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风动、幡动(果如法师)
 
{返回 其它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418

风动、幡动

作者: 果如法师
来自: 闽南佛学

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初到广州法性寺,寺庙中经幡在风中飘动。有二位僧人对着经幡,一位说是经幡动,另一位则说是风在动。一风动、一幡动,二人争执不休。慧能见此便上前对二位僧人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二位心在动。”风动、幡动,无关紧要,心如一动便争执无休难以停止了。

历史上人与人之间爱僧、聚散,国家间的统一、分裂,无不是因心动而发起、而演变、而结束。也正是由于心动,历史才会波澜壮阔,人生才如此丰富多彩吧。也正是心动,在历史的大舞台上才会永远上演着一幕幕悲剧、喜剧。

落叶知秋,一片落叶能带来许多不同的感受。一片落叶带给人秋的气息,有人从而感受到了冬季死一般的寂静,满目灰色,虽有如火似焰象晚霞般燃烧的枫叶,带来的也只有近黄昏的箫瑟。有人看到的是春之将至,草木欣荣的气象,感觉生命无穷的勃勃生机。而禅者却从一片落叶中觉悟出世间的真谛,万物无常轮转,无有主宰,存在的现象不过是因缘和合暂留的幻影。

黄昏细雨,点点滴滴打在梧桐树上,残花满地,“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心有感触、黄昏细雨中,词人便有此凄凄、切切钡心境。如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气洋洋者矣。”胸怀踌躇,登高远望,天地悠悠,心中难免怆然。

记得有一篇文章说有一个人曾因常久观看一幅被巨石压抑而无生机的树的画,日久竟忧郁而死。西方有一曲作家因谱写一曲而自杀,后有人学此曲,同样因此曲而自杀身亡。

佛云:“众生迷境,被境所转。以幻逐幻,迷失本性,以至发狂身死。若能转物即同如宋。”如来者,如如不动,心不被物转。“心生故种种法生。”心向外求,因境而转,则忽尔升天堂,忽尔下地狱。有一官吏问一掸师:“世间果有天堂、地狱否?”禅师对日:“汝何德而食世禄?”官吏怒而怨:“禅师何出此不善之语?”禅师对曰:“此即地狱”官吏听后悔而求忏,禅师:“此即为天堂”。

众生在患得患失之间身心疲惫,如荣辱不惊则能超然于物外。

从一朵盛开的鲜花中,世人被花色而迷,嗅其香味浓淡,心中则生喜厌。禅者从中则聆听花在宣讲生命的真谛,感到生命的无常,悲叹众生的迷执。华严境界的菩萨却从一花一叶中看到无数诸佛在转大*轮。从而精进度众,慈悲不已。凡圣之间的差别,就在转物,被物所转吧。

人生不满百,心怀千岁忧。何不看破一切幻象,放下束缚心灵的桎梏,让心灵净化,得禅者的轻安自在。从一—朵默默开放的小花之中去觉悟宇宙人生的真谛,聆听无上般若妙法。


{返回 其它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心经点滴(果如法师)
下一篇:中国佛教如何更好地面向世界(可潜法师)
 信心坚固念佛(觉行大和尚)
 略论僧团财物的分配制度
 如何以三法印鉴别正统佛法(日常法师)
 讲经说法的方法与技巧(文定法师)
 佛说盂兰盆经解(纯果法师)
 僧人的衣食住行(释乘一)
 怎样判摄一切佛法(达义法师)
 略论佛教的传承及其在现代性环境中的传播(海藏法师)
 弥陀大意略讲(心澄法师)
 如何消除忧虑(净律法师)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世界就是你自己[栏目:宋智明居士]
 行禅: 动中之止[栏目:坦尼沙罗法师]
 和谐即是平安[栏目:仁焕法师]
 心理导引——喜(50~59)[栏目:傅味琴居士]
 利器之轮 讲记 二[栏目:智海法师]
 圣者言教 第二十一课(十三)真正的修行者应清净持戒[栏目:圣者言教]
 敲骨榨髓[栏目:积德改命]
 近代佛学巨擘范古农的生平及其佛学思想论略[栏目:杨维中教授]
 观世音持验纪序(周克复)[栏目:明清居士名家文集]
 降伏其心 二 我执不死怎能与佛融为一体[栏目:万行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