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纪念虚云老和尚(觉光法师)
 
{返回 其它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508

纪念虚云老和尚

觉光法师

藏须弥于芥子,纳芥子于须弥,此佛说也。观人者必观其微,行远者必白其迩,此世说也。世人论虚老和尚,多从其大处、远处观之,我则异是。

夫佛家要旨,以慈悲为第一。慈能舍己救人,悲能拔苦与乐。然世尊犹恐说不能尽,复各各缕析而明之,故僧律中有“六和敬”之说。六和敬者:一、同戒和敬;二、同见和敬;三、同行和敬;四、身慈和敬;五、口慈和敬;六、意慈和敬。此六和敬者,亦即含有慈悲之意,实为我僧伽辈应守行之规律也。然而,实和者少,怠和者多;普和者少,偏敬者多。云公则以此人多未注重之律仪而能一一实践行之。观师每至香江,讲经说法,有专参拜谒之真实善信,四众弟子,无论阶级,无论贵贱,凡知其莲宫之处,兰若之名,青园之所,林下之栖,舟车能至者,无不躬自复步访问,不敢有违,以表和心;不敢有慢,以表敬心。盖礼重往来,亦即和敬之意。故港中四众,对于老和尚印象之深,感情之厚,法缘之广,实有由焉。而师于无形中,促之以同戒、同见、同行,亦促之以身慈、口慈、意慈。

吾常三思:盖大慢小,智慢愚,贵慢贱,富慢贫,俗之常见;以俗常见,佥不为怪。今若能大敬小,智敬愚,贵敬贱,富敬贫,则出乎俗之外;既出乎俗之外,则招人之喜慰安和也深。盖以云公之年龄、道德,均是僧伽界老前辈,吾亦受云公不耻下顾之一人,尤感盛情爱护,余可知矣。

老和尚一片真诚,平等礼敬,所当学也。然吾知之,又不能少学之,非吾之敢违也、敢慢也,是何故哉?今自再三忖之,实由于老和尚道行高卓,以至行住坐卧,均有过人之处,而人亦不易学焉。此又无可如何,只有愧勉而已。吾因世人知云公建寺多、弘法广、救世深、度生众,而似未窥老和尚对此六和敬律亦能普及、持行不懈,以见公之大力大化也。须弥芥子,其义云何?愿同参取。


{返回 其它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教放了大光明——觉光长老回答媒体提问
下一篇:白圣长老对全球汉系佛教汇聚与拓展的功绩(觉光法师)
 印顺导师《印度之佛教》导读(释果灯)
 浅谈袈裟的功德及其护持(释仁海)
 论佛教的师资法--以《行事钞》为中心(释胜心)
 面向世界的中国佛教(释圣玄)
 “觉”开悲智花 “觉”结和谐果(永寿法师)
 面对死亡(怀进法师)
 欲望的压抑与纾解(传道法师)
 禅修指导(衍空法师)
 感悟风花雪月(素全法师)
 孝顺父母 世间第一福田(演照法师)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闻法时的三种过失[栏目:传喜法师]
 佛七讲话 智谕法师疑问解答 三 (检讨会摘录)[栏目:疑问解答]
 佛教只是向往来世而不重视现实的消极宗教吗?[栏目:藏传佛教疑问解答300题]
 《普贤行愿品》讲记(十一)[栏目:《普贤行愿品》讲记·达真堪布]
 秽迹金刚可参考典籍[栏目:秽迹金刚·所依经典]
 《入行论讲记》第二册 第二品 忏悔罪业 第二十一节课[栏目:入行论学习]
 担当大师联集[栏目:佛教楹联集]
 发四无量心[栏目:雪漠]
 普贤菩萨行愿赞讲记「同行善友」赞[栏目:普贤菩萨行愿赞讲记]
 没有烦恼习气就是出世间[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2年]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