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什么是真正的佛
 
{返回 普巴扎西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518

什么是真正的佛

普巴扎西仁波切

昨天我们说过,获得断证一切功德即为佛,而上师之外再也无法树立一个佛。比如往昔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示现涅槃之前,我一直依止在他老人家的身旁而听闻众多教言。此时如果有人说莲花生大师、释迦牟尼佛或者阿弥陀佛亲自从刹土降临人间,并且正在某地弘扬佛法,我想我也不一定过去。这么做的的原因并不是由于我对莲花生大师、阿弥陀佛或者释迦牟尼佛没有信心的缘故,而是因为在我心目当中,上师之外再也无法安立第二尊佛。如果还有第二尊佛存在的话,那也只是是我想象之中的一尊佛而已。

例如以前噶玛林巴的一位眷属在进入中阴后,见到了莲花生大师的形象。但是此时呈现在他眼前的莲花生大师不仅没有长胡子,手里也没有拿着五股金刚杵这个法器。所以他就开始怀疑,这一尊到底是不是莲花生大师?因为莲花生大师应该是有胡子的,但眼前的莲花生大师并没有胡子,莲花生大师手里应持有的五股金刚杵也不见了,那么这一尊到底是不是莲花生大师呢?就在他还在疑惑的时候,莲师就亲自为他授记了。因为真正的莲花生大师,并不是在于是否有胡子的这个外相之上。

同样的,我们也反问一下自己,我们现前对佛是如何理解的?难道用景德镇的陶瓷烧制,或者用铜锻造,用泥雕塑,用木雕刻的这些佛像就是我们心目当中的佛吗?

要记住,真正的佛并不是一种外在形象,而是内在已经获得断证一切功德,此方为佛之境界。我们现前想要成办佛陀的果位,趋向于佛陀的境界,并不是为了变成如释迦牟尼佛一样的金灿灿,也不是为了变成像阿弥陀佛一样红,或者像普贤王如来一般的蓝。我们欲成就之佛果并非为了变成这般的五颜六色,而是要具备本体清净和自性清净,这才我们要趋向的境界,要证得的果位。

因此,即便面对他相续当中的佛,也应该要树立在获得断证一切功德之上,即从内在当中去树立佛的境界,而不是站在外表的形象之上。

虽然有时候我们从外在的形象之中说能看得见佛,但这种看见可能就是一种幻觉吧。可能有些人就会觉得很不甘心,为什么自己明明看见佛像了,却还说这是一种幻觉呢?此时就要铭记之前所述,佛并非是一种外在形象而是一种内证境界,因此你现前所看见的就是一种幻象。

如果看得见的幻想都能安立为佛的话,那么现前我们物质条件也还不错的条件之下,不妨多印一些唐卡,并且挂满房间的四周,这样的话,无论你抬头仰望,看还是左顾右盼,满眼皆是佛,不就是一直安住在佛的境界当中吗?但是实际当中,可不是这么回事。因此要记住,外在的一切都是显现,真正的佛应该是从内心之中安立。


{返回 普巴扎西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为何要视师如佛
下一篇:当视上师为法身佛而祈祷
 反观自过 依教奉行
 略述三种顶礼
 精进修行的动力
 修行与性格之较量
 临终的决定因素
 寿命无常之 四 祖师公案
 为什么说调心为根本
 何谓三信——净信 欲信 诚信
 禅定误区
 禅定的质量比安住时间更重要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新春倡议[栏目:智敏上师]
 随时随地可修的方法[栏目:沈家桢居士]
 佛眼观生死 第二章 生死之间 必然的归宿[栏目:佛眼观生死]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九一二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集]
 学佛问答 第二二卷[栏目:学佛问答·净空法师解答]
 试说从原始佛教走向部派佛教的必然性(克观)[栏目:原始部派小乘大乘·佛教理论综合研究]
 四无量心中之悲无量,与七因果教中之悲心,有何差别?[栏目: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夜半钟声[栏目:佛子禅心·种德禅寺佛学苑学僧文选]
 什么是僧俗四众?[栏目:佛教基础知识问答]
 《极乐愿文》讲记(十一)[栏目:极乐愿文讲记·达真堪布]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