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无门直指 第九十三节 因果
 
{返回 程叔彪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932

第九十三节 因果
  世尊因灵山会上,五百比丘得四禅定,具五神通,未得法忍,以宿命智通各各自见杀父害母及诸重罪,於自心内各各怀疑,於甚深法不能证入。於是文殊承佛神力,遂手握利剑,持逼如来。世尊乃谓文殊曰:住,住,不应作逆,勿得害我,吾必被害,为善被害。文殊师利,尔从本以来,无有我人,但以内心见有我人,内心起时,我必被害,即名为害。於是五百比丘,自悟本心,如梦如幻,於梦幻中无有我人,乃至能生所生父母,於是五百比丘同赞叹曰:文殊大智士,深达法源底,自手握利剑,持逼如来身,如剑佛亦尔,一相无有二,无相无所生,是中云何杀。
  僧问洞山诠:清净行者,不上天堂,破戒比丘,不入地狱时如何?山曰:度尽无遗影,还他越涅槃。丹霞颂曰:相好巍巍大丈夫,一生无智恰如愚,从来佛祖犹难望,地狱天堂岂可拘。(读者:心空及第,信解圆,知有,行空证空,福慧二严,果上涅槃。)
  嵩岳珪曰:『佛能空一切相,成万法智,而不能即灭定业。佛能知群有性,穷亿劫事,而不能化导无缘。佛能度无量有情,而不能尽众生界。』
  西竺二十四祖师子尊者归依二十三祖鹤勒那尊者时,问曰:我欲求道,当何用心?勒曰:汝欲求道,无所用心。问:既无用心,谁作佛事?曰:汝若有用,即非功德。汝若无作,即是佛事。《经》云:我所作功德,而无我所故。师子闻是语已,即入佛慧。时勒忽指东北,问曰:是何气象?师子曰:我见气如白虹,贯乎天地,复有黑气五道横亘其中。勒曰:其兆云何?曰:莫可知矣。勒曰:吾灭後五十年,北天竺国,当有难起,婴在汝身。师子未晓将罹何难,勒乃密示之。後二十四祖谓二十五祖婆舍斯多尊者曰:吾师密有悬记,罹难非久,如来正法眼藏今当付汝,汝应保护,普润来际。说偈已,以僧伽黎密付斯多,俾之他国。随机演化,斯多受教,直抵南天。师子谓:难不可以苟免,独留罽宾。时本国有外道二人,一名摩目多,一名都落遮。学诸幻法,欲共谋乱,诡为释子,潜入王宫,其王弥罗崛遂灭毁释教,秉剑至师子尊者所,问曰:师得蕴空否?子曰:已得蕴空。王曰:离生死否?曰:已离生死。王曰:既离生死,可施我头。曰:身非我有,何恡於头。王即挥刃断尊者首,白乳涌高数尺,王之右臂旋亦堕地,七日而终。太子光首叹曰:吾父何故自取其祸,延众忏悔。时象白山有仙人深明因果,言师子与罗崛往世皆为白衣,以嫉法胜故,阴戕於崛,今乃偿焉。
  二祖传法於三祖时,嘱曰:汝受吾教,宜处深山,未可行化,当有国难,般若多罗悬记,所谓:心中虽吉外形凶者是也。吾亦有宿累,今往酬之,汝谛思圣记,勿罹世难,善去善行,俟时传付。二祖乃往邺都化导,四众皈依,三十四载,遂韬光混迹,变易仪相,或入酒肆,或过屠门,或习街谈,或随厮役。或问之曰:师是道人,何故如此?曰:我自调心,何关汝事。後至莞城县匡救寺,说法,有辨和法师正於其时讲《涅槃经》,其徒多去之而从二祖,和愤嫉,兴谤於邑宰翟仲侃,侃加祖以非法,祖怡然委顺。识真者,谓之偿债,时年一百七矣。後来皓月供奉问长沙岑和尚:古德云:『了即业障本来空,未了应须偿宿债。』只如师子尊者二祖大师为甚却偿债去?沙曰:『大德不识本来空。』月曰:『如何是本来空?』沙曰:『业障是。』问:『如何是业障?』沙曰:『本来空是。』月无语,沙以偈示之曰:『假有原非有,假灭亦非无,涅槃偿债义,一性更非殊。』
  有人问西堂:有天堂地狱否?堂曰:有。问:有佛法僧宝否?曰:有。更有多问,尽答言有。问:和尚恁麽道莫错否?堂曰:汝曾见尊宿来耶?曰:某甲曾参径山和尚来。堂曰:径山向汝作麽生道?曰:他道一切总无。堂曰:汝有妻否?曰:有。问:径山和尚有妻否?曰:无。堂曰:径山和尚道无即得。此人礼谢而去。
  僧云光因不事戒律,志公问其出家何为?光曰:吾不斋而斋,食而非食。後招报作牛,拽车於途,志公见之,呼曰:云光。牛举首,志曰:何不道拽而非拽。牛堕泪,号跳而卒。後僧问石门彻:『云光作牛,意旨如何?』门曰:『陋巷不骑金色马,回途却着破烂衫。』
  明教兴问天台韶国师曰:饮光持释迦身长丈六之衣,在鷄足山候弥勒下生,将丈六之衣披在千尺之身,应量恰好,只如释迦身长丈六,弥勒身长千尺,为复身解短耶?衣续长耶?韶曰:汝却会。明拂袖便出去。韶曰:小儿子,山僧若答覆汝不是,当有因果。若汝不是,吾当见之。明归,七日吐血,浮光和尚劝其速去忏悔,明乃至韶方丈,悲泣曰:愿和尚慈悲,许某忏悔。韶曰:如人倒地,因地而起,不曾教汝起倒。明又曰:若许忏悔,某当终身给侍。韶为出语曰:『佛佛道齐,宛尔高低,释迦弥勒,如印印泥。』
  『三峰藏举秀大师偈云: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当时五祖见之云:依此修行,亦得解脱。又举六祖偈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而五祖见之云:亦未见性。』峰召众曰:『只此二偈,乃千佛出世度生之法式。』奈凡心有倾侧,法见有取舍,南北之争,自此而始。『有道秀师着有菩提镜台,拂拭抖擞,此犹心地未了,堕在工夫边,是学者见解,以故不得衣鉢。又曰:六祖则根尘全脱,了无一点朕迹,是大了当人见解,因而五祖授之以衣鉢。此虽千古定论,然犹未识从上佛祖法式,而堕在了与未了,脱之与缠。殊不知一代时教,皆不离此法式,唯真得祖家语脉者知之。』如或不然,则法见如轮,动辄颠倒,处处落本来无物,觅心了不可得等语,沉埋佛祖,起立偏枯,真可惜也!山僧今日略举直下嫡派子孙为作证据,昔日,百丈和尚一日上堂毕,大众皆散,唯一老人不去,丈诘之,老人曰:某非人也,於迦叶佛时,曾住持此山。有学人问,大修行人还落因果也无?某答曰:不落因果。因而堕五百生野狐身,今乞大师代转一语,贵脱野狐身。丈曰:汝问来。老人遂问。百丈答曰:不昧因果。老人於言下彻悟,顿脱狐身。大众!据此公案,与六祖之言,全体违背,何故聻?『既云:不昧因果,岂非与身是菩提树,时时拂拭者同也。既云:不落因果,岂非与菩提无树,明镜非台同也。若六祖本无底是,则前老人有何过而堕野狐?若不昧因果的是,则秀大师有何过便不得衣鉢?』诸仁试检点看,『若於此会得,不妨菩提无树,不昧因果,传续祖灯。』『于此未明,切忌轻易论量,检较是非,恐他後堕野狐者不独前老人一人而已也。』又如:僧问赵州:狗子有佛性也无?州曰:有。又一僧问:狗子有佛性也无?州曰:无。若云:菩提无树为是,则赵州言有,当堕狐身。若云:菩提是树为当,则赵州言无,当堕狐身。若道:说有亦得,说无亦得,则秀可传衣,狐不堕落。便可与六祖百丈并驱中原。若谓说有说无,一例拈却,则六祖百丈野狐神秀赵州老汉,都作一坑埋却。又争得。汝岂不闻《般若经》云:『此法无实无虚。又曰:法,非法,非非法。』『虽然,此法易解难知,有门无路,直须登他堂奥始得。』还会也未!若也未会,更看百丈以送亡僧法荼毗野狐时,有司马头陀至厨房中见沩山典座,举野狐公案问沩,沩即撼门扇三下,司马曰:太粗生。沩曰:佛法不是这个道理。大众!若於此了得,方知前来一络索,总是总不是。以拄杖卓三下,便归方丈。密云悟曰:『本来分上,无一物之名可立,只因昧,故道:不落。致堕狐耳。』
  有问百丈:斩草伐木掘地垦土,为有罪报相否?丈曰:不得定言有罪,亦不得定言无罪。有罪无罪,事在当人。若贪染一切有无等法,有取舍心在,透三句不过,此人定言有罪。若透三句外,心如虚空,亦莫作虚空想,此人定言无罪。又曰:『罪若作了,道不见有罪,无有是处。若不作罪,道有罪,亦无有是处。』如律中本迷,煞人及转相煞,尚不得煞罪。何况禅宗下相承,心如虚空,不停留一物,亦无虚空相,将罪何处安着?!《宗镜录》曰:『虽然心即是业,业即是心,既从心生,还从心受,如何现今消其妄业报?答曰:但了无作,自然业空。所以云:若了无作恶业,一生成佛。又曰:虽有作业,而无作者,即是如来秘密之教,又凡作业,悉是自心横计外法,还自对治,妄取成业,若了心不取境,境不自生,无法牵情,云何成业?』
  虚云大师打七开示曰:『我们要内外加修。内修者,即是单单的的参句「念佛是谁?」的话头,或念句万德洪名阿弥陀佛圣号,不起贪嗔痴恚种种其他念头,使真如法性得以透露。外修者,即是要戒杀放生,将十恶转十善。须知佛种是从缘起的,恶业造得多,堕地狱是必定的。善业培得多,福利的果实自然会给你来享受。古人教我们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就是这个道理。』昔者琉璃大王诛杀释种的因缘,我略说之。琉璃大王一日嗔心大起,欲杀释种,叹无兵权,有一使臣名好苦,嘱乇弑其父,夺父兵权,兴兵至迦毗罗国,大兴杀戮七昼夜。是时诸大弟子,请佛救之,佛默然不诺,是时佛之头亦痛三天。目犍连尊者不忍,将佛之亲眷用鉢盛五百人置虚空,至七日後兵退,尊者将虚空之五百人放下,诸已化为脓血。诸大弟子请问世尊是何原因?佛为说之曰:过去有一国,名捕鱼国。彼国因天旱遭饥荒,其国有一大湖,湖中鱼鳖甚多,国中人民迫於饥饿,於湖中取鱼为食,湖水渐干,中有鱼王,名弼鱼。取之於岸,鱼跳跃,一小孩见之好耍,以木棒将鱼头敲了三下。现在舍卫国之兵马来诛杀迦毗罗国人民者,即昔日湖中之鱼也。其好苦使臣等即鱼王之鱼眷也。现在迦毗罗国被杀之人民,即昔日捕鱼国中食鱼之人民也。当日於鱼头上敲了三下之小孩,即我身也。我当初虽未食鱼,今日虽已成佛,尚遭头痛之报。故说因果不昧也。佛为之说偈曰:『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西竺十九祖鸠摩多罗尊者至中天竺,有阇夜多大士问曰:我家父母素信三宝,而常萦疾瘵,凡所营作,皆不如意。而我邻家久为旃陀罗行,而身常勇健,所作和合,彼何幸而我何辜?祖曰:何足疑乎?且善恶之报有三时焉。凡人但见仁者夭而暴者寿,逆者吉而义者凶,便谓亡因果,虚罪福。殊不知影响相随,毫厘靡忒。纵经百千万劫,亦不磨灭。士闻是语已,顿释所疑。祖曰:『汝虽已信三业,而未明业从惑生,惑依识有,识依不觉,不觉依心。心本清净,无生灭,无造作,无报应,无胜负,寂寂然,灵灵然,汝若入此法门,可与诸佛同矣。一切善恶,有为无为,皆如梦幻。』士承言领旨,即发宿慧,受具承嗣。


{返回 程叔彪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无门直指 第九十四节 持戒
下一篇:无门直指 第九十二节 奇特
 无门直指 第五十九节 只可入佛不能入魔
 无门直指 第八十四节 勘验
 无门直指 第七节 无心无住
 无门直指 第四十节 开悟
 无门直指 第十节 非心非佛
 无门直指 第五十六节 真空妙有
 无门直指 第六十四节 太平时节
 无门直指 第五节 与自己有什麽交涉
 无门直指 第二节 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
 无门直指 第五十八节 金锁玄路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八十华严卷 21-25[栏目:02 八十华严]
 2011百日共修 共同之四外加行 寿命无常(六)[栏目:达真堪布·百日共修开示]
 每日积福积德的方法[栏目:积德改命]
 第三篇 尽心尽力.知福培福 给人方便就是成就自己[栏目:圣严法师·心灵环保]
 一诺千金[栏目:人间佛教的人情味]
 浮躁[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微教言]
 也谈生活禅(冯学成)[栏目:其它]
 有人说有的地方很多老鼠,为了灭鼠,就养了很多猫去捉老鼠,这样是不是合“法”?[栏目:开愿法师答疑]
 除了修法,我们平时还要不要打坐?[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如何庆生才有意义[栏目:法鼓钟声]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