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超越轮回最殊胜的力量
 
{返回 普巴扎西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26

超越轮回最殊胜的力量

    果实大圆满之见解树立在真实中,而因法相乘之见解乃依教证与理证抉择,此乃果法密咒与因法相乘在见解上的差异。站在修行的角度,超越轮回最殊胜的力量是什么?是正念。

一、何谓正念?

    诚如华智仁波切于《屠夫真言》中曰:“一切调伏心方便,唯一根本即正念。”正念乃清明觉知之力量,是修行者于行道中唯一不可缺少之助伴。正念可支分为改造意念之正念和无造法性之正念两种。前者以意识转为道用,为初行者之方便;后者以智慧转为道用,为圣者之自在妙用。

二、正念统摄万法

    宁玛派大德华智仁波切将密宗成办解脱之过程总分为三:“剖析调伏妄念”、“直视调伏妄念”和“安住调伏妄念”,已圆满含摄藏汉各宗派之修行要义,其见、修、行、果与上师瑜伽导修外、内、密三种上师相应法无有二致。“剖析调伏妄念”和“直视调伏妄念”为意识转为道用,需依靠改造意念之正念护持;“安住调伏妄念”为智慧转为道用,本身即为无造法性之正念。

华智仁波切于《屠夫真言》中曰:“初持正念中松坦,后无持念光明中。”例如初步修学上师瑜伽,以外相上师相应法契入,当观想皈依境、念诵莲花生大师心咒时,若能做到观想对境清晰、念诵字字分明,如是明了即为改造意念之正念。在护持正念的过程中,应尽量做到自然,也就是不紧不松的状态,即“初持正念中松坦”。此明了一旦消失,则说明昏沉、掉举已经侵犯心相续。虽然站在三乘教法立场之上,妄念乃漂泊轮回之根本、所断之对境,但密宗殊胜修行方便在于运用妄念成办解脱。特别对于初行者来说,善念是断绝一切恶念之力量,故在剖析调伏妄念时,不得不依靠善念调伏一切恶念,如是善念即为正念。

    随着见解增上,修持直视调伏妄念如粗直视调伏妄念——觅心法时,仍需依靠改造意念之正念而观想。而细直视调伏妄念证悟缘起性空之见解者亦为正念。

    安住调伏妄念——证悟密相上师瑜伽时,无需起心动念,恒时都在光明境界中,乃“无造法性之正念”,即“后无持念光明中。”

如是要义非大圆满法或宁玛派特有,藏传佛教其他教派乃至汉传佛教亦如是。如禅宗文字般若与观照般若乃改造意念之正念,实相般若即无造法性之正念。净土宗持名念佛、有像念佛、有想念佛为改造意念之正念,实相念佛为无造法性之正念。

三、正念之误区

1.忘失正念

   有者打坐时,起现妄念,心随妄念漂泊,过了一段时间后才发现;有者所护持对境消失,内心堕入迷惑状态;有者念诵阿弥陀佛圣号或心咒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正在念诵莲师心咒,甚至将此作为佛陀的授记——自己与大圆满法有缘。其实,此乃忘失正念之过失,非为授记之功德。试想,佛本具遍知之智慧,怎么可能于迷惑状态授记呢?如是种种皆乃座上未护持正念之表现。

有者口头虽称了知法义,然一遇生活苦乐对境,即生嗔怨抑或贪恋,此亦未护持正念之过。

2.盲目高攀

    有些修行者未客观认识自身根机,或者不懂修行次第与正念护持之理趣,盲目追求甚深法要,导致法与根机不相契合,无法调顺烦恼。

    如有些初学者不明禅修护持所缘境之目的乃为提起正念,而于无所缘中盲目安住于平静状态。此禅定看似无有所缘,但因缺乏护持之对境而极易落入无念之世间禅定,不能超出三有。

    有者排斥一切起心动念,将改造意念之正念搁置一旁,盲目高攀无造法性之正念,误以为于禅定中能明明了了妄念之生灭,于妄念生起时不随念漂泊,了知妄念当下妄念自地消失,即为解脱。此中需知,若未赤裸出清净稳定之出世间见解,不依善巧方便调伏妄念而高攀所谓的“无造法性之正念”,则已落入妄念之规律,乃真实禅定之逆缘。

    特别是座下,改造意念之正念更是不可或缺。有者以为于明明了了中行持即为正念,此时还需更加细致。世间庸俗也是在明了中成办世间事业,与修行者的差异在哪里?这些都需要通达一些。

    正念就是自在。圣者与凡夫的区别在于:圣者内心自在,不会被外境所缚;凡夫一旦起现贪嗔痴等诸多烦恼,心即随之而转,全无自在。

    总之,诚如华智仁波切于《屠夫真言》中曰:“唯一正念离诸罪,唯一正念聚诸善,唯一正念调自心,正念即是诸法根。聚众之中持正念,独居之时持正念,一切时中依正念。敬信牛绳交付上师手,正念木桩无散基中契。”初行者修法应提起一切正念,无论座上抑或座下,无论聚众或者独处,每当起现一切贪嗔痴烦恼、昏沉、掉举时,应树立出离心、菩提心和信心以及不同方便调伏妄念,以正念护持自心。


{返回 普巴扎西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正确认识并如理观待觉受
下一篇:为何将上师瑜伽作为今生修学的重点
 如何才能获得上师的圆满摄受呢?
 不要凭感觉为自己的修行打分
 以信心听闻、修持柯日密咒洲网站公开的全部法义,皆得圆满清净之传承..
 何谓即生成就
 世俗菩提心之行菩提心
 执着觉受的表现
 禅定误区
 行为应随顺与当地
 具器弟子之法相 二 信心坚定
 供奉应具信心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冲突的可怕[栏目:福报哪里来·迷悟之间 ]
 法句经要义 第五品 愚品 聪慧的年轻人 智者迅速领悟正法[栏目:法句经要义]
 生圆次第观想本尊要求达到“明(明了)、净(纯净)、稳(稳固)”,上师瑜伽修法对此有何要求?[栏目:柯日密咒洲·佛法答疑]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六十三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一集]
 出家是一种职业吗?[栏目:圣凯法师]
 三论宗的哲学思想(蔡惠明)[栏目:三论宗简介]
 《修心八颂》要义——2006年于上海开示[栏目:索达吉堪布]
 因明的破式和立式在辩经上的应用[栏目:因明与辩经]
 覆杨星森居士书(三通)[栏目:太虚法师]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八(七七二─四)[栏目:杂阿含经]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