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从坚定佛教信仰来竖立导师形象(悟实法师)
 
{返回 中国佛教公众形象专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889

《从坚定佛教信仰来竖立导师形象》

——内练一口气 外健筋骨皮

  中国佛学院 悟实法师

  和平是人类的期盼,和谐是共同的向往。我们希望和平,渴望和谐,更期盼的是构建和谐,实践和谐社会。现在社会呈现给我们的是人有不和,世有不谐。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国家之间、民族之间、乃至宗教之间都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疏离、隔核、对立、冲突、甚至战争。寺庙也不例外,也存在着各种问题。鉴于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佛教应该如何在适应发展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如何才能尽职尽分地为佛教奉献人生。本文从信仰、道德、戒律三个方面略谈自己的愚见,敬请仁人善士指正。

  一、信仰――道德社会的根源

  什么是信仰?佛教信仰确切地讲是正确的信仰,也就是叫正信佛教。因为世间有拜金信仰、有政治信仰、有企业信仰、有道德信仰、有个人信仰(自傲、自慢、认为自己无所不能,无所顾忌,天下我第一。)甚至法律也能成为一种信仰。而佛教所宣传的是八正道所讲的正确信仰。

  信仰什么?信仰佛、法、僧,信仰佛性,信仰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诚如学诚大和尚所说:“当代人类不同程度存在着道德危机的问题,人们纷纷把目光转向作为人类智慧结晶的各大宗教,寻求摆脱人类道德困境,医治人类道德病疾的有效之方。”并且指出:“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物质财富的巨大增长并未消除人类的道德危机、精神危机,更不用说消除由这些危机所引发的各种人为灾难。人们以追求幸福和实现现代化的名义毫无节制地掠夺赖以生存的地球;使地球的污染日益严重,而实际上,可能掩盖着的是许多人无止境地占有物质财富的贪婪欲望。”因此,不能说没有信仰的人就是糊涂人,但是可以说没有信仰的民族,绝对不是一个聪明的民族。

  信仰在佛教里首先是信佛,信仰三宝的功德,佛有慈能与乐、悲能拔苦的德能,有自觉、觉他的德能,有非凡的愿行力、摄受力和加持力,既然信佛、学佛,就不能成为焦牙败种,就应该由信仰为基础,进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信仰佛性,相信人人皆有成佛的种子,都有成佛的可能性。只是因为种种贪婪、嗔恚、愚痴的种子遮蔽了觉悟的智慧,只要通过正见的启发,就能发明真心妙果。

  信仰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众生与佛乃一心中得,一念之差天堂地狱之别,前念迷凡夫众生一个,后念悟妙觉如来一尊。所以信服佛教的信徒都应奉持和谐世界,从心开始,和谐社会,从我做起的原则。特别是住持佛法的僧伽,更要重视内强素质,外树形仪,才能如实展现佛教的魅力。才能让信心穿越永恒,以智慧观照世界,从信仰完成佛格。

  二、道德――生灭的意义

  道德是健康生活的基础,世间职业讲究职业道德,佛教僧伽不能完全职业化,但一定要讲究道德。国家要富强,民族要振兴,社会要和谐,佛教要发展,都需要德才兼备的人才。

  止恶行善的道德观,学佛首先就是要止恶,因为学佛之人一定要“皈依”才能成为真正的三宝弟子,三宝弟子所归投依靠的就是觉悟而不迷惑的“佛”,正解而不邪见的“法”,清静而不污染的“僧”。而僧人本身就是三宝弟子,都有佛法的传承,师父的引领。所以僧人本身就是修清净法,行善良事的人,才能是完成僧格的人,才能称为僧人。所以本文的副标题“内练一口气,外健筋骨皮”就是现代僧人的职责所在。内练一口气,指的是为佛陀争一口气,面对各种指责和诋毁,谩骂和毁谤。身为佛弟子,不能听若不闻。要振作起来,作如来的使者,担负如来的家业,传佛的心灯,为佛教争一口气。外健筋骨皮,指的是健全各种规约、制度来树立佛教公众形象。

  佛法八万四千法门,全部是对治的方法,有了以上的恶法,我们就要以行善来对治,因为佛教徒既不是执法人员,也不是行政单位,没有权限去干涉这些“邪师”、“邪众”。可是我们可以团结起来,积极行善。这个“善”对于中华民族太重要了,诚如日本学者吉冈义丰所说:“‘善’是生存于复杂历史社会的中国人所可以永远依靠的;如果失去了它,人生的凭藉将完全崩溃;这是任何东西也难以取代的生活必须品。对中国人来说,善并不只是平面伦理道德之劝诫词语,它是中国人谋求社会生活时,视为与生命同价,或比生命更可贵,而谨慎守护的中国之‘魂’。”这个“善”被誉为中国文化之灵魂。

  三、戒律――佛子依靠的导师

  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国家要富强,民族要振兴要执行各种法律、法规;社会要和谐,佛教要发展要依靠各种戒律和规约。佛教都是自觉、先觉的,因为佛就有发出具足自觉,才能觉他,最后才能觉行圆满的指示。所以我们要依据佛的教法,遵行先觉觉后觉,自觉方觉他的教诫。

  自释迦牟尼佛建立第一个僧团组织起便开始有约束信徒行为的各种戒律仪规。现存的戒律也很多,如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菩萨戒等,都是上善之法,而按照三无漏学的精神,没有持戒,就不能得定,没有定力就无法发生智慧,没有智慧自然就愚鲁犯戒,如果能明了佛陀制戒的本意,自然佛道可了,如《四分僧戒本》:“善护于口言,自净其志意,身莫作诸恶。此三业道净,能得如是行,是大仙人道。”是修道的前提;又如:“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正是体现了佛教戒律的基本精神。

  为了僧团清净和合,佛法源远流长,当务之急就是:根据佛教戒律的精神,效法百丈禅师为禅宗丛林树立清规的先例,顺应时代变革及僧团的需要,拟定各项规章制度,组织制定一系列适应现代佛教发展和现代社会发展的规约、僧格标准、管理制度和保障制度,呈交佛教协会审议核定、公布施行。才能使得现代佛教寺院的管理达到与时俱进目标。现仅根据自己的愚见,大胆构思如下:

  首先通过中国佛教协会全体会议,成立专门的“立法机构”,其权限是专门制定各种规约和管理办法。推荐、选拔,甚至可以培养一批即懂法律,又精通戒律的弘法人才,参考古德所订的规约,如《宝华山规约》、《焦山规约》等,制定现代的可行性规约。参考现代先进寺庙的管理办法,吸取现代管理学的优秀管理经验,制定一套自身合体的寺庙管理办法。并且选举成立一个很好的监察机构(监督和检查)。为了保护常住人员的合法权益,也可以每个寺庙都根据最高佛教协会(中国佛教协会)的精神,认真权衡拟定规约,全寺住众通过后,呈报佛教协会审核通过后实行,并由佛教协会选出专人监察。强调每个丛林的僧值法师都熟悉本寺规约,并执行监察工作。

  僧伽资格(简称僧格):出家后一步一步学习佛法、修持戒律,学有所成之后都给予认证,赋予相应的资格。如《有部毗奈耶杂事》中,比丘分为经师、律师、论师、法师、禅师,一共 五类。长于诵经的为经师,长于持律的为律师,长于论义的为论师,长于说法的为 法师。长于修禅的为禅师。                                    

  因此,应该严格界定出家必须学习的经论和持守的戒律,出家一步一步的修习,经过严格的考核,获取相应的资格,得到相应的待遇。出家如法修行几年并掌握什么经论称上座或长老等等。每一个阶位都有次第地修习并获得,才能谈通过精进修行来证得。每一条规定都有相应的赏罚制度和标准,并奉行佛教平等的精神,以六和敬来共处。

  总之,本文从坚定佛教信仰入手,信仰是建立道德社会的根源;道德就是衡量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之标准,道德社会是身心安康的社会;戒律就是止恶行善的修持方法,持戒就是清净僧伽的苦口良药。通过坚固信仰,把握道德和戒律精神,呼吁、提倡成立制戒机构和监察机构、建立健全的共住规约,树立中国佛教的良好公众形象,制定优秀的管理办法,促进佛教寺庙的善循环,共建理想的和谐社会。


{返回 中国佛教公众形象专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在服务社会中增强神圣性与社会性(王亚荣)
下一篇:树立中国佛教公众形象最佳途径之我见(显法法师)
 欲树人先树师——略论树立中国佛教公众形象的最佳途径(明坤法师)..
 和谐社会与道风建设之我见(超波法师)
 浅述完善僧格以树公众形象(释界象)
 试论展示当代佛教形象的几个重点(法量法师)
 正信、正闻、正修——略论世俗化时代对佛教纯正性的维护(傅新毅)..
 试论展示当代佛教形象的几个重点(法量法师)
 以三学内强素质 以弘法外树形象(如意法师)
 “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之我见(许抗生)
 树立中国佛教公众形象最佳途径之我见(显法法师)
 以戒为基、以禅为本,加强道风建设,彰显佛教本色(真明法师)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人生之路何去何从 结语[栏目:人生之路·宽运法师]
 三○ 姆尼迦豚本生谭[栏目:第一篇]
 四圣谛与修行的关系 第八章 三转*轮[栏目:性空法师(Ven. Dhammadipa)]
 残酷才是青春 第2章 问佛陀情为何物[栏目:残酷才是青春·索达吉堪布]
 信受奉行才是真正的修行[栏目:雪漠]
 万事无如退步高,放教痴钝却安然;漆因有用遭人割,膏为能明彻夜熬。[栏目:千江映月·星云说偈]
 四禅八定[栏目:佛教词汇小百科]
 临终备览(慧律法师讲述·编撰)[栏目:临终关怀]
 如法诵持观音心咒 明理才有稳固信心[栏目:达真堪布]
 钥匙 The Key[栏目:旅途脚印 Footprints on the Journey]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