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当代大学生心目中的中国佛教形象(宇恒伟)
 
{返回 中国佛教公众形象专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962

当代大学生心目中的中国佛教形象

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南亚研究中心 宇恒伟

  一、问题的提出

  佛教是一种制度化的宗教,它包含精致的哲学思辨和丰富的修行活动,无论对于文人学士还是广大百姓来说,这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因此,信众构成了佛教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同时,在长期的历史和社会发展中,受到佛教影响的人群与信众共同构成了佛教形象的评判者。虽然,不同的人对佛教形象的判断有不同的标准,但佛教与社会各个层面的联系真切地将佛教的形象呈现在人们面前,这就为人们对佛教形象进行价值判断提供了基本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以佛教形象为评判对象意味着,我们在思维上将佛教与社会分离开来。所以,在此意义上的佛教更多的是一种组织,它不仅涉及到佛教自身的凝聚功能,也涉及到佛教的对外调节功能。佛教的公众形象是佛教存在的显现形式,是影响佛教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更具体地考察佛教的公众形象,笔者以西安西北大学的部分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以问卷调查法为基本方法,考察当代大学生心目中的中国佛教形象,以此作为了解佛教公众形象的一个窗口。

  二、研究方法

  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问卷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4题)考查了佛教理论形象;第二部分(5-8题)考查了佛教僧众形象;第三部分(9-12题)考查了佛教场所形象。计分标准:选A计5分;B计4分;C计3分;D计2分;E计1分。

  从西北大学大一新生中随机抽取了140人,男女各半,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了一定的访谈。最终回收有效问卷113份,其中男62人,女51人。

  对问卷进行简单的量化分析,大学生心目中的佛教形象成绩如表1所示:

  表1大学生心目中佛教形象的成绩(平均分)

1大学生心目中佛教形象的成绩(平均分)
 
人数
佛教形象
佛教理论形象
佛教僧众形象
佛教场所形象
 
113
34.9
11.9
10.4
12.5

  注:总分<36说明大学生心目中佛教形象偏低,单项得分<12说明了大学生对某一具体佛教形象评价较低(下同)

  从表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心目中的佛教形象一般偏低。在三种具体佛教形象中,僧众形象在大学生心目中最低。

  问卷设计时,考虑到大学生对佛教是否有所了解,考察了对佛教有所了解与不了解这两部分大学生心目中的佛教形象,对这两部分大学生的成绩进行比较,结果见表2:

  表2对佛教了解与不了解大学生心目中佛教形象成绩的比较(平均分)

2对佛教了解与不了解大学生心目中佛教形象成绩的比较(平均分)
了解与否
人数
佛教形象
佛教理论形象
佛教僧众形象
佛教场所形象
了解
53
35.6
11.9
10.9
12.8
不了解
60
34.5
11.9
10.3
12.2

  从表中可以看出,对佛教有所了解与不了解的大学生心目中的佛教形象没有差异。

  进一步考察性别的影响,对男女大学生心目中佛教形象进行一定的比较,结果如表3所示:

  表3男女大学生心目中佛教形象的成绩比较(平均分)

3男女大学生心目中佛教形象的成绩比较(平均分)
性别
人数
佛教形象
佛教理论形象
佛教僧众形象
佛教场所形象
62
35
11.7
10.3
12.9
51
34.8
12.1
11.1
12.2

  从表中可以看出,大学生男女心目中的佛教形象没有差异。

  进一步对佛教的三种形象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进行比较,结果如表4所示:

  表4大学生心目中三种佛教形象成绩的比较

4大学生心目中三种佛教形象成绩的比较
 
平均分
所占百分比
佛教理论形象
11.9
34%
佛教僧众形象
10.4
30%
佛教场所形象
12.5
36%

  从表中可以看出,三种佛教形象相比,对于大学生而言,僧众形象最低。

  三、分析与讨论

  (一)佛教形象低下的原因

  1.从大学生的身心特点看,他们正处于人生意气风发的阶段,对于各种事物抱有浓厚的兴趣,具有很强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他们更加关注现实问题,但与社会接触较少,而且他们自认为对生活的控制力较强。这些都使得他们对佛教不太感兴趣。

  2.从大学生了解佛教的渠道讲,媒体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媒体对佛教的认识本来就存在偏差,再加上社会发展所呈现出的种种新现象,大学生往往将现代佛教与古代佛教作比较,以偏概全,这些都使佛教受到冷落,导致大学生对佛教形象评价一般偏低。

  3.从佛教理论讲,佛教理论形象是佛教形象的基础。佛教理论独具特色、博大精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并且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从调查的情况看,大学生普遍认为佛教理论实用性很差,并且晦涩难懂。这说明,一方面大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国学基础偏低;另一方面,如何让佛教理论走向生活和民众仍然是佛教面临的一个问题,这对于佛教理论的宣传造成诸多局限。

  4.从作为组织的佛教来讲,佛教形象的良好呈现有赖于佛教内外功能的充分发挥,这直接关系到佛教良好形象的塑造,是佛教树立良好形象的必然因素。在现代社会中,佛教面临的中心问题是现代化和世俗化问题,如佛教与科学、佛教与财富以及与此相关的佛教教育问题。如何处理与世俗社会的关系一直伴随着佛教发展的始终,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二律背反问题,这对于佛教如何调整自身造成很多困难。

  (二)佛教僧众形象低下的原因

  1.与佛教理论和佛教场所相比,佛教僧众既是佛教的实际体现者,又是佛教群体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在佛教中更为形象、具体,其对于人们进行价值判断影响更大。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各种事物对佛教僧众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导致佛教僧众在体悟佛法、修行等方面有所欠缺。佛教具有丰富的内涵,它的坚实基础就在于僧众,其组织功能的发挥在于僧众的协调。因此,僧众形象在佛教形象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并成为佛教形象的缩影。

  2.佛教僧众形象的低下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佛教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佛教教育关系到佛教呈现的形态,关系到佛教的生命力,关系到佛教导世化俗的功能。

  3.佛教世俗化的一个集中表现在于佛教越来越多成为个人的事情。这意味着,佛教寺院地位的降低,而人们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学习佛法,而与僧众的接触减少,僧众在人们修行佛法中的重要性降低,这也是僧众形象低下的一个原因。

  (三)不同性别大学生心目中的佛教形象没有差别

  不同性别大学生心目中的佛教形象没有差别说明,佛教形象与男女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无关。如果调查对象是各个年龄阶段的人,就要考虑到他们的个人经历、生活体验、追求的不同,也许他们心目中的佛教形象会存在差别。

  (四)是否了解佛教对佛教形象基本没有影响

  笔者在学习和生活中体验到,研究佛教的时间越长,越发感觉到佛教的优越性越多。就大学生而言,他们未受到佛教的浓厚熏陶,对佛教没有切实的认识,在传统文化、社会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下,他们对佛教的认识会产生两种极端。而对佛教有些许认识的同学,往往对佛教认识不够全面,而导致认识的片面。

  四、结论

  佛教形象的提升涉及很多方面,就大学而言,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针对大学生的身心特点,教界可以将与佛教相关的中国古籍免费赠予学校,使更多的大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佛教;利用便捷的网络,使优秀的佛教电影进入校园,使佛教的慈悲、济世精神生动、形象地深入大学生心中;第二,与高校进行互动,进行广泛有益的交流,与高校的佛学研究者积极进行合作,通过采取设立奖学金等形式推动佛学研究。

  积极面向民众是提升佛教整体形象的关键。从东汉开始,佛教积极渗入民俗,与佛教相关的斋会、庙会、灵验、节日等具有深远的影响。民众信仰佛教的目的在于解决生活问题,佛、菩萨成为民众求助的对象。带有佛教色彩的节日往往含有浓重的经济色彩,随着时间的演变,其中的佛教内容逐渐被人所遗忘,而商品逐渐成为节日的主题。实际上,佛教在农村仍有很广阔的发展空间,人们仍有很多问题需要祈求佛教。在传统节日的影响中,如何开展相关的弘法,是佛教深入民众生活和塑造佛教良好形象的关键。


{返回 中国佛教公众形象专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现代社会中佛教的积极发展(姚卫群)
下一篇:庄严·神圣·慈悲·净洁(张弘)
 争做高僧提升中国佛教公众形象(朱越利)
 和谐社会与道风建设——将信仰落实到生活 将修行立足于当下(崇观法师)..
 对沙弥教育的一点看法(乘一法师)
 内强素质 外树形象(圣钦法师)
 发扬中国佛教的优良传统,提升中国佛教的公众形象(张家成)
 佛教教育之我见(自信法师)
 近代中国佛教思想上的佛法与政治论述(龚隽)
 欲树人先树师——略论树立中国佛教公众形象的最佳途径(明坤法师)..
 进一步提升中国佛教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姚南强、马新满)
 浅述完善僧格以树公众形象(释界象)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欧美需要佛教的明证[栏目:太虚法师]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十七 (6)[栏目: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烦恼[栏目:福报哪里来·迷悟之间 ]
 第七品 小品[栏目:自说经]
 每天讲三句赞美的话[栏目:包容的智慧]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六)~E 673经~680经(五力经)[栏目:界定法师]
 待人好[栏目:生活的层次·迷悟之间]
 相应99经 被皮带束缚的经[栏目:相应部 22.蕴相应]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五00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五集]
 金刚总持上师相应法灌顶开示 ——第八世德颂仁波切[栏目:密乘之门·灌顶开示选]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