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护持清净戒律
 
{返回 益西彭措堪布·微教言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258

护持清净戒律

守持清净戒律三门清净调柔,由此自然散发出一种难以言喻的魅力,当他人见到时犹如见到优昙花一样难得且悦目,故凡见者无不欢喜。无有惭愧的人毁破戒律,很快会就会由俱生神传告空神,空神传告四大天王,如此恶名就会迅速传遍天界,恶神罗刹欢喜大笑,一切善神天人痛苦呵责。

《华严经》云:“戒为出世庄严具。”戒律庄严具谁人都可佩带,不分男女老幼,不论贵贱美丑,一经戒律严饰都能令见者、闻者欢喜愉悦。反之,纵然貌若天仙,美胜帝释,一旦破戒则为一切圣贤所呵责,为一切天仙鬼神所轻毁,为众人所讥笑嘲讽。

托嘎如意宝说:“本来诸圣者对待一切众生如慈母对子般慈爱悲悯、恒时垂念,但如果自相续染上破戒这一严重过患,不辨取舍道理,好似体内无心的愚痴者,因被严重破戒过患所障蔽而将于无数劫中不得面见圣者尊颜;一切圣者及吉祥怙主七十尊,明辨善恶的诸事业护法神亦将远离他们,并受到谴责,不得救护。”

破戒之人诸佛远离。诸佛菩萨功德大海不会容纳破戒者的臭恶尸体,这并非是佛菩萨不慈悲,而是因为破戒与持戒犹如水火般不能相容。《入中论》云:“犹如大海与死尸,亦如吉祥与黑耳,如是持戒诸大士,不乐与犯戒杂居。”《赞戒论》云:“染上破戒过患无心者,一切圣者护法亦远离。”

依靠持戒的功德就能在所生之处常得见佛,且不会堕落恶趣险道中,也不会转生在无佛出世的地方,无论生于人天善趣或清净剎土中都能常常值遇佛陀。《持心梵天所问经》云:“梵天白佛,何谓亲近如来行?佛曰,宁失身命,不毁禁戒。”

菩萨持戒时,假使一天中有无数百千亿那由他诸天恶魔,每个都带着百千亿那由他天女,这些天女于五欲法均极善巧,且相貌皆端正姝丽诱惑人心,执持着各种珍宝玩具扰乱菩萨道心。菩萨心想:“五欲是障道之法,乃至能障无上菩提,以此正念,对彼不生一念贪欲之心。”因此作为大乘修行人持戒的标准更严更高。

《华严经》说:菩萨护持清净戒律时,心不染著色声香味触。教诲众生,不求威势、种族、富饶、色相、王位等,对这一切也不染著,只是坚守净戒。为了远离一切缠缚、贪求、热恼、诸难逼迫、毁谤乱浊,得到佛所赞叹的平等正法。


{返回 益西彭措堪布·微教言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起心动念不离因果
下一篇:护持禁戒,宁舍身命不毁犯
 拥有喜悦
 断除烦恼
 功过格
 戒上网
 “我”的地盘
 什么是修行?
 法王心愿
 “我”的假相
 没有“我”,地球照样转
 忏悔心和慈悲心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教各宗大意—三论宗大意[栏目:黄忏华居士]
 有漏世间[栏目:佛网文摘]
 《法华经》讲座 十二[栏目: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
 《入菩萨行论》第07课[栏目:入行论讲记·生西法师]
 人生有三重境界,第一重是‘看山就是山,看水就是水’...请您解释一下这三重境界[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佛教利他思想[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9年]
 加强佛教财物管理的戒律和佛制依据(慈藏法师)[栏目:律宗文集]
 西藏佛教神秘文化——密宗 第三章 藏密四级独立门户之金刚大法[栏目:尕藏加教授文集]
 论佛教财富观对解决城市社会贫富差距问题的助益[栏目:佛教与经济]
 The Practical Way Out of Suffering[栏目:S.N. Goenka]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