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阐述见解应准确用词
 
{返回 普巴扎西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225

阐述见解应准确用词

我们已经传讲过何谓解脱,何谓妄念,以及世出世间禅定之区别等诸多理趣,那么在听闻这些道理以后,现前自己对解脱的理解是否有所增上了呢?

往昔在对这些道理不懂的时候,有些可能会认为过去的妄念消失,未来的妄念还没有产生,若能延长中间无念状态的话,即为解脱。或者认为过去妄念已经消失而不去追顺,未来的妄念也不去迎接,一切妄念放下的一瞬间即为解脱。这可不是真实解脱之见解,只能说是成办解脱之方便。

如是讲解就是要告诫信众,我们在描述解脱或者阐述自己见解的时候,用词要恰当准确一些,可不能无论什么状态都只用一种概念来描述。

例如在描述禅定状态的时候,只是说妄念一旦消尽,稍微出现一个平静之状态的话,就叫做解脱,乃至就叫做解脱之自性等等。要知道,自性和解脱可不是这样描述就能成立的。如果是的话,那么请问一下,什么时候叫做解脱,什么时候叫做妄念?什么时候可以称之为妙力智慧,什么情况下叫做如来藏?什么时候可以安立为便智双运,什么状态叫作究竟之果位?恐怕仅仅一个平静之状态的描述,是难以清楚辨析以上的状态的。所以,我们在描述的时候,用词还是要恰当准确一些。

再举个例子,如果我们把牛的耳朵放在马的头上,虽然牛的耳朵还是叫耳朵,但是它已经放在了马的头上,我想可能就太不顺眼了吧。虽然牛和马都是旁生道,但同样是耳朵,可是长得却不一样啊。

就如同这个道理一般,同样是描述禅定之见解,但是在因地和果位之上,乃至行道过程中,禅定境界并不完全相同,此时无论什么状态都用一个词来描述,恐怕还是不够准确也不够细致。

因此,我们在描述这些见解的时候,不能太过粗大,词句应该使用得细致恰当一些为妙。


{返回 普巴扎西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实修的意义
下一篇:只有真实理解佛法才会产生信心
 依止上师和观修前行的重要性
 信心是守持密宗誓言的基础
 无常与执著
 为什么说要时时调伏自己的内心
 有相止乃依实修而得之境界
 修学佛法首先要了解佛法
 精进修行的动力
 世出世间快乐和痛苦的差异
 修行不能懒惰
 净观与信心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一(八七九)[栏目:杂阿含经]
 慧明法师开示录·第十四座出世与入世[栏目:慧明法师]
 法句经要义 第五品 愚品 农人贪财 财物是毒蛇[栏目:法句经要义]
 福德日记1月2日─开始写修行日记[栏目:福德日记]
 孟庭苇——音乐与食素也是佛法修行[栏目:名人说佛·名人佛缘]
 心路之——信敬心[栏目:菩提洲·佛子心语]
 禅的讲话 第九章 心操正行[栏目:悟光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