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现代弘法方式的思考(张淑珍)
 
{返回 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023

现代弘法方式的思考

张淑珍

古德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我们万幸,今生为人,又能修习佛法,实为莫大福报,所以应该倍加珍惜,应该时刻怀着感恩报恩的心愿,不忘弘法是佛子的使命,在自己修行的同时,抓住机缘,弘扬佛法。但当今正处于佛陀早已预言过的末法时期,如何才能更好地弘扬佛法,我汇报一些个人的浅见,敬请大德指教。

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说关于当今弘法的见解。一是弘法的资质,二是弘法的核心,三是弘法的方式,四是弘法的方便。

一、弘法的资质。

为什么首先要说资质?佛陀悟证了宇宙人生的真理,为人天师。佛子弘法也是为人师表,若自身修行不足便去弘法,非但不能弘法,反倒会让世人误解佛法、排斥佛法,乃至引起毁佛骂祖,这样于人于己都有害无益。我认为弘法要具备以下条件。

发大菩提心,深入研修,躬行戒律,一门精进。

发大菩提心,就是今生坚定地抱着利益众生之心,努力做种种利益众生之事,方不愧佛子之名。深入研修,就是能够了解佛法并掌握真意所在,深知佛法是宇宙人生的真理,深知佛法无边,无所不包无所不能。躬行戒律,就是以自身为表率,福慧双修,要达到威仪具足,清净庄严。一门精进,就是要依自己的传承,积极不懈修行,直至证果。

弘扬佛法,以上四个条件缺一不可,不发大菩提心就没有方向目标;不深入研修就无法弘扬正法;不躬行戒律,在形象上就不能使世人摄受折服于佛法,不一门精进,最终仍然没有给世人一个佛法是真理的佐证。

二、弘法的核心。

有了弘法的资质,还要不离弘法的核心。慈悲,就是弘法的核心。按世间的说法就是,慈悲是弘法的核心价值观。我们知道,慈能拔苦,悲能予乐。同时,慈悲还是检验弘法成果的标准。我还认为,通过去众生苦,予众生乐,把人引近佛门,领入佛门,也基本上达到了弘扬佛法的初期目的。

我们在佛祖的加被下,用修学的慧眼可以看到,娑婆世间的人都是苦的。当今,世间有三个现象是相应相随的,一是科技高度发达,二是人们的欲望极度强盛,三是各种灾难频发。世人生在五浊恶世,挣扎于滔天苦海中。人们大多浮躁、迷茫、困惑。所以,时代也在强烈呼唤我们佛子履行使命,弘法利生。那么,在弘法利生的过程中,人们是否少了苦,得到了乐,就是检验弘法是否成功的标准。所以说,慈悲,是弘法的核心。

三、弘法的方式。

佛陀在世时,随缘度化,应机说法,渡人方式不拘一格。到今天,我们必须依然继承、学习、发扬佛陀的精神,因时因地因人,随缘应机弘法。其实,如果具备了弘法的资质,明确了弘法的核心,弘法的方式是无穷无尽的。在此我谨抛砖引玉的例举一二。

1,正确对待并巧妙利用“科学”。现在六十岁以下的人都是受唯物主义无神论教育长大的,人们认为佛教是迷信,修行是消极。其实是世人在盲目的迷信科学。在这点上,我们可以宣讲佛法中的“科学知识”,讲大到宇宙三千大千世界,小到一碗水中的四万八千虫,讲佛法中的人生、家庭、养生、经营,讲佛教徒的生活方式与现代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诸多等等。教人用佛法打理人生、家庭、事业。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人知道,佛法如此的博大精深,佛法才是至高无上的真理,让人感觉到,原来佛法比科学还科学。比如科学讲养生,各种保健品应运而生。但保健品再多,养身不如养心。不如以佛法养出一颗清净的心,这是不诤的事实。人们才能达到身心愉悦和健康。修行者应以己示现,这样,定会有更多的人走近佛门,亲近佛法。

2,充分发扬、利用佛教文化艺术。现在社会物质丰富了,有很多人追求文化生活,追求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而佛教自古就有丰富的,光辉灿烂的文化艺术宝藏,佛门中自古至今不乏卓越的文化艺术大师。绘画、雕塑、书法、音乐,我们应该把这些宝贵的资源加以利用,用现代的方式,展现给世人。在令人享受了艺术的熏陶、净化了心灵的同时,也喜欢上了佛教文化艺术,从而接近了佛门。

3,持布施波罗密,广结善缘。以布施来弘法,布施,乃是佛说六波罗蜜之首。布施,是佛子的修行,是报众生恩、报国家恩的实际行动,也是弘法的法门。布施,能最直接、最明显的达到救人苦难的目的。对物质匮乏生活有困难的人群,我们在物质上给予帮助。对心灵有困惑苦恼的人,我们在精神上给予开释。要做好这些,不单要有足够的意识,还要有长远的规划和系统的组织。不是简单的参与社会公益事业,而是办具有佛教特点的慈善事业。这样,我们会一改过去出家人只接受供养的形象,又体现了我佛慈悲,让更多的人正确认识佛教,从而接近佛门。

4,提议探讨建立专门的弘法组织。以上三种方式是个人或小团体在日常中都可以做到的。但如果为了更长远着想,我就个人尚不成熟的想法,汇报给诸位大德。我们能不能从全国到地方开创一个个专门的弘法机构。这个机构专门做弘法的工作,从研究弘法方略开始,到培养弘法人才,制定弘法规划,设立弘法场所,实施弘法步骤。比如以长期办学的形式、短期培训讲座的形式、甚至是休闲度假的形式,针对社会不同阶层、不同年龄的人,以不同的面目来弘扬佛法。如果可行,那将有诸多前所未有的优点,针对性强了,适应的人群多了,效果当然就明显了。其实,这还是慈悲,随顺众生的慈悲。

四,弘法的方便

古德说:“智慧以为母,方便以为父,诸佛大导师,无不由是出。”所以说,弘法在时间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在空间上不只是寺庙道场内的事,在人才上也不只是少数高僧大德的义务。就我国人口总数约13.7亿人,出家二众仅有30万人左右。占总人口的万分之二左右。更何况并不是每位出家师都具弘法能力。我个人认为:大师们可以着重培养居士中的弘法人才。让有修有证、有德有慧之大居士,以方便之法融入到弘法队伍中来,以弥补出家师数量少之不足。如果社会各个层面都有居士弘法,这对于普及佛教思想,构建和谐社会将起到巨大的作用。也就是说:充分发挥“四摄”之作用。地藏菩萨说:“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今天的每个佛子也都应该学习这种精神,明确佛子弘法的使命,普天下佛子达成共识,为弘扬佛法,各尽所能,以构筑一个长久方便的弘法网络,让学佛人当下明理、当下受用,这必然有利于弘法利生。

1,弘法者对受众要长期负责。首先,要正确判断弘法对象的情况,好比医生看病,正确诊断病情,然后对症下药。对弘法对象,就要知道他是那个类型的信众,他求什么,然后宣讲对其适用的佛法。这只是开始,接下来,还好比医生对患者复诊那样,长期督促指导他的修学,随时帮他解除疑惑困难。直到他修学超越弘法者自己为止。

2,所有佛子都应护持佛法。没有弘法能力的,无论是出家僧人还是在家居士,切不可随意宣讲佛法,因为如果讲的不对,会误人,讲不清楚,会让人耻笑后而轻视佛法。这样岂不适得其反了吗?我们应该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向世人展示,学佛人的庄严清净快乐如意,这样,对弘法就做到了善护持,一样的功德无量。

3,道场要发挥服务作用。服务,就是服从世人需要的业务。如果能让人不买景点门票也可以进寺院,如果进寺院不用为了烧香拜佛,如果在寺院渴了有免费的水喝、累了有椅子坐。那么,今天他离开了山门,也许明天他的心就会进入佛门。

最后,我们说,修行,能成佛的法门都是最好的法门。弘法,能达到目的的方式都是最好的方式。

绍隆佛种,续佛慧命,使命光荣,任重道远。在此作一偈与诸位共勉:

苦海修道逆行舟

般若光明引渡行

高山弘法从善登

涅槃共把菩提证


{返回 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教弘法的现代模式之思考(澈性法师)
下一篇:用事相消化理论(广霖法师)
 生活禅的理论与实践(肖占军)
 发扬观音精神 做好慈善事业(妙贤法师)
 现代社会中净土法门的弘扬与实践(潘宗光)
 漫谈佛教教育对和谐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传正法师)
 静观世间音——佛教弘法的现代模式(衍阳法师)
 佛法在日常身心生活中应用(吉祥法师)
 浅谈佛教弘法与现代传媒(见忍法师)
 佛教智慧对生命与生活的启示(刘长乐)
 如何把佛法精神用在职场或生活里?(明空法师)
 现代化的止观禅修教学法(甘耀权)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幸福与安祥[栏目:慧律法师]
 The Monkey King and the Water Demon [Attentiveness..[栏目:Buddhist Tales For Young & Old]
 身患皮肤病有20年了,常放生做佛事,也忏悔,但还不行,请教解脱的方法?[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美满婚姻生活 7、一夫多妻还是一夫一妻[栏目:美满婚姻生活]
 如何让菩提心增上?[栏目:柯日密咒洲·佛法答疑]
 关于超渡[栏目:仁焕法师]
 六祖坛经行由品〈节录〉[栏目:香港佛教联合会·佛学课本]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四 10 不杀生的利益之解怨 [栏目:宽见法师]
 “我”所引发的痛苦[栏目:达真堪布]
 利美运动[栏目:解惑之智·嘎玛仁波切]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