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教证二法不宜偏堕
 
{返回 普巴扎西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046

教证二法不宜偏堕

经云:“无上救护即法宝。”因此,只有依止正法,我们才能出离轮回怖畏,证悟诸佛密意。

《屠夫真言》云:“佛教总分教证法”。教法是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所宣之八万四千法蕴,如《普作续》云:“为调贪惑之对治,宣说二万一千律;为调嗔惑之对治,宣说二万一千经;为调痴惑之对治,宣说二万一千论;为调三毒之对治,宣说二万一千密。”归纳起来,含摄在十二部之中。证法乃修行者实修教法自心所获之道验,即内心所悟之法义。简而言之,教法乃经律论三藏,为理论;证法即戒定慧三学,是实践。作为修行者,必须通过闻思受持教法,以实修受持证法,于实践中证悟教法之真义,如此才是圆满的正法,绝不能偏堕一边。

然而,圆满通达三藏、证悟三学却非易事。如华智仁波切曰:“清净能仁之三藏,圆满之义难通达……佛子于彼之三学,圆满成就亦非易。”那该怎么办?华智仁波切告诉我们:“若知一词之法义,如此即是教法也……虽生刹那之善意,如是即是证法也。”就是说,哪怕只对佛法的一字一句有所了知,其中已含摄了教法;哪怕内心中只生起刹那的善念,其中也已含摄了证法。因此,我们要脚踏实地地从点滴做起,不要好高骛远、盲目高攀,通过现前一点一滴的积累,相信我们的见解会不断增上,对教法的理解、对证法的实践都在进步之中。

比如我们平常根据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在阅读着各式各样的法本、历代传承祖师的传记等等,也在行持着各式各样的善法,这其中已经含摄了教法和证法。

此外,我们都在修学着上师瑜伽导修或者成熟口诀法。在修行过程中,从世间禅定乃至出世间胜观,虽然尚未圆满通达,但也稍许知道一些教义,所以称之为教法。在实修中,遵照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获得了一定的境界,称之为证法。若进一步细致观待,座上修行之时,我们都是止观交修。通过观想能精通一切法义,称之为教法;如是修行能证悟到一切法之教义,称之为证法。

以上都是告诫我们,修行就是在圆满教证二法。若于此中偏堕一边,则非圆满。所以我们要时时反观自心,修行有没有偏堕?是不是圆满?特别是修行禅定的弟子,若仅仅安住于无念,能否圆满教证二法,很难所言。


{返回 普巴扎西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观待所行善法是否具备功德之标准
下一篇:密宗弟子如何圆满教证二法
 修行人应细致取舍因果和严净戒行
 皈依戒律之三所断
 实修实证才是唯一成佛之妙道
 如何理解上师是佛?
 修行不要追求虚名
 修持上师瑜伽之必备条件
 执著轮回无法获得自在
 大修行者涅莫之问答录
 时时思维前行 不可忘失
 信心与净观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如是我体会[栏目:静思法语·释证严]
 闻思修是为了调伏内心贪嗔痴烦恼[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我介绍烟供给其他的师兄,但他们不接受,说不想造口业。也不随喜。怎么会这样?[栏目:海涛法师·佛学问答]
 学佛问答 第八八卷[栏目:学佛问答·净空法师解答]
 鱼和表蛙 Fish and Frog[栏目:森林里的一棵树 A Tree in a Forest]
 阿弥陀佛的超世弘愿[栏目:清净法师·都市茅棚]
 85 粥与茶[栏目:没时间老]
 中国佛教的当代抉择——浅谈赵朴初居士《佛教常识答问》的历史意义[栏目:韩焕忠博士]
 缅怀祖先 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端午蒙山施食法会[栏目:传喜法师]
 华严初祖 帝心杜顺和尚[栏目:佛祖道影·再增订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