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行持善法应具出离心
 
{返回 普巴扎西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619

行持善法应具出离心

普巴扎西仁波切

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在初转*轮时,首先就是传讲苦谛,也就是在讲解轮回过患。佛陀由此告诫一切众生,我们应思维轮回的痛苦,并对轮回生起真实厌离之心。

因此现前当我们在从事一切善法之前,首先要反观一下自己的内心,是否具有出离心?若不具有的话,那么即便我们所从事的善法数量有多么广大,也终将成为人天福报,而非成为解脱之因。所以,为令我们所从事的善法都能转变成解脱之因,出离心不可或缺。这一点必须要铭记心中。

作为一个修行人,当然我们每个人的条件因缘不同,所从事的善法和数量也并不相同。有些可能做善事多一些、有一些念诵心咒多一些,也有一些人会多做一些礼拜。但无论你所从事的是何种善法,从事善法的数量有多少,首先都要观待一下自己,内心是否具出离心?当不具备出离心的时候,即便你所从事善法有多么广大,最终也只能得到人天福报,而非成为解脱之因。

以前有一位汉地的居士问我,他曾见到几个道士也在组织放生,还对他讲了很多关于慈悲心的道理,因此当时他就有一个疑惑,佛教和道教都说自己是慈悲为怀,要多多从事善法,那么两者之间的差异在哪里呢?

当然,同样是从事善法,我们仅仅从表面来观待,两者似乎是没什么区别。彼此都在讲解以慈悲心为怀,都在教诫众生要多多行善,那么区别在何处呢?区别就在于出离心之上。

出离心可以分为小士道出离心、中士道出离心和上士道出离心。道教所信仰和供奉的是天界的一些仙和神,因此他所追求的目的是天界。虽然他也厌离三恶趣,但追求的目的还是在轮回范畴之中。所以这样的发心称之为小士道出离心,他是一种善的发心,但并非希求解脱之发心。对佛教徒而言,我们必须站在大士道出离心的立场之中去从事善法。

由于发心之基础不同,即便是从事同一件善法,得到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要细致理解并且记住这些道理,时时反观一下自己的内心是否真实生起了厌离轮回之心。


{返回 普巴扎西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应细致理解佛教的最高境界
下一篇:略说菩提心
 应观待自己的内心而踏实修法
 发心殊胜不可轻视
 正念之——改造意念之正念 无造法性之正念
 次第根机者的信心并不坚定
 临终时的放松坦然取决于平时的修法
 当视上师为法身佛而祈祷
 真实相信无欺的因果法则
 信心是守持密宗誓言的基础
 应舍三门之琐事
 天葬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降伏其心 一 真正的进步是心态的转变[栏目:万行法师]
 替人设想,吃亏是福[栏目:心念与命运·第3册]
 供佛水要用开水还是生水[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六]
 “爱可生爱,亦可生憎”[栏目:残酷才是青春·索达吉堪布]
 收拢生机,创造奇迹[栏目: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用「庵摩罗识」观想[栏目: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
 平静的心灵是智慧的美丽珍宝[栏目:花开花落·妙语禅机]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二十二卷[栏目:大智度论阅读笔记·学诚法师]
 森林里的一棵树[栏目:阿姜查禅师]
 南无阿弥陀佛是不是清净心无量觉的称号?[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