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玄奘精神 第27节:第四章 将倔进行到底(6)
 
{返回 玄奘精神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676


  汉唐两代武风浓厚,尤其重视射术,对那些镇守边关的将士来说,射箭杀人已经算不上专业技能,几乎成了必须熟练掌握的本能。所以这一前一后两枝箭不是没有射准,而是在警告玄奘:"不要乱动,你已经被我们发现了,立刻举起手来,放弃抵抗,暂且留你小命!"

  玄奘一看不妙,连忙大叫道:

  "我是僧,从京师来。汝莫射我。"

  喊完之后,玄奘见对方不再放箭,便老老实实地牵着马往烽火台走去。烽火台上的士卒发现是个僧人,便打开城门把他带去见校尉王祥。火光中,王祥仔细打量了玄奘一番,觉得他的长相穿着不像是河西本地僧人,确实像是从京师前来,于是问他到这里来干什么。玄奘知道是祸躲不过,既没有掩饰身份,也没有乞求饶命,更不指望对方放自己过关,而是不卑不亢的反问道:

  "校尉颇闻凉州人说有僧玄奘欲向婆罗门国求法不?"

  意思是说,校尉大人您最近是不是经常从凉州人那里听说有一个名叫玄奘的僧人要到婆罗门国去求法?从长安开始,一直到凉州、瓜州,不论是李大亮、独孤达、李昌还是石盘陀,玄奘身上那种"坚定、镇定"的特质给人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面对困难,他总能表现出超乎常人的坦然,他的这句话不但问得妙,时机更妙:内容上,直接把自己的名字带到话里,活生生让王祥把接下来可能已经准备好的问话憋回肚子里;时机上,打破了由对方发问自己回答的被动局面,一上来就反客为主。

  王祥见这个僧人不但不害怕,还抢白了这么一句,当时也愣了一下,不过他显然也是个经过世面老于人情世故之人,也不回答玄奘,而是以问做答,再次抢回先手:

  "闻承奘师已东还,何因到此?"

  意思是说我听说那位玄奘法师已经往东回去了,又怎么会到这里来呢?这句话既是暗示玄奘,我王祥对这件事有所耳闻,你不要想忽悠我,也透露出他对玄奘身份的怀疑。不管是不是玄奘,如果连身份都不能确认,接下来就会十分麻烦。玄奘虽然没有出入境"护照",但"身份证"还是有的,于是连忙拿出由官府颁发的度牒,用来证明自己的确是"正版"的玄奘法师。

  王祥看了度牒,这才相信他就是玄奘。只不过他既没有把玄奘当作偷渡者就地正法,也没有像李大亮那样命令他立即东归,或是学瓜州刺史独孤达那样网开一面,而是向玄奘提出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建议:

  "西路艰远,师终不达,今亦不与师罪,弟子敦煌人,欲送师向敦煌。彼有张皎法师,钦贤尚德,见师必喜,请就之。"

  意思是说,西行取经的路途太过艰难和遥远了,法师您一定是到达不了的,我现在也不来追究您的罪过。我是敦煌人,打算把您送到敦煌去,那里有一位名叫张皎的法师,非常敬慕有学问有品德的人,见到法师一定十分高兴,就请法师去敦煌吧。王祥是敦煌人,他觉得像玄奘这样气度不凡看起来也很有学问又是从京城来的高僧,正适合前往自己的家乡讲经布道。从当时的情况看,前往敦煌对玄奘来说也能接受:

  其一,敦煌地理位置独特,南北朝以来就是中原和西域交流往来的枢纽,商旅云集物产丰饶,也是东西方文明的集散地和著名的佛教艺术中心,云集了很多从中原和西域来的僧人,佛学氛围不可谓不浓厚,慧威法师派去伴随玄奘西行的道整,也是在瓜州南下去了敦煌;

  其二,前去敦煌不过是权宜之计,如果不答应,谁知道像王祥这样的军官会不会当场翻脸,把局面搞得不可收拾;

  其三,敦煌离伊吾并不太远,相比被遣返凉州或长安,在敦煌休整一段时间再找机会西行,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从常理看,玄奘要么像说服李昌那样用决心和信念打动王祥放自己西去,要么说服不成,被遣返回长安,西行之路就此终结,只是没想到一位堂堂的边关守将,居然会主动与自己谈起了条件。

  按照唐代律令,未能及时发现制止处理内奸或可疑人物的守边士兵要处一年半的徒刑,对直接责任官员则要判一年的徒刑,如果知情不报或是窝藏罪犯,论刑更重。那么王祥为什么会突然跟玄奘谈条件呢?


{返回 玄奘精神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玄奘精神 第28节:第四章 将倔进行到底(7)
下一篇:玄奘精神 第26节:第四章 将倔进行到底(5)
 玄奘精神 第39节:第六章 无须畏惧貌似强大的对手(3)
 玄奘精神 第44节:第七章 因势利导,谋事成事皆在人(1)
 玄奘精神 第2节:第一章 进退由心,大德之境(1)
 玄奘精神 第36节:第五章 不抛弃,不放弃!(7)
 玄奘精神 第85节:第十二章 圆满人生,职业成就事业(8)
 玄奘精神 第13节:第二章 随机而变,智慧胜于机巧(6)
 玄奘精神 第10节:第二章 随机而变,智慧胜于机巧(3)
 玄奘精神 第8节:第二章 随机而变,智慧胜于机巧(1)
 玄奘精神 第59节:第九章 人生无常,唯有把握当下(2)
 玄奘精神 第54节:第八章 勇气和信念是前进的自驱力(4)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教戒律与公民道德(王殿卿)[栏目:戒律学研究]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讲记 第三十六:勤修必成佛道愿[栏目: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讲记]
 佛性平等,依正不二[栏目:刘元春教授]
 大智度论卷第十五[栏目:龙树菩萨]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 三下 五 模范的布施者[栏目: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
 舍利弗 目犍连尊者[栏目: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至诚念药师佛肉瘤消除[栏目:药师佛感应录]
 七十空性论今诠 缘起[栏目:赵跃辰居士]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 五下 二 万有皆从因缘生[栏目: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
 《六离合释法式》述义[栏目:王孺童居士]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