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五一集
 
{返回 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946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五一集)  2012/5/24  

泰国曼谷   档名:02-037-0351

诸位法师,诸位大德,诸位同学,大家好。请看《大经科注》,第七百六十九页倒数第三行:

「又云:法身真佛,本无生灭。从真起化,接引迷根」。这一句也是莲池大师在《疏钞》里面说的。我们接着看底下的注解,注解是黄念老说的。「此乃如来本愿功德,令彼有缘众生,专心想念,能于自心见佛来迎,不是诸佛实遣化身而来迎接。则佛身湛然常寂,众生见有去来。如镜中形,非内非外。如梦中事,不有不无」。这是说有一类众生,临终的时候见到佛来接引,这多半是下品往生的。下品也有三种,下品上生、下品中生跟下品下生,会有这个现象来出现。总而言之,决定有佛来接引,佛所现的身多半是你所供奉的佛像。因为你天天供奉、天天看他、天天念他,印象很深,临命终时,阿弥陀佛就化这个身来接引你,你对他会很亲切、很熟悉。莲池大师在此地这几句话说得非常好,念老解释得很清楚,这是阿弥陀佛本愿所成就的,所以根源还是弥陀的愿力。如果没有佛来接引,你不知道极乐世界在哪里,你找不到,一定他来接引。

下下品往生佛也来接引你,甚至于生到边地疑城,还是见到佛来接引,这慈悲到极处。那佛是不是真来?真来了。虽然是真来了,那佛起心动念了,起心动念是凡夫,就不是佛。这是自性的性德,我们的自性跟诸佛如来的自性是一个性,妙就妙在此地。自性就是真心,妄心,我的妄心跟你的妄心不一样,真心完全一样。佛的真心跟我们的真心一样,一切众生的真心跟我们的真心也一样。所以用真心,那感应道交不可思议。用妄心,感应就很难了,不是没有,有,不多见,真心是决定有感应。真心在哪里?真心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妄心亦尔,妄心也如此,但是妄心是有生有灭,真心是不生不灭。湛然清净,这是真心。有缘众生,这个有缘是对极乐世界真正相信,真正想求往生极乐世界,我真想去,真念佛,一向专念,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专念阿弥陀佛。

有人怀疑,有疑问,佛说八万四千法门,这释迦牟尼佛,如果说报身如来,不止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无量法门为什么我们要修念佛法门?《金刚般若经》上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佛为什么说这么多?因为众生根性不相同,千差万别,法门必须应机,你才能得受用。如果这个法门与你的根机不相应,你怎么样学得不到受用。就跟人生病一样,每个人生病不一样,医生开的处方不相同。可是这个处方应你的病,你照这个方子吃了,药到病除,你病就好了,这作用就起来了。如果这个药方不对症,不但病不能好,可能病还要加重,吃错药了。由此可知,法门不是随便都可以学的,学错了就跟吃错药一样,这不是开玩笑的。佛陀在世没有问题,佛是老师,你找到他,他教你的法门决定契机,你一定得好处。佛灭度之后,佛的那些大弟子还有这个能力,他有能力替我们选择法门。可是这一代一代的相传,传到现在,没有人有这个能力给你处方了。

那怎么办?这个地方我们就要感恩了,佛真慈悲,他知道往后会有这种情况发生。所以他给我们说了一个总原则,说正法时期,戒律成就。正法,佛灭度之后五百年,那个五百年当中,持戒就能得定、就能开智慧、就能证果。为什么?人心淳厚。换句话说,妄想、杂念少,心清净,社会染污很少,容易成就。到像法时期,持戒就不行了,怎么办?得加上禅定。像法一千年,佛法传到中国来的时候,像法时期,所以禅定在中国特别兴旺,真的兴旺了一千年。末法时期,大概明清以来,这都算是末法时期,末法时期是净土成就,这释迦牟尼佛教的。为什么?一切法门都要断烦恼、要消业障,你才能成就戒定慧三学,这个东西难了。我们的烦恼很重,造的罪业很深,烦恼要断掉,业障要消除,恢复清净心,这才能选修法门。如果妄想分别执著很重,而且自己有意无意造一切善恶业。不但恶业不能造,为什么?恶业所感是三途苦报。善业也不能造,善业感的是三善道,你出不了六道轮回。

六道轮回是个染缸,所以这个环境是污染,是释迦牟尼佛的秽土,不干净。必须善恶业统统断掉,清净心现前,这叫净业,这个时候六道轮回没有了。六道轮回是染污变现的,恢复到清净心,六道不见了,像一场梦醒过来了。醒过来是什么境界?是净土,释迦牟尼佛的净土,你所看到的境界是声闻、缘觉、菩萨、佛,你看到是这个境界,都是修清净平等觉的。如果真正觉悟了,禅宗所说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四圣法界不见了。四圣法界还是迷,迷了才现四圣法界,觉悟了四圣法界不见了,这就是常说的十法界,十法界四圣六凡全是一场梦。醒过来是什么境界?是诸佛如来实报庄严土,我们一般称它作一真法界,十法界是假的,这个法界是真的。真假用什么标准来说?假的是刹那生灭,那就是我们这个世界现前,六道、四圣法界都是刹那生灭。

弥勒菩萨在《菩萨处胎经》里面告诉我们,经文,佛问弥勒菩萨,释迦佛问他,他说「心有所念」,我们凡夫起个念头,心里起个念头。佛问弥勒,这一念里头有几念、有几相、有几识?问了三个问题。心里动个念头,这个念头里头有多少念?就是多少个微细念头纠缠在一起变成一个念,你感觉到有念头。微细念头是我们不能感觉到的,感觉到的是粗念,就是很多念头纠缠在一起,你才会发现。譬如我们看电影,从前老的电影是用幻灯片加速度让我们看到,像动画一样,它会活动,其实它不动。那个速度多快?一秒钟二十四张。如果一秒钟这个幻灯片在放映机里头只放一张,你有没有看见?会感觉得有个东西闪过去,没看清楚,你会感觉到。弥勒菩萨告诉我们,现在我们眼前这种色相,无论是物质、是精神,还是自然现象,一秒钟多少个生灭?是一千六百兆,单位是兆。这一定要搞清楚,一千六百兆次的生灭。一千六百兆次的生灭里头一个生灭,也就是说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你会不会感觉?根本不能感觉。我们能感觉大概是二十四分之一秒,会感觉得有个东西闪过,看不出内容,闪过。必须像电影一秒钟二十四次生灭,二十四个生灭聚集在一起,我们看到了,看到这个画面,知道这个画面是什么,一秒钟。

这是事实真相,被现代量子力学家证明了。现在科学的发展也让我们感到非常惊讶,有个同学给我写了个报告,告诉我这段消息,就是现代量子力学家成功的捕捉到,原子持续不到千兆分之一。就是一秒钟一千兆,一千兆分之一秒,用高速的相机把它照下来,这个速度是一千兆分之一秒。佛说的比这还多,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我们相信佛的话有可能,不是妄语。科学再进步,能够发现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跟佛经上完全相同。所以整个宇宙是什么现象?波动现象,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这种速度在波动,全宇宙,物质现象、精神现象、自然现象都是在这个情形之下出现的。如果没有波动现象,这个宇宙什么都没有,「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佛说清楚了,没有一样东西是真的。

我们在过去学经教,看到这些经文总有怀疑,佛根据什么说的?这种现象从来没有人讲过,只有佛经上说。所以佛经确实,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有真诚信心的人,这种事情佛通常不讲的。为什么?讲了你怀疑,对你没有好处,你体会不到,产生怀疑那就把你往下堕落,你那种诚敬心降温了。佛不会做这种事情,就不说。这一类经叫什么?深密,不是秘密,佛法没有秘密,深密,它太深了,是我们凡夫无法想象的。没有想到现在量子力学家,真的用高等科技,科学技术,这些精密的仪器观察到。他不是证得的,他是用仪器,藉助于仪器观察到这个现象;如果是证得,他就得受用,这些人就成大菩萨了。经上讲的,谁能够见到?八地以上,这位次高了。《华严经》讲菩萨五十一个阶级,最下面的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五十一个阶级。八地,最上四个阶级,你看八地、九地、十地、等觉,最上面这四个等级他看到。所以这是法身菩萨定中现量境界,他看到,他不是推理、不是想象,是他真正看到。就是那个眼睛多厉害、那定功多深,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都逃不过他的眼睛,这多锐利,他见到了。

所以,了解宇宙事实真相有个什么好处?你可以尽情去享受它,你不会有占有的念头。为什么?占有不到。可以享受,不能占有、不能控制,你控制不了。你自自然然把那些妄想分别执著放下,佛法里面讲功夫,这叫功夫。功夫不是你学得很多、记得很多,不是,你放下多少。为什么放不下?不知道事实真相。知道事实真相自然放下,为什么?身体你都控制不了。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的生灭,你能控制身体吗?不能。我们今天控制身体,只能控制把恶念转变成善念,善念转变成净念。没有办法控制它生灭的现象,这个生灭现象我们今天称它为自然现象,科学已经发现了,没有讲清楚,没有像佛经讲得这么清楚、这么明白。所以佛经确实是高等科学,不但是高等哲学,高等科学。

这些东西搞清楚、搞明白了有用处,什么用处?帮助我们放下起心动念、分别执著,有这个作用。不搞清楚、不搞明白,怎么能放下?也有人问过我,学佛功夫不得力,有什么办法来纠正?办法有,在经教上下功夫。经教帮助我们了解事实真相,真相大白之后自然放下。所以印光大师讲,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需要经教做基础。没有经教,盲修瞎练,你怎么个修法?净宗也不例外,有五经一论,也不是简单的。看看过去祖师大德留下来的注疏,以及佛在经典上专说、带说的,也有几千种。这个世纪之前后,有些大德将净土宗这些典籍聚集在一起,编成一部《净土丛书》,分量非常可观,这么厚一册,大概四十册,这么大的分量。没有典籍做基础这不行的。现在人生活分秒必争,哪有那么长的时间去研究这些经教?所以,总是希望经教里头撷取精华,让我们节省时间,帮助我们在短时间之内有好的效果、好的成就,这是现在人所喜爱的。

夏莲居老居士叫应运而生,他到这个世间来,就替我们做这个工作。会集这部经本,用了十年时间,会成这样完美的一个本子。成功了,也遭人嫉妒,反对会集本,这种人太多太多了,什么原因?嫉妒心。嫉妒心人皆有之,没有嫉妒心的人很少。好在我们国家有明白人,我看到宗教局颁布的净土五经,里面《无量寿经》居然就用夏莲居的会集本,这等于说是国家承认了。所以反对的声音就小了一点,现在很少听见,还有。黄念祖会集这个本子,有没有人反对?有,有毁谤的。所以我对于念老很佩服,他不是自己做注解,他自己做注解,反对的声音就更大了。人家说他算是老几?你有什么能力注这个经?他有智慧,不是自己注的,用什么?用经来注经,我在经论里面抄的,抄来做注解,这大家没话说了。他一共抄这些经论八十三种,抄祖师大德注疏的一百一十种。所以这个注解里头,你看,看到他都引出来,从哪里来的这一段。我们这里看,从《疏钞》来的,明朝莲池大师的,不是我说的;《鼓音王经》里面说的,佛说的。他用这种方法,是集佛所说的经论、祖师大德注疏里面的大成,集大成。所以,他这个注子是集注,大家没话说,每个注解都有根据、有出处,不是我的。一方面是谦虚、恭敬,一方面告诉人,注解,每条注解都有根据、都有出处,避免大家毁谤,避免大家障碍它流通。人总有傲慢,不服别人,尤其别人做得比我好,我怎么能容纳得下他?

经,在家居士会集的,注解也是在家居士编的。我没有什么成见,因为我的老师是在家居士,李炳南老居士,我跟他学经学了十年。梅光羲居士是他的老师,梅光羲跟夏莲居是同参道友,非常好的同参道友。历代,在家居士成就的多!在这个经书里头序分,表法的,出家菩萨只说了三个,在家菩萨说了十六个。这十六个在家菩萨都是等觉菩萨,换句话说,他们的地位跟文殊、普贤、观音、势至是平等的,这说明在家菩萨多。这意思是什么?这部经是佛专门对在家人说的。出家人也学也行,当然更容易成就,在家人都能成就,出家人依这个方法学更容易成就。这个意思我们要懂!

一切法门都要断烦恼,能断得了吗?都要消业障,能消得了吗?消不了,这一生决定不能成就。遇到这个法门,只有这个法门,唯一这个法门,不需要断烦恼、不需要消业障。它只提出三个最简单的条件,你真相信,真信就是决定没有怀疑,这第一个条件。第二个条件,真想到极乐世界去,你得相信极乐世界真有,阿弥陀佛真有。蕅益大师为了劝人,他取了个外号叫「西有老人」,西有是西方真正有,他用这两个字做自己的别号。西方真正有、弥陀真正有,你得相信,真想去。第三个条件,专念佛号,别的都不要修,专念阿弥陀佛,你就成功了。依照这个法门成功的人很多很多,我们这一生当中,亲眼看到的、亲耳听到的就有十几个。

而且哪一类的最多?所谓愚夫愚妇。乡下阿公阿婆,不认识字,没有文化,什么也不懂,教他念一句阿弥陀佛他就老实念,一天到晚就是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他没有一个妄念。你跟他讲什么话,他都是笑咪咪的看着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也不知道你说话他听见没听见,反正他对着你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个不得了,他们将来往生,实报庄严土上上品往生,他生到极乐世界就成佛了。我们跟他比,怎么比也比不上,不能小看他!这个地方上如果发现有几个这样的念佛人,这样老太婆天天在念佛,这个地方人有福报,这个地方不会有灾难,为什么?真佛在此地,他真干,他没有妄念。别人不知道,看到他瞧不起,我心里有数,我看到他,对他恭恭敬敬一问讯。那是什么?那是真佛,那就是阿弥陀佛,那就是观世音菩萨。所以我们要得认识人。上台讲经讲得天花乱坠,自己做不到,那没有什么个用处,那是在种善根,不知道哪一年哪一月才成熟。那个老实念阿弥陀佛,他这一生肯定成熟,所以我们要向他学习。

万缘放下,为什么?这世间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人死了,大家都知道,一样都带不去。你有没有发现每天晚上都死一次?你晚上睡觉睡着了,不等于死人一样!人家把你抬走了你都不知道。要有这样高度的警觉心,不要等到死那一天你才后悔莫及。每天晚上都死一次。要有这么高的警觉心,我这个念佛号,念佛我就会抓紧,我不敢轻易放手,我要认真努力,往生到极乐世界无量寿。这个经典,详细给我们介绍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你看到了能不动心吗?所以我极力提倡,我们修身要依《无量寿经》。我们要求家庭幸福,自己身心健康要依照这个经修,家庭幸福也要依照这个经典修。社会和谐、国运昌隆、世界和平、消灾免难,都在这部经上,这一部经就够了,不要再搞太多东西。喜欢学别的法门的,我们恭敬、赞叹,为什么?我自比不如。

一九七七年我第一次到香港讲经,认识圣一法师,在香港禅宗里头,大家对他非常尊敬。他来听我讲经,请我到他道场去参观,他道场叫宝林寺,禅宗道场,每天禅堂的规矩还存在,四十多个人坐禅。我去参观,看到他们坐禅,吃午饭之后,就在禅堂给大家讲开示,我对禅宗的赞叹,我没有坐过禅,可是口头禅还有!我讲过《六祖坛经》、讲过《永嘉禅宗集》、讲过《证道歌》,所以有口头禅,我对他们赞叹。离开的时候,陪着我有十几个居士,离开的时候这些人就问我,他说净空法师,你对禅这样赞叹,你为什么不修禅?我说我赞叹他是真的,我为什么不修禅?我没有那个条件,禅比净高。禅要清净心,可是我烦恼没放下、业障没消除,我哪有条件学禅?我赞叹他是应该的,应当赞叹。古人说的「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大家互相赞叹,佛法就兴旺;不能互相毁谤,互相轻视、互相毁谤,佛法就消灭了。我们看《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没有看到一个人毁谤的,彼此都是赞叹。

修学法门不一样是什么?我们根性不一样。像在大学念书,很多科系,你选的科系、他选的不一样,那是各人有各人的爱好、各人有各人的欢喜,各人的缘分不相同。所以,佛应一切众生的机缘,开无量法门,我们修学哪个法门自己得选择。自己没有能力选择,一样一样去试,去尝试一下,我走的是这条路。早年,你看讲经,什么人请我讲经,我就完全顺从,所以也讲了几十种经论。我对于净土不相信,忏云法师劝我修净土,我对他尊敬、对他感激,我没有学;李老师,我跟他学经教,跟他十年,他劝我修净土我也没学。我对于经教有兴趣,对于《华严》、《法华》、《楞严》是特别有兴趣。曾经发愿这一生弘扬《华严经》,我讲过两次,都没讲完,讲了一半,花的时间两次差不多三十年。这一部《华严经》从头到尾讲一遍,根据我过去的经验,需要二万个小时。一天讲两个小时,一天讲两个小时要一万天,一天讲四个小时要五千天。我愿意讲,谁听?没人听,太长了。

可是,我因为讲这些经才相信净土,如果不讲这些经,我对于净土没信心。就因为讲《华严》、讲《楞严》,有一天突然心血来潮,我们心目当中最佩服的,文殊菩萨的智慧,普贤菩萨的修行,观音菩萨的慈悲,这最敬仰的,这些人修什么法门?看到《四十华严》第三十九卷,文殊、普贤都是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才圆满成就的,这一看都呆了。《华严经》末后,第四十卷末后,善财童子参访,最后的一个善知识,第五十三位,普贤菩萨。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华严》圆满,怎么圆满的?到极乐世界去圆满的。我这才开始相信净土,才把净土经论找过来细细的来看,愈看愈有道理,愈看愈契合根性,我修这个有把握。我修《华严》,华严三昧没有把握,我修《楞严》,楞严大定没有把握,真的,一点不假。我修净土,念佛三昧有把握,往生极乐世界有把握,我这就放心了,我把其他的东西统统放下。

都喜欢,这怎么办?时间不够用,来不及,我先到极乐世界,先求得无量寿,然后我再慢慢学。八万四千法门门门我都要学,我都要把它学通、学彻底,为什么?我有无量的寿命、无量的时间,来得及。如果不到极乐世界,一样都搞不成功,那就变成梦想了,这个帐要把它算清楚,不能算错了。到极乐世界不是去享福的、不是去享乐的,是去学佛法的,无量法门一定在极乐世界成就。我要走这个近路,走这个有把握的路,先得到净土,得到净土那就快了,道理在此地。所以我相信净土,花三十年的时间。我相信佛法,方东美先生给我介绍的,三个月的时间,我真正认识佛法,可是真正让我修净土,三十年。我相信佛说的、祖师大德说的,这个法门叫难信之法,所以一般人不相信,我点头,应当,应当不相信。为什么?难信,哪有那么容易你就相信了。我搞了三十年才相信,你哪有那么快就相信,叫难信之法。难信能信,难行能行,这真实智慧。

所以晚年,一生流浪没有一定的住处,一生流浪,几十年。还有一个安慰自己的,那就是本师释迦牟尼佛一生流浪,释迦牟尼佛没有道场,一生过流浪生活。我跟他老人家学,所以也是一生流浪。到晚年了,回到香港,香港同修送我一个小房子,可以说一个小茅蓬,不过这个茅蓬不是茅草盖的,还是砖瓦盖的,很小。我不知道泰国算面积是怎么个算法的,香港过去是英国人统治,土地面积是尺,英尺,平方英尺。我的小房子只有四百个平方英尺,很小。四百平方英尺,诸位如果到过英国,你要到英国农村去看看,英国农村那个房屋,我现在住的房屋跟他们那个一样大,小茅蓬。

这个小茅蓬有意思,为什么?不要流浪了。不要流浪我就不要随别人的缘,人家要我讲什么我得讲什么。不流浪,随自己的缘,随自己的缘怎么个做法?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所以《华严经》放下,不讲了,我晚年就讲这部会集本,讲黄念老的集注。一年讲一遍,一天讲四个小时要讲满三百天,一千二百个小时这一遍。我能活几年就讲几遍,一年一遍,其他的统统不讲了。目标?目标就是我求生极乐世界,我哪里都不想去,就想到极乐世界去亲近阿弥陀佛。所以一切统统放下,国内、国外所有一切活动不参加。真正找到我,我在摄影棚里头录个二十分钟的光盘,在大会上播放一下,祝福祝福大家,不去了。除非关系到整个世界安全、福祉,这个我会出来一下,如果与这个不相干,我不出来。心要定下来,不能再走了,一定要定下来。

尤其是夏莲老没见过面,缘很深。黄念祖老居士晚年我们遇到,一见如故,六年辛辛苦苦做这么好的一个注子,如果没有人去学它很可惜。这部经、这个注解决定能度众生,决定能让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就能成就,不必再搞其他的。我要给他宣传,怎么个宣传?天天讲解,天天学习,天天读诵。我每天读诵集注四个小时,跟同学们在一起分享四个小时,这是我日常功课,除这个之外,拜佛、念佛。其乐无穷,法喜充满!这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方东美先生告诉我的话,真话,不是假话。所以我每天拜佛拜老师,我看有个小照片放在这边,我的老师的照片,不忘师恩,没有遇到这几位老师,可能我早就不在世间了。我相信命运,我的寿命只有四十五岁,到今年已经延长四十二年,我这个寿命是延长的,我没有求长寿,自然延长的。这一生全都是佛菩萨安排的,佛菩萨照顾,我一点都不操心,这是章嘉大师教我的。《楞严经》上说,「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我们把身体、时间、智慧奉献给佛法,奉献给众生,我自己所有一切佛菩萨照顾,我不操一点心。不会为自己想一桩事情,我没事,佛菩萨都替我照顾好了,这多快乐。我只把我这分做好,佛菩萨把他那分做好,我们就快乐无比。真相信、真放下,应该有的自然就来,不应该有的求也求不到。

这就是说有缘众生,对西方极乐世界能信、能愿、能念佛,都叫有缘众生。这个法门稀有难逢,纵然曾经造了五逆十恶阿鼻地狱的罪业,只要能够忏悔,能认错,后不再造,我从现在起我信愿持名,个个都能往生。换句话说,没有一个人不能修这个法门,没有一个人修这个法门会不成就。除非你自己不如法,不如法就是不信、不愿、不肯念佛,这种人就不能往生。真愿、真信、真念佛,没有一个不往生,造极重罪业,毁谤三宝、毁谤大乘,统统能往生。的确普度十法界一切众生的微妙法门,到哪里去找!真的是回头是岸。

专心想念,这个里头最重要是专,要专心。世尊在大小乘经里头都给我们说过,叫「制心一处,无事不办」。我们把心专在一个地方,那个能量不可思议,这是被现在量子力学家发现了,意念的能量不可思议。他举了个例子,这个能量可以改变星球在太空当中运行的轨道,有这么大的力量。地球上这些小灾小难当然更容易解决,只要你能制心一处你就有这个能量。所以专心想念,想,不要打妄想,打妄想是造六道轮回业。专想阿弥陀佛,不要想别的;专想西方极乐世界,把这个心想集中到这个地方;专称名号,希望名号念念不间断。

能于自心见佛来迎,这是什么?这是感,众生有感佛就有应,感应道交是自然现象。我们的心跟佛的心是一个心,不是两个心,所以它起感应道交作用。我们这个心感是有念,有起心有动念、有分别有执著,我们起这个念头。佛应,佛应是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这叫应。这个道理我们要懂,然后我们就相信了,我们对这个没有怀疑了。譬如说我们照镜子,我们把镜子拿来,我们起心动念,镜子里面就现相,那个相有没有起心动念?有没有分别执著?没有。诸佛菩萨的应就跟镜子一样,照得清清楚楚,确实没有起心、没有动念。然后我们要问,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示现八相成道,住在这个世间八十年,讲经教学四十九年,他有没有起心动念?有没有分别执著?告诉诸位,没有。他如果起心动念,他就不是佛,是菩萨;他要有分别,他是阿罗汉,又降级了;他要有执著,他是凡夫,跟我们一样。决定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我们在他心目当中,我们是感他是应,我们有意,他无意。有意是我们有阿赖耶,用妄心,他没有,完全是真心的反应。

这桩事情我过去曾经引用日本江本博士的水实验,他做得很成功。现在在台湾南部有些同学,依江本博士那套方法,自己也搞了个实验室,做出来的效果比江本那个还要高明,又进一步了。他们的机器设备现代化,江本那个已经陈旧了,江本博士的显微镜二百五十倍,我去看过的;现在高雄他们用的是五百倍,看得更仔细、看得更大。那是应,你看我们是感,水结晶是应,说明这个应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我们从这些科学实验,就能够体会到那个应的不可思议,没有起心动念。

这个地方念老也有比喻,佛身湛然常寂,这是佛的法身,法身没有相,三种现象都没有。但是众生见佛来迎,阿弥陀佛来迎接我,这是感应现前,为什么?法身理体遍一切处。我们这儿有没有?有,都在法身里头。因为它没有现象,我们六根缘不到它,它不是物质,我们眼耳鼻舌身缘不到;它不是精神、不是念头,所以我们第六识、第七识、第八识也缘不到。它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在这个境界里头,没有时间、没有空间,它能现一切相。我们想佛它就现佛相,我们想菩萨它就现菩萨像,念佛是这个道理,人死了之后到三恶道去投胎也是这个道理。为什么会到三恶道?这个人贪心很重,一天到晚就是贪,贪财、贪名、贪色,死的时候还在贪,贪,饿鬼相现前;瞋恨,地狱相现前;愚痴,畜生相现前。统统是自心感应现前,不是真有鬼来,不是真有地狱,是你自己心想变现的。佛菩萨亦如是,一个道理,这你才把事实真相全搞清楚、全搞明白了。搞明白之后,我专想阿弥陀佛,我别的都不想,临终阿弥陀佛现前,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说如镜中形,非内非外,如梦中事,不有不无。

「又经云:应以佛身得度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这话佛说的,也都是这个意思。「是故水清则月自来」,池塘里面水清,没有风浪,晚上月亮在水里头现影子,清清楚楚。这就是我们的心清净,佛就现在心水之中;我们的心不清净,也现,不是佛现,是地狱、饿鬼、畜生现前,也现在你浊水之中,它不是清水,浊水。懂得这个道理,你作梦,晚上那个梦境,你就晓得梦是怎么来的,到底是怎么回事情,你就搞清楚、搞明白了!心动见就动,不动,见就不动。不动是性体,是真如、真性的性体,心寂就见自性,明心见性,常常培养自己的清净心。所以真正修行,修行在哪里修?在日常生活当中修,在处事待人接物当中修,叫真修。不是说经念得多、咒念得多,那没用处,充其量是口善,比骂人好,不骂人,念阿弥陀佛,好处就这么一点点。

顺境、善缘,环境一切都好,称心如意,遇到的人都是好人,你也喜欢他,他们也尊重你,在这个缘分当中,修什么?不起贪恋;换句话说,你所修的是清净平等觉,这叫真功夫。逆境,环境不好,障缘很多,干什么事情都麻烦,都不能称心如意。遇到的人都是恶人,都是毁谤你、侮辱你的、陷害你的、障碍你的,遇到这个,修什么?没有怨恨。顺境里面不起贪恋,逆境里头、恶缘里头不起怨恨,始终保持清净平等觉,这叫功夫。也就是说,你有一天不被境界所转,《楞严经》上说得好,「若能转境,则同如来」。你不被境界转,你就能转境界,能转境界就是如来、就是佛,我们得学这个本事。为什么?因为境缘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你想到这个,你对佛才佩服,「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善缘、顺境那是作美梦,恶缘、逆境是作恶梦,美梦恶梦统统都是梦,都不是真的,叫你不要染着,不要受它影响,这叫真修行。所以看破、放下。

我年轻时候,我遇到佛法晚,二十六岁才遇到,要不是方东美先生,我这一生于佛就没有缘,于佛无缘,于宗教就没有缘,这真的。遇到这么一个人,他把佛法介绍给我。所以我大概是学佛,很少,不是从宗教去相信佛的,我是从哲学里头入门。我学佛是把经典当作高等哲学来研究,是从这儿入门。入门之后慢慢逐渐逐渐都了解,了解到所有宗教、所有的学派,即使是敌对的,还是圆融。敌对的是什么?你没有把它搞清楚,你搞清楚了,敌对找不到。为什么?统统是自性里面变现出来的,哪有对立!不可能。对立是你不清楚,你误会,误会当中产生的对立,明白了,对立就化解了。所以,觉这个字不得了,作用太大了,觉是真正的智慧。真正智慧现前,你会认识、你会肯定,遍法界虚空界跟自己是一体,叫关系搞清楚了。一体里面会产生个什么?产生一个真正的爱。

所以,我们从佛法里头,把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明白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是什么?五伦里头的第一句「父子有亲」,那个亲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是自性的根。佛法也是把这个根找出来,但是佛法不叫它亲爱,佛法叫它做慈悲。慈悲就是亲爱,这个里头没有任何条件,为什么?它是自体,是真心。真心的核心就是亲爱,这个亲爱发扬光大到遍法界虚空界,没有一样不亲爱。「爱心遍法界,善意满人间」,这佛菩萨,其实佛菩萨就是自己,不是别人。我们能把这种亲爱挖掘出来,发扬光大,这就成佛,就成菩萨了,佛菩萨的教育不是别的,就是教这桩事情。你成佛了,你会跟他一样的爱一切众生,看到众生有苦难,你自自然然会全心全力去帮助他。众生在迷,你会想种种方法帮助他觉悟、帮助他回头,绝对没有一丝毫叫你要报恩,没这个念头,是自己本分事情。我们才知道佛教教育的真正的意义,这个时候对它五体投地,真佩服。才晓得宇宙之间只有这一样东西真的,真中之真,这一部《无量寿经》,这一部难得的注解。

诸位如果要问我,我心里常常想的,夏莲居决定是佛再来的,不是普通人,普通人做不出来。黄念祖至少要是等觉菩萨再来的,不是凡人,凡人不可能有这样的智慧。一九八四年我第一次到北京,就是去找他,见面之后,到他家里去访问,他住那个房子很小,大概跟我现在的香港小茅蓬差不多大。一个房间,一张书桌,堆的一大堆参考资料,我问他,这些书你到哪里找来的?怎么找得这么齐全?佛菩萨加持的。人到哪里去找?你真有这个感应,佛菩萨就给你送来。我知道有一本书叫《群书治要》,唐太宗作的,我没有看见过,我晓得有这部书。我常常放在心上念着,讲经的时候偶然说了一下,居然就有同学不知道从哪里找来了,我以为这个书已经失传,找不到了。找到两本寄给我,我一打开,如获至宝,为什么?这两样东西发现,《国学治要》、《群书治要》这两种东西发现了,我们国家有救,世界有救,汤恩比说的话会兑现了。

对中国文化,在这个世纪里头,了解最透彻、最清楚的,无过于汤恩比博士,英国人。他知道这个世界病根在哪里,他懂得治疗的方法,治疗的方法就是孔孟学说、大乘佛法,汤恩比开的处方。可是大乘跟孔孟学说从哪里学起?能不能有个具体、方便的教科书,《群书治要》就是的,唐太宗编的,感应不可思议。我们得到这部书,迫不及待赶快翻印,先印一万套,《国学治要》也印一万套,分送给全世界每个国家图书馆。这个书就保全,不会再失传了,我们做这个工作。但是得要有人去学习,材料有了,再去找人学习,找年轻人,要发个狠心。这个狠心中国人要向外国人学,中国人现在在这方面不如外国人。学什么?学文言文,因为这些古籍全是文言文写的。你要让懂得文言文,把它翻成白话文再供养你,那不是味道。就好像吃东西,我在口里头嚼烂,吐出来,再给你吃,你尝不到原味。原味一定要学文言文,文言文难不难?不难。

三十年前我在台湾,美国有个学生跟台湾是交换学生,台湾大学的。她学《华严经》,正好我在台北讲《华严经》,就找到我了,在我图书馆住了四个月。她家在纽约,她能看得懂《华严经》,能看得懂清凉大师的注解。我问她,你学中国文言文学多久?三年。我们佩服,三年就有这个能力。二00五年、0六年,我两次到伦敦去访问,看牛津大学、剑桥大学跟伦敦大学,这三个学校欧洲汉学院的中心。我跟这些汉学院学生交流,跟他们的教授座谈,我问这些学生,学生告诉我,其中有一个用《无量寿经》写博士论文。我问他,《无量寿经》中文本有九种不同的版本,你用哪一种?他用夏莲居会集本,很了不起。我问他们,你们学文言文学了多久?三年。不难!

中国人为什么把它看这么难,看到文言文吓坏了,不敢碰它。外国人敢碰它,三年他就学会了,我们不敢碰它。他们是没有丝毫中文底蕴,三年就学得那么好,我们中国人要学顶多两年,如果真正发狠心的人,我相信一年就行了。发不了这个狠心,不肯干。狠心决定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一年的时间三百六十天,每天能够用上十个小时的时间,我相信一年成功。就不肯干。学文言文的方法,实在讲很简单,字,读音查字典把它查清楚、查明白,词,什么意思查清楚,然后把这个文背诵。真正发心,三天背一篇古文,不是难事情,三天背一篇。再放宽松一点,一个星期背一篇,一年也可以背五十篇。有五十篇古文的基础,就有能力阅读,有一百篇的基础你就有能力写文言文,不是难事情。

老祖宗对于后世的子孙爱护备至,绝对不会给困难东西给你,一定是最简单、最容易,让你学起来很容易成就。这是真的,祖宗真的爱后世子孙,后世子孙不孝顺、不听话,排斥老祖宗、反对老祖宗,那就今天灾难来了。灾难是什么?老祖宗对子孙的惩罚,不肖子孙,对他惩罚。但是不会要他命,为什么?他还是爱他,还是舍不得把他打死,还是爱他,不一样。现在我们得接受惩罚,回头是岸!老祖宗太伟大了,我们都不认识,英国汤恩比认识。汤恩比告诉我们,老祖宗伟大,能救全世界,除这个之外,任何人都没有这个能力,唯有孔孟学说、大乘佛法。这个错了,错得太离谱,所以这次的惩罚会很严重。

末后这一句,「所谓感应道交难思议也」,确实是感应道交不可思议。「幽溪《圆中钞》」,幽溪大师的,「凡是见佛,须论感应」,对于学佛的人如果有见佛,见佛统统是属于感应。感有显感、有冥感,冥感自己不知道,缘成熟了,佛现身;显感是你有求于佛菩萨,佛菩萨真来了,这很明显。显感显应、显感冥应、冥感冥应、冥感显应,感应四句,这个很多同学都学得很熟。「若平居参禅,或修空观」,参禅、修空观的,他的境界清净,一法不立,佛来斩佛,魔来斩魔。「既宗扫荡,佛亦不立。苟有所见,悉为魔境」。就是参禅的人见佛、修空观的人见佛,那全是魔境,绝对不是佛,魔现前。「或功用显著」,这是属于冥感,没求,「心佛自现」。「亦须观空,弗生着相」,这是为什么佛不常常现相,佛常常现相你着相,一着相,你就着魔了。换句话说,佛不能现相给你看,现相你受不了,你没有这个定力、没有这个智慧。你着相,自以为不得了:我功夫不错,看我都见佛了,你们都修行不如我。贡高我慢全起来,这就是说你不具备见佛的条件。

什么样条件具备见佛?传记里头记载,慧远大师,中国净土宗第一个祖师,东晋时代,大概是公元五世纪的时候。这是中国第一个莲社,他领导的,一共是一百二十三个人,在庐山,江西庐山建一个念佛堂,大家在一起念佛,求生净土。一百二十三个人统统成就,真的个个往生,没有一个漏掉的,这不可思议。他在往生的时候告诉大家,在山上修行,先后见过三次佛,阿弥陀佛,他从来没有告诉任何一个人。这叫有条件,有条件见佛。你这见一次到处宣扬,不得了,我功夫不错,我都见佛了,你们比我差远了。这是烦恼现前,这不是智慧。远公第四次见佛,告诉大家,缘成熟了,我到极乐世界去,今天佛又现身给我看,真走了。《楞严经》上告诉我们佛跟魔的区别,见佛、见魔如如不动,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魔也是佛;如果起心动念、分别执著,佛也是魔。这个话说得好,是佛、是魔是我们自性变的,清净心、不动的心,所现的是佛,心才有动、才有执著,全是魔境。佛慈悲,知道我们功夫不够,怕我们堕入魔境,不现,道理在此地。

「今既念佛」,这念佛人,「求生极乐。临终见佛,此因妙感」。我们念佛人一生所求的没有别的,就是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事情不能着急,也不能不急,要把这个心调在中道上。我求生极乐世界,我也不是想马上就想死,不是这个念头,一切怎么?随缘。最好的是把这桩事情付托给阿弥陀佛,自己不管了,什么时候该去,佛就来接引我,该留的时候我就留,再多留几天。多留几天也不妨,早一点去也欢喜,一切都随缘,缘在佛来接,不在我,这个很自在。心里面有决定的信心,有决定的把握,没有丝毫怀疑,这就是真念佛人。

底下这一句从理上讲,「复由生佛本是一体」,生是众生,我是众生,佛是阿弥陀佛,我跟阿弥陀佛本来是一体。正因为本来是一体,所以「感应道交,法尔如是」,如果不是一体,这就讲不通了。不但跟阿弥陀佛是一体,跟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九法界一切众生、树木花草、山河大地统统是一体。这个道理很深,但是是事实真相,一点都不假,深入经藏,慢慢对这个事情就承认、就肯定了,不再怀疑了。感应道交就是这个道理显现出来,它是自然,所以法尔如是。法尔,自然中的自然,一丝毫勉强都没有,法本来如是。「若不明此,妄论邪谈,不唯自障,兼亦障人。于此法门,大成罪过」。你要不深入经藏,对这个法门透彻了解,你去批评它,你去谈论它,你的见解、你的言论不切实际,全说错了。不但你自己障碍自己,你不能够念佛,不能往生,你也障碍别人。为什么?别人听你的,误以为真,就不接触这个法门,这要负因果责任。无论干什么事情,你要批评,或者是你赞叹,一定要把它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你才有资格开口。如果没有搞清楚,没有搞明白,那就是古人所说的,「开口便错,动念即乖」,你全盘错了。

我在初学佛的时候碰到一桩事情,那个时候我在台中,住在慈光图书馆。有一天早晨有个客人来,因为阅览室,来看书的,看报纸杂志的很多。有一个是基督教徒,他这个教堂距离我们图书馆不远,走路大概五分钟。到我这里来了,听到我口音安徽人,他也是安徽人,老乡,基督教徒。老乡碰到老乡难得了,他那个东西也不看了,就给我谈信教,赞叹基督教,上帝爱人,批评佛教,把佛教批评得一文不值。我在那里恭恭敬敬的听,他每说一句话我点头,我都在点头,讲了两个钟点,我这么点两个钟点。别人看到我这个态度,觉得我怎么这么无能,看人家把佛说得一文不值。

两个钟点快到吃午饭了,我泡了一杯茶供养他。我就向他请教,我说我们要批评一篇文章,是不是先要把文章看看,然后再批评?那当然的。我说你批评佛教我很赞成,你能把佛教批驳倒了,你救了多少人,你这功德多大!他得意洋洋。我说佛经有没有看过?没看过。我们图书馆每个星期三老师在这里讲经,有没有来听过?没有来听过。我说你胆子很大,还有很多人在旁听,你有没有看到那些人笑话你?满脸通红,一句话说不出来。我们的朋友以后告诉我,没有想到你还有这一招。我说我看他,他真的一窍不通,在胡说八道,让他发,发足了再打他一棒,会把他打醒。他没有发足,别恫吓他,让他发,所以他一直讲我就一直点头。这个人还算不错,第二天带他教堂的牧师来看我,态度就不一样,很有礼貌了。

所以就怕胡说八道,强不知以为知,现在社会上这样的人太多太多了。我们这一生不敢这样干法,小时候要这样说话,老人就要骂你、责备你、处罚你了。所以我跟宗教往来,我一定先去读他们的经典,我对它有认识、对它了解,我们才接触。接触大家欢喜,我懂得你的东西,我不外行。我在新加坡讲过《古兰经》,讲过《玫瑰经》,《玫瑰经》是天主教的早晚课,我那套《玫瑰经》的光盘现在在天主教很流行,很多人在听。我到北京去,我还把这个东西送给傅铁山,傅铁山跟我是老朋友,非常投缘。所以中国古人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知己不知人不能讲话,知人不知己也不能讲话。现在的佛门弟子,对于自己的教理要不通,你怎么能够跟其他宗教交流、交往?全搞通了之后怎么样?是一桩事情。所有宗教,你展开经典,百分之八十是通的,百分之二十是不一样。不一样是什么?生活方式不一样,文化背景不一样,居住环境不一样,那个造成的。宗教里头方向、目标决定是一致的,总的只有一个字,「爱」字,爱是所有宗教的核心思想。它怎么不能团结?当然可能,但是要掌握这个中心。

我们最初想跟宗教往来,总还要有辩论,总还有难的事情,不是那么就简单解决的。我这十几年来,一个障碍都没碰到过。确实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族群,同一个根,就在这个地球上也是同一个根。以后随着地壳的变化,分散在各方,根本相同。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讲经说听功德回向,遍法界虚空界十方刹土,微尘法界一切众灵,闻经觉悟,皆悉念佛,求生净土,圆成佛道。以此功德回向泰国国王、皇后,政躬康泰,国运昌隆,回向道场所有的同修大德,福慧增长,一切如意。谢谢大家。


{返回 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五0集
下一篇: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五二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二0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四七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六二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十七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三五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0二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五五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六六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六十七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九二集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教丛林观 第二章 丛林法器 第五节 警策法器 六、签[栏目:佛教丛林观]
 放生之殊胜[栏目:传喜法师]
 木棍[栏目:实修教言]
 我养了一只狗,狗身上长满了螨虫。如果不治疗,狗肯定要死;给他治疗,很多虫子要死。我不知道怎么办?[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十二、上师的恩典 祖师在圣地西藏[栏目:大师在喜马拉雅山]
 也谈素食(郑颂英)[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人生格言系列7:成就必经之三法(索达吉堪布)[栏目:法师法语格言]
 四十华严 第二卷 第32讲[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四十华严]
 无常无法抗拒,但它并不可怕[栏目:雪漠]
 漫谈中国佛教之丛林制度[栏目:菩提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