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二二集) 2012/9/1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522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一千零二十四页,倒数第二行,科题「受如忉利」。经文:
【亦有宝池莲华。自然受身。饮食快乐。如忉利天。】
念老的注解告诉我们,这两种人都是生到边地,「亦於宝莲池中自然受身,故非世间之胎生」,所以他的胎生是形容的意思,不是真正的胎生。「而实」,实实在在的也是「莲花化生」,所以极乐世界胎卵湿生都没有,只有化生。
接著看下面「果不自在」,这有三桩事情,第一个「困厄」。
【於其城中。不能得出。】
这个『城中』应该就是莲花,他不能够出离莲花,莲花没有开,在花苞里面没有开,他出不去,这是他不自在地方。第二个:
【所居舍宅在地。不能随意高大。】
极乐世界的人居住的宫殿可以随意,要大就大,要小就小,要在空中它就在空中,要在地面它就落在地面,能够随自己意思,它动的,到他方国土的时候宫殿可以随身。这点他不能,居住的地方『不能随意』。
第三个是真正的不自在,「愚暗」。
【於五百岁。常不见佛。不闻经法。不见菩萨声闻圣众。】
这是他真正在受苦。注解里头说,「更有甚者」,比前面两样更大的苦处,「则於五百岁中不能见佛闻法。五百岁者,据《汉译》为於是间五百岁。经中云是间,又不曰彼国,故此是间,应指世尊说法之处」。这就是我们这个世间,我们世间五百年。「是故憬兴曰:五百岁即此方年数。即是人世中所指之五百年也。但亦不可执定为此间五百岁。盖极乐品数无量,边地差别亦应无量。如《观经》中下品下生於莲华中满十二大劫,莲华方开。是其长者」。所以这个数量不能够确定,这部经上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上佛也说,这个不确定也就是他自己什么时候觉悟,什么时候回头,这个花就开。有人觉悟得早,这里头举了个例子。「又如明代袁中郎宏道居士,以著《西方合论》功德,往生边地。但以智慧胜故,不久即见佛闻法」。这桩事情佛家讲公案,在净宗流传得很久,很多人都知道,袁宏道往生在边地,但是很快他就离开,就入品。他在世间写了一本书《西方合论》,赞叹西方依正庄严,修学这个法门殊胜功德。
这一段资料在《净土圣贤录》,他们把它节录下来,这一段文很长,我们把它念一念。《净土圣贤录》是历代念佛人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传记,就是往生的往生记,这里面有袁宏道。「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头居士,湖北公安人」,明朝末年。「兄宗道,字伯修。弟中道,字小修」。这三兄弟都不错,三个人先后都中了进士,喜欢参禅。「万历中」,明朝万历皇帝算不错,福报很大,好像他在位有四十多年,中就是万历二十几年这个时候。「宏道为吴江知县」,考中进士,分发的地方官,大多数都是知县,现在我们称县长。「后为礼部主事」,礼部是教育部,主事大概相当於司长,这个地位比知县高,像中国现在应该是局级这样的官阶。他称病,官辞掉了回家修道。「初学禅於李卓吾,信解通利,喜辩论」,他去学佛去了,后来自己想想,他说这是空谈不是实际,学了不少口头禅,不得实益。也就是自己想想,於了生死出三界没把握。
学佛,佛法的成就,最低的成就是脱离六道轮回,你学佛算是成就。不管学得怎么样,还出不了六道等於没成就,因为六道一轮回,不知道轮到哪去,不知道轮到多少年。所以学佛决定要出三界,这个才是学佛的殊胜功德,不再搞轮回了,轮回的确很可怕。学其他的法门出不了轮回。今天黄念祖老居士说,禅,没有真正的禅不能成就,密也不能成就,真正能帮助人了生死出三界,只有往生净土这一条路。他自己跟他的老师夏莲居老居士,也都学禅、学密,显密圆融,宗教俱通,都修得不错。当然大彻大悟不可能,密宗三密相应那也做不到,所以最后统统归净土。袁居士亦复如是,他到最后也归净土,「回向净土,晨夕礼诵,兼持禁戒」,这功课也很认真、也持戒。「因博采经教,作西方合论,圆融性相,入不二门」。他写了一本书,这本书你看博采经教,依据经教里面作《西方合论》,这里面讲的有性、有相、有入不二法门,等於说宗门教下的东西都有。「其论五种行门」,他把它分为等於说是五篇,「信心行、止观行、六度行、悲愿行、称法行」,确实是写得不错,现在这个书编在《净土丛书》里头。
「中道」是他的弟弟,做过官,「礼部郎中」,礼部是教育部,在教育部担任过工作。「乞休」,这都是辞掉官养老,回家了,「老於家,居常勤於礼诵。万历四十二年望夕」,这万历的晚年了,万历之后就是崇祯,崇祯亡国这就是清朝,距离清朝很近。有一天「课毕趺坐」,打坐的时候入定灵魂出窍,神这是灵魂,从屋顶上出去,「飘然乘云」,底下还有,省略掉。自己觉得到一个楼下,楼下就有一个人迎接他,这个人颜貌如玉,穿的衣服像云霞一样,长有一丈多,见到中道很欢喜:弟弟来了。他仔细一看是他哥哥,「上楼交拜」,有四、五个人在一起共坐。这灵魂出窍,就好像做了这么一场梦。
宏道就告诉他,他说这个地方是西方边地。怎么知道他生西方边地?故事就从这传来的,从他弟弟说来的。「信解未成,戒宝未全者,多生此。亦名懈慢国」,袁宏道生在这个地方。「上方有化佛楼台。前有大池,可百由旬」,这池子很大,当中有莲花,「众生生处」,这等於说七宝池他看到了。「既生,则散处楼台,与有缘净友相聚。以无淫声美色」,没有这些东西,「胜解易成,不久,进为净土中人」。中道就问他,「兄生何处?」宏道就说,「我净愿虽深,情染未除,初生此少时,今居净土矣」,他最初来的时候生到边地,现在已经生净土。可见得他的时间不长,应该是只有几年的时间,三、四年的时间他就转了,不是五百年,他转得很快。但是「终以戒缓」,这个戒缓就是不够精进,修学的时候还是散漫,所以他居住的宫殿是在地面,「不得与大士升虚空宝阁」,他住的地方还升不起来,「尚需进修耳」,还要努力,还要进修。
「幸宿生智慧猛利」,这个人就是他的智慧高,但是定功不够。「又曾经作西方论」,就是《西方合论》,「赞叹如来不可思议度生之力」,《西方合论》对他有很大的功劳,往生的时候有很大的贡献。「感得飞行自在,游诸刹土,诸佛说法,皆得往听,此实为胜」。可见得西方极乐世界不是一个单纯的,袁宏道花开见佛,也能够跟其他人一样飞行自在,游诸刹土就是能够分身。分身也是无量无边,能供养诸佛、听经闻法,这他最快乐的事情。你看他居住的宫殿不能够升到空中,还差一点点,功夫还差一些。这个信息,让我们对西方极乐世界就多了解一些。每个人信愿行功力都不相同,所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果报不一样。世尊在经典上所介绍的,那都是大的,细节没说;袁宏道透的这些信息,这是细节。这是他自己的话,以智慧胜故,不久即见佛闻法,虽然往生在边地不久。
这个给我们的启示,我们有决定的信心就不会生边地。要信自己,佛说的话是真的,不是假的,一定要相信自己本来是佛,《华严经》上世尊说的;《观经》上讲的「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决定是真的,不是假的,不能有丝毫怀疑。相信西方极乐世界是唯心所现,在我们凡夫是唯识所变,但是在极乐世界菩萨心目当中,它是法性土,他是法性身,我们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明白。没有去之前,确实是我们心现识变的,所以跟我们的关系是一体。既是一体哪有不往生的道理!所以对於念佛往生决定不能怀疑,怀疑就错了,至少会造成边地拖一段时间。
袁宏道说他是因为智慧猛利,又写这部书赞叹净土,这个功德很大,以这个功德回向西方,所以他能够很快就入品。边地不入品,三辈九品他没有,入品才算是真正往生。为什么?下下品往生他生净土,他不是在边地,边地是下下品之外的。这些我们在经典里面看得多、听得多,慢慢都听清楚了,我们才能够把疑虑放下。经上讲得好,遍法界虚空界万事万法都是自己心现的,识心变的,没有例外的。今天科学家说念力的秘密,说出念力的能量不可思议。佛经上说的,比科学家说得还清楚、还肯定,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境随心转」,心就是念头,境是外面的环境,外面环境是随著我们心在转变的。可是一般凡夫迷失了自性,结果又搞颠倒,心随境转,这就大错特错。
心随境转的人不知道有多少。我们活在这个世间谁不受环境影响?环境有人事环境、有物质环境、有自然环境,统统都受环境影响,谁能不受环境影响?觉悟的人不受环境影响。不受环境影响,环境就会受他影响,楞严会上释迦牟尼佛讲得好,「若能转境,则同如来」,你不受环境影响,环境受你影响,你就跟如来一样。这就说明佛、菩萨还包括阿罗汉,他们这些人不受环境影响,环境受他影响。那受什么影响?就是妄想分别执著。阿罗汉不受执著的影响,为什么?他不执著了,执著就是见思烦恼,他不执著,见思烦恼就没有了。见思烦恼不是真的,假的,是个妄念,妄念放下就没有见思,不再执著了。菩萨不但不执著,分别也没有了,分别比执著微细,执著很粗,这都能转境界。这些物质现象拦不住他,他可以随便通过。实际上,人在没有肉体,灵魂那个阶段,人死了中阴身的境界,那个能量就很大,他不受环境影响。他如果不执著这是墙壁,他就来去自由;如果他执著这个墙,这个墙就拦住,他就不能够通过。所以他不执著。那不分别就更厉害,叫神通广大。到明心见性的时候,就不起心、不动念,他什么障碍都没有,微尘里面的世界他都能去。这是大乘经里头佛常说的。
「如经中四十一品所云」,这是本经上所讲的,「若此众生,识其罪本……然后乃出」。自己真正知道自己错了,没有听佛的话,把佛的话听错、曲解了,或者是听了忘掉,没有起作用。如果知道错了、知道忏悔他就会离开边地,他就入品。「故知忏悔断疑,乃出离之关键」,出离就是出离边地、出离疑城。「时间并非定数」,经上讲的五百年,五百年应该是最长的,或者是五百年是多数,可以这样讲,它不是定数,有比这个长,也有比这个短,也不是定数。
下面一段,「示胎生名」,为什么叫他做胎生?他不是真正胎生。
【其人智慧不明。知经复少。心不开解。意不欢乐。是故於彼。谓之胎生。】
这把他称为胎生这个意思说出来。这个生边地的人,『智慧不明』,你看他不是怀疑自己,就是怀疑佛的智慧。怀疑佛的智慧多半是知识分子,善根不厚,总是以为自己的想法,宇宙这么大,一切法这么多,怎么可能都知道?说无所不知这没有人相信。知识分子确实都是抱这个态度,愈是高级知识分子愈不相信,他找不到理论的依据,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佛说有没有理论根据?有,佛的理论根据是自性,没有见性的人,他就很难了。佛给我们讲宇宙这些真相,所以我们要记住,佛不是一讲经就开始讲这些东西,现在没人懂,契理不契机。所以佛开始讲经的时候讲阿含,小乘经讲了十二年,《阿含经》里面多半都是讲人天这些道理,教我们怎么做人,讲六道,这阿含讲得多。劝我们好好的做人不要堕三恶道,三恶道堕落很容易,出来很难,那都是造作一切不善业所感得的果报。修善感得来生人天福报,这个大家都很喜欢、都能接受。
过去的社会虽然苦,不像现在这个样子,我在前几天看到一个信息,网路上下载的,也是联合国的统计,每年自杀的平均人数一百万,每年有十万学生自杀,年龄大概在十四、五岁到十七、八岁,从前没听说过。为什么社会会变成这个样子?甚至於我们还听说小学生自杀。老人自杀还情有可原,他是活够了不想再活,感到活在世间没有幸福,尤其人老了不能工作,社会上人谁都瞧不起他。不像中国,在中国从前旧社会里头,老人是最受人尊敬的,人只要老了,到任何地方大家都尊重你,敬老尊贤是中国社会上的美德,老人有尊严。老人在他年轻时侯对社会做过贡献,现在年老退休了养老,应该要对他尊敬。但是今天尊敬没有了,年轻人不尊重老人、不敬老人,将来他也会年老,他年老果报就是如此。小孩没有看到这年轻人尊重老人,他们将来长大也不尊重老人,这因果报应。年轻人尊重老人,自己老了有人尊重,这个道理要懂,所以尊重老人是尊重自己,自己有晚年。现在人只看眼前没有看到未来,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自己老了。大人要做小孩的榜样,青年人要做少年的榜样,壮年人要做青年的榜样,你做好样子将来你自己老了,人家会尊重你、会敬爱你,种什么样的因得什么样的果报。
愚痴是无知,这「智慧不明」,愚痴。「知经复少者,於大乘经典,所知不多」,所以他『心不开解』。那我们一门深入,我们就选定这部经,那知经不多。夏老师徒二人知道这个事情,这个经文他念过,夏老交代黄念祖居士给这部经做个注解。这个经的集注就是这本注解,有八十三种经论,一百一十家大德的注疏,会集成这部注解。读这一部注解,你就读了八十三种经论,一百一十种古大德的注疏,这知经多矣!这很难得,这些东西都是念老精挑细选的。我们知道唐太宗编《群书治要》,就是因为他自己感觉到智慧不足、经验缺少,怎么治理这个国家?所以召集魏徵这些大臣,在古籍里头,上从三皇五帝,下到晋朝末年,这二千五百年当中古圣先贤留下来的典籍,经史子这里头有大学问。用我们现在的话说,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理念、方法、经验、效果,统统记载这些,太丰富了。让他到这些典籍里头找,把它抄下来给他看,就编成这部书叫《群书治要》。《群书治要》就是会集经史子的精华,讲什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就要这个,其他的不要。
那我们这部注解搜集得更多,唐太宗他们挑出来的,精挑细选六十五种。这个地方,黄念祖替我们精挑细选,经论八十三种,古大德的注疏一百一十种,总共一百九十三种这个注解。所以我们读这个东西就够了,就能把极乐世界跟娑婆世界搞得很清楚、很明白,两下一比较,我要到极乐世界去,这个世界我不想来了。让你自己生起厌离娑婆,向往极乐世界这个念头,叫你发这个心。你要不能够清楚明了,你不愿意离开;真搞清楚、真搞明白,才晓得这非离开不可,这是好,不长久。事实摆在面前,自己清清楚楚看到,人会老,一天比一天老,一百年这一弹指就过去了。像我们这个年龄想想从前小孩的时候不到十岁,在乡村里面每天游玩,你看看这一弹指就八十多了。九龙、新界这个地方租给英国人一百年,租的时候好像一百年很长久,我们今天看来感觉太快了,这一百年怎么一下就过去了,感觉到什么?无常。
极乐世界满足我们的是真常,生到那里无量寿,就凭这条我们就非去不可。那个地方的无量寿最殊胜的是什么?人不老,寿命长人不老,这个好。寿命长人老了要受老苦,极乐世界生老病死苦没有,第一个我们要寿命。第二个我们要有智慧,亲近佛陀这个福报多大,亲近阿弥陀佛。怎么亲近?我们今天爱这个人、爱那个人全爱错了,爱阿弥陀佛就对了。想著阿弥陀佛、念著阿弥陀佛,总有一天念到了,满你的愿。这是世出世间一切法里头,无比殊胜的一个好老师,释迦牟尼佛为我们介绍,十方一切诸佛劝我们往生,这就不是假的。所以到极乐世界心开意解,深重的垢染,到极乐世界就平常这一句佛号,就把烦恼念掉、把业障念掉,所以到极乐世界听佛说法,心开意解。
我们在现前生活不快乐,这里为我们说出来,你为什么不快乐,「心不开解,意不欢乐」,是疑虑重重,你怀疑的事情太多。这个事情不能不怀疑,别人都怀疑,我也一样,这个怀疑就是听经太少。我们今天应该怎么做法?又要一门深入,又还想广学多闻,这两个摆在面前,就没有法子选择。应该怎么办?应该先选择一门深入。为什么?一门深入你心是定的,这个重要,一门深入之后再广学多闻。甚至於我们自己想想,自己不是个有智慧的人,不是上等根器,我们是凡夫、是下根。自己搞清楚、相信了,那我就另外用个方法,我今天不想搞广学多闻,我就一门深入,我把广学多闻放到极乐世界再学。我先取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再广学多闻,有的是寿命、有的是学习环境,决定没有问题,在这个地方不浪费时间,这也是个很好的选择。
这种选择的方法,莲池大师晚年,中兴净土的祖师,明朝末年万历年间人,跟袁宏道大概他们同时代。莲池大师到晚年专心净土,一部《阿弥陀经》、一句佛号,其他的全放下了。他说了两句话,就是「三藏十二部让给别人悟,八万四千行饶与他人行」 。自己就一部《弥陀经》、一句佛号,他成就了,这是给我们做出最好的榜样。我们绕了这么大的圈子,学了这么多东西,心里头有没有什么感受?这一想就知道,赶快回头,不能再搞了,不可以再浪费时间、浪费精力。只要一回头,很快,真的二、三年就成就了。往生是最大的成就、无比的成就,你去作佛去了。还有比这个成就更大的吗?不放下的就去不了,你就有忧虑、有烦恼,就有障碍。「以上述种种原因,故称如是人等为胎生」,『胎生』是这个意思,胎生不自由,化生的自在,用这个做比喻,其实全都是化生。
我们再看下面这一大段,「化生因缘」。前面所说的都是讲胎生因缘,这才给我们讲化生因缘,先说因,因里头分两段。第一段「明信佛智」,这个题就很清楚告诉我们不是迷信,明信,不是迷信。请看经文:
【若有众生。明信佛智。乃至胜智。断除疑惑。】
经文虽然简单只有四句,注解里头有说,「具信往生之人,既信佛智」,对『佛智』相信没有怀疑,同时他也相信自己善根。我们把下面接著念下去:
【信己善根。作诸功德。至心回向。】
这样的人是决定得生的。前面蕅益大师在《弥陀经要解》里面讲的六个信,我们学过了,用了六个小时,才叫具信。具足圆满的信心,对释迦牟尼佛没有怀疑,对阿弥陀佛没有怀疑,对十方一切诸佛如来没有怀疑。然后回过头来,相信自己有善根,为什么?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很明白,每个往生极乐世界的人,无论他用什么方法,念佛有多种方法,功夫也有浅深不同,有人念几十年往生、有人念几天就往生,只要是往生的,都是过去生中曾经供养无量诸佛。我们不知道过去,佛告诉我们,有这样的善根我们得诸佛如来的加持,才有这么顺利;如果没有这个善根,得不到佛的加持,那就真难。这个世间有些人他就是不相信,劝他也不相信,做出样子来看到往生,他也不相信,那一点办法没有。有很多的人一看到就相信,都是过去生中供养无量诸佛,一看到这个缘他马上相信,不再怀疑。疑根拔除,这一句佛号圆满。佛号不怀疑,头一句他不怀疑了,对佛不怀疑,对自己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这个佛号就圆满了。
我们现在念佛确实夹杂,妄念很多、杂念很多,怎么办?从根的对治就是要把欲望放下。你没有欲望,烦恼杂念就少了,从欲望来的,要把这个东西减少。真正要学到我吃饱穿暖了,有个地方可以休息遮避风雨,足了,其他的我不要了,你的心才会定下来。你今天想这个,明天想那个,你的妄念当然多,必须得放下。对佛法我今天已经选择这部经,其他我都不要。不要,我们有钱还是拼命去印,干什么?让给别人悟的,不是给我的。众生根性不相同,他们喜欢,我们就供养他们;我们自己这一部经够了,不再搞了,这放下。
念佛方法上,印光大师的方法很值得学习,印光大师的十念法,一切时一切处都可以用,行住坐卧都可以。佛号念慢一点,不要念那么急,一个字一个字念得清楚,我通常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我就是这个速度念。一句一句清楚不要记,也不要用念珠,从一念到十、再从一念到十,不念二十、三十,不管念多少都是从一念到十,十句记得很清楚,很好。如果初学十句记不了,分作两段,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要这样记法两段;不能从一到五,从一到五,就不是十念。如果这个还有困难,分三三四,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暗记,会很清楚。这个样子,这样杂念妄想不会起来,一有杂念妄想,你的记数就断掉,你就记不清楚。让你专注,心专注在念佛,没有其他的,这个方法很好,印光大师自己用这个方法。
我用这个方法念一段时期,自己也不知道是不是有效果,不知道是不是很如法。高雄刘医生做水实验,把我这个佛号拿去做实验,那个结晶照相送给我看,我看到很满意,出现的图案是两重六角形的图案很美,外面是大的,里面是个小的,两重,这种很少看到。这科学来给我们做证明,可以这样念法,有空就念,时时不断。我这一生见到一个人就是章嘉大师,他老人家一天到晚口在动没有声音,他是念咒。我跟他三年,每个星期见一次面,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场所,好像他都在持咒。他不中断,跟你谈话的时候停下来,谈完话之后,他又念他的咒去了。我们提问题请教他,他听了之后,那念咒放下,给我们开导,完了之后他念咒又接著起来,他已经养成习惯。这个习惯好,这个习惯就是我们常说的不间断,他真不间断。
底下这个,『信己善根,作诸功德,至心回向』。他说除了信佛智,也信自己善根。「外慕诸圣,内重己灵。作诸功德,至心回向」。这几句话很重要,学佛的人,对外一定是仰慕诸佛菩萨,实实在在说一切诸佛菩萨都是心现识变的。如其礼拜太多的佛菩萨分心,不如就念一尊佛菩萨。我在十几年前参访苏州灵岩山寺,印祖的关房我去看了,他关房的面积,整个面积大概就我们摄影棚这么大,分作两间,一半是卧室,一半是他的佛堂,他就在这个小圈子里头。佛堂里面只供一尊阿弥陀佛,没有观音、势至,就是一尊佛像,不高,大概一尺多高的样子。一对蜡台,没有点蜡烛,没人住了,一个小香炉、一个引磬、一个小木鱼,你看就那么简单,一盏油灯。墙壁上写了一个「死」字,老法师自己写的,提醒自己,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死就到了,什么都不想了。小佛堂干干净净什么都没有,卧室里头有书桌,大概老和尚平时答覆人家的信件都在房间里写的,一张床,一个小桌子,也很干净。我们看了,那叫放下!这个要学习。摆太多东西的时候会动心,会起心动念,什么都没有。
我们自己的佛堂只有一部《大经注解》,每天读诵这一部经,听讲?也听讲这一部经,这个很好,不再想别的。人家也问我,我只认定阿弥陀佛,等我到阿弥陀佛那里去了之后,十方佛我再去拜他,我再去拜个个菩萨,现在不去;现在去,怕把我往生的事情障碍了。许许多多上了年纪的人,全回头了,真觉悟了!年轻不觉悟,自己年轻力壮,还有时间、还有精力可以多学一些。到我们这个年龄就觉悟了,后悔,你看年轻如果我就一门,我不就早成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
我们再看下面经文,这是化生的果报。请看经文:
【皆於七宝华中。自然化生。跏趺而坐。须臾之顷。身相。光明。智慧。功德。如诸菩萨。具足成就。弥勒当知。彼化生者。智慧胜故。】
「果」,往生到极乐世界「等齐圣贤」。注解说,「皆於佛前莲花化生。光明智慧,功德成就,具如菩萨」。这个『菩萨』是指谁?实报土里面的法身菩萨,不是其他菩萨。十法界里面有佛菩萨,没见性,别教里面的三贤菩萨也没见性。这个地方所说的菩萨都是明心见性,证得法身,生实报庄严土。我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的烦恼习气没断,带著去的,所以极乐世界有凡圣同居土。不过凡圣同居土里面它只有人天,它没有三恶道,没有罗刹、没有修罗;方便有余土,是二乘菩萨们往生的。可是四十八愿第二十愿,我们这部经第二十愿里头有一句,「皆作阿惟越致菩萨」。凡是往生到极乐世界统统都是阿惟越致菩萨,这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的。阿惟越致是什么?阿惟越致就是法身菩萨,实报土的菩萨。换句话说,这点非常非常重要,我们不能怀疑,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作阿惟越致菩萨。第二十愿没有说,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在外,没讲这个话,那就说都是,皆是。
要知道这是阿弥陀佛加持的,这是阿弥陀佛的恩德,他愿意加持,我们愿意接受。不是在极乐世界,在他方世界,阿弥陀佛愿意加持,我们接受不了,无法接受。在极乐世界可以接受,在极乐世界你不会离开他,所以他有能力把你自性的智慧德相提起来,你没证得也得受用,这个不可思议!自性性德现前,学东西就快了。我们学释迦牟尼佛的经教,《大藏经》一辈子学不完,为什么?没开悟。龙树菩萨开悟、明心见性了,他只费了三个月的时间,把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都学完了,这就说明,开悟跟不开悟不一样。龙树菩萨三个月,把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一切经,全部学完,我们能相信吗?能相信。在中国惠能大师就是个例子,惠能大师没学,没去学,我们相信,他三个月也能像龙树菩萨一样。他没学,怎么知道?
我们在《坛经》里面看到一个例子,法达禅师到曹溪去参访的时候,给六祖磕头头没著地,三拜头都没著地。他起来之后六祖就问他,刚才你礼拜头没著地,你是不是有值得骄傲的地方?他就说,他诵《法华》三千部,这就是他值得骄傲之处。《法华经》很长,虽然只有七卷,每一卷的分量都很大。这个经要是从头到尾念一遍,一天的时间大概总得七、八个小时,一天只能念一部,三千部就十年,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不容易。六祖问他,《法华经》讲些什么?他说不出来,念得很熟,讲不出来,回过头向六祖请教。六祖说这个经我没听说过,六祖不认识字,闻的经都是听的,所以说你念给我听听。当然法达禅师背得滚瓜烂熟,《法华》二十八品,他只念了两品,六祖说行了,不必念,我全知道了。这样学经教,《大藏经》三个月不成问题,他不需要学多,看一、二页全部知道了,一经通一切经通。五祖在方丈室给他讲《金刚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开悟,后头不必讲,他全知道了。
然后我们就体会到,为什么中国这些老祖宗,佛门这些祖师大德,印度这些人,学习著重戒定慧,道理在此地。你开悟之后学东西太快了,一看一听一接触全都晓得,哪要费那么多功夫!这就不费吹灰之力。所以这个事情,我们从六祖那个地方得到的信息,肯定龙树菩萨三个月把世尊四十九年东西都学完,是有可能的,不是假的。没有看到惠能大师这个例子,我们还不敢相信,总半信半疑,看到这个例子一切问题都解决了。从理上讲只要见性,一切法都是从自性生的,你把能生的地方搞清楚,所生的怎么会不知道!佛在经上又说了一句话,大小乘经上都有,「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学习经教也是一事,制心一处就很容易,一心专注他开悟,一悟一切悟。不同知识,知识不学你不知道,智慧不学没问题,不必学没有问题。有智慧,知识一接触就明了,无需要学习,一听就明白,不必听你讲完,听几句就晓得,看几句就知道,这是真实智慧现前。智慧真能解决问题,世出世间一切问题都能解决,一点都不复杂,非常简单。
念老的注解简单明了,凡是往生的都是佛前莲花化生。佛的讲堂外面就是宝池,七宝莲池八功德水,莲花就生在池子里头。花开的时候,佛力加持他的光明、智慧,极乐世界的众生就是菩萨,人人都放光明。那个世界是光明世界,它的光明不需要日月,佛放光,所有人都放光,树木花草放光,山河大地放光,没有黑暗;换句话说,极乐世界没有昼夜。功德成就,具如菩萨,就像实报土里面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一样。而且在极乐世界经上也有说,我们也相信,不像他方世界学习不能够躐等,好像念书一样,一年级、二年级循序渐进。极乐世界可以躐等,这个与宿世善根、福德、因缘有密切关系。这一世学得不怎么样,过去生中修得好,到极乐世界这个都起作用,凡圣同居土就可以超升到实报土去,不必通过方便有余土,真的是所谓「功不唐捐」,生生世世修的这些功德,到极乐世界都起作用。不到极乐世界看不出来,到极乐世界点滴功德都会帮助你、都会成就你。
末后这一句话是佛叫著弥勒菩萨,凡是叫著,下面的话就很重要。你看『弥勒当知』,这叫著弥勒菩萨,『彼化生者,智慧胜故』。这句话重要,我们要重视智慧,不要去重视知识,知识是六道里面的东西,出不了六道,六道里头管用,六道之外不管用。智慧是真的,智慧从哪里来一定要晓得,智慧是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不从外来的。现在我们迷了,迷了智慧还在,不是没有,只是障碍了,它起不了作用。所以佛教我们修定,定下来了智慧就现前。佛常常把我们的心比喻作水,我们现在的心水混浊不干净,有波动,所以照的作用失掉,这就是智慧不见了。定下来之后心清净,染著没有了,不动,这水就像一面镜子一样,外面现象就照得清清楚楚,那就是智慧。所以智慧是自性里头本有的。因此佛法修行就是禅定,八万四千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道,方法就是修定的方法、门道有八万四千、无量无边,目标就一个,就是把心定下来。
我们今天念佛是不是修禅定?是的,用念佛的方法修,把我们的清净心念出来。清净心是禅定,小乘禅定;平等心念出来,平等心是大乘禅定。小乘禅定生小智慧,大乘禅定生大智慧,小智慧能出六道轮回不能出十法界,大智慧能出十法界。大智慧生实报庄严土,小智慧生四圣法界,四圣法界就是极乐世界的方便有余土。这些东西我们搞清楚,就是佛在此地提示我们,「智慧胜故」,我们要重视这点。重视智慧就得重视禅定,重视禅定就要重视持戒,为什么?因戒得定,因定开慧。十方三世一切菩萨成佛都是这条路,没有第二条路,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现在人麻烦在哪里?不重视戒律,他就不能得定,他学得再多,学的时间再长,全是佛学,不是智慧。经看得多、记得多,甚至於背诵得多、讲得多,全是知识,不是智慧,这是我们必须要辨别清楚的。学校里面所教的,我早年也教了五年台湾的文化学院,现在是扩充了,文化大学。我在哲学系里面开的课教了五年,给诸位说,是知识不是智慧。以后我再不去了,学校我都不去,为什么?学生只要知识,不要智慧,他要考试分数,他要重视这个东西,重视分数,这是浪费时间。
真正学佛的人不能在学校学,这方老师告诉我的,学校里没有。真正学佛的人,真正学佛,老师说要依照经典,到经典里面去找,依教奉行,你看每部经最后一句「信受奉行」,那就行。头一个是相信,真正相信佛在经上教我们怎么做,我们就真干,真干肯定得清净平等,最后的圆满大彻大悟就是觉。这是功夫,功夫应用在生活上,就变成功德,你有功夫,功夫你得到什么?功德就是经题的上面半句,第一个是「大乘」,大乘表智慧,你智慧现前;第二个你看「无量寿」,无量寿是表德能,德里头第一个就是寿命,你得到了;第三个「庄严」,庄严就是美好。我们一般听人家讲真善美,大乘是真,真实智慧,无量寿是善,庄严是美好。这个功德,住功德就是你住在真善美好的境界,方东美先生称之为人生最高的享受。从哪里来的?从清净平等觉里头来的。「清净平等觉」是因,「大乘无量寿庄严」是果,你修因你就证果。你看全经,包括整个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就在经题里,经题不可思议!
我们看这一品最后一段,「结示疑惑所致」,总结为我们显示:
【其胎生者。五百岁中。不见三宝。不知菩萨法式。不得修习功德。无因奉事无量寿佛。当知此人。宿世之时。无有智慧。疑惑所致。】
这是结示,往生到极乐世界,不能见佛闻法,这是果,原因是什么?这个人在娑婆世界的时候没有智慧,疑惑所产生的结果。疑惑前面讲了两种,一种是疑佛的智慧,一种是疑自己的善根,两种人都有,我们都常常见到。念老的解释,「反之」,反过来。前面是有智慧的,往生到极乐世界果报非常殊胜。反过来,心中疑惑你就堕胎生,『五百岁中,不见三宝』,看不到佛法僧。由此可知,见三宝不容易,为什么?见三宝会给你带来智慧,帮助你破迷开悟,这是三宝的功德。三宝是走觉悟的道路,佛是已经成就的人,法是成就佛果的方法,僧是修行的人,依教奉行的人。菩萨是僧,没有成佛的都称之为僧,菩萨僧、声闻僧、缘觉僧、凡夫僧,都称之为僧。真正修行在家也称为僧,僧不一定指出家人,僧是指团体,四个人以上在一起共修,就称之为僧团。僧是团体,最小的团体四个人,一定要修六和敬,不依六和敬不称为僧团。四个人以上,成千成万都行,决定是依六和敬。
这个世间如果有个真正六和敬僧团出现,诸佛护念,龙天善神守护,这个地方不会有灾难。我们细心观察,我对这个事情很留意,一生没有看到过僧团,两个人住在一起都吵架、都意见不合,你就想到多难。我们学了这么多年,以后我终於明白,什么人在一起是僧团?至少是须陀洹,大乘初信位的菩萨。为什么?他们身见破了,不再执著有个我,行,没有妄想分别,这个见和同解他做到了。不是证果的人做不到,没放下!全盘都放下,身心世界统统放下,一心向往西方极乐世界,这四个人都是这样,见和就同解。如果对这个世间还有些贪恋,还有没放下的,肯定没有办法达到见和同解,这是事实。我们细心观察几十年得到的事实真相,所以真难!真难怎么样?我们得真做,没有别人跟我们和,我跟他和。我跟他和必须要知道事事都要忍让,都要让别人,不要争,都要满足他们的愿望。我们自己没有愿望,我们自己愿望就是求生净土,他不要的,他不跟我们争的。一切都给别人,连身体都可以奉献,都不要了,我们往生真有把握了。
我们晓得,两百年前的社会,四个人在一起共修,建立一个僧团可能,为什么?人从小都被教好,所以他有根。现在难,难在哪里?人没人教了。中国古人所说的,「子不教,人心坏了;家不齐,社会乱了」。果然没错,今天社会就是这样的,父母不教小孩了。家?家没有了,社会就乱,有家社会不会乱。我们今天是家破人亡,我们的家人都不认识,父亲我认识,父亲的兄弟我认识,祖父母的儿子伯伯叔叔还认识,曾祖父母的就不认识了,高祖父母更不认识了。所以我们顶多是兄弟、堂兄弟,堂兄弟之外从兄弟都不认识了。以前?以前住在一起天天见面都认识。中国的家是大家庭不分家的,所以中国家庭是社会组织。社会组织一定有规矩,没有规矩就乱了。所以家有家道,家道是组织;有家规,家规是规矩,人人要遵守。
《弟子规》是每个家庭必须要遵守的一百一十三桩事情,那是每个家庭都要。除这个之外,每个家庭自己还定的有规矩,家人必须遵守。因为每个家,读书人读的学派不一样,它的规矩不相同;从事的行业不一样,规矩也不一样。这都在家谱里头看到,家谱里头记载的有家规、有家训,有家学、家业、家道,所以家齐国就治了。中国过去每个朝代,都有很长的时间长治久安,社会安定,人民生活幸福,教出来的,重视教育。所以外国有些专家学者研究中国文化的,对於中国古人教育的智慧,他们很佩服。现在这个世界这么乱,迫切需要的真的像汤恩比所说的,要中国传统的教育,才能把这个社会教好。
所以「是以断疑生信,至为切要」,这念老在此地做了总结,断疑生信比什么都重要。特别是今天这个社会,要帮助大家断疑生信,要相信自己、要相信祖宗、要相信圣贤。要相信古圣先贤那些智慧、理念、方法、经验,可以帮助我们今天化解社会冲突,恢复社会的安定和平,它真有效。「右经文总明极乐胎生化生因果之相」,这是以上的经文,这一品就是说明极乐世界胎生、化生,什么样的因有什么样的果。今天我们就学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