及巴楚仁波切等人的原创想法及教法。如果有人读了此书而感受到一点启发,就应该花点力气去了解这些上师的教法。我必须在此说明,如果有任何重大的错误,无论是文字上或意义上的,完全都是我的责任。然而虽然我非常欢迎批评,但是我想那只会浪费你宝贵的时间。
这本书至少还有可读性,要归功于Noa Jones。她不只担任编辑的工作,还自愿当做一名新来的佛教哲学实验老鼠。因此,我对她极度地赞赏与感激。同时我也要感谢Jessie Wood对标点符号如鹰般的眼光。
我也要感谢我所有的朋友——青少年、学者、啤酒腹者以及思想家们,他们极具挑战的论点,帮忙塑造了这本书。这本书在曾经是美妙的印度教王国的巴厘岛鸟布村中,一个非常怪异的咖啡馆中发想,成型于温哥华充满松林与雾气的黛西湖畔,而完稿于喜玛拉雅山中。
愿它带来某些好奇心。
出版社附注
想要进一步了解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的教法及事业的读者,可由下列两个组织获得更多的讯息:
(一) 悉达多本愿会(Siddhartha & Acute;s Intent International),是由仁波切指导成立的佛教组织。网址为www.siddharthasintent.org
(二) 钦哲基金会(Khyentse Foundation),是由仁波切在西元二〇〇一年创立的非营利慈善机构。其宗旨在建立一个系统,用以支持及赞助三个佛陀慈悲与智慧愿景的组织及个人。网址为www.khyentsefoundatio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