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道念的建立·僧格的养成——济群法师访谈
 
{返回 佛教人物访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634

道念的建立·僧格的养成——济群法师访谈

  采访:新加坡《琉璃坊》杂志
  编者按:从小,我们被送去学校,在老师的教导下,学习世间的学问,取得谋生的方法。但是无论我们的学位有多高,我们的人生还是充斥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烦恼并不因我们的学识增长而减少。面对生活中的起起伏伏,种种烦恼问题,我们学佛,因为我们把佛陀视作生命的导师,一位断除烦恼的觉者。佛陀虽然已经入灭,但是这个时代仍然还有不少人承担起如来事业,为法的延续而坚持,他们就是我们现世的心灵导师——僧伽。
  僧伽处在这个资讯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人类的价值观改变,崇尚物质、金钱、权力,社会问题层出不穷,所面对的挑战也越来越艰巨。作为法的继承者、延续者,僧伽是佛教的重要资源,是世间的一股清流,所以教育与培训僧才是极其重要的。
  为了探讨汉传佛教教育如何培育僧才,《琉璃坊》有幸采访济群法师,了解中国大陆培育僧才状况,潜在的问题以及出家人在这个时代所扮演的角色。法师来自中国福建,现任苏州戒幢佛学研究所所长,闽南佛学院研究生导师,并受聘为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兼职教授,长期从事唯识、戒律的研究及讲授,教学之余,法师在山里读书写作,发表相关学术论文数十万字及出版多本著作,也不时受邀于高等学府及信众团体弘法开示,足迹遍布欧洲、澳洲、港台等地。
  ...........................................
  汉传佛教如何培育僧才
  琉璃坊:请问法师,汉传佛教在中国大陆是如何培育僧才?
  济群法师:根据汉传佛教的传统,出家后跟随剃度师身边数年,逐渐去除世俗习气,并以受戒、持戒来培养僧格。随后,或进入禅寺习禅,或到讲寺学教,或去律寺习律。近代以来,后面这一阶段通常在佛学院完成。大陆的佛学院教育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两年的预科教育、四年的本科教育和数年的研究生教育。预科阶段着重培养出家人对三宝的信心、道念及僧格。本科阶段着重知见的确立,广泛学习教理、教制。最后是研究生阶段的学习,选择唯识、中观等某个宗派深入学习。目前,也有不少师父因为缺乏教导徒弟的能力,将弟子的基础教育一并交给佛学院承担。
  僧才教育的演变及现况
  琉璃坊:可不可以请法师谈一谈中国佛教在培育僧才方面的演变,以及目前的一些状况?
  济群法师:早期的佛教教育,有译经院的教育、宗派教育及禅宗的丛林教育。直到清末民初,才开始出现佛学院的教育。这是一种综合性教育,相当于社会大学的教育模式,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种不同层次。戒幢佛学研究所、中国佛学院、闽南佛学院等偏重高层次的佛教教育,此外,还有许多中级佛学院及着重初级教育的佛学培训班。
  经历十年浩劫之后,大陆教界出现严重的人才断层。如何快出人才,是教界的当务之急。在这样的情势下,佛学院教育确实为中国教界输入了大量人才。目前,活跃在教界各个重要岗位的中坚力量,多是从佛学院毕业的。虽然成果有目共睹,但作为佛教教育的阵地,佛学院照搬社会教育的模式,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正因为如此,中国教界已多次召开以“佛教教育”为主题的研讨会,寻求契合佛教传统又适合时代需求的教育之道,以解决当今佛教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僧教育要注意的问题
  琉璃坊:新加坡也很重视的培育僧才,新加坡佛教总会就创办了新加坡佛学院,但我们还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法师能不能给我们一些借鉴,以便把僧才教育办得更好?
  济群法师:新加坡佛教总会曾经来到厦门,实地考察中国大陆僧伽教育的现状,当时,我也在交流中提出自己的看法。我认为,佛教教育中有几点需要特别注意:
  一、重视基础建设。在修学佛法的过程中,有一些是绕不开的基础,对于任何人都不例外。这基础便是对三宝的信心、僧格的养成及作为出家必须具备的相应素养。如果这一基础尚未具备,就直接学习大经大论,谈玄说妙,势必无法将教理落实于心行。若是一个出家人只会夸夸其谈,不得受用,必然导致信心淡化乃至退失,这也是海内外不少佛学院存在的问题。
  二、知见不宜太杂。对于一般学生来说,通过学院教育掌握一种知见,在今后的修行及弘法中就已足够。而目前的佛学院教育往往涉及很多各宗各派的知见,多数学生根本没有能力理解、消化。几年学下来,似乎对各宗均有涉猎,却仅限于支离破碎的知识,结果什么也用不起来。
  三、重视实用性。佛学院学生毕业后,绝大多数要走上弘法或管理岗位。因此,佛学院教育中应适当开设些实用性课程,如怎样组织并开展弘法活动,如何管理寺院等等。 
  出家人有减少吗?
  琉璃坊:最近二十年来,中国大陆历来推行“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计划生育政策,鼓励少生、优生,成功地减缓了中国大陆人口。而新加坡年轻一代随着生活水准的提高,以及其他种种因素,孩子同样是越生越少。在这样的情况下,法师本身是否发觉出家众有减少的倾向?现代父母是不是更舍不得让孩子出家?
  济群法师:过去,很多人有这样的担心。事实上,关键不在于孩子的多或少,而是佛教能否健康发展,弘法有没有力度,能否给社会展现更多的正面形象。我觉得,这才是决定出家人多少的重要因素。如果僧团不是很健康,即使有很多人出家,也未必是好事。
  就大陆的情况来说,我并未发现出家众明显减少,相反,现在社会的资讯非常发达,尤其是网络的普及,使得更多人有机会通过各种渠道接触并学习佛法。如果他们有一定的善根,能放下世俗名利,又不想浪费宝贵人身,那么出家是很自然的事。何况中国大陆人口多,基率很大。
  出家人扮演什么角色?
  琉璃坊:在这个资讯爆炸、社会风气糜烂、资本主义兴盛的21世纪,出家人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
  济群法师:在这个时代,出家人扮演的角色,应是众生的心灵导师。物质越是发达,众生的烦恼反而越重。当今社会有两大问题,一是人们的心态不好,二是价值观错位。出家人能为社会民众提供正确的观念和行为方式,帮助他们通过禅修、持戒获得良好心态,并以佛法引导他们解除烦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些,才是出家人的根本职责。如果还有更多的精力和条件,还可以从事慈善、环保等公益事业,发扬大乘佛教自利利他的菩萨道精神,同时也能提高教界在社会的影响力。
  出家人的保障问题
  琉璃坊:我们知道出家的本质就是为了要修行,为了利益众生,但是处在这个时代的出家人因为现实生活的问题,还得担心如何谋生,年老了有没有人照顾,造成出家的本质产生变化,也让一些有志出家者产生退心,法师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济群法师:这和社会发展有一定关系。在原始僧团,出家人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没人关心生存保障的问题。过去,大陆丛林有句话叫做“生归丛林,死归塔”,生死归属都解决了,还有什么可以担忧的呢?从前的僧人,虽然生活清苦,但真正关心的只是道业能否成就,因而不会有其他后顾之忧。我认为,既然选择出家作为人生追求,就应以修学佛法为重,而不必像社会上的人那样考虑生计问题。当然,有些担忧是可以理解的,现在部分寺院对老年僧人照料得不够细致,难免使一些年轻僧人对未来产生担心。而海外的寺院大多是小庙,各自为政,如果没有修行成就作为保障,自然会关心生活保障的问题。


{返回 佛教人物访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学研究的理想与现实——中华佛研所毕业生访谈
下一篇:菩提心与净土修学——济群法师访谈
 戒忍大和尚访谈录
 走访弘誓——记与昭慧法师之访谈
 佛教管理是制度化与人性化的结合——大岳法师访谈
 畅谈佛教教育——传印长老访谈
 谈中国敦煌学——日本著名敦煌学家高田时雄访谈
 济群法师微访谈
 佛法与生活——素全法师访谈实录
 精进不止 更兴名山——访九华山佛协会长慧庆法师
 畅谈“当代佛教与慈善”——道坚法师作客微访谈
 回归佛陀的本怀——洪修平教授访谈录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以前有诵《金刚经》,现在的功课可以放下吗?[栏目:空海(惟传)法师·答疑录]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六)~A 642经:叙述三无漏根。此三无漏根分别为未知当知根、知根与具知根(无..[栏目:界定法师]
 慈悲施食手册(海涛法师选辑)[栏目:参考]
 有人说有的地方很多老鼠,为了灭鼠,就养了很多猫去捉老鼠,这样是不是合“法”?[栏目:开愿法师答疑]
 三 心品[栏目:法句经]
 解脱之道讲记 b18 三法印的统一[栏目:体方法师]
 大药 第九章 大圆满[栏目:雪谦·冉江仁波切]
 修行过程中,心有时会累,是不精进还是身体原因?[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当面错过 不识祖师 Meeting Face-to-Face, He Misses His Chan..[栏目:达摩祖师西来意 The Intention of Coming from the West]
 生命的真相 Realization[栏目:佛教徒信仰的是什么 What Buddhists Believe?]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