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运用“四摄”塑造企业文化达成使命(谢咏禾)
 
{返回 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879

运用“四摄”塑造企业文化达成使命

中国宗教学会副秘书长,中华佛教文化院副主席,江苏万和集团董事长谢咏禾

我所在公司是一个民营的轻资产企业,以金融投资、信用保证和文化传播为主业。类似的轻资产企业公司在中国内地成千上万,不足为奇,但是我们的公司却具有与众不同的一些源自佛法的基本理念:

 根本使命:做“爱”、“善”、“和”的践行者和传播者。

 践行宗旨:“布施、爱悟、利行、同事”,即利他自利、敬天爱人、提高心性、拓展经营。

 做人准则:时时思索何为正确作人。

 经营目的:安员工、安客户、安服务、安社会。

虽然人们并非经常在思考人生意义问题,有人甚至还拒绝直面自己所临的人生意义危机。但当人积累了一定人生经验之后,往往会思考到底一切为什么?一切的发生,一切的过程,一切的结果,比如企业经营的目的当然为赢利,可是赢利又是为了什么?当你想透后就会感到一切最后都会过去的!原来人生在世,只不过拥有经历一次的机会而已。那经历每一桩,每一件又是为什么?后来发现经历以后会吃一堑长一智,会提高,会进步,会觉悟,根器好的会通过成全别人,成就和达成自己。原来,正如太虚大师所说“人成即佛成”,一切的一切是为了提升自己,超越自己,乃至融入社会与宇宙,臻于佛法的无我境界!那么推己及人,每个人到人世间走一圈最终都希望能有进步、能成长,能有个更好的自己。如此,我们把“敬天爱人”作为宗旨,作为我们的使命,把“爱”传出去,把“善”传出去,把“和”传出去,那必然是人间正道!那如何落地呢?所以就“做企业、树观念、建组织、选干部”组成团队,带领大家共同努力。那方法呢?虽初学佛法,但大乘佛教特有的“四摄法门”让我明白了,既然利他、自利、度己度人是我们办企业的宗旨,那么“布施、爱悟、利行、同事”不就是最恰如其分的办法吗?

佛陀设立四摄法,是为了引导众生信受佛法的一种手段。因为佛教徒在修学佛法的过程中,不仅是为了自己感受佛法的真实利益,更要让一切众生对佛法产生坚定的信念而感受佛法的利益。近几年有缘结识了不少大德,他们无一不是通过四摄法等法门的实践,建立起自己与社会大众相互信任的融洽关系,让社会大众对佛、法、僧逐步升起依靠感、亲爱心。而大德及佛教徒们以此为契机,为社会大众解经说法,使其产生兴趣、信心、信仰进而信受奉行。

企业经营与佛教生活固然有不同处,但既然我们企业不以唯利是图作为宗旨,而且所获取的经济利益最终也是用于传播“爱”、“善”、“和”。那么我们在经营管理的具体实践中,运用“四摄法”塑造企业文化,达成企业的最终使命,“四摄法”的合理运用便是我们最根本的方法论。

布施

布施包括财布施、法布施以及无畏布施。用经济手段和财富去帮助遇到困难人,是我们经常做的事。在我们公司专门由员工自发成立了一个名为“福惠基金”的布施基金。一般员工都会将每月工资的5%捐助给基金(公司规定捐助数额不得超过年收入的10%),专门用于困难的员工包括家属和社会上有困难并急需帮助的人。刚来公司工作三个月的新员工小江,她母亲重病很久了,家里的钱已经用尽。“福惠基金”管委会立即拨款给予支持。还有一新员工,家在外地,过年父亲六十大寿,由于他大学毕业才工作,收入不高,他很为难,但觉得父母含辛茹苦地培养他到大学毕业,终于有了工作,不能不在这特殊的日子有所感恩。公司领导知道他的为难后商议立即补贴一笔过节费,让他安心回家去谢父母恩。

最近,我们文化公司在自己的办公楼上修建了一个可容纳120人的多功能剧场,居然成为中国首家民营公益小剧场,每周免费公演数场提升心智的小话剧。我们认为,文化潜移默化的效果是最为深入长久的。因而提出了“文化化人”的理念。如今的教育传播形式和效果不太理想,我们就别出心裁地开展“戏剧式教育”。包括公益讲座、公益话剧、公益电影等等。剧场空的时候,只要用于传播正信正念的智慧道德,我们都免费提供场所服务。有许多友人不好意思要付场租费或票务费,我们则提供一串需要帮助或支持的受众名单给他。如当地人民医院某床位病患无钱医治重病;某街某巷几号是孤寡老人,你们可以直接捐助给他们。也建议他们将这些款项直接捐助给相关慈善组织及基金,我们分文不要,做的是纯公益。

我们明白,只要发心正,不求名,不贪利,人心善的一面就会成长,而且以情感人,利益众生的结果往往是自己也更多受益。我们把多多少少学到的一些佛法结合当下的环境和受众用在日常的工作和社会活动中,是我们的一项责任,让更多的人在布施中受佛法的利益。

爱语

谚云:“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半声六月寒”,善言慰喻也好、赞叹鼓励也行、棒喝激发也成。人与人之间不论是员工、客户、朋友、家人都应给予真心的尊重。只要我们带着爱心和慈善心与人交流,远离两舌、恶口、妄语、绮语,决定会有良好的成效。

公司行政部采购人员,在采购一批计算机时,每台比市场价高了600元。后在我公司货比三家的采购制度审核下发现了他的错误。当时公司觉得应该立即开除,而我建议先和他交流一下。通过深入交谈,他讲了实情:在进入我们公司之前,他与朋友合开了一家计算机公司,这批计算机是原来的存货,现在降价了,但他还是拿以前的供货价提供给公司。坦荡真诚的爱语交流,转胜增益的硬语呵责,使他真切的认识到了错误,接受了公司的处罚并在全体员工大会上作了深刻检讨。

“用功不如使过”,只要他真心悔改,就会把更大的劲使在工作上。百术不如一诚,修学佛法需要的是培养一种坦诚心和坦荡心,你真诚爱语也能唤起对方的真心,帮助他洗去污染,回归大道,这也是在弘法利生。

利行

我们公司提倡的宗旨是:敬天爱人、利他自利。各项制度规章归根到底的准则是:遇事常常问自己“做人何为正确”。所以公司要求不准说假话,不准做假事。公司所有的工作和事务都要对大家有好处,哪怕对自己没有什么利益,但必须对别人有帮助,凡是伤害他人利益的事情都不要做。

近年来,我常常跟随老师和大德外出参访学习,每一次的经历都对我心性有很大的帮助。在感师恩的同时,我有了一个想法:何不让更多的朋友都能有机会经常参加游学参修活动?相信他们与我一样身心定会有很多利益,哪怕对佛教不了解,那也是一种一次撒播佛种的行动,有百益无一害。说干就干,两年来,我已经参与和组织了十多次佛学参访学习活动,参与者有江苏企业家协会的,有复旦和北大同学会的,有稻盛经营哲学研究会的,有社科院研究生班的等来自五湖四海的企业界同修500人次。

我们从大陆到台湾到香港到印度,大家感受越来越好,心态越来越静,有当场皈依三宝的,有原认为佛教是迷信的朋友当场追着我要介绍他皈依某某上师的。本次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也非常感谢杨钊先生和论坛组委会的特别支持,给了我们大陆企业家100个参会瞻礼的名额,今天他们也都来到了论坛的现场共沾法喜、同沐佛光,在这也由衷感恩。参与和组织这些公益类学习活动真是利益众生,能让受者提炼纯粹,走向信乐佛法的大道。而且利己,虽然费时、费力、费钱(每次组织都会因此而为大家补贴一些杂费,工作人员开销等)但看到大家有收获真是感到由心底而起的幸福,而且还得到大家的依赖和尊敬。

在业务工作中也常会有用到“利行摄”法门。江苏某国际包装印刷城有限公司,数亿投资下去却因建材涨价、审批流程拖延等因素变成了半拉子项目,出现了农民工工资发不出、应收款诉讼等社会问题。他们找到我们的投资管理公司寻求支持。我们进行了认真地分析考察,觉得此项目设在包装印刷之乡,供需方便且属规模经营,成本尚低,未来前景乐观。我们马上发起私募基金,非但解决了资金断流的问题以及欠农民工工资事件,而且还参与管理帮助企业全面走上正规。当时有投资人建议,干脆把该公司买断,以取得利益最大化,但我认为不能趁人之危并坚决予以否决。两年半的时间,该企业彻底翻身,战略投资人也获得合理的收益。

菩萨教导以身口意三业之善行,利益众生,使其欢喜信受佛法,是为了利行摄。我辈能做的就是凡利益众生之事,尽力为之,以人饥已饥、人溺已溺,积极修利他之行,这决定是正行。

同事

既发愿做爱、善、和的践行者和传播者,不仅要修布施、爱语、利行,更要进一步和光同尘,与其同行,随共所乐,行同事摄,对健康的事业尽力参与或随喜,令彼此同沾法益、趣入道果。

2009年,第二界世界佛教论坛在中国江苏无锡开幕,面对50多个国家的2000多名贵宾的接待,论坛组委会觉得压力很大,尤其是VIP级贵宾计划用100多辆汽车专程接待。用旧车不安全,而新车需投资五、六千万人民币,是一笔不小的支出,且汽车用完以后怎么办?组委会找到我们一起商量解决这一难题。我觉得世界和平使者们来到我们家乡无锡,尽地主之谊,让贵宾吃好、住好、接待好是我们应该支持的好事。几经交流考察,我们公司与奥迪公司共同出资购买了100多辆奥迪A6L轿车作为贵宾接待用车。由于车辆受到了大德们的加持,论坛结束后,汽车居然销售一空,而且还有一些盈余,我们就把高于进货发票价的收益捐助给了当地的佛教团体。而我公司为此活动所付出的三十多万活动费、人员费、会务费、汽油费等则由我们自行承担。在我们的观念里参与佛教活动决不能受金钱利益的驱动,决不能借佛敛财,而只有真诚付出才算真正的同事摄。

我们觉得好事要共同去做,去承担并共同甘苦。两年前《宗风》杂志将要出版,听老师王志远先生说,香港旭日集团杨钊大居士已经认可3年捐资300万港币,但距离出版12卷12万册需要480万元的经费支出计划还有差距,且当时只有杨先生一人出资。我认识杨先生,他是个大菩萨,我要向他学习。因此我马上捐资30万元并承诺连捐3年给《宗风》杂志(并对中华佛教文化院及2010年举办的宗风论坛也给与了物资和资金的捐助),而且还发动企业界的同修们共同捐助。《宗风》杂志目前已经出版发行8万册,捐赠给全国数千家寺院、大学图书馆和各界人士,为弘扬佛法、丕振宗风的大业做出了积极贡献。在江苏,有一些国学爱好者尽心竭力的推广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培训,且大多是公益性的。主办人向我介绍后我捐款50万元,同去的一位企业家捐款30万元,还有一位朋友当天没在场,只是听说我支持的这件事就肯定是健康的利益大众的好事,他又主动捐助20万元人民币,使得这一繁荣传统文化活动得以进入良性循环。

几年来,我们公司边实践、边摸索,尝试着将佛法中四摄、四无量心、五戒、十善、六度和这些法门落地和践行。尤其是对四摄法门目前体会尤深,获益最大,以此来宏扬佛法,摄化众生,如润物无声,较容易见效。且有利于企业宗旨的贯彻和企业文化的塑成,只要秉法而行,无需过多的形式和语言,员工们、客户们、相关社会关系等,皆会心有灵犀自成条理。有时教化宣传,因何不能使更多人信受?多半是四摄法没有运用得恰如其分。

《华严经云》:“若得善摄众生智,则能成就四摄法。若能成就四摄法,则与众生无限利”。菩萨随化度生,需善解种种方便。以四摄法来摄受员工、顾客、股东、社会等众生,对企业使命的达成有根本上的帮助,且坚持此菩萨愿行,就是积极教化,引众生趋向佛道。同时也在利他当中完成自利,帮助圆成无上菩萨道。

我们感受到,企业是个小社会,推而广之,如果社会大众在现实生活中都能以四摄法作为指导,其工作生活将会十分融洽和谐。

“布施”的实践,能树立个人的奉献精神,能控制现实生活中的自私和贪婪;“爱语”的训练,如同语言行为艺术,似春风拂面,给人正气和希望,减少生活中争吵、谩骂等恶语;“利行”的精神不计报酬不顾得失,培育起众善奉行的高尚境界和尽职尽责的敬业精神,避免了生活中马马虎虎、敷衍了事的不负责任现象;“同事”的境界,彼此间建立起同甘共苦、互助互惠的共享精神,那么现实生活中家庭、同事、邻居、上下级之间的纠纷和矛盾会得到缓解,相处和睦,这就失去了滋长欺骗,猜疑等不良心态的温床。

总之,每个企业、团队乃至社会大众如果能将四摄法运用到生活工作中,我坚信我们的明天会更好!


{返回 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现代社会中净土法门的弘扬与实践(潘宗光)
下一篇:藏传佛教教育的传统、发展及未来初探(仁青安杰)
 佛教慈善的理念与实践(心慧法师)
 非物质佛教文化遗产的研究个案:广东瑜伽焰口探索(释衍空、释法忍)..
 藏传佛教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丹增久美)
 慈悲与布施——佛教慈善理念探索(学愚)
 现代化的止观禅修教学法(甘耀权)
 佛教对生活的看法(静波法师)
 佛教对生活的看法(静波法师)
 敦煌遗书整理的回顾与展望(方广锠)
 佛法在日常身心生活中应用(吉祥法师)
 人格的整合与执念的对治(唐秀连)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爱民为主[栏目:达观法师·论语禅解]
 先?后?[栏目:星云法师]
 全球化趋势下的信仰价值观与教育—圣严法师与单国玺枢机主教的对话 汉文化的信仰价值观[栏目:法鼓山智慧随身书·智慧对话]
 西藏佛教神秘文化——密宗 第六章 藏密神圣礼仪[栏目:尕藏加教授文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六四集[栏目: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师]
 般若摄颂释 第五十一课[栏目:般若摄颂释]
 瑜伽师地论菩萨地真实义品亲闻记[栏目:太虚法师]
 印光大师的净土思想(恒毓)[栏目:净土宗文集]
 如何认识上师的恩德[栏目:达真堪布]
 《楞严经》轻松学 卷八(之五)[栏目:楞严经轻松学·超然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