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无门直指 第七节 无心无住
 
{返回 程叔彪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442
第七节 无心无住
  六祖曰:『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上以来,先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无相者,於相而离相。无念者,於念而离念。无住者,人之本性。於世间善恶好丑,乃至冤之与亲,言语触刺欺争之时,并将为空。不思酬害,念念之中,不思前境。若前念今念後念,念念相续不断,名为系缚。於诸法上念念不住,即无缚也。此是以无住为本。善知识!外离一切相,名为无相。能离於相,即法体清净。此是以无相为体。善知识!於诸境上心不染,曰:无念。於自念上常离诸境,不於境上生心。若只百物不思,念尽除却,一念绝即死,别处受生,是为大错。学道者思之。若不识法意,自错犹可,更劝他人。自迷不见,更谤佛经。所以立无念为宗。』(读者:六祖云:若不识法意,……所以立无念为宗。於此可见宗下不废正解。惟此之正解,须是不从生死分别心下的义解中来。故六祖续云:所以立无念为宗。《坛经》:机缘品中,永嘉答六祖云:『虽分别亦非意。』祖叹曰:善哉!足见永嘉之得祖意。六祖深许之也。古德云:『祖意机前荐,凡情当下空。』皆斯意也。曩时有一行人,於永嘉『虽分别亦非意』下有疑,故作此商量则可。若是真个如是,某甲对此叹息了!)(虽然如此,但参禅须是真信下兴真疑,生死切心为主要。所以不同教下的徒事知解。)
  本净大师幼岁披缁於曹溪之室,受记隶司空山无相寺。唐玄宗遣使杨光庭入山采常春藤,因造方丈室礼问。净问:『为求佛耶?问道耶?』曰:『弟子智识昏昧,未审佛之与道,其义云何?』净曰:『若欲求佛,即心是佛。若欲会道,无心是道。』问:『云何即心是佛?』曰:『佛因心悟,心以佛彰。若悟无心,佛亦不有。』问:『云何无心是道?』曰:『道本无心,无心名道。若了无心,无心即道。』光庭作礼信受。回朝具奏。即诏净师到京。越明年,正月十五日,召南街名僧硕学赴内道场,与净师阐扬佛理。时有远禅师者,抗声谓曰:『今对圣上较量宗旨,应须直问直答,不假繁辞。只如禅师所见,以何为道?』净曰:『无心是道。』远曰:『道因心有,何得言无心是道?』曰:『道本无名。因心名道。心名若有,道不虚然。穷心既无,道凭何立?二俱虚妄,总是假名。』远曰:『禅师见有身心是道已否?』曰:『山僧身心本来是道。』远曰:『适言无心是道。今又言身心本来是道。岂不相违?』净曰:『无心是道,心泯道无。心道一如,故言:无心是道。身心本来是道,道亦本是身心。身心本既是空,道亦穷源无有。』远曰:『观禅师形质甚小,却会此理。』净曰:『大德只见山僧相,不见山僧无相。见相者,是大德所见。《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其道。若以相为实,穷劫不能见道。』
  志明禅师问:『若言无心是道。瓦砾无心,亦应是道?』又曰:『身心本来是道。四生十类,皆有身心。亦应是道?』净曰:『大德若作见闻觉知解会,与道悬殊,即是求见闻觉知者,非是求道之人。《经》云:无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尚无,见闻觉知,凭何而立?穷本不有,何处存心?焉得不同草木瓦砾!偈曰:见闻觉知无障碍,声香味触常三昧。如鸟空中只麽飞,无取无舍无憎爱。若会应处本无心,始得名为观自在。』(读者:紫阳有偈云:一物含见闻觉知,盖诸尘境显其机。灵常一物尚非有,四者凭何作所依。——有单行本见《雍正御选语录》。)
  真禅师问:『道既无心,佛有心否?佛之与道是一是二?』净曰:『不一不二。』曰:『佛度众生,为有心故,道不度人,为无心故。一度一不度。何得无二?』曰:『若言佛度众生,道无度者,此是大德妄生二见。如山僧即不然。佛是虚名,道亦妄立。二俱不实,总是假名。一假之中,如何分二?』曰:『佛之与道,俱是假名。当立名时,是谁为立?若有立者,何得言无?』净曰:『佛之与道,因心而立。推穷立心,心亦是无。心既是无,即悟二俱不实。知如梦幻,即悟本空。强立佛道二名,此是二乘人见解。』乃说无修无作偈曰:『见道方修道,不见复何修?道性如虚空,虚空何所修?遍观修道者,拨火觅浮沤。但看弄傀儡,线断一时休。』
  灵觉问南阳忠:『发心出家,本拟求佛。未审如何用心即得?』阳曰:『无心可用,即得成佛。』曰:『无心可用,阿谁成佛?』阳曰:『无心自成佛,成佛亦无心。』问:『无心即成佛,和尚即今成佛未?』曰:『心尚自无,谁言成佛。若有佛可成,还是有心。』问:『如何是一念相应?』阳曰:『忆智俱忘,即是相应。』曰:『忆智俱忘,谁见诸佛?』阳曰:『忘即无,无即佛。』曰:『无即言无,何得唤作佛?』阳曰:『无亦空,佛亦空。故曰:无即佛,佛即无。』曰:『既无纤毫可得,名为何物?』阳曰:『本无名字。』曰:『还有相似者否?』阳曰:『无相似者,世号无比独尊。汝努力依此修行。』又:僧问:『若为得成佛去?』阳曰:『佛与众生一时放却,当处解脱。』问:『作么生得相应去?』阳曰:『善恶不思,自见佛性。』问:『若为得证法身?』阳曰:『越毗卢之境界。』问:『清净法身作麽生得?』阳曰:『不着佛求耳!』曰:『阿那个是佛?』阳曰:『即心是佛。』问:『坐禅看净,此复若为?』阳曰:『不垢不净,宁用起心,而看净相。』问:『禅师见十方虚空法身否?』阳曰:『以想心取之,是颠倒见。』问:『即心是佛,可更修万行否?』阳曰:『诸圣皆具二严,岂拨无因果耶?』
  《传心法要》载:无心者,无一切心也。如如之体,内如木石,不动不摇;外如虚空,不塞不碍。无能所,无方所,无相貌,无得失。趋者不敢入此法,恐落空无栖泊处。故望崖而退,例皆广求知见。所以,求知见者如毛,悟道者如角。总不如言下便自认取本性。此法即心,(果澈因源。)心外无法。此心即法,(因赅果海。)法外无心。心自无心,亦无无心者。将心无心,心却成有。默契而已,(澈证心源,明心见性。)绝诸思议。故曰:『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但直下无心,本体自现。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双忘,乃是真法。忘境犹易,忘心至难。人不敢忘心,恐落空无捞摸处。不知空本无空,唯一真法界耳。此灵觉性,无始以来,与虚空同寿。不可觅,不可求,不可以智慧识,不可以言语取,不可以境物会,不可以功用到。一念离真,皆为妄想。不可以心,更求於心;不可以佛,更求於佛;不可以法,更求於法。故学道人,直下无心,默契而已,拟心即差。
  《万法归心录》载:『无心道人非同木石。』无分别心;无憎爱心;无取舍心;无善恶心;无空有心;无中边心;无内外心;无执着心。『非无灵知寂照真心。』『莫谓无心便是道,无心犹隔一重关。』又云:真心虚玄,非有非无。弃有住无,反成大过。古德偈云:『劝君学道莫贪求,万事无心道合头,无心始体无心道,体得无心无也休。』
  《顿悟入道要门》载:问:心住何处即住?答:住无住处即住。问:云何是无住处?答:不住一切处,即是住无住处。问:云何是不住一切处?答:不住善恶有无内外中间。不住空,亦不住不空。不住定,亦不住不定。即是不住一切处。这个不住一切处,即是住处。得如是者,即名:无住心,即是佛心,湛然常寂。续云:汝欲了了识无所住心之时,正坐之时,但知心。莫思量一切物。一切善恶都莫思量。过去事已过去,而莫思量,过去心自绝。名无过去事。未来事未至,莫愿菲求,未来心自绝。名无未来事。现在事已现在,于一切事,但知『无着。』无着者,不起憎爱心,即是无着,现在心自绝。名无现在事。心若起去时,但莫随去,去心自绝。即无住心。即是住无住处也。若了了自知,住在无住时,『只无住亦无「住处」,亦无「无住处」也。』若自了了知心不住一切处,即名了了见本心。亦名了了见性也。只个不住一切处心,即是佛心,无生心。《经》云:证无生法忍也。汝若未得如是之时,努力努力,勤加用功。功成自会!
  又云:若不降心。依文取证,无有是处。(读者:径山杲禅师於薰风自南来,殿角生微凉句下,顿得前後际断,但动相不生。然圆悟谓之曰:你须更参。乃示以『有句无句,如藤依树,树倒藤枯,句归何处』话令参。令作不厘务侍者。并谓之曰:『不疑言句,是为大病,绝後再苏,欺君不得。须知有这个道理。』故後来有闻『相随来也』句,而洞澈。)自诳诳他,彼此俱堕。只是事来不受,一切处无心,永寂如空,毕竟清净,自然解脱。不取又不舍,永断於生死,一切处无心,即名诸佛子。(读者:亦可称子佛。即因佛也。亦称素身佛。虽已澈证正因佛性,而未具二严。故又不同於父佛,果佛,圆满报身佛。《般若》虽有报化非真佛,斯乃对执相者之言。冀其顿证自心佛耳。)所谓:一切处无心者,无憎爱心是。万缘俱寂,自然解脱。又问:『和尚还用功否?』曰:『用功。』问:『如何用功?』曰:『饥来吃饭,困来即眠。』问:『一切人总如是,同师用功否?』曰:『不同。』问:『何故不同?』曰:『他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需索。睡眠时,不肯睡眠。千般计较。所以不同也。』(解脱长者:这是方便对答。实际上,早已不是无心无住了也。)
  大慧曰:古德有言:『寻牛须访迹。学道贵无心。迹在牛还在,无心道易寻。』所谓:无心者,非如土木瓦石顽然无知。谓:触境遇缘,心定不动,不取着诸法。一切处荡然,无障无碍,无所染污,亦不在无染污之处。观身观心,如梦如幻,亦不住在梦幻虚无之境。到得如如境界,方始谓之真无心。且非口头说的无心。若未得真无心,只据说的,与默照邪禅何以异哉?!
  僧问黄檗:『本来无一物,无物便是否?』檗曰:『无亦不是,菩提无是处。亦无无知解。』
  《宗镜录》载:无心者,不得作有无情见。『将心作无,此即成有。若一切处无,心如土木,又成断灭,皆属妄识。』是以称不思议宗者,以有无情见不及故。问:既不得作有无解。如何是正了无心?答:石虎山前门,芦花水底沉。

{返回 程叔彪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无门直指 第八节 动上有不动
下一篇:无门直指 第六节 真心妄心
 无门直指 第十九节 眼见
 无门直指 第二十七节 只此一事实
 无门直指 第九十六节 如来禅祖师禅
 无门直指 第七十三节 圆相
 无门直指 第九十七节 禅净双修
 无门直指 第二十五节 自心佛性
 无门直指 第三十七节 放下
 无门直指 第十七节 不可错认
 无门直指 第二十一节 晴空无云
 无门直指 第三十八节 疑情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略谈唯识学(韩镜清)[栏目:唯识学研究]
 雕的旅行[栏目:智空和尚讲禅]
 莲花生大士全传 第二篇 狮子吼声 第十一章 金刚宝宫密明光[栏目:莲花生大士全传]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