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学佛必须忍辱(昌臻法师)
 
{返回 忍辱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122

学佛必须忍辱

(一九九七年春季佛七讲话)

释昌臻

     
忍辱,从世间法来说,这是一个做人处世、待人接物的修养问题。从出世法来说,它是一个了生死、出轮回的重要修持法门。下面分三个方面来谈:

一、忍辱的重要性及其功德

我们学佛,特别是大乘佛法,就是要自度度人。修菩萨行,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众生的范围很广,所以,佛教把忍辱列为波罗蜜。“波罗蜜”就是到彼岸。即从生死此岸到达涅槃彼岸,要度过生死苦海,就要靠波罗蜜才能到达涅槃彼岸,即到达极乐世界。忍辱是修菩萨行重要的修行项目。

什么叫忍辱?就是要忍受不管来自什么方面对自己造成心理、生理上的种种痛苦、种种侮辱。包括不发怒,不结怨,心里没有恶意。这是一个很难的修持问题。别人骂我、打我,拿种种事情来冤枉我。应该怎么对待?这是一个修行上如何去除我执的问题。《金刚经》上说:“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既没有我,没有人,也没有别人骂我、打我这件事。这样才能了生死,出轮回。否则,就被我执障碍住了。这既是高深的理论问题,在实践又要下很大的工夫才能逐步达到这种境界。我们真正能离开我相,认识到确实无我,我只是四大的假合,地、火、水、风四大元素凑拢来的这个躯壳。四大分离后,哪里去找我?能够认识无我,当然就无人,也就没有骂我、打我、侮辱我这些事了,就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如果有我相,遇到问题,就会结怨结仇。佛教讲“怨亲平等,”真正懂得怨与亲是相互转化的,就不会与他人结怨结仇。这一点说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却很难。 修忍辱的功德利益很大,下面略述八点:

1.忍辱有利于自利利人,自行化他。

净空法师说:“如果我们能在忍辱上下功夫,就容易入道。因为我们能忍辱就能感动别人,教化别人。”百丈禅师说:“是非以不辩为解脱,烦恼以忍辱为菩提。”这是忍辱的最佳格言。星云大师常常举这样一个公案:过去有一位修行境界很高,很有德望的大禅师,他的忍辱功夫很了不起。当地有一位大护法的全家对他都非常尊敬,经常到庙里来护持供养他。这个大护法的女儿私下与一个青年男子谈恋爱,并怀孕了。在那个社会,婚姻是不能由女儿自己做主的。父亲知道后非常生气,拷打他的女儿,追问那男的是谁。女儿被逼急了,就对父亲说:“就是你最崇敬的那个和尚。”父亲相信了女儿的话,暴跳如雷,跑去痛骂那位禅师。当小孩子生下来后,那父亲就叫人把婴儿给那个禅师送去,并到处散布禅师干了如此的坏事。禅师没有为此申辩一句,并每天出去找人化缘一点人奶来喂养这个婴儿。无论别人怎样议论取笑他,他一句话也不说。就这样一边修行一边还照料着一个婴儿,过了一段时间,那个男青年被感动了,感到自己做得很不对,很对不起大禅师,于是他请求女子的父亲原谅他。这位大护法才知道是冤枉了禅师,觉得自己罪恶极大,全家人到庙里陪理认罪。而禅师只是毫不在意的一笑了之。这绝非一般人做得到的。禅师真正做到了“三轮体空”。我们按忍辱的要求做,就能培养自己的德性、人格,也能够感化别人。自行化他都要靠忍辱,这样自然可以自度度人。所以他认为,待人接物应把“忍”字放在前面。

佛陀在过去修行中,曾做五百世忍辱仙人。他的忍辱事迹,更是修行人的典范。当我们不能忍辱的时候,可以对照一下,你就会感得自己做得很差,跟佛陀的教导不相应。佛陀过去生中修菩萨行作忍辱仙人时,有个叫歌利王的国王,带着妃子们去打猎。中午,他在帐篷里休息,妃子们却到山上玩。她们在一个小庙里看见有一个青年僧人正在打坐,就上前向佛陀顶礼,并提出很多问题。佛陀就给她们讲法,教化她们。国王醒后问妃子在哪里,当听说妃子们正在和一个年轻和尚交谈。心想:这和尚肯定存有坏心,他便提起宝剑径直来到小庙,看到妃子们正跪着把佛陀围在中间,顿时火冒三丈,冲上去一刀就把佛陀的膀子砍掉。而当时佛陀的第一个念头却是:如果我成佛,首先度你。歌利王砍掉佛陀的膀子后问他:“你恨我吗?”佛陀说:“我不恨你。如果我恨你,我的膀子就不会再长出来。”因为佛陀没有分别心,所以佛陀的膀子马上又长了出来。歌利王大惊,慌忙逃走。佛陀成道时,歌利王是他父王手下的一个大臣。佛陀出家时,父王派五个大臣去追赶他,歌利王就是其中之一。佛陀成道后,首先在鹿野苑度了五比丘,其中憍陈如的前生就是歌利王。佛陀就这件事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教我们如何对待仇人?如何把仇人转化为恩人?这一点是很难做到,但至少在别人打我骂我时,我们应该想到:他还没有砍我的膀子,歌利王砍了佛陀的膀子,佛陀都还要度他。那么这些打、骂,我们就更不应该起嗔恨心了。只要这样一想,心量就会开阔,思想境界就能逐步提高。

2.修忍辱有利于持戒,有利于得定,有利于启发智慧。

广钦法师说:“持戒就是忍辱。”因为戒行就是要求我们忍,要我们忍受一切,平时不能忍的都应该忍。我们能够修忍辱波罗蜜,就不会犯戒。净空法师也说:“戒就是忍。”就是要求我们不该做的不做,真能忍的人才能认真持戒。能够很好地持戒修行,才能得定力,才有禅定的功夫,才能启发智慧。所以说,戒是基础。而持戒跟忍辱有密切的关系,不能忍辱就不可能认真持戒。

3.忍辱有利于消除业障。

我们遇到一切苦难,以及来自别人的种种侮辱,正是消除自己业障的好机缘。别人谩骂侮辱我时,应常想:这是帮我消业障呀!所以,骂我们的人也正是我们的善知识。儒家也讲这个道理,“道吾恶者是吾师。”即:说我们坏话的人就是我们的老师。我们应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广钦法师说:“我们受了别人的攻击、批评,我们都应该忍受;即使是冤枉,也要忍受;还要感谢他。因为他帮你消除业障!”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由此可见,要想消除多生累劫的种种业障,也要靠各方面的帮助。从三世因果来看,也绝不会有无因之果。别人之所以来冤枉我,毁谤我,正是因为以前种下了对不起别人的因。懂得了这个道理,才不会起嗔恨心,非但不起嗔恨心,还会感谢他,因为他帮助我消除了业障。

4。忍辱能培植福德。

培植福德要靠容人之量,能容人就是很大的福报。弥勒菩萨“容天容地,于人何所不容”。天地都能容得下,容人又有何难?能够容忍就是福报的源泉。难忍能忍,更是种植了很大的福德。从世间法说,处人处事学会忍辱,学会吃亏,也是培植福报的一个很好的方法。

我自己对此也有很深的体会。当我年轻的时候,父亲写了六个字叫我贴在桌子旁边:“吃亏、受气、耐烦。”其实这六个字就是要我忍辱。父亲经常给我说:“吃亏是福,要吃得亏才有福报。你能受气是增加度量,你能装得,能受得,气量就会开阔。吃亏、受气,而心里头不产生烦恼,也是提高自己品德的重要方面。”这些教导在我的一生中受益很大。懂得这个道理就容易接受忍辱法门。

5。忍辱能解除烦恼,利于修清净心

我们从早到晚都在烦恼当中。烦恼来了靠自己用忍辱来使烦恼转化为菩提,就是修清净心。要懂得“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晚上做梦,白天也是在做梦。梦境本来就是空的,哪里有人我是非,也没谁侮辱我。我们能够把一切事情看成梦幻泡影,用这个观点来看待一切问题,当然可以解除烦恼。烦恼也只能靠这个来解决,绝不能说我躲到一个地方去就可以消除烦恼,更不是靠别人来消除烦恼,烦恼靠自己用忍辱法门来解除,转烦恼为菩提,为清净心。

6。忍辱有利于精进修行

净空法师说:“能忍的人才能精进。”广钦法师说:“什么事都能忍得下来才能进步。”就是你认为自己对,也要向别人忏悔。他说:“这就是你的公德”。为什么自己做对了,别人还总是批评你,责难你呢?你应该这样想:我在多生累劫中种有这个恶因,所以我们应该向他忏悔,而且要把功德回向给他,希望他一心念佛,往生净土。这样,就能破除我执,扩大心量,积累功德;也能消除分别心、嗔恨心、我慢心。我们学佛就会进步。

我们修菩萨行,要以出世的精神来办入世的事业。“不为自己求安乐,”就是“无我;”“但愿众生得离苦”就是“利他”。要能无我利他,才是修菩萨行。否则,处处执着我,事事陷入人我是非之中,搞来搞去,就跟社会上争名夺利一样,那是造罪业,种恶因。必须要有出世精神,懂得一切如梦幻泡影,在作梦中的佛事。虽然是梦境,但是,我们还是要认真地作佛事,认真教化众生。这就是以出世的精神办好弘法利生的事情。否则,越办越生烦恼,因为你带着我相去搞,认为我本来做对了,你还要骂我、冤枉我。这个根还在自己,就是没有出世精神。王安石有一首诗说得很好:“知世如梦无所求,无所求心普空寂;还似梦中随梦境,成就河沙梦功德。”值得学习。

7.忍辱有利于广结善缘,有利于处理人际关系。

我们修菩萨行就是要教化众生,为众生服务。人际关系很广泛,要处理好这种关系,广结善缘,才能有利于弘法利生工作的开展。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必须忍辱。为众生办事情难免不遭致种种不理解,甚至于诽谤。实际上。如果我们能忍辱,天长日久,群众就会改变对我们的看法。所以,“是非以不着辨为解脱。”《四十二章经》中:“沙门问佛:何者多力?……佛言:忍辱多力。不怀恶故,兼加安健。忍者无恶,必为人尊。”这段经文的意思是,有弟子问佛:什么人力量最大?佛说,修忍辱的人力量最大。因为他了知人法俱空,内心稳健安闲,不怀纤毫恶意。自然受人尊敬,才能上成无上佛道,下化无边有情,这才是力量最大的人。前面提到的那位禅师,能够忍受那样的侮辱,显示了他人格的光辉。人们被他感化了。一般待人接物也是要用宽容的态度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弘一大师教导我们说:“涵容(即包含、容忍)是待人第一法。”我们能用广阔的容量来对待人,再难处的人都可以相处。这也是培植自己的福报。有句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当宰相官虽然大,权虽然重,但是也得受百官气。因为人家官虽然小,但有很多事情也可以给你出麻烦。所以各种各样的气都要忍受。因此才有这个比喻。这也说明量大福大;没有容人之量,就不可能有这样大的福报。唐朝的宰相娄斯德有“唾面自干”的美誉。一次,有个官员和他争执,当众吐口沫在他脸上;他不但不怒,连口沫也不擦,让它自干。儒家很重视忍,认为是处世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历史上有所谓“张公百忍。”张公有一个大家庭,相处很和睦。皇帝问他有什么好办法?他就写了一百个“忍”字。家庭也好,社会也好,人际关系要和谐,就只有靠一个“忍”字,能互相忍让,关系就和谐了。国际关系也是如此。主持一个国家的人,能够克制、忍让,就可以化干戈为玉帛,避免战争的爆发。

8.忍辱能得相好庄严。

佛陀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多生累劫修忍辱度众生的福德所显现出来的。心好的人相貌也好,能忍辱的人,内心无恶意,当然相貌就好。这就是相随心转。因为我们能很好地修忍辱,心地必然善良,相貌必然庄严。所谓“有诸内,必形诸外。”就是说心理上的变化就会引起生理上,的变化,这是是符合科学的。

忍辱的功德利益远远不止以上这八条。总之,修忍辱对我们了生死出轮回至关紧要,应把它提到修行的重要位置看待。古德说:“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嗔恨心最难消除,一念嗔恨心生起,各种各样的业障都会出现。又说:“一念嗔心起,火烧功德林。”嗔心一起,所修种种功德全都毁坏。所以,嗔恨心很可怕。可以这样说,能不能修好忍辱法门,也是检查我们修行好不好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一块试金石。因此,我们应该重视修忍辱波罗蜜。

二、为什么不能忍辱?

我们常常听到人们说:“我也懂得忍辱很重要,也懂得不忍辱有很大的危害性。但是,一遇到事情来,就忍不下这口气,自己要想控制也控制不住。”其实,这是多生累劫的习气把“我相”执着得很深,把人我对立看待。这种做法与修行背道而驰。假如我们不放下,为了争一口气可以不顾一切,这是很危险的,它会给我们带来种种烦恼,造种种恶业。

社会上还有一种说法:“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这种说法听起来好象有一些道理,好象恶人没人敢欺,善人到处受气。佛教讲三世因果,有一首偈语:“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天就是指因果规律。善良的人会受恶人的欺侮,但从因果规律看,他不会永远被人欺侮。恶人得到“好处”也是暂时。因果规律是客观存在,不能看到善人被欺,就认为不能做善人。《金刚经》说:假如受持这部经的人罪恶本应堕落恶道;但因今生受人家的轻贱,他的恶业便都消除,而且可以证到无上正等正觉。一方面消除恶果业,另一方面种了成佛的因,这个功德利益非常大。

还有些人说:“忍让是软弱,你越忍让,别人就越欺负你。”这种看法也与佛教的观点相违背。佛陀在《遗教经》上说,能忍的人是有力量的大人。这个力量就是指的能够感化别人的力量,人格道德可以使别人受到感化,这个人就不是小人而是大人。社会上常讲:“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本来 “无度不丈夫,”被人错读成“无毒不丈夫”。让人误认为要“狠毒”才是丈夫。“度”就是度量、气度。没有是度量的人不能称为丈夫。“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是培养人们的容量,是很好的格言。不应误解。

有人认为:“忍就是吃亏,我不愿意吃亏。”佛教认为,“吃亏是福“。净空法师说:“学佛就是要学吃亏,要学上当。三界以内没有一处是安全的、永久的、可靠的。我们不能贪图眼前一点小便宜,贪图眼前小便宜,将来就一定要吃大亏。“我们要用佛法来作为人生的指导,作为做人处世的准则。这样,才能懂得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害人就是恶,害人等于害己。所以学佛的人应该一切事情看得淡,要处处学吃亏,要有还债的想法。我们早一天把债务还清,就有利于在修行中扫除障碍。弘一大师说:“我不认识什么人是君子,做事情愿吃亏的就是君子;我也不知道什么人是小人,做事情到处爱占便宜的就是小人。”这个标准很明确。处处愿意吃亏的人是懂得利人的人;处处贪便宜的人就是自私自利的小人。弘一大师举了一个例子:古代有一个道德修养很好的人,叫林退斋,这个人福报很好,儿孙很多。他在临终时,儿子都跪在他面前说:“您要离开我们了,最后留点什么话让我们终生奉行吧!”他说:“你们要学会吃亏!”这正是他对儿孙的最大关怀,让他们懂得吃亏是福。

还有人说:“我生来就是这个个性,就是吃不得亏,受不得气。”好象这个毛病没有办法改,这种说法也是非常错误的。修行就是要针对我们多生累劫的习气修,如果不改掉这些习气,就不能学佛。纵然学佛,也得不到佛法的利益。学佛就是要舍,我们种种习气应该全部舍掉,保留这些东西就是学佛的障碍,障碍是自己制造的。

也有人说:“你欺负我,侮辱我,就是侮辱侮辱了我的人格。人格是最重要的!”从佛法的观点看,修菩萨行,忍受别人的,对自己的人格并没有影响。不但没有影响,反而显示了我们人格的高尚。前面举的那个禅师,忍受了一般人不能忍受的侮辱,他的人格不但没有受损失,而且更显示出他人格的灿烂光辉。

我们平常与别人发生争执,常常怪罪别人。总认为别人不对,忍不下去。从佛教的观点看,我们应该检查自己,不应在别人身上找原因。宣化上人教导我们:“真认自己错,莫论他人非;他非即我非,同体名大悲。”这个是我们做人做事、修行必须遵守的准则。我们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错误思想和言行,不是去修正别人的错误。一件事即使别人完全错了,我们也应该检查、忏悔自己的业障。星云大师有那么大的福报,与他待人处世那种宽阔的心胸很有关系。他经常教导弟子,在待人处世上用四个字“你对我错“。即使他诽谤我们,侮辱我们,他完全没有道理,也要相信三世因果绝对没错,肯定是在过去生中种有恶因,得罪了他,对不起他,今天应该忏悔。所以,不能割断三世因果看问题。

还有一种人:明明是自己错、也不愿意认错。他认为这样有损自己的威信。这是错误的。因为真正有威信,并不怕认错;若真正能认错,威信才会更高,上面说的那位禅师处理那件事并没有损伤他的脸面;相反,他的形象更伟大,大家对他更加尊敬、因为他的所作所为是为了保护他人。他做了很大的功德,感动了别人,教化了后人,他的威信并没有受损失。

以上举出的这些,是我们这些凡夫都不可避免的习气。归纳起来,有个根本的东西在作崇。这就是坚固的我执,一切都有个“我” 。就会生起憎恨心、我慢心,就种下了恶因,障碍我们学佛,障碍我们从生死苦海中解脱出来。

三、应如何修忍辱波罗蜜?

首先,要相信因果。因果是佛法的基础理论,也是佛法的核心。如果我们不懂得因果,就不算真正明白佛法;如果不相信因果,就不可能得到佛法的利益。一切都应从因果上来看待,我们的身体就叫果报身,是过去种的因,借父母的缘,因缘结合产生了我们这个身体。我们是来受果报的,我们今天所遭遇到的一切人与事,周围种种的环境,都是果报。即正报与依报。任何人都脱离不了因果关系。横的关系上,你的配偶、家庭、社会是个因果关系。纵的关系上,由父母祖先到你自己,再由自已到儿孙。也是个因果关系,我们都生活在因果的网络里。因果网络就是业力之网,身、口、意三业造作的业力虽然看不到、摸不到,但却有很大的力量。我们生从哪里来?死往哪里去?都是受业力支配。虚云大师说:“因果二字,是一切圣凡世间出世间都逃不了的!。”他用了一个“逃”字,也就是说,不管你信不信,因果从不饶人。你可以不信因果,但是,你绝对逃不脱因果。因为他是客观存在的规律。古话说:“天网(即业力之网)恢恢,疏而不漏。”正是指的因果网络。明白了这个道理,就能接受一切,就会接受恶报,恶报受尽,灾难消除。这叫“受苦了苦“ 。这样,福德智慧才能增长。所以学佛的人要用因缘观看待问题;离开了因缘观,就很难正确处理一切问题。

第二,要有决心在今生了生死,出轮回。只有这事才是头等大事,这个认识真正建立起来,忍辱就算不得什么了。而且忍辱有助于消除我们修行中的种种恶缘和障碍,有助于我们了生死出轮回。

第三,应去掉小我,扩大心量。心量开阔了,贪着心、嗔恨心、我慢心、报复心才可以得到逐步消除,才能修好忍辱波罗蜜。

佛教提倡的忍辱与世间的忍辱不同。社会上讲的忍辱是强迫性的,虽然说这件事很生气,但又不能不勉强忍下去。所谓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就是把愤怒的火焰埋藏在内心深处,等待时机来了再报仇。这是很险恶的,这是种三恶道的因,怨怨相报,永远无法了结。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个很有名的忍辱故事“勾践尝粪”。越王勾践当时兵败被俘,他装着愿意忠实吴国。吴王病重,医生说:“他的大便如果是甜的,病就没法医了。”当时谁都不愿意去尝大便,勾践就主动站出来去尝吴王的大便。吴王觉得勾践很忠实,对他就很放心。避越国,卧薪尝胆,准备了十年,终于打败吴国。那时吴王夫差已经死了。越王把夫差的尸体碎尸万段,以发泄他心中的仇恨。这种忍辱与佛教讲的忍辱本质不同。世间人把越王勾践作为忍辱的英雄,学佛的人绝不能学习这种忍辱。世间人说的“好汉不吃眼前亏。”其实与越王勾践的忍辱是同一类型。佛教讲的忍辱是建立在大智慧、大悲心的思想基础上,是用因缘观、慈悲观作为做人处世的基本观点,一切事物,一切人际关系都是因缘关系。因果贯通三世、人人生活在因果网络中,只是因为我们凡夫没有开悟,所以不知道。过去某寺有一对联就是运用佛教三世因果的一观来说明家庭成员关系是怎么一回事。联语是:

夫妻应前缘,是善缘?是恶缘?有缘方配;

儿女皆宿债,或讨债,或还债,无债不来。

夫妻关系是过去生中种的因,现在结的缘。是善缘?是恶缘?为什么有的和睦相处,偕老百年。有的同床异梦,互相陷害。那就是从三世因果才能说明问题。

父母和儿女的关系,包括媳妇、女婿在内。来讨债、来报怨的,自然是忤逆不孝。来还债、来报恩的,必定尽心孝养。这都是三世因果决定的。

再说慈悲观。佛教提倡“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一切众生过去生中都曾是我们的父母亲属,所以,我们不能恼怒他们。佛陀在过去生中修慈悲观,就不愿恼怒任何一个众生。他有一生做常不轻菩萨,就不轻慢任何一个众生,看到众生都向他们顶礼,认为他们是将来的佛,应该给他们顶礼。但有些人不理解,反而骂他,甚至打他。他便离远一点向人家顶礼。他一直这样做,不管他人的侮辱、漫骂。常不轻菩萨正是修忍辱行的典范。另外,佛陀降伏醉象的公案,也说明了这个问题。当时,提婆达多想害佛陀,便买了几只象,把他们灌醉,看到佛陀和阿难尊者走过来,他便在醉象的屁股上猛刺几刀,顿时,醉象向佛陀猛扑过去。佛陀见象冲来,以同体大悲之心伸出手来,醉象马上跪伏在地。佛陀走过去抚摩大象的头顶对阿难尊者说:“我们只能用悲心对待仇恨,绝不能用憎恨心去对待。”这一教导,体现了佛教的同体大悲精神,是忍辱波罗蜜的思想基础。总起来说,佛教忍辱的思想是建立在因缘观和慈悲观的基础上。明白了这一点,才能忍受一切,接受一切。由此,我们才能达到三轮体空,才能了生死,出轮回,成佛度生。

总之,学佛就要学忍辱,想了脱生死,成就佛道,就必须修忍辱波罗蜜。


 


{返回 忍辱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忍气吞声不是真修行(圣严法师)
下一篇:也谈忍辱
 以忍为力(湛弘法师)
 “生忍、法忍、无生法忍”之佛学辞典解释
 是佛是魔一念间(达真堪布)
 以安忍护持清净的身心(达真堪布)
 怜惜众生苦 敞心向轮回(达真堪布 )
 在忍辱中培养品德(达慧)
 学佛一定要修忍辱(宣化上人)
 平时忍辱是消业障(心戒法师)
 忍辱是圆满人际关系的良方(见琛法师)
 四十四招教你修忍辱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教的法会主要包括哪些形式?[栏目:每天读一点佛教常识]
 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栏目:仁焕法师]
 论梦(吕沛铭)[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出国宏化临别之演辞[栏目:太虚法师]
 禅的源流[栏目:圣严法师]
 观心·开心 第16章 行舍与不害[栏目:依昱法师]
 《法华经》与观世音信仰[栏目:楼宇烈教授]
 穿越死亡[栏目:行者随笔]
 藏族因明学概说(曲甘·完玛多杰)[栏目:因明简介]
 福德日记2月1日─用感恩的心迎接新年[栏目:福德日记]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