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无门直指 第三十六节 树下魔军 、落堂自在
 
{返回 程叔彪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855

第三十六节 树下魔军 、落堂自在  

  一、树下魔军
  黄檗曰:『如来藏,本自空寂,并不停留一法。故《经》云:诸佛国土,亦复皆空。若言:佛道是修学而得,如此见解,全无交涉。或作一机一境,扬眉动目,只对相当,便道:契会也,得证悟禅理也。忽逢一人不解,便道:都无所知。对他若得道理,心中便欢喜;若被他折伏,不如他,便即心怀惆怅;如此心意学禅,有何交涉。任汝会得少许道理,只得个心所法,禅道总没交涉。所以,达摩面壁,都不令人有见处。故云:「忘机是佛道,分别是魔军。」此性纵汝迷时亦不失,悟时亦不得。天真自性,本无迷悟。尽十方虚空界,元来是我一心体。纵汝动用造作,岂离虚空。虚空本来,无大无小,无漏无为,无迷无悟。了了见,无一物,亦无人,亦无佛。绝纤毫的(此的字未知是否有讹。查对金陵本,光绪十年春四月版本,《传心法要》卷下,第十一页上第六行,第八字,确系的字。)量是,无依倚,无粘缀,一道清流是自性无生法忍,何有拟议。真佛无口,不解说法;真听无耳,其谁闻乎。』
  大慧示人时,略谓:士大夫多以有所得心,求无所得法。何谓:有所得心?聪明灵利,思量计较者是。何谓:无所得法?思量不行计较不到,聪明灵利无安着处者是。不见释迦老子在法华会上,舍利弗殷勤三请,直得无启口处,然後尽力道得个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此是释迦老子究竟此事,开方便门,示真实相之椎轮也。昔雪峰真觉禅师为此事之切,三度到投子,九度上洞山,因缘不相契,後闻德山周金刚主化,遂造其室。一日,问德山:『从上宗风,以何法示人?』德山云:『我宗无语句,亦无一法示人。』後又问:『从上宗乘中事,学人还有分也无?』德山拈拄杖便打。云:『道什么?』雪峰於棒下方打破漆桶。(读者:雪峰自谓:今日方是鳌山成道。这经过是,雪峰与岩头同行阻雪,岩头谓雪峰曰:你有疑处说来,我与你剗却。雪峰曰:我在德山一棒下得个入处。岩头云:须是出自胸襟,不可记持他人言句。雪峰豁然。乃曰:今日方是鳌山成道。大意如此,须者可寻公案。)以是观之,聪明灵利,思量计较,於此个门中,一点也用不着。拟议寻思,便落意识。非独障道,亦使人七颠八倒,作诸不善。既有究竟此道之心,须是具决定志,不到大休大歇下解脱处,誓毕此生不退不堕。佛法无多子,久长难得。永嘉云:『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法身觉了无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五蕴浮云空去来,三毒水泡虚出没。)若如是思量,蓦然向思量不及处,见得无一物底法身;即是当入出生死处。前所云:无所得法,不可以有所得心求,便是这个道理也。(读者:一念真疑,深信得的人已彻出,彼既丈夫我亦尔,曲愤而参,必得冷灰豆爆,此禅宗祖师的方便法门,令学人参一公案,於话头上起真疑。(康熙年间,吴门懒庵居士的《别传录》中有句云:『疑不堕尔识。』)盖疑云成片,疑情结秀之时,正是意对法,分别妄想脱谢之际,於焉得个消息去,这是读者的义解,尚属生死心收。行人的本分事,还须行人自审始得,因缘契会。望有以教我也。)某某道友,博极群书,聪明太过,理路太多,定力太少;被日用应缘处,牵挽将去;故於脚跟下,不能啐地折爆地断耳。若时时正念现前,出生死之心不变,则日月浸久,生处自熟,熟处自生矣。(读者:熟处者,指无始以来直到於今的分别意识,妄想是。生处者,指生死切心,真疑结秀是。)且那个是熟处?聪明灵利,思量计较底是。那个是生处?绝思惟分别,搏量卜度不到,无你用心安排底是。蓦然时节到来,或於古人入道因缘上,或因看经教时,或於日用因缘,若善若不善,若身心散乱,若顺逆境界现前,若暂得心意识宁静时,忽地踏翻关棙子,不是差事。
  佛果曰:要须根本明澈理地,精至纯一无杂。才有是非,纷然失心。若踏正脉,诸天捧花无路,魔外潜觑不见。深深海底行,高高峰顶立,始得。不惊群动众,谓之平常心,本源天真自性也。虽居千万人中,如无一人相似,此岂粗浮识想,利智聪慧所能测哉。
  永觉云:参学之士,工夫逼拶到将悟未悟之际,解心未绝,往往巧见横生。此谓之聪明境界,亦谓之树下魔军。便当尽情剪灭,庶进趋有路,而大事可期。若巧见悉灭,向父母未生前膛开正眼,悟则不无。若望衲衣下事,犹隔江在。直须向苦辣钳锤下陶炼一番,然後透向上之玄关,洞千尺之门户,而大事毕矣。
  初机识性,狂乱万端,所以开示话头,必须上截关锁。关锁缜密,搜剔精严,意地邪思,不能带影。学家所以止有悟道,而无着魔也。万一师家不观机器,授话不重关锁,任其纷飞业识,狂乱思惟,则熟人熟境,暗地奔腾,异见异闻,识田扰乱。初参学人,无智慧以照破,无道力以摄持,或疑或怖,或喜或悲,突然窃发,而魔事作矣。魔事一作,长老又无善巧为之疗治,只用五处系缚,百千垂打,往往至於丧失身命,岂不悲哉!所谓:虽是善因,而招恶果也。
  杨山祖源大师曰:『悟修禅那,非同细事。内外诸魔,恼乱正定,少无主宰,贪着爱境,因境打动,堕於魔网。本是善因,反遭恶果。初学後昆,慎之防之。兹开十条辨魔之义,自审自察,心魔天魔,用慧观照,消灭魔孽。心垢若净,诸障自泯,何怕天魔,焉敢惑正。(一)宿冤魔。系业障。远劫今生,在凡位中,不忠不孝,不仁不义,杀盗淫妄,贪嗔痴爱,多结冤家。今世会遇,欲学大道,侵挠不安,能障圣事,不得成就。(家庭牢狱,鱼龙混杂,然须若能自见过,与道即相当,否则,若见他人过,自非却是左。)须生惭愧,恳祷忏悔,求哀三宝,神力垂佑,(礼大悲忏,感应同时。)一切宿业,自消自灭,一切冤家,自退自散。再发四弘愿,普利群生。速得无漏,急证菩提。参禅之人,须自忏之。(二)外惑魔。系人障。阐提小人。贵贱不等,恼乱定心,不得安稳。此无别故,皆是少权。或缺礼义,或因自高,或自我慢,或是口直,或是行粗,或是仗势,或是夸大,或是言恶,或称己能,或论他过,或少和色,或无恭敬,或肚不宽,或欠忍耐,故名不信,惑乱修行,生心动念,遮障本明。慕道之士,须要卑下,退己养德,方免人障。后学初进,宽之忍之。(三)烦恼魔。系事障。事障不除,能乱正修。云何为烦?如何是恼?烦逐外境,恼生内心。修禅之流,定须断之。(古德云:我自无心於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又:德山云:汝但於事无心,於心无事,自然虚而灵,……)如不顿除,性定难现。见女生心,淫心烦恼。见杀生心,恶心烦恼。见财生心,盗心烦恼。见物生心,贪心烦恼。见人生慢,我相烦恼。见卑生傲,自大烦恼。见逆生嗔,恚心烦恼。见顺生喜,随意烦恼。见冤生憎,恨心烦恼。见亲生爱,私心烦恼。一切外见,内生取舍,俱为烦恼。难以尽述。参禅之流,定除事障。事障不空,烦恼障定。後学之人,胡不断之。(读者:此之所谓:断烦恼也。非如小乘行辙,而是首先从根本下手,根本既证,则烦恼言者,成为六度四摄之缘应矣。)(四)所知魔。系理障。理障不除,能乱正定。云何所知?如是之过。知我得悟,知我通宗,知我明教,知我会理,知我多文,知我多见,知我戒严,知我得定,知我有慧,知我证空,知我自在,知我无碍,知我得通,知我得妙,知我证道,知我成佛,等等所知,俱为理障。理障不除,法执不忘。法执不忘,真心不现。修禅定者,必要泯之。(读者:就教下言之,此系分别所知障,由此分别所知障生起的当前一念因地心,即是分别法我执,此障虽属第六意识,但论其种子,则在第八阿赖耶识。)(五)邪见魔。系执障。执障不除,必堕邪定。云何邪见?如是乱正。执性不坏,谓之有见。执性本空,谓之无见。执本不死,谓之常见。执随气灭,谓之断见。执无生有,为自然见。执气化形,为邪因见。如:非有非无,即有即无,一切邪执邪见,因缘自然,不离空有断常两头。自障本理,往堕歧路,参禅之流,须知悟之。(六)妄想魔。系自障。自障不空,性灭不停,颠倒散乱,遮障本心。参禅之人,须要空之。今举一二,以明妄障。妄想悟道,妄想修证,妄想得定,妄想发慧,妄想多知,妄想能文,妄想名远,妄想多供,妄想为师,妄想众归,妄想续祖,妄想住刹,妄想宏道,妄想留录,妄想得嗣,妄想入藏,妄想神通,妄想玄妙,妄想奇特,妄想异怪,妄想长生,妄想返童,妄想飞升,妄想成佛。诸妄不空,动念乖真。初学慕道,泯妄为本。(七)口业魔。系狂障。若不俭言,纵意多谈,散心乱念,不得定心。(读者:古德云:你不说话十年八年,没有人说你是个哑巴。)口业因何,过之太甚?谈玄说妙,讲教言宗。自夸得悟,卑他愚迷。论人长短,说人是非。吟诗歌赋,信口胡唱。评论古今,讲国兴废。昔日贤愚,今时凶善。不干己事,高言争论。他人得失,无故毁赞。说诸欲境,令自生爱。说诸不平,令自发怒。背面毁誉,当面称讥。一切利害之言,使自忘失正念。参禅之人,须要深戒。不但俭言养德,而且使心不乱。初机修行,慎之忌之。(八)病苦魔。系苦障。身多疾病,皆因业愆,或自失调,变生百病,不得受用,学道有碍。愚开数条,须自预防。调理脾胃,节择饮食,少贪厚味,且忌生冷。饥莫读诵,饱莫负重。食後勿睡,夜忌饱餐。好吃腐烂,爱食煎炒。偏贪五味,强用非物。湿地坐禅,风处打睡。汗出入水,受暑贪凉。当风沐浴,露卧星下。大饥大饱,大喜大怒。大寒大暑,大雨大露。内伤外感,一切失调。生诸疮病,使身不安。後学须知,预防避之。(九)昏沉魔。系睡障。睡障不炼,昏沉太重,真心不朗,慧性不发,堕在暗昧,黑山鬼窟。其病因何,多此昏障?皆因食重,多贪厚味。话多丧气,劳形脾困。精神不消,浊气浑乱。愚痴多怒,懈怠放逸。不念生死,唯贪安乐。後学用功,须发精进。引锥刺肉,以头触柱。礼佛燃灯,立险径行。苦身磨炼,睡魔方轻。不然纵意,真心不朗。参禅之人,勇猛降之。(十)大天魔。非同诸障。皆因正修,将以证道,心精通脗,湛然不动。惊起天魔,及诸鬼神,宫殿崩裂,大地动摇。魔王惊怖,魍魉慌越,一切魔魅,俱有五通。同来恼乱,不容入圣,变诸异怪,化诸欲境。乱尔禅定,心生取舍,魔得其便,主人受害。自发颠狂,谓己成佛,生陷王难,死堕无间。参禅之士,正念分明,智慧朗照,一心不动。任他使能,我不见闻,正定降魔,自然消灭。後学修道,慎自辨之。』

  二、落堂自在
  来果大师曰:『落堂自在者,先既除妄,继又除昏。工夫落堂,身心自在,不亦快乎?诚大非也。类如挑重担人,本拟归家放下,无奈身疲力极,竟尔歇路为家,自称潇洒。乐以为常,可是家乎?欲了归程,何能止此!参禅者亦然,首在尘世中做工夫,次在幻身中做工夫,再在烦恼中做工夫。历尽苦心,从微至著。如是经过身心世累,得到尘空身寂,心静意闲;正好放身安住。以为前无去路,後顾无忧,故云:落堂身心自在。须知前途路大,大越山河。旧住屋宽,宽超空界。望舍草堂,急登故宅。於是乎撩起便行,不稍回顾。一追到底,後患无虞。』(落堂,是静坐境界中的一个专门名词。工夫到以为工夫已经差不多了;不知这是在用功途中,必经之阶段。所以若不因此满足,这是好的境界;若认为已经到家,不再上进,则是半途而废,实太可惜。《楞严经》云:『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不可不知。』)


{返回 程叔彪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无门直指 第三十七节 放下
下一篇:无门直指 第三十五节 观心
 无门直指 第五十二节 知之一字众妙之门
 无门直指 第二十四节 一色正位
 无门直指 第十一节 即心即佛
 无门直指 第四节 在什麽处
 无门直指 第八十四节 勘验
 无门直指 第九十四节 持戒
 无门直指 第四十三节 道力业力烦恼菩提
 无门直指 第七节 无心无住
 无门直指 第六节 真心妄心
 无门直指 第三十七节 放下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中台世界 中级佛学 第十一课 四摄法[栏目:基本佛学]
 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 第五十四天[栏目: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
 公案禅机 参、识性起修 二、公案 — 除妄想心 6.以心传心[栏目:善祥法师]
 毗钵舍那讲记 第十四讲[栏目:毗钵舍那讲记]
 《观无量寿经》图文解说 10、八功德水观[栏目:观无量寿经图文解说]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八 (2)[栏目: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百喻经 84 月蚀打狗喻[栏目:百喻经·白话文]
 石阶与石佛(肖艳)[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九十六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一集]
 慈悲的猕猴[栏目:儿童故事选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