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五九集
 
{返回 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455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五九集)  2012/10/1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559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一0八二页,第二行看起:

『非易可遇』,这一句是经文,「指以上如来之法均难逢难遇」,这个话是真的。佛在经上常常提醒我们,「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人的寿命短,其他的那些道寿命都长。天人寿命长,我们知道,畜生寿命长是它愚痴,它不知道有其他的道。像蚂蚁,最愚痴了,死了之后又投蚂蚁身,生生世世不离开蚂蚁。世尊当年在世,只树给孤独园有工程,佛在那个地方讲经有好几年,就看到一窝蚂蚁,佛看了就笑。弟子们就向佛请教,佛为什么?你笑什么?佛说我笑这窝蚂蚁。为什么你笑它?他说七尊佛出世了,一尊佛是三大阿僧只劫,七尊,三七二十一个阿僧只劫过去了,它还没有离蚂蚁身。不是说它有那么长的寿命,它死了以后它又投胎到它这一窝来,始终不离开它的窝,不离开那个族群,这愚痴。这是畜生寿命长久,它喜欢它那个身,喜欢它的生活环境,没有智慧,畜生愚痴。其他道里面都长,像饿鬼道,饿鬼道的一天是人间一个月。所以,初一、十五去供养他,就等於供养他早饭、午饭,他不缺。天上寿命那就更不必说了,四王天的一天,人间五十年,活一百岁在四王天是两天。

得人身真不容易!人身是怎么得的?佛经上说得很好,五戒具足,没有缺失。今天我们来看,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几个人做到?这五戒,自己跟自己打分数,能打六、七十分,你不会失掉人身,来生还得人身。如果你打满分,来生生天,一般讲九十分以上生天,九十分应该生四王天,一百分生忉利天。忉利天的寿命更长,忉利天的一天,人间一百年。中国号称五千年的历史,在忉利天是五十天,很短,不到两个月,福报可想而知。

地狱的寿命非常可怕,地狱很多种,寿命长短也不相同。一般讲,不长不短的,佛经上告诉我们,不是很长,不是很短,地狱一天是人间二千七百年。中国五千年历史,在地狱是两天还不到,你说多么可怕!也许同学们有看到唐太宗附身这个碟片,唐太宗堕无间地狱,人家问他多久了?在无间地狱住了几百年了。几百年是我们人间的几百年,不是他地狱的几百年。无间地狱一天决定不止人间二千七百年。什么时候离开地狱?地狱的罪业受尽,他就出来了。好像人间造作罪业,犯罪了,被关到监牢狱里头,有刑期,关你十年,十年到了放你出来。地狱也是这样的,你的刑受满就出来了。

唐太宗这次出来,并没有受满,怎么出来的?功德之力,他过去做了好事。什么好事?就是《群书治要》。我们印这套书,把它印一万套,我们也不知道这个事情,也不是为他做的,他就出来了。出来之后,我们在碟片里面听到他说了一句话,他说我有好东西,可惜没有传下来。那个好东西就是《群书治要》,他那时候没想起来。好像是去年年初,三月,《群书治要》的样本做出来了,世界书局寄到澳洲给我看。我们在小客厅里面,有六、七个人看这套书,就是这套样本,跟这一样的,他先做了一套送给我看。我们看了很欢喜,在欣赏这部书。突然,悟忍法师的妹妹,那天她也在场,一下就跪下来,说我是李世民。李世民附身,附她身上。我们一听说唐太宗来了,这书唐太宗下令编的,来得这么快,我们就请他坐。他不敢坐,一直跪在地下,说来感恩,感谢的。我说什么恩德?不知道。就说出这部书,说这部书能救全世界。我们才搞明白、搞清楚,他是因为这本书才离开地狱,因为这本书累积的功德,将来能救世界,才把这个事情搞清楚了。所以真实的功德,利益无边。

这个事情是他有心做的,二十七岁做皇帝,怎么治理这个国家?没有这个智慧。所以下令给魏徵、这些大臣,真正有学问、真正读书人,让他们在四部,那个时候没有《四库》,四部,经、史、子、集,集不必要,在经史子里面去找。有关於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的教训、议论,抄出来给他看,就这部书。从一万多种书里头逐渐淘汰、精选,选到最后选了六十五种,六十五种里面去抄,把它抄出来,就这部书。可以说《四库》里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理念、方法都在这部书上。读这部书,就等於读了《四库》。这是小《四库》,最精彩的《四库》,提供给皇上看的。你说这个东西多重要!

所以有机缘的话,开一个小讲座,不必讲圆满,有个十个小时、二十个小时,最精彩的东西提出来报告,让大家知道。有利於国泰民安,有利於社会和谐,有利於天下太平,消灾免难。汤恩比说的话,只有中国孔孟学说能够解决二十一世纪世界社会问题,就这部书。可惜这部书他没看到,他要看到,我相信他会大力提倡,没看到这个书。中国人自己也不知道有这个国宝,满清亡国,军阀割据,整个国家动乱,没有人提倡这个,也没有人来讲这个。今天社会迫切需要的就是安定和谐,这本书就管用了。大家都来学习,大家都来反省,都能够弃恶扬善、改邪归正,这是标准。什么是正,什么是非,是是非的标准,是善恶的标准,是智慧跟愚痴的标准。

这个书要跟佛经比,佛经就殊胜了。这两下一比,《群书治要》就逊色很多,它只能帮助人道,人道以外就不圆满。这一部《无量寿经》还得了吗?这部《无量寿经》也跟《群书治要》一样,在一切诸佛刹土里头精挑细选,选出最精彩的,这个一定要知道。怎么知道?法藏比丘五劫修持,去参访一切诸佛刹土,取人之长,舍人之短,不就是《群书治要》吗?《群书治要》是只取中国,唐太宗过去二千五百年前这些圣人、哲人,他们的这些智慧、教训。法藏比丘可不是的,他所采取的是十方世界,一切诸佛如来的智慧、理念、方法,那怎么能比?《群书治要》小学智慧,这个是博士班的智慧。

真难!佛法能相信,真不容易。我这一生对佛法相信是渐进,慢慢慢慢逐渐,开头的时候相信老师的话,以后在经典里学习,证实老师的话说得没错,愈研究愈感激老师。老师不教我,我对这个一无所知,没有人能说得出来,我们这一生不可能去接触经典,不可能认真学习,那就永远见不到。方老师带的头,章嘉大师三年扎的根,李炳南老居士十年教诲,一个都不能缺少,还有韩馆长三十年的护持,少一个都不成功。这个三十年护持栽培,功德不可思议,不是简单的事情。我二十六岁学佛,十五年之后遇到韩馆长,她护持三十年。我学佛四十五年她离开,她走了,我们可以独立了。不能独立的时候,如果她走了,我们也就完了。为什么?社会上这些大风大浪,这些名利、财色名食睡的诱惑,我们受不了。一碰到这个东西的时候,你就全盘失败了。根扎得够深、够稳,这些东西摆在面前不动摇了,这才能成就。这个不是说说的,要真正通过重重难关。

突不了难关,两个根,一个疑、一个慢。夫子把慢说出来了,疑没有说到,佛把疑说出来了。夫子说这个慢问题严重,你看,他老人家讲的,「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中国历史上的圣人,孔子最佩服的是周公,他就想学周公,没有缘分。周游列国想求个一官半职,没人用他,没有缘,没有做到周公。其实这是他祖宗有德,他要真正去做个国家宰相,他的成就了不起跟周公一样,跟管仲一样,跟诸葛亮他们差不多。在历史上只有这个地位,不可能成为万世师表。没人用他,没法子了,回家去教学,只教了五年就过世。周游列国回去的时候,他六十八岁了,七十三岁走的。释迦牟尼佛比他聪明,两个人开悟几乎是同年,孔子三十而立,释迦牟尼佛是三十开悟。释迦佛开悟就教学,孔子开悟之后到六十八岁才回来教学。所以夫子说了,这个人有周公之才之美,就是「使骄且吝」,骄就是傲慢,吝啬。吝啬就是有自己、顾自己,少顾别人,多分顾自己,少分顾别人,这就是吝,不能舍己为人;「其余则不足观」,他表现得再多再好,是假的,不是真的。孔子说的。

佛说的呢?说得就更深入了,菩萨最大的障碍就是疑。这比孔子说的那个深,怀疑。所以,疑是贪瞋痴三毒痴的核心,不疑就有智慧,疑,智慧就没有了。慢是瞋恚的核心,人要没有傲慢的话,就很谦虚,不会有瞋恚。所以贪瞋痴,三毒。三毒的心是什么我们要知道,贪毒的心就是情执,瞋毒的心就是傲慢,痴毒的心就是怀疑。这经上都有,我们要细心去体会,听了之后就搞清楚了。这是三毒的心,我们要断三毒,先要把心拔掉;情执要放下,傲慢要放下,怀疑要放下,断贪瞋痴就容易了。这三个东西如果有,断贪瞋痴难,怎么断都断不干净,都有残余。

所以佛法,圣人,真正修学觉悟的人,不要说高,最下的,真正觉悟的,阿罗汉。阿罗汉是正觉,菩萨是正等正觉,佛是无上正等正觉。正觉是什么?烦恼放下了,三毒烦恼放下了,阿罗汉就放下了。贪瞋痴是在见思烦恼里面,不是在尘沙,也不是在无明,在见思。阿罗汉就做到了,所以称为正知正见。放下,贵的是从心地放下,不是从事,事上放下,心没放下。所以这个就是小乘不如大乘,小乘事上完全放下,心里还有。大乘是心上放下,事上有没有关系,事是假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不重视事,重视心,心地清净,心地光明,重这个。事上样子修得再好,心里头没有,这不算数。

昨天有个同修送了一本《法句经》给我看,南传佛教必修的课程,完全是偈颂,分量不多,一共是大概四百五十几首偈颂。我今天早晨起来翻了一翻,看了五十首,前面的,就说到了,事上做得再好,心里头不诚实、不老实,这是假的,这不是真的。世出世法都讲真诚,都讲恭敬、谦虚,它都说到了,没有大乘要求那么严格。所以,大乘戒律论心不论事,小乘戒律论事不论心,像世间法律一样,论事。你想要杀人,恨这个人想杀他,但是你没有杀他,不犯罪,这个没有罪过。可是大乘戒上不一样,只要起心动念,那就是罪业就定了,事上有没有不管。你起这个心,起这个恶心,这就破戒了,就犯了杀戒。所以,大乘戒比小乘戒难持,真的是太难了,杀盗淫妄一动念头就破了。小乘有这个念头,没有行为的时候不犯戒。所以小乘戒容易持,大乘戒难持。

所以,佛要求弟子们先学小乘,后学大乘,非常有道理。《佛藏经》里头说的,「佛子,不先学小乘,后学大乘,非佛弟子」,佛不承认。用佛这句话做标准,现在学大乘的人自命为大乘,佛不承认你,《法句经》里头有说,说得很清楚。这本经分量不多,把它印成小册子,我们带到南洋去。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让我们想到佛说的这句话用意太深了,一定要从根本来培养。所以中国人自古以来重视扎根教育,根没有扎得好,长出来也是歪歪扭扭的不成材。根基一定要牢固,这比什么都重要。

人身难得,我们这一生很幸运得人身;佛法难闻,也非常幸运我们闻到正法。闻到正法,能不能相信?这是关键。真能相信可不是容易事情。在这部经上,我们单单就这个问题,信心的问题,讲了十几个小时,因为它是关键的问题。我们的信心全有问题,怎么知道全有问题?学的东西没做到,这就信心出问题。真正相信,你肯定做到。我这个标准是章嘉大师教给我的。我们以为懂了、信了,大师摇头,未必。我没有问题啊。他说你做到没有?你做到几成?我做到一半了。还是有疑。我做到百分之九十了。疑没断。他的标准是百分之百,你才没有怀疑。谁能达到这个标准?菩萨做到了。这意思就是说,阿罗汉、辟支佛还没做到,所以他们对大乘有怀疑。菩萨当中真正做到的,法身菩萨,这个标准太高了。所以法身菩萨能成佛,其他的不能成佛。所以这个信要特别谨慎、讲究。

信为什么这么难?要回顾到扎根教育,要回顾到这边来。我们从小父母没有给我们扎这个根,所以从小就慢慢养成怀疑。尤其现在,我们在美国不少年,看到美国人教小孩:你不要相信他,那是坏人。你看,小朋友就这样教他。三、四岁的小孩你就灌输这个东西给他,他根深蒂固,他一生对人都打问号。这在美国非常正常,换句话说,美国人不相信人是好人,你说是好人,拿证据出来。移民到美国的人,一定要有良民证,公安局证明你没有犯罪记录,这你是个好人。有犯罪记录来移民,移民局就不能通过,他就不要你。所以,我们到警察局去办良民证。这是现在普遍的现象,好像已经定在法律上,不能更改了。这个东西对於圣贤教育,对於佛菩萨的教育、宗教教育,造成了严重障碍。这样的心态,读中国圣贤书读不通,圣贤真正的意思你决定不懂,为什么?你有疑。你不能跟孔孟做知心的朋友,因为你对他怀疑,他对你真诚,你对他怀疑;你不能跟佛菩萨成为道友,因为你有疑。

圣贤教育不准你怀疑。中国人自古以来教小孩,没有教他怀疑的,确确实实是教他,人人都是好人,事事都是好事,不能教他怀疑。世间上确实有坏人,太少了,好人是多数,有良心的人多,知惭愧的人多。这个说的是两百年前的社会,最近这两百年,伦理道德坠落了。如果用十年十年做一个比,是一个十年不如一个十年,滑坡,跌到我们现在两百年的今天,愈演愈烈。我们跟抗战时候比,抗战时候非常辛苦,真是困苦艰难,但是社会安定,人心善良。我们逃难,逃难的经验我们很丰富,走到任何陌生的地方,看到我们是难民,大家都热情招待,都伸出援手帮助。现在没有了,没有这个观念了,抗战时候有这个观念。三十五年前我第一次到香港,那时候香港的民风、社会跟现在三十年之后大不相同。回首三十年前,香港社会非常可爱。一般人都讲世风日下,那些说这些话的人都过世了,他要看到现在这个状况,他怎么想法?

到底是什么出了问题?教育出了问题。三十年前还有人讲,讲的人很稀少,不多。现在讲的人没有了,真正是凤毛麟角,做的人更没有。我们是有幸遇到了,小时候这个根没扎好,很认真的把它补起来,补习教育。特别是跟李老师十年,李老师身行言教,自己做出榜样给我们看,生活的榜样,工作的榜样,处事待人接物的榜样,做出来给我们看。每天讲经教学不停止的,只是他的科目很多,他开了十几个专修班,让同学选修,原则是一门深入,是让你真正学到一点东西。我是参加的经学班,学讲经,可是一些扎根基本的这些资料,老师指定的我们都要读。你读熟了,你才能看得出来,老师的生活、工作、待人接物他有准则的。老师当年教我们读的是陈弘谋的《五种遗规》,编得好。《五种遗规》里头特别著重童蒙养正,这就是弥补我们没有学过的,不能说不做,没学过。我们今天用《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比《五种遗规》简化了很多,便利初学。现在是完全没有了,就是愈简单愈好,让大家学习没有困难。在这上扎根,慢慢向上提升,根扎下去,不是就完了,要让它发芽,要让它成长,将来长成一棵大树,然后开花结果。

这个事情急不得,总得二十年、三十年才会有成就。欲速则不达,快速长成不结实,风吹会把你吹倒。根深蒂固,慢慢长成,非常结实,再大的风雨都能承受。中国人所谓的是大器晚成,不主张快速。现在科学的理念,什么都要快速。快速成就的这些硕士、博士,跟民国初年那些硕士、博士来比,差很远很远。学位同样拿到了,实质上跟人家比差距太大,没有办法相比,这粗制滥造。中国古时候盖一栋房子,这个房子可以使用多久?标准是三百年,不能使用三百年,你这个工程有问题。做一张桌椅,红木家具,标准是一百年,不能使用一百年不够标准。现在我们受了西方文化的冲击,它要快速,它要淘汰,隔二、三年就换个新的。所以只要漂亮不必要结实,用个三、五年不要了,换新的,它淘汰得快。中国东西用得久,耐久。

我们到日本,这一点我们不能不佩服日本人。我们学佛的,接触寺院庵堂多,看日本的寺院,古建筑,都是千年以上的建筑,依旧保存。柱子坏了,梁坏了,换,这个柱子坏了换这个柱子,那个梁坏了换那个梁。换,用什么材料?原来用什么材料还用什么材料,绝不变更。所以,千年保持到现在还是老样子,一点没有改变。东西真是材料真实,施工精致,没有偷工减料的。这个精神,日本人还保存。现在这些房屋,我们在美国看,房屋是木板结构的,很脆的木板,样子很好看,汽车一加个马力就穿过去了,墙就穿过去了。以前演电影的时候看见,到美国果然如此,看他们的东西像纸糊的一样。住个几年就要换房子,游牧民族,就是没有根,没有根的观念。中国人有老家,他有根的观念。你在外国住了几十年,到年老的时候回家,回老家,落叶归根。那个根叫根深蒂固,老祖宗世世代代,几十代都住在那里。所以他那个房子结实,你车冲不过去,车毁了,它墙没倒。

所以这是个观念上的问题。现在人怀疑变成时尚,变成一般正常概念,你说怎么办?这个对於圣贤教育是基本上的一个障碍,这是我们最担心的。喜欢研究中国传统的年轻人很多,具足真诚心而没有疑惑的太少了,这怎么个教法?你跟现在人讲这个道理,人家不相信,不能接受,说我们还是留恋古时候,那个东西早就淘汰掉了,跟不上时代。这是一定的难度,如何突破?只有做实验。这个实验要跟现在这个时代隔绝,所以我就想起我们要做城墙,城里城外隔绝。这个城里会做得成功,让城外人来参观、来观摩,如果你觉得好,那你就再做一个城。如果世界上有十几二十个城,这种典范,这世界有救。

利用现在大众传播的媒体,把这城里的实际状况,用媒体介绍给全世界的社会大众,让他们都知道。这是什么?这是他们所向往的,他们认为做不到的,我们做到了,做出来给你看。你要看到好,你去认真想一想,你要不要做?这是怎么成就的?圣贤、道德、伦理教育造成的。这个里面的人民生活快乐,你看到各各人满面笑容;你们提倡是进步、先进,这个是落伍的,你们每天愁眉苦脸,你们心里头有烦恼、有忧虑,不快乐。古老这个快乐,快乐人生,好好做个比较,你就相信了。所以这个事业,在中国人讲这是大孝,对父母、对祖宗尽孝。把老祖宗留下来的真实智慧、真实利益,我们这一生享受到了,又能把它传给后世。再能把它发扬光大,让现在人多看、多去反省,给他们一点启发,这是无量功德。古圣先贤严於律己的功夫,目的就是给后世做典范。释迦牟尼佛做得最圆满,一生从来没有为自己想,断恶修善都是清净平等觉。

所以如来之法难逢难遇,这千真万确的事实,确确实实可遇不可求,你到哪里去找?你找不到。那怎么办?就是感应。我这三个老师,他教我什么?方东美先生告诉我,佛教的经典是全世界最高的哲学,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听了他的话,就入佛门,认真学习佛的经典。这方老师教我的。我认识章嘉大师,第一个问题向他老人家请教,佛法既然是世界最高的哲学,有没有方法让我们很快就契入境界?章嘉大师教我,看得破、放得下,你就契入了。李老师教导我,劝我讲经。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能够讲经教学?老师告诉我,经称为契经,这翻译的时候,契是什么意思?上契诸佛所证之理,下契众生可度之机,这个字了不起!谁能做到?佛与大菩萨才能做到。那我们怎么办?老师就说了,理,佛法是契理,世间法是契机,世出世间法都要通达。佛法,这一部《大藏经》,能通得了吗?世法不说多,就说中国的一部丛书,《四库全书》,能通吗?能通《四库》,契机;能通《大藏》,契理。想想不可能。不可能,佛有方便法,这方便法是什么?感通。这是佛用得最多的,用得最普遍的,感应。

怎么用?用什么感应?用心,真诚心求感应。真诚心是没有妄念,有妄念你的心不诚了。你还有起心动念,你还有分别执著,这不是诚心,诚心是真心,这是妄心。要用真心,真诚到极处叫至诚,至诚感通,这就是得诸佛菩萨加持,这才行。得诸佛菩萨加持的条件,跟诸佛菩萨同一个心,同心、同德、同解、同行,这是真的。为什么?因为你本来是佛,原理就在此地。本来是佛,现在要作佛,作佛干什么?作佛是帮助一切苦难众生离苦得乐,这是一切诸佛的本愿。你有这么一个愿,能牺牲自己,帮助人离苦得乐,一切诸佛菩萨都加持你,你不学就通了,世出世间法全都通了。自古以来,中国、外国,祖师大德里头一流的,真正大师级的,不认识字的,没有念过书的,有。那就是给我们做了证明。

所以,李老师教我四个字,「至诚感通」,章嘉大师教我「看破放下」,方老师告诉我,「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这一句话。我细心观察他们三个人,是真的不是假的,为什么?他们做到了,不是凭口说的,他真做到了。心地清净平等,充满了智慧,没有为个人著想。烦恼习气,你细细观察,他没有。有时候也表现一点喜怒,那是在作戏,那是用这种方式解决问题,我们都能看得出来。这样的善知识到哪里找?真善知识、假善知识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自然流露,就是自性流露,没有一点造作,不欺骗自己,不欺骗别人,这真的。所以难逢难遇这一句,我们读到感慨万千。

「若有闻者」,我们遇到了,「皆由前世曾作佛道,非是凡人。故云非易可遇」,不容易遇到。遇到是缘分,深厚的缘分,过去生中有大因缘,这一生遇到了。做学生的人真想学,老师就真教你;如果你带著怀疑,老师就不教你了。特别是在现代这个时代,老师教我们,守住最高的原则,绝不得罪人,绝不能伤害人。真正是大乘经里头佛说的,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他造恶也让他造恶,不必劝他。劝他什么?他不谅解,他认为你给他找麻烦,把你当作仇敌。错了,不可以的,不跟人结冤仇。他做错了他会受报,受报的时候他会回头,他会觉悟。菩萨帮助众生有耐心,肯等,这一世没有缘,来世有缘,来世没有缘,后世有缘,不急著在这一世。

这是菩萨真实智慧,跟一切众生结善缘不结恶缘,结恶缘生生世世麻烦,报复,不能解决问题,结善缘。缘愈结愈善,愈善将来愈容易教化。所以,毁谤我们的人,我们要赞叹他,他有好的地方要赞叹,决定不能够用毁谤对毁谤、侮辱对侮辱,这个错了。以德报怨,这才能解决问题。真正慈悲心是要度他,帮助他开悟。这一生他不能接受,烦恼习气重,是应该的,一点都不稀奇。为什么?从小他就受这个染污,他哪里有错?他没有错,造恶也没错。必须造的这个恶受报,恶报里头从那里省悟过来,这时候得度的机缘就成熟了。没有真正省悟过来,讲一点佛教常识,让他阿赖耶识种一点种子,够了。他有这个种子,将来必定成佛,这叫金刚种子,永远不坏。

所以非易可遇。「虽有善能说法之人,於此超情离见,不可思议之甚深法门,亦难於用语言文字而为开示」。语言是讲,讲给他听,文字是写成文章、写成书本,留传给后世,留传给远方,这个人不在面前。都是大慈大悲,婆心苦口,目的就是帮助人觉悟,帮助人离苦得乐。苦乐是果,迷悟是因,解决问题,果上不能解决,要在因上解决。果上他没得吃的,送一点吃的给他,没有穿的,送一点穿的给他,这个,这不能解决问题。这不是根本,是从枝末上解决问题,他的苦难离不了。必须要帮助他觉悟,觉悟之后他忏除业障,问题真正解决了。但是世间人对於这些布施小恩小惠的他很感激,对於帮助他破迷开悟的他不知道感恩,这是什么?这是愚痴。佛菩萨怪不怪?不怪,知道你无始劫来,贪瞋痴慢疑生生世世都在增长,性德被埋没了,一世比一世厚,这挖掘出来不容易。一定要等待机缘,慢慢来,不著急,先度自己。

度自己,最可靠的方法、最现实的方法,最简单、最容易、最保险的方法,无过於念佛往生。这在一生当中你决定成就,你修别的法门没有把握,修这个法门决定有可靠的把握。这个法门里头最重要的是信,不能有丝毫怀疑。有怀疑,我们未必能往生;没有一丝毫怀疑,经上说的,你决定得生。情见说得很多很多,应该放下,情见放下了,贪的烦恼很容易断;傲慢放下,学谦虚,瞋的烦恼很容易断;怀疑放下,要坚定自己的自信心,就没有怀疑了。信什么?信佛所说,我本来是佛,头一个相信这个;相信祖宗所说的人性本善,我本善,本善就是你本来是圣人。佛说了你本来是佛,相信释迦、孔子不妄语,他们讲的话是真话。从这个地方坚定的信心,疑才拔除。圣人能做到的,我都能做到,佛菩萨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为什么?你有信心。没有信心就没有办法。孔子,我怎么敢跟他比?释迦佛,那更不能比了。这你就完了,佛说的你不接受,你不敢承当。经里头常说直下承当,真的本来是,只是自己迷了,跟圣人、跟佛菩萨学觉悟。

怎样才能觉悟?世出世间圣人都告诉我们,只要把障碍放下,你的本善,你的智慧、德相,丝毫都没有失掉,只是障碍障住了。佛讲得很清楚,无明烦恼,第一障;尘沙烦恼,第二个障;见思烦恼,第三个障。把这三种障撤除、放下,你的性德、你的本善就现前。你会跟惠能大师一样,也会很惊讶,「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没有一点染污。何期自性用现在话说,没有想到自性本来清净,没有想到自性是不生不灭的,你全就看到了。所以,障是自己累积成的,还得要自己放下,佛、圣人不能帮助你放下。所谓的解铃还需系铃人,我们自己系的这些烦恼,还要自己把它解除,什么人都没有办法帮助你,一定要靠自己。佛给我们的是增上缘,自己承认本性本善,承认,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我也有佛性。这个肯定是理上的,把你的疑断掉了。

所以中国跟西方教学确实有非常大的差距。中国教学从小孩能够懂事,五、六岁,说他不懂事他懂一点,就在这个时候就教他,人之初性本善;就在这个时候给他一个概念,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让他从小这个概念根深蒂固,他以后进展是一帆风顺。外国人教学不讲这些,这道理太深了,小孩怎么懂?哪里知道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深浅,你以为它深它就深,你以为它浅它就浅,没有深浅。一切法没有对立的,对立是假的,浅深是一对,大小是一对,没有;迷悟是一对,没有,统统没有。这都是从分别、执著里头生出这些错误概念。

须陀洹就把这个概念放下了。第一个破我执,不执著身是我了,破身见;第二个破边见,边见就是对立,就是二边,边见破了,就肯定是一体。你看,小乘须陀洹,小小圣,一开始就是给你讲终极目标。你这一生走的路就是要证,证实我本来是佛,我是佛,证实我是本善,本善就是圣人。这个方向多正确,目标多纯正,东方的教育,佛的教育,佛的教育就是成佛、成菩萨,东方的教育成圣成贤,这是圣贤教育。不能不清楚、不能不明白。否则的话,又回到六道轮回去,又回归十法界。十法界、六道轮回没完没了,苦不堪言,愈迷愈深,愈积愈厚。累积的烦恼、累积的罪业,什么时候能拔除?

我们要晓得,古来祖师大德,尤其是中国历代圣哲,他们一生讲经教学,十几二十几个人,不多。一个私塾,问他有几个学生?五十个人就很多很多了,二十人左右是最普通的。所以老师对於每个同学的状况,学习状况他很清楚,指导是个别指导。学生年龄大小不一样,现在人讲智商高下不一样,他们能接受的东西也不一样,所以学生各人学各人的。有两个人同学一样的,老师对待这两个人一次教。李老师在台中开经学班、开国文班,国文班是教古文的,那一班人多,大概有五十多人;我们经学班只有二十几个人,学讲经的,个别教学。你学这部经,老师是两个人同时学一部,上台,两个人上台讲演,一个讲普通话,一个讲闽南话。好像是翻译,实际上是一个底本,讲稿是一个。好像是翻译,实际上他们是同的学同样课程,这样上台表演。

上台,一个星期一次,一次一个半小时。一个半小时我们就知道,一个讲普通话,一个讲闽南话,实际上每个人讲四十五分钟。这四十五分钟,写成口语的讲稿,大概需要八千字,每个学生一个星期要写八千字的讲稿。这个讲稿写出来之后,在课堂里,课堂讲一遍,讲一遍接受同学的批评,接受老师的指导,哪个地方不妥当的要修订,修订之后这才给大众讲。大众有两个道场,男众在灵山寺,女众在台中莲社,星期六晚上台中莲社,女众在那里讲演;星期天上午灵山寺,男众在那边讲经。每个星期不断,这是经学班学生练习讲经的道场。一定要上台去讲,不上台讲不算数。两年培养了二十几个人,都有上台的经验,都能讲。所以台中莲社,从鹿港到新竹、中部这个地带有二十七个布教所,每个星期都有人去讲经,就是这批学生轮流去讲。

三个月不讲就忘掉了,就丢光了。一个星期讲一次,四十五分钟,实在是太少了,这怎么能训练出大将?我的排名在最后,因为我是最后进入这个班的,这个班上课一个月了我才进入。讲经,练习讲经我是排在最后,最后得两年以后。所以我在这个班大概学了一年三个月,我就出家了,离开台中。一出家,白圣法师知道我学过讲经,邀我到三藏学院给学生上课,一个星期一次,两堂课,两个小时。同时,那个时候我在台中有讲经,不是老师安排的,是同修们的家里,听众三个人、五个人,到居士家里去讲。所以我在台中也讲了几部经。这个事情李老师知道。李老师要按照程序办,按照次序来,不能厚此薄彼,一律平等待遇。所以我在台中,正式练习排的这个场所没排到我,就离开了,但是在私下讲过几部经。我讲的就是老师教的,我听了之后复讲。所以自己要给自己找机会。

到台北出家之后,台湾各个地方找我讲经,我都去讲。我们道场支持我,因为我出家剃度,我跟师父是有约定的,师父比我小一岁,我还大他一岁,所以可以商量的。在以前我们是朋友,所以我说你要支持我。我们约定的,任何人请我讲经,旅费道场拿,交通费用,吃住他也答应管,供养我不要,全归道场。有皈依的,完全我代皈依,皈依证由道场老和尚发。他们都高兴,你看,我不拉他的信徒,我不要钱。所以请我的人就很多,这个殊胜的法缘就从这儿来的。如果你要钱,你又要皈依弟子,人家怕你,怕你把信徒抢跑了,供养带走了,他请你讲一次,下一次再不请你。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什么都不要,他放心了。国内、国外完全一样的,一生都是这样的。

所以法缘殊胜从哪来的?我到新加坡,演培法师请我吃饭,就问我这个问题。他说你的法缘很殊胜,怎样才能有这样殊胜的法缘?问我这个问题。我就告诉他,布施!他一想,他说我太孤寒了。孤寒就是吝啬、小气,南洋说的话。我说我每到个地方,大型的活动,结缘的这些书籍、纪念品,大量的都到那边。第一次,马来西亚李金友请我讲经,他那个时候估计,听众两千人大概差不多了。人家告诉他,不止,他还不敢相信,姑妄听之,到时候看。结果一讲的时候,听众一万二千人,这第一次。第二次是隔了一年,一万六千人。所以他才晓得。我们结缘的东西大卡车开过去,运过去,装好几车。人家来听经,又不收门票,而且都有这些经书、光碟、录音带带回家去。听众供养我的钱全干这个事情了,结缘,还还给听众,缘愈结愈深。不要为自己,为佛法,为正法久住,为大家破迷开悟,为得真实利益,我们就非常满足了。

这里讲超情离见,我给大家讲怎样断贪瞋痴,要把贪瞋痴的原始点抓出来,在这里对症下药。贪的原点就是情执,就是这里讲的情见,瞋的原点就是傲慢,痴的原点就是怀疑。你能够把情见、傲慢、怀疑断掉,贪瞋痴就不难了,真正能够转贪瞋痴为戒定慧。贪瞋痴的反面是戒定慧,戒定慧是性德,迷了性德,戒定慧变质,变成贪瞋痴;只要你一回头,它也回头了。这是说明,大乘、净宗是不可思议的甚深法门,你真正通达明了,真正肯信,没有丝毫怀疑,成就特别快。你要把它搞清楚、搞明白才断疑生信,那得花几十年的时间,还真正有好老师在旁边辅导你;如果没有,几十年的时间没用,你很容易被拖下水。

所以,「难於用语言文字而为开示」,从这一句,我们得感激黄念祖老居士。解释这个经太难了,他用的这个方法太妙了。没有自己的意思,自己没有能力解释,用佛经,以经来解经,用古来祖师大德这些注疏。这一百一十位祖师大德都是有修有证,不是凡人,李老师说至少三果以上。这里面,菩萨再来的、佛再来的大有人在。善导、永明延寿都引用过了,阿弥陀佛再来的;智者大师这也引用过了,是释迦牟尼佛再来的;弥勒菩萨的东西说得很多。这都古佛再来,不是凡人。他给我们搜集这么完全,我相信他发心写这个注解,三宝加持,龙天护法,应该需要这材料,统统都送到他那里去了。我到北京去访问他,看到他房间堆的这些书,我都吓呆了,我们找都找不到。文化大革命之后,统统都摧残了、毁掉了,为什么你这里还有这么多?不是三宝加持不可能得到。所以这个注解难得。

如本经所说的,「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故云能说法人,亦难开示」。他用这个方法,就是用经注经,用祖师大德,真正开悟、证果的人,他们的著作来解释这部经。「若人於此一切世间难信之法,能生深信」,这个地方特别要记住这一句,深信,不是泛泛的相信。半信半疑,百分之九十的相信,还带著十分怀疑,不是这种人,深信是一丝毫怀疑都没有。「盖由多世所种善根,今齐发动」,多生多劫中的善根统统现前,这个太难了。「此诚万劫千生希有难逢之一日」,这念老用的这句话。彭际清居士所说的是「无量劫来希有难逢之日」,讲什么?讲《无量寿经》。

彭际清是干隆时候的人,这个人也是再来人,肯定菩萨再来的。真叫聪明绝顶,考中进士大概还没有满二十岁。进士在古时候是最高的学位,主考官是皇上。古时候,县考秀才,省考举人,殿试,就是皇上的殿试,这国家考的,进士,这是最高的学位。考取之后一生没做官,家里好,能过得去。他的父亲是干隆皇帝下面的兵部尚书,现在讲就是国防部长,他父亲是国防部长。所以这是高干子弟,他什么都不愁,不做官,专门学佛、学道、学儒,儒释道全通。年轻,通家,讲经说法不输给法师。给《华严经》做了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念佛论》,他作的。给《无量寿经》做了个注解,不是注解,是做了一个节本。他不是会本,他就是用康僧铠的本子,把康僧铠的本子简化,读起来会非常舒畅、通畅。丁福保做了一个注解,叫《笺注》,就是用他的本子。《笺注》注得好,以经注经,很难得的本子。

「故云坚固深信,时亦难遭」。坚固的信心,在我们这个时代,真正有坚固信心也不容易。为什么?坚固信心是从哪来?从你多生多劫修积善根,同时发现,著重在同时。今齐,这个齐就是同时,一齐发现,才会有这个现象出现。部分善根发现,还有部分习气在做障碍,你的信心就不圆满。所谓百分之九十的信心,还有十分疑惑,那就是善根没有齐发。这个不容易。善根没有齐发不要紧,我们可以把它补出来,这就靠今世的努力。用什么方法补?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可以把过去生中的善根统统发出来。这必须有好老师、好同学,老师指导,同学互相现在讲交流、分享,互相提携,能把善根没发出来的也把它补出来了。从哪里看?从我们年年悟处不一样,从这儿看出来。为什么去年讲没讲出来?善根没发出来。今年讲的时候,去年没有讲圆满的今年讲圆满了,这补出来了。年年都有进步,就是智慧不断不断都开了。

必须要除障碍,这是善根发动的原动力,就是把障碍去掉了。障碍,一定要记住,障碍的根之根,情执、傲慢、怀疑。这三个东西,贪瞋痴的核心,贪瞋痴的根本。要从根本上拔除,我们贪瞋痴烦恼才能伏住,戒定慧才能够逐渐逐渐出现。不必要你去持戒,你自然持戒,你欢喜持戒,而且持戒持得很圆满,这必定的道理。去烦恼就长菩提,它是一体两面,黑暗去了光明就现前;看到光明现前,就知道你黑暗去掉了。好,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返回 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五八集
下一篇: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六0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四九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七四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八0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八六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九九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五九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六九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八三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三一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八一集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致觉行者 六 (2)达成培养觉性的目标[栏目:隆波田禅师]
 真正的自信[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4年]
 五苦章句经[栏目:业道轮回经典选辑]
 一个心念,一段生死[栏目:印隆法师杂谈]
 各自安心[栏目:达观法师·佛法随笔]
 第二册 教化修行责任~2[栏目:佛光菜根谭]
 部派佛教对知识论的探讨(陈雁姿)[栏目:部派佛教理论]
 为什么学佛 第三章 人生 4.皈依三宝的真实义[栏目:能弘法师]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60~69)[栏目:傅味琴居士]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浅释(十三)[栏目:宽运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