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世出世间快乐和痛苦的差异
 
{返回 普巴扎西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487

世出世间快乐和痛苦的差异  
 
普巴扎西仁波切
    
    世间人和出世间人都在追求快乐,两者追求的快乐有什么不同呢?

    世间人常常以快乐开幕而以痛苦告终。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即便他认为他的人生很快乐,但是实际当中,享受这种快乐往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因此他在寻找暂时快乐的同时,也遭受着极大的痛苦。况且,为追求世间快乐,往往造下恶业,即便在享受快乐之时,也是未来遭受痛苦之因。因此,对世间人而言,最终的结果不用所言,一定是痛苦的。

    作为出世间的修行人却以痛苦开始,而以快乐谢幕。这又怎么理解呢?我们先来看一下,所谓的痛苦是什么?这个痛苦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种苦行。由于凡夫习气烦恼沉重的缘故,当我们要完全断绝习气烦恼,乃至不随顺往昔的意愿而行走的时候,就会发现,修行是一门苦行。因为当你自己想怎么样却不能这么做的时候,你需要和这个习气抗争,这对修行人来说就是一门苦行。比如说当你每天早上想睡觉却不能继续睡觉、放逸,必须要起床精进修法的时候,对你来说,他可能就是一门苦行。

    也许你会觉得,往昔没有修法之前,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但是由于现前学习佛法,行为就要开始做取舍,恶行必须要禁止。由于习气烦恼沉重的缘故,总觉得很多地方并不是像我往昔一般自由,不像往昔一般可以为所欲为。的确如此,从调伏的角度当中来说,他是一门苦行。以前我们心里想什么就让他想什么,但现前却不能继续由着他自由散漫,需要寻找一些取舍之法,乃至还要知道很多转为道用之意。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他是一门苦行之道。但这里要明白的是,作为出世间行者,虽然初次开始是苦行,但最终得到的结果却是快乐的。

    我们都知道,无论世间人还是出世间修行者,他的终极目标都是为了得到幸福和快乐,在这一点之上是一致的。但是世间人的眼光并不能看得很远。他们仅仅为了得到他们所认为的快乐而造下无边痛苦之因。这个快乐是短暂的,但结果却是继续长久地轮回漂泊。所以他们以快乐开始却以痛苦告终。

    相反,修学佛法的弟子初次开始进入佛门的时候,不再继续随着自己的习气而飘动,当自己和无始以来的习气做斗争时,就会觉得修行的确是一门苦行。所以我们可以说修行者以痛苦开幕。但通过闻法我们已经知道,产生一切痛苦之根源乃是业及烦恼。由于修行者时时都在调伏着自己的内心,所以当把业及烦恼的根源从内心当中消除,最终得到的就是永恒不变的快乐。

    因此,虽然世出世间人所追求的目标都是快乐,但却有着天壤之别。世间人并不知道获得快乐之根源是什么,因此仅仅依靠现前所具备的一种智慧去追求这样的果报,即便能暂时满足,但最终趋向还是痛苦。而作为一个修行之者,初次开始进入佛门的时候,就已经知道要获得永恒不变的快乐,必须要断绝痛苦之根源,调伏自己的内心,如此才能断绝痛苦,最终能得到永恒不变的快乐——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获得解脱。所以同样是追求快乐,世间人和修行者之间却有着天壤之别。这些道理都要铭记心中。


{返回 普巴扎西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密法难值难遇
下一篇:证悟之标准
 上师瑜伽统摄大圆满法修行之总纲
 行持善法的标志
 法不依正法而行,法反成为堕入三恶趣之因
 佛法理论应纳入心相续之中
 何谓背弃轮回
 皈依之五种支分戒
 觉受不等于证悟
 座下护持戒律与转变逆缘非常重要
 修持金刚萨埵也需具有普遍之信心
 现世生活很快乐为什么还要希求解脱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93 不留平常心[栏目:石头路滑]
 发掘藏传佛教文化精髓保护自然环境的积极内涵(王天津)[栏目:佛教与环保]
 为什么在打坐的时候要在黑的地方坐?[栏目:悟妙法师]
 解脱转经筒“唐多括罗”转动功德[栏目:转经轮专集]
 念佛一句福增无量 礼佛一拜罪灭河沙──西方寺「万佛洪名宝忏消灾吉祥法会」[栏目:宽运法师]
 圣者言教 第二十六课(十二)十不善业之极重罪之一[栏目:圣者言教]
 释迦牟尼(Sakyamuni)[栏目:古印度佛教人物]
 自我成长 - 老年生活靠自己[栏目:方外看红尘]
 惜福[栏目:佛陀教你不生气]
 普巴扎西仁波切教言·金刚心语[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