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学研究的理想与现实——中华佛研所毕业生访谈
 
{返回 佛教人物访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770
佛学研究的理想与现实——中华佛研所毕业生访谈
  有志出国者,应善加利用国内的资源
  转载自《人生杂志》第 118 期,民国 82 年 6 月
  问:请法师谈谈您目前的教学、弘法工作概况。
  答:目前我在中华佛研所担任副研究员, 教授瑜伽行派专题研究, 在法光佛研所教授“梵藏唯识思想导读”, 在国立艺术学院教授“禅与创作”及“身与心”等通识课程 , 在西莲净苑则任副住持, 并讲授南传的“清净道论”及无著、世亲所著的“六门教授习定论”。
  问:法师身为一位出家众,您觉得研究佛学的意义为何应该肩负怎样的使命?教界又应以何种心态来面对现代的佛学研究?
  答:学术的研究,可视为一种方法的基本训练,透过这样的训练会使头脑更清楚、办事更有条理,达成宗教的目的及修行、弘法、寺庙管理等事业。譬如“中观”荡遣情执的力量,即是我在“慧学”上的支柱,“瑜伽”中所记载的内观世界经验,则是我修学“定学”指南。
  然而,在我从事现代佛学学术研究时,却有很深的感触:虽然我们继承祖师们一大笔汉译佛典及中国宗派典籍的遗产,但面对现代世界佛学研究侧重在梵、巴、藏等原典语文研究的时代潮流,近代中国佛教具备现代佛学研究能力的人才太缺乏,因此,国内若再不充实这方面的知识,当别人以梵文原典或新的研究成果来检讨汉译佛典与中国佛学时,我们只能 于闭门造车或任人宰割的两种极端结局。
  佛学的研究,一方面可以净化自己的心灵,另一方面,面对这种时代潮流的挑战,现代的中国佛教学者,应该要能站在世界性的视野,探究将传统佛教思想传达给现代社会的管道与模式,这才是现代的自度度人的正确态度吧!
  在教界方面,我认为佛教中应该有一些出家众来从事佛学的研究,但并非每一个人都需要接受高深的学术训练。学术训练对出家众来说,不是绝对的条件,因为佛教中高强的境界太多了,不过教界应该对佛学的意义,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没有必要全盘否定或全盘肯定,应有一个批判性的价值判断,在学术研究可发挥的地方,应能善用其长处,面对它的弱点及限制,也必需要了解。
  问:对于有志出国进修研究佛学者,请法师以过来人的身份提出一些建议。
  答:想出国的人,应该好好利用国内的资源再出国,较能事半功倍。在国外,因为时间、经费等种种的限制,无法从基础到最高深的学问慢慢学,如困事先未善用国内的资源,很可能在国外只是学到基本的东西便已经需要回来了。另一方面,在国内的学习,也可以先了解国内的资源已发展到何种程度,欠缺的是甚么,将来出国学习的方向,便可以选择补国内不足的领域来研究。基于以上对于自己学习基础和研究取向的考量,我认为先利用、了解本土环境,对到国外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返回 佛教人物访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禅学悟道与生命实存——蔡日新先生访谈录
下一篇:道念的建立·僧格的养成——济群法师访谈
 人生这部经最厉害——专访新加坡居士林林长李木源
 佛法与佛教研究——陈兵教授访谈录
 一生出家皆因前世缘——觉光长老
 高擎人间佛教之法幢──传道法师访谈录
 慈悲与智慧就是禅——悟一法师专访
 学理思考与人生境界——蔡日新先生访谈录(续)
 济群法师微访谈
 净土为归——净天老法师访谈
 一诚大和尚访谈录
 “人间佛教”改变台湾——专访台湾慧宽法师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曲肱斋全集 第一册 跋[栏目:瑜伽士陈健民上师文集]
 普贤上师言教 往生法 三 (传喜法师开示)[栏目:颇瓦法[往生法]]
 漫谈修学佛法的重要性 3[栏目:学修笔记·学诚法师]
 什么是痴和尚、哑羊和尚、鸟鼠和尚、秃居士?[栏目:在家居士律仪五百答]
 修观资粮中,何为修观之主要因素?[栏目: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六二九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七集]
 浅谈妙湛法师的教育思想(雷斐然)[栏目:妙湛老和尚纪念文集]
 一点点法则[栏目:常善法师]
 从佛教各宗各派说到各种修持的方法(上)[栏目:星云法师]
 让烦恼走远[栏目:延参法师文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