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妙莲老和尚开示录
 
{返回 净土宗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871

妙莲老和尚开示录(附法师简介)

(一)念佛法乐知多少
  有人问我:“老和尚!我念佛念了十几年了,心怎么还是静不下来,散乱的很?”也常有人提:“每一念佛时就妄想纷飞,坐的腿疼,跪的腰酸,拜的头昏,感觉时间长的很,很是辛苦!”
  噫,凡夫初心用功真是可怜,其实万事起头难,若念佛功夫稍得相应就会感觉身心清凉、安详自在,愈用功愈快乐,否则自然苦的心烦。现在仅就个人所了解之处,与诸位谈谈有关念佛应有的正知见,并提供念佛的方法作为参考。
—、修行唯乐何有苦
真正修行不要怕苦,怕苦就更苦。发心念佛只有快乐,哪有苦?一点也不苦。用功时感到苦,并非用功之苦;是以前之坏习气难除,业障在反抗,不原改良才觉得苦。种种难受、不对劲都是业障在做祟!这是自己业障重,应生大惭愧!不论感觉怎么苦都要忍耐,待坏习气改良后,自然不苦,还觉得快乐呢!
  因此,凡夫知见千万要不得,要用佛知佛见来思维;凡是增进道业的助缘,怎能怕苦?怎能讳疾忌医?修行就是要和业障交战、和魔鬼抗战,切莫将敌人当朋友,切莫用妄想做智慧。所谓:“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的罗汉已,乃可信汝意。”用功只有一个正见----接受训练,服从磨练,经的起考验。否则生死不了,无量诸苦难以断除。欲除业障苦,唯有咬紧牙根,忍受磨练,方有解脱、得大自在之期。
  若以修行为苦,难道懈怠不修就快乐?难道追求世俗名利、在情欲尘劳中大滚就不苦?其实都是醉生梦死,那才真苦!贪爱污浊以为乐,清净修行反觉苦,这不是颠倒愚痴吗?不愿老实修持,不等于戒毒者不受教导,逃出戒毒所?跑出去又怎样呢?毒瘾不是染的更深?能先明白此理念佛是才不以为苦。
二、精进至诚除昏散
大家毕竟是具缚凡夫,虽发心修行,仍不易降伏身心。念佛时非昏沉即散乱,此是用功之魔敌。散乱不除,昏沉亦解不了。人虽静坐,若妄想又浮动,散乱即来。要想降伏就得有如强敌之勇,要用全副精神去作战,不能散散漫漫,懈懈怠怠地空过命光。不过凡夫都有昏沉之障,只是轻重有别,切勿因此而起大烦恼。功夫愈是用不上,就愈要精进莫生退心;唯有精进才能道业相应。犹如茶可止渴、饭能止饥,可是半口茶、一口饭何能止饥?饭量大者,吃二、三碗不能饱,令其吃个五、六碗总有饱的时候吧!念佛的功夫也是要多念常念,才能消妄想入正定啊。
  若功夫一直用不上,就应念念生大惭愧心;自觉业深障重,方致多生障碍。惭愧心一生,就能发出至诚心来念佛。古德云:“一分诚敬一分感应,十分诚敬十分感应。”只要至诚念佛,虽妄想仍多,可先不必理会,否则乱上加乱,此之谓:“欲免烦恼徒增妄,趋向真如亦是邪。”当知前人曾言:“一句弥陀法中王,杂乱纷飞也无妨;万里浮云遮天日,人间处处有余光。”只要能抱定至诚心,蓦直念去,保住身口不造恶,虽散心持名,亦能得生,此既是净土法门“带业往生”之广大殊胜处。
  念佛念了十几年还是没功夫,究竟有否用至诚心在念?果真至诚念佛,怎不得感应?所谓:“诚则灵,不诚无物”。而且“诚于中,形于外”,内心有诚,外行自然恭敬;端身合掌、威仪严整、眼不张望,心也静下来、不胡思乱想,久之功夫就能用上路。心毫无至诚,当然一切都定不住了;站也辛苦、坐也难受,又是昏沉、又是散乱了!
三、作观无常道可成
有人想发至诚心来念佛,偏又发不起来;或乍发即失,念念又散乱了。那该如何呢?经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不能安心念,还是欠福德因缘,那就要多在善事功德上修福。若是能力可及之事却不发一点心,那真是凡情贪念不舍。为何不舍?因为还不想舍,还想着要如何的追求。果真求到了,究竟有何宝贵之处?念念不舍,还防着他人来夺取;难道就象苍蝇般,舍不得离开那些臭烂之物?在人间的沙滩是永寻不到金刚宝的啊!
  万法无常,此散乱心亦是无常,要多修善积福、多念佛,日久散乱自除。再者应观生命亦无常,别自以为能活一百岁,所以拼命追求五欲。阎王要是哪天请你去,这一去又如何了?功夫未成,生死不了,轮回之苦也无尽期!能如此作观,既可修福无障碍;修福无碍,善根成就快,心就易净了。
  说到无常,古人有言:“今晚上了床,不知明早穿不穿?”佛陀更告诉我们:“人命无常呼吸间”,这一口气出去,能否再吸回来呢?“阎王要你三更死,谁能留你到五更?”不要老是打着“财色名食睡”的妄想了!没有无常观的人,怎能发至诚心来念佛?真是苦恼的众生!
  念了十几年的佛,仍是妄想纷飞,那有否将“死”字挂在眉梢?若还是彻头彻尾的凡夫心,只是挂名学佛,念佛是有口无心,当然静不下来了。印光大师就是以“死”字为座右铭,他警策我们:“修道之人念念不忘此,则道业自成。”古来高僧大德都是将了生死视为大事——“大事未明,如丧考妣”,故修起行来皆能至诚、精进勇猛,功夫很快得相应。
  念佛之人若能发惭愧心、至诚心、常观人生无常,又怎念不好佛?有什么放不下?哪还有什么想当达官贵人种种好高务远的妄想?能依此作观,功夫必可进步。若无常观还觉得不切实,那请到医院急诊室或加护病房看看,再不然到太平间、殡仪馆参观,想想:为何活生生的人一定要死呢?见此情景还会打什么妄想吗?不论多懈怠、懒惰之人,这时总能发点道心吧!只要放下凡夫心,没什么佛念不好的看破放下就自在;不放下,一事无成。为何放不下?功夫不够啊!请老老实实的多念圣号吧!
四、阿弥陀佛最第一
佛法是百千万劫难遭遇,净土持名念佛法门更是径中又径,不须经三大阿僧祗劫就能一生成办。得闻如此超胜、方便、直接的特别法门,若不一心奉持,失之交臂,太可惜了。聪明人!好好想一想!要放下五欲,不要自找受苦!其实诸凡果报,皆是唯人自招,请不要再自找苦吃了!
  佛陀无上大医王,能治众生一切生死大病。他有的是甘露不死之药。什么甘露不死之药?诸佛之圣号。诸佛之圣号中。“阿弥陀佛”圣号最尊第一;所谓:“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净土持名念佛即是念法界藏身阿弥陀佛,非一般所说的十方佛。何以故?念一佛心易专,且一句“阿弥陀佛”具足无量光、无量寿,圆具万德庄严;称念圣号,能令我们亦的无量光寿:声声业障消、福慧长。纵然不知佛功德之不可思议,只要称名,弥陀智慧之光、功德之水自然加临身上,洗尽无始一切尘染。
  或有人以为:“心即佛,佛即心”,自己即是佛,何必念他佛?当知,我们虽是佛,只是理即佛,实罪障深重,故要念佛!念佛才能转凡夫心为佛心。什么是佛心?清净心即是!众生心与佛心原本无二,凡性即是佛性,现念佛仗弥陀万德洪名之力,即能净除业障、六根圆明,乃至成就佛道。此时方真是:佛与众生无二无别,平等平等!再说,为何要念佛?就是为了成佛。成佛做什么?为广度众生。为什么要令众生离苦得乐。得什么乐?佛法清静无为之乐,涅磐寂静之乐。因此,我们要发大菩提心来念佛——为菩提道求生净土,这才是念佛的正确目标。舍此而别求是外道邪众,飞真佛子也。
五、今心念佛乐无穷
有想转凡成圣、满菩提愿,还得大家老实念佛。如何念法?普通皆知有四法,所谓:实相、观想、观象、持名。“实相”无相,末世凡夫根基陋劣,尚无般若慧念实相佛;至于“观想”、“观相”,众生心粗境细,也不易如法观之,故重在“持名念佛”。念佛的“念”字是“今、心”所合成。一般人以为念佛是口念,故在念字旁加个“口”,其实持名念佛固然要口念,但更重在用心念啊!用什么心?“今心。今者现在、此时此刻;当下这一秒是现在,到第二秒时,第一秒已经过去了。钟一秒一秒很有规律的运转着,我们的心也如钟一般,滴滴答答的不断保持着念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句接一句,念念无间。当下这句一念过就不再理会,心念紧跟随下一句佛号;句句保住“今心”,念兹在兹,不思前不想后。
  经云:“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最重要的还有“现在心不可得”?心即不可得,万法亦了不可得,烦恼虚妄也无自性;故念佛时先保持现在心,则一切烦恼、妄想之心就没有了呀!为什么?实相无相,三心不可得;能如是正念做观,即持名而入实相,则可直生上品莲台!
  然保持“今心”念佛时,仍不可忘加上自己虔诚之心、恭敬之力,使所持之每句佛号皆发自内心。如何知有用心念?即念每句佛号时,耳都听得清清楚楚、心记的明明白白;能听清楚,表示心在;否则一念忘了现在心,虽口念佛,耳未听明,表心跑走了,杂乱心攻入也。此即“心不在焉,听而不闻”,憨山大师也言:“口念弥陀心散乱,喉咙喊破也徒然”。口不能离心,一离心即无功夫。此乃用功之命脉处,多散乱众生能由此加功用行,散乱自然减少。如果你睡着了,仍能听到念佛声,这就对了;若一躺下就呼呼大睡什么也不知,就是还未达圣境界。念佛功夫好的人虽睡眠中作梦,仍于梦中在念佛,用功应至此境;时到功成,终能得一心不乱,入实相定。
  要知佛者“觉”也,念佛当下就应时时觉悟,不可随其昏散。果能以“今心”念佛,将心住于当下所念之佛号,那只有愈念愈快乐、愈念愈清净自在。只要能得一念相应,这种法乐绝非世间任何五欲之乐所能相比!五欲是包裹甜蜜的毒药,甜是甜,却毒死人的法身慧命。凡夫以之为乐,痴到此亦太可怜了!
  若念念保住此时此刻,诚敬心一发,心性归于正念,即能“忘我”,入于“无我”之境。那时念佛、拜佛,那有辛苦、昏散?功夫一相应,念佛是心境寂然。常寂自在;佛号犹如天乐盈满两耳、念念不绝;拜佛时身轻柔软如童子,若弹簧般自然上上下下欲罢不能,经年累月的礼拜,日夜间精进自如。拜佛至此,只要礼敬之乐,何来劳苦啊?
六、道交感应难思义
言及拜佛相应,在此顺便提及我所见之情形。旨在勉励大家思维:他人能做到,为何我们做不到?并非要标榜何人如何高超。其实人人都高超,最怕自己不立志向上,不勉为其难、自甘堕落等死!
  我有一位好同参,他拜佛曾有三十六个钟头未离开蒲团之经验,也就是二天一夜的时间都在拜佛、念佛。或有人怀疑:“三十六小时不离开蒲团,那不要吃饭、喝茶、大小便啊?”告诉诸位!真的不喝茶,口念佛号自然有甘露津液涌出,也无大小便;功夫相应,这些都没了。而且也没吃饭,因那时他在静室中,用起功来觉得吃饭实在太打岔,于是打“饿七”。
  一星期没吃东西。(这只是一种方便,佛陀并未叫人不吃饭哦!)
  “这不辛苦吗?”辛苦怎能拜三十六小时?用功相应,拜佛、念佛毫无辛苦!若继续拜还是可以,不过他心动了一念:“已二天一夜了,停一下吧!”因此停下来洗把脸、漱个口,又继续再拜,精进再精进,才可快步到西方呀!
  其实几日不食又算什么?虚云老和尚不也经常在终南山入定,且一定就是一、二个月?禅定中自能禅悦为食嘛!念佛亦如此,当我们将全部精神住在一句佛号时,“阿弥陀佛”四字听得清清楚楚;到达身心静极时,连四字佛号也无。亦不分何者是我,何者是佛,至佛我一如、物我不分之境,入于无争的佛国。唯念佛人才有如此最净之乐。一法之成就,除因缘和合,尚须加诸时间。念佛人欲求功夫相应,切莫心急;纵个人善根福的因缘深厚,还得时间够,方有所成。
  多少修行者常有急功近利的通病,然游子背佛离家已甚久远,怎能在短期内返家?所谓“欲速则不达?诸位只要精进用功,管他散心、一心,你还是安守本分、老实念佛;从朝至暮,不论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一切顺逆境界,还是一声阿弥陀佛。加诸时间执持久了,功夫上了路就能任运而持。时候一到,净业自成,即可得到寂静轻安的法乐,证得念佛三昧。到那时你的妄想已成正智,光明普照了。
  以上所速甚为粗浅,亦颇繁复,因读者根性、不同,对治非一,故一再噜苏。倘有错误,敢请上根大士慈悲指教。敬祝大家!以今心诚敬念佛,将来同生西方、圆满佛果、同度众生!
(二)阎王老子三封信
我们为什么要信佛?为什么要修行?就是为了“了脱生死”,这才是修佛的唯一目的;舍此而别修,就不是佛法的正宗。在人间,谁也免不了要受苦——三苦、八苦、无量诸苦等,既然人间这么苦,就要赶快求离苦得乐的方法;念佛就是通往西方的方法,能解脱人间一切生死之苦。因此,要想了生脱死,就要依法而修,精进念佛求生西方。往往有很多信徒,明明白白的知道佛法的道理,偏偏不能依法修行,真令人看了着急。每劝他修行总是说:“慢慢来吧!再等一等!”难道不怕迟啊!时间不会等人的,光阴是一天天流逝啊!现在就讲一则因缘故事来激励大家!这故事不但初发心的要听,老菩萨们更要听,听过了要警觉啊!
一、 三头未了命已勾
  曾有两位老朋友,十多年没见面了,在一个偶然机会中相遇;甲已经信佛多年,乙尚未信佛。十多年的老朋友未见面,一但见面就畅谈不完,谈到最后,甲就劝乙:“我们到了这个年纪应该要信佛了。”乙一听:“唉!信佛,这事情还用你讲?信佛当然是好,可是我们现在才五十岁上下,俗语说:‘人生五十五正是下山虎’世间还有好多事等着我们做呢!怎能跑去学佛呢?“甲又劝说:“我们现在这年纪信佛已经迟了,想到老了才学佛,这完全是错误的观念;你是我的好朋友,我觉得佛法好才劝你的。”乙答说:“学佛好是好,等过几年再说吧!我还有三件事没做心不安呀!第一、我的父母死了,尸骨还没有入土。第二、男未婚、女未嫁,还没帮儿女找好对象成婚,父母的责任未了。第三、家产还没分配,怕我过往后,儿女因钱财起纷争,就不好了。等我把这三件事都办好了,自然会来学佛,那时再谈不迟!”
  甲回说:“你三件事未了,我也是父母未入土,儿女们尚未婚嫁,财产也没有分配,我一样学佛啊!何必一定要等三件事情都办完才学佛呢?学佛宜早啊!”乙又:“象你那样学佛不彻底、不究竟,我若要学佛就一定先将所有事情安排好好的,到时就能一心学佛,不用拖泥带水的,”乙很固执,好话不听,说罢两人就分手各自回家了。可是还没过几天,乙的儿子就哭哭啼啼的来找甲这位士伯,说他爸爸死了,临死时交代他来找世伯帮忙安排后事。甲乃义不容辞地赶去处理丧A1R坏脚笥鸭遥吹秸馕焕吓笥眩酵壬熘保劬Φ纱螅赘锌盟盗怂木滟剩骸拔业睦嫌衙⑴#熬Х鹚等罚豢闪肥挛戳耍滞跻牙窗衙础!?
二、 阎王挂号三封信
乙死的心有不甘,灵魂到可阴曹就与阎王讲道理。乙说:“阎王啊!你怎么这么急要我来?我有三件事情还没了呢!你应该事先通知我,我赶快把事情办好就来。没通知我就要我来,太不合理了吧!”
  阎王一听就对乙说:“胡说呀!怎么没通知呢?我早已亲手发给你三封信了!”乙:“三封信?怎么一封都没收到?”
  阎王:“胡说三封都是挂号信,你早已收到了。”
  乙:“那到底是哪三封呢?我的确没收到啊!”
  阎王:“你实在太蠢、蠢的可怜!我告诉你吧!”于是阎王就耐心地问:“你的假牙什么时候装的?”
  乙:“我的牙齿三十八岁就蛀了,痛的没有办法,忍受不了,四十岁时就只好装假牙了。”
  阎王:“那就是给你的第一封信嘛!”
  乙:“这就是第一封信啊!那第二封信是什么呢?”
  阎王:“你什么时候戴老花眼镜?”
  乙:“四十五岁时报纸实在看不清楚了,那时就开始戴眼镜。”
  阎王:“那就是给你第二封信了呀!”
  乙:“那第三封信呢?”
  阎王就问他:“看你头发都白了,今年几岁啊?”
  乙:“五十二岁了!”
  阎王:“这就是给你第三封信啊!三封信你都收到了,现在你服不服呢?这里没有人情,只看你的善恶业,给你苦乐报!”
  乙无可奈何的说:“虽然事情没有完成,阎王您已经给我三封信了,我不来也没办法了,只好听阎王也判办了。唉!我错了!未听老友劝我学佛,太迟了啊!”在座诸位!乙收到三封信,你收到几封呢?
三、 富而贪吝饿鬼报
接着阎王就叫判官查一查乙在世上的善恶业,判官回答:“此人在世只知道挣钱、只为自己儿女,一点善事功德都不做,世间有灾难毫无同情心救济别人。他挣的钱虽不是偷来的抢来的,可是他不知道钱财要取之社会,用之社会,发了财不知回报社会,反贪吝不舍、漏税、逃税,盗了国家的税收。名副其实是个守财奴。”阎王一听十分愤怒,就判定说:“这种自私自利、为富不仁的人,把他打入恶贵道。”世上就有这种富而贪吝的人,贪吝将来就遭受饿鬼报。
  富贵又是如何得来的呢?从布施来。既然前生知道行布施,得到今生富贵的好报,应该可以好好享受果报,再布施一分福报济贫,怎么反而变的贪吝,感召来世的饿鬼报呢?因为每一士各有种种不同的因缘。好象前世是个贫穷人,在某种善缘下,曾发一念至诚心跟随别人行了布施,或供养三宝;今生仍得富贵的福报。但毕竟未闻出世无生之法,没有以此供养的功德回向佛果菩提,还是人天法,只得到人世间的富贵而已。要知道,一得人间的富贵,就会沉迷在“财色名食睡”这五欲之中。欲望就好象咸水,永远不能止渴;任你怎样富贵还是不知足,总不会嫌多的,愈多愈好,只有进没有出。到这时人就昏迷了,变地贪吝不舍。一切的财物本来是活宝,到了手中,就收藏起来变成死物,社会上不能流通了;由于一个人的贪吝,别人也跟着受苦,所以就遭饿鬼这种恶报,因果则就是如此。
四、 青年也收阎王信
阎王接着判另一个青年的鬼魂,这个青年正暗自高兴:“刚才那个人收到三封信,我一封也没收到,阎王就叫我来,那太不合理了,我要问一问阎罗王。”青年壮着胆子问:“阎罗王啊!您刚才判的那个人,他收到三封信是应该死;但我牙齿好好的,眼睛又没花,头发还是乌黑的,一封信都没收到,怎么就叫我来呢?”你不仁慈、太不爱惜年轻人了!我要抗议!“阎王白他一眼,重重的拍了一下警堂板,说道:“糊涂,我早已给你三封信,你也收到啦!”
  青年说:“我没收到啊!”
  阎王没好气地说:“我的信是 因人而发的,你以为是千篇一律吗?”
  青年只好怯声问道:“那三封信呢?”
  阎王:“你妹妹是什么时候死的呢?”
  青年:“我大妹妹五岁,我十岁时,那时她才五岁就死了。”
  阎王又问:“你妹妹怎么死的啊?”
  青年:“得天花。天花化脓,皮肉烂了,遍身发红,名医治也治不好;临死时躺在床上爬,死的好凄惨!”
  阎王:“这是给你的第一封信。第二封信,你读中学时,有一次学校举办足球比赛,与别的学校争冠军时,由于两队势均力敌,不相上下,最后校中有一位高才生用他最强猛的力量,一脚将球踢入网。可是因为用力太大,脚脱臼,人往后倒,当场后脑破裂就死了。你记得吗?”
  青年有些哀伤地说:“我那同学死的很惨,同学都为他流泪,老师也惋惜;因为他是学校的高才生,老师都喜欢他,同学也敬爱他。他的父母最伤心了,哭的死去活来。父母希望养儿送终,现在反而白发送黑发,真是可叹!”
  青年再问:“那第三封信是什么呢?”
  阎王:“你的表哥是怎么死的?”
  青年心有余悸地回答:“唉!我的表哥真是死得太惨了!两年前,我十八岁时表哥结婚,正是洞房花烛夜,亲戚朋友都前来贺喜。当大家正在喝酒划拳热闹时,表哥突然绞肠沙(盲肠炎)死了,表嫂新娘子的红衣都还没穿热就要脱下来批麻戴孝了。她哭得死去活来:‘亲爱的,你不是说要和我白头偕老?怎么现在丢下我一人走了!’愈哭愈讲愈伤心:‘在知如此,当初,就不该答应你向我求婚啊!’看了令人鼻酸,真是悲惨!”
  阎王:“这就是给你的第三封信嘛!”青年听阎王说后,知道自己也收到三封信无话可说了。
  话说到这里,诸位你们都收到三封信了吗?恐怕不只三封吧!你们念佛的功夫能抵挡阎王罗王吗?
五、赞谤皆成佛种子
阎王又叫判官查查这青年在阳间的作为,判官查看生死簿后回答:“这个孩子不怎么坏,可是最不好的一点就是不孝。他与老母两人相依为命,其母是虔诚的佛教徒,念佛念得很至诚,一心想求生西方,也希望儿子与她同生西方,但是他在母亲念佛时,总是会与母亲顶嘴:‘念佛是迷信!你一直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也会烦躁不安嘛!怎会保佑你呢?”
  这常使他母亲觉得心烦气躁。
  世间有些假聪明的人也常这样说:“你们一天到晚念佛,阿弥陀佛难道不烦吗?如果一直喊我肤浅的名字,不是觉得很烦吗?”事实上念佛的道理并非如此。一直喊某人的名字,那是存心捣乱;而念阿弥陀佛是以至诚心求阿弥陀佛来救苦救难。用心是天渊之别,根本不可相提并论。恶业障的众生就是学好的不会,学坏的很快,拿坏是来比喻念佛,说歪理讲得头头是道。
  有些人念佛是轻慢心、漫不经心地念,虽然阿弥陀佛大慈大悲不会计较的,可是自己轻视圣贤的行为就是一种过错。不过依佛法来讲,即使是不恭敬的心念阿弥陀佛,固然犯轻慢之罪要受恶报,但佛号一厉耳根,种到八识田中,犹如金刚种永不消灭;所以恶报受完后,这种念佛的善业还是会开花结果的。
  阿弥陀佛这句圣号是无量劫修万德庄严来的,不管有心念、无心念、散心念、诚心念,功德都是不可思议的。所谓“赞谤皆成佛种”;赞叹佛法固然是功德,谤毁佛法也是会成佛的。这话怎么说呢?毁谤佛法当然有罪过,待罪过受完后,因为有金刚佛种子在,凭此功德还是能够修善,能够忏悔业障,最后还能成佛。只要一闻阿弥陀佛的圣号,将来生死就可以了,烦恼业障都可以尽的。佛功德力之伟大是赞不能尽的!最重要的,还是不可生疑谤啊!
六、弥陀圣号好度生
诸位了解“赞谤皆成佛种子”的道理,那回家后就要继续念佛,不要怕家人反对。如果家人嫌吵,你可以回说:“你们电视机、收音机开那么大声也吵死我了!”你讲佛法,他们无法接受,还以为你脑筋有问题。所以你只要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念就好了。如果他们说:“烦死了!不要再念了!”你也不要理会,只管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念下去。
  障碍我们念佛者,就是我们的敌人,你只要象拿机关枪私的,把阿弥陀佛一句一句的射出去,这是最好的武器。而且让他们听饱了佛号,仗念佛的功德,他们的业障也就消了,如此才是真正的度脱家人。
  如果他们打你,你就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念;打一下,就念一声阿弥陀佛,观想他们是木鱼锥子好了!“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他也省力气,我也没烦恼。”你看这多么好!不要辩是非,只要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念就了。
七、莫见阎王求生西
话说回头,青年鬼一听生死簿中的记录都还好,就是不孝母亲、捣蛋念佛,就要求阎王:“赶快放我回去!母亲是离不开我的,我一死,她的心也死了,念佛也念不好了,那怎么生西方呢?你放我回去吧!我一定会好好孝顺母亲跟着她念佛的。”青年鬼不断向阎王求情,阎王面恶心善,想了想说道:“照说你是没有情理可讲的,可是你母亲本来可以往生西方,如果因为你死了,使他想着你,到时生不了西方,那可太可惜了!不生西方,就要到这儿来见我,也是可怜!好吧!就放你回去!”青年鬼一听,很高兴地拔腿就跑。
  阎王马上一喊:“站住!听好,回阳间后要好好孝顺母亲,好好念佛!跟着母亲生到西方,不要再来见我。记住:‘莫待老来方学道,孤坟也有少年人。’千万不可回去后懈怠贪玩,把时间又空过了;若再空过时间,我即刻抓你回来。”青年鬼于是磕头礼谢高兴的还阳了。
  诸位!你们是否也不想见阎罗王?唯一的办法就是念佛求生西方,阎罗王最恭敬念佛人,也最怕念佛人生不了西方。你们若是真的怕见阎罗王,那大家还是好好念佛吧!
八、更待何生度此身
听完这个故事,不知大家是否知所警畏?有很多少年人,自认自己好年轻,世间灯红酒绿种种享受应该玩一玩,听了这个故事后,应该要担心了。
  事业有成的大居士们!若好等事情安排好再来学佛,那就可能与阿牛一样!“可怜三头事未了,阎王已来把命勾。”你的什么店啊、公司、董事长的职务还未转交,家里的钱财还没分好……阎罗王会等你吗?你如果聪明,赶快拿出来做功德,这样钱财才能带得去;存在银行并不真正是你的!
  大家要知道,“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象今生度,更待何时度此身?”诸位!难闻的佛法已闻,难遇的佛法已遇,而且又在修了;你们修要真正的修,不要这也放不下,那也放不下,把大好光阴空过了。今生若不度脱,转世想要再遇佛法,那真是难了。
  不要以为自己可以长命百岁,“阎王要你三更死,谁能留你到五更?”所以想要学佛的、想要出家的,想到马上即刻就做,不要等一切事情都安排好,什么事情都如意了在来。你这件事情还没做好,另一件事情又来了,世事永远也安排不了。不要自认聪明尽为自己打算,世间那有这么多如意算盘呢?祝你们同生西方!
(三)要为后代培福慧
一、闲来多为不急忙
古人有句话说:“病中方知身是苦,闲来多为他人忙。”对这下半句,我内心有些感叹;闲时我们真为他人忙,那也是应该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嘛!可是“闲来多为他人忙”,话是说的这样动听,其实说来都是为自己在忙。若真为自己忙,那也未可厚非;但都是为了无关紧要的不急之务而忙碌,甚至不应该忙的,也糊糊涂涂的在瞎忙,迷迷蒙蒙的去造恶业,造善业就不起劲。唉!真是愚蠢的人呀!
  身为佛弟子要有智慧、要觉悟,忙是应当的,但为什么而忙呢?为“发菩提心”而忙,为“利益众生出苦海”而忙!学了佛应该要比一般人更忙碌,就象出家人为弘法利生而忙碌不已,所谓“着了袈裟事更多”啊!在家居士如果能发菩提心,也为弘法利生而忙,那就忙得有代价、有意义了;能如此忙,积善之人多福寿,全家积善子孙昌。我想:为人父母者,大多数都是为自己的儿女忙;本来为儿女忙也是理所当然的,因为上一代也是这样为我们忙嘛!不过,我们现在已经学佛了,应当用智慧想想:若不为国家立功立德,单单为儿孙在忙,有没有意义?值不值的?费了千辛万苦把儿女培育成人,如果他们对国家社会能有所贡献,那还算忙的有代价;或者虽谈不上对国家社会有利益,但能安守本分、愚而安愚,也还算好;要是去做恶、危害人民、扰乱社会,那你可忙得太冤枉、太冤枉了!
二、上代积德资后裔
一般父母养育儿女,总希望他们将来能成龙成凤、光宗耀祖,在社会上能声名显赫、事业有成。但有些父母很开明却对儿女说:“养你们长大成人,在社会上立足,只要行为端正善良,不丢父母的脸就好了;我们当父母的,并不想要你们如何发达显赫,也没有养儿防老的打算。”诸位!这“行为端正善良,不丢父母的脸”是父母对儿女最低要求啊!
  身为佛教徒,也应该要有智慧的想法才对。古人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你想要自己儿女将来如何如何的好,首先要培自己的德行;先从自己的身口意三业着手:口要说好话,身要行好事,意业要存好心。这三业做到了,就有人品道德;有了人品道德,怎么不会有好的下一代呢?要是上一代没有修善积福,下一代根本不会中规中举好到哪里去的。
  我们的上一代,积极修福培德、恭敬三宝;今天我们就是承纳祖先的福德慈阴,才能闻到佛法、修行佛道,舍世间无为福。现在我们更要积极广值福田,多多利益他人,积功累德,转资下一代。若能积极培福,必能利益下一代。如是因感如是果,因果是不会亏人的。
  讲到修福,佛陀福慧圆满是经三大阿僧祗劫修来的;那象我们凡夫,才修了一天的善就沾沾自喜,引以为满足,不再修了。这是贪吝不舍懈怠的习气在作祟,贪吝怎会有福报?所谓“大舍大得,小舍小得,不舍不得。”贪吝是要不得的,将来会遭感饿鬼报;懈怠是精进的大敌,那有可成之事?你看大海的水为什么会那么深广?因为它汇集百川,而且不舍细流。我们修福也应这样:大善要修,小善也要修,只要是利益人的事就要去做。这样积功累德,福德才会象海水那样广大。
三、不需为儿留钱财
很多为人父母者,钱财不布施,准备给下一代,这种想法对不对呢?谚云:“养儿胜似父,要钱做什么?养儿不如父,要钱做什么?”下一代有福报、能力强,成就自然会比上一代好,何需留钱给下一代?下一代没福报、没出息,留钱给他们,反使他们造罪业,那冤不冤枉呀?就象已得了重感冒的人,再美味的饮食给他吃,他不但没味口,甚至吃了病情更恶化。历史上,刘备创江山要给阿斗,可是阿斗无能扶不起来,又有何用?反而害了他呀!
  古人说:“世无三代富”,为什么?上一代的人努力工作,百手成家,知道挣钱非常辛苦,生活上的享受自然就会节制。财产传给第二代时,他们目睹父母挣钱非常辛苦,也不会随便浪费,还会善加利用。但到了第三代又怎么样呢?第三代日常生活享受惯了,茶来伸手,饭来张口,衣食无缺,从不为钱操心过。他那边知道上一代挣钱的辛苦?所以浪费成习,甚至拿钱造罪业,随随便便把家产花费一空。唉!这种例子在社会上发生太多了,大家听到这里要开智慧啊!
  以世间法来说,你把钱财留给下一代,这是世俗父子感情;以佛法来说,那是凡情、小心眼啊!我们应该除凡情、启圣智;趁自己活着又有钱财来说,积极行善修功德,否则等年老往生了,再要儿女来替你修诸功德,那来不及了。何况他们会替你做吗?即使如法为你做功德,地藏经说:七分之中你只得到一分啊!诸位何不在生之时就各自努力精进,修福培德,依教奉行?
  你能种好因,将来自己及子女都能感到好报,利己又利人,何乐而不为?钱财“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当然自己该用的还是要用,应当省的就要省,不要浪费;但进一步要做广大布施,为儿女种福田、修福报,这才是真正为子女好,是真正有智慧的父母啊!
四、三宝道场好种福
提到做布施,所谓“六度万行,布施第一”,布施是多么重要!大家如果有多余的钱财就应好好奉献三宝。世俗人没学佛,不知道要供养三宝、去恶行善、利益他人。我们身为佛教徒,就要转凡成圣,要多做利益他人的事。佛教徒更要知道发大心护持三宝,利益最大。其中尤以成就道场,使大家有修行用功的地方;成就别人用功念佛、了生死、成佛道、广度众生,利利益千千万万的人,这功德最广大无边。千万不要大意失去了无边的功德!
  比如现在我们念佛堂内的庄严佛像,不过是花了六十多万(台币),就有千千万万的人来顶礼膜拜。所谓“一历眼根永为道种”。只要大家一看到具足三十八相、八十种好的庄严佛像,就种下成佛的种子;看到道场那么清静,就能令人想求生清静国土。信徒来到这里,一合掌、一问讯、一顶礼,乃至供佛一香、一花,皆是种成佛之因啊!再看我们这座念佛堂,发心建念佛堂的人,成就了台湾各地的信众每个月来打佛七念佛,成就常住大众早晚课颂的修行用功,成就每年两次的万人朝山和传戒,也成就了无数善男信女来山拜佛种福。出了不多的钱,功德却是无量无边。将来念佛的人生西方,做功德的人又那会不生西方?有因必有果!做功德要有眼光,没有眼光的人,根本不知道做这种一本万利的功德。
  佛者“觉”也,学了佛就要开指智慧、要觉悟。希望诸位为儿女忙要忙的有代价,切莫忙的冤枉!大家都知道学佛好,就应该为儿女们找出路,要家人大小皆信佛啊!
--------------------------------------------------------------------
妙莲老和尚简介
  台湾灵岩山寺开山主——上妙下莲老和尚,民国11年生于安徽巢县,宿具善根、器宇非凡。九岁既童贞入道,二十岁时受具足戒于南京宝华山,而后参学于苏州灵岩山寺,以净宗为依归。民国38年,二十八岁时因弘化而至香港,慨人生之无常,生命之苦难,先后于大屿山及青山闭关二十年之久;除阅藏念佛,并虔修般舟三昧十次;每次九十昼夜中不坐、不卧、不睡、日中一食,誓证念佛三昧。此出类拔萃之难行苦行,倍受赞仰;感众信弟子依止修行,并拥护建设道场。
  民国68年为筹印大智度论来台,见宝岛民情朴实、学佛青年优秀,惜缺乏健全之丛林道场以培养僧才。为绍隆佛种、续法慧命,积极度人为僧,令三宝久住。民国70年来台定居后,在善信的护持下,于73年购的埔里现址;并秉承苏州灵岩山祖庭印光大师念佛持戒、持戒念佛之宗风,创建台湾灵岩山寺。自从75年开山以来,今(85年12月10日)将十周年矣!
  多年来,老和尚致力于弘扬念佛法门,逢缘即“劝人念佛”,遇根基适合者,即“鼓励出家”;悲心普度,法化于中外。更立愿度二百万僧众,导全民同修净业,化世界为佛国;行愿广大、不舍众生。老和尚以阿弥陀佛的四十八誓愿为基础,立下了四十九大愿:“凡见过我面,听过我法,乃至闻我名号者,我皆度令同往西方极乐世界;若其此生未能生西方者,我必再来化度,直至生西为止”
  实乃灵岩慈航之掌舵者,接引众生离苦得乐之大导师。良师难遇,慈航更难逢,我们必要搭上灵岩大慈航,同愿往西方。
灵山佛国
  占地十甲余的灵岩道场,在老和尚悲智的领导下、常随众弟子的奉献及信众的拥护下,众志成城,使一座荒山成为今日殿堂宏伟、辉煌庄严的佛国圣地。
  十年来已完成的主体建设包括:念佛堂、东西厢寮房、五观堂、爱道讲堂、东西客房、净宗讲堂、立体停车场、观音殿、华严殿、阅藏楼、藏经阁、护法殿、山门、许愿亭、净宗佛学院等。尤以民国85年,工程浩大的大雄宝殿开光落成后,佛国之建设规模已部分达成。待静净精舍、地藏殿、弥陀大殿、护法寮等后期工程兴建完成后,佛国净土方告全部圆满。
  复蒙信众之发心护助,于全省及美国、加拿大、澳洲等世界各地,亦积极建设分院道场中。届时,一处处灵山佛国将林立五大洲。祈愿一切见闻者,发大菩提心,助成此广度众生千年万年之大业,功德无量。
造就僧才
  不忍众生苦,不忍圣教衰的老和尚,为延续僧伽之命脉,开山至今已度化近三百名年轻有为之男女居士出家。尤其慧眼独具,创设净宗佛学院,以造就来日弘法利生的僧伽栋梁。民国85年底更开办“高级部研读佛学院”招收大学以上之高级知识分子,现僧相专研佛学,以加快培育僧才之速度,达成早日中兴佛教、利国家世界人民,同成佛果之目的。
  他们在老和尚的悲智严教下,受正宗丛林之生活训练,解行并进、福慧双修。“解”则净宗妙法,“行”则依念佛持戒,辅以六度万行。每日凌晨2时45分打板起床,3时15分至5时20分作早课。下殿后为强健体魄、训练团队精神,集众做僧伽健身操、跑山;以佛号为精神答数,充分表现蓬勃的朝气。6时及11时过堂用早、午斋,行仪如法。8时至11时,下午2时至5时上殿诵净土大乘经典及念佛,或视需要出坡修福报,或善尽各执事工作;逢结夏安居则讲戒、听戒及念诵戒文。
  下午一时打精进板,各自用功或颂经。晚上6时30分至9时30分为大众一律进堂参加之“慧命香”,将全日功课回向西方,活个人法身慧命。直至10时安板养息,毕一日课程。
弘法利生
  悲愿度生的老和尚,以种种善巧方便接引信众共修净业;多年来,弘化无疆,五大洲俱蒙法益。其具体的大行为为:
  1. 长年每月举办一次弥陀七。若逢:
    农历元月礼拜梁皇宝忏九日。
  2、 9月观音七,称念观音圣号。
    6月大悲法会,持诵大悲咒七日。
    7月地藏法会,恭诵地藏经七日。
    10月启建水陆大法会九永日。
    春季(3月1日至7日)传授三皈五戒菩萨戒七日。
    夏季(另有通启)传授三皈五戒三日、短期出家五日。
    七月地藏菩萨圣诞及12月开山纪念,举行万人朝山。
  2. 出版开示丛书,录音、录影带流通世界,以文教度生。
  3. 接受邀请至海内外举办弘法讲座、念佛法会等活动。
  4. 于全省及美国、加拿大、澳洲、香港、日本等地,成立十多处护法分
    会,建设分院道场并举行共修活动。
  5. 成立财团法人灵岩山佛教基金会、急难救助基金会,办理各项公益慈
    善救助事宜,未来方长度生永远。

 


{返回 净土宗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净土法门开示集要(吴润江 华藏上师)
下一篇:净土教言(全知麦彭仁波切)
 试论道绰时教相应的净土判教理论(谢路军)
 阿弥陀佛的普世精神(智慧)
 念佛的现实利益(宏益)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导读》讲记(净界法师)
 略谈“念佛禅”(西妙)
 超越苦痛——苦中之妙义(修学般舟三昧念佛法门)
 印祖净土开示录(本愿)
 依止善导大师持念弥陀名号(黄念祖)
 袁宏道净土归趣略析(周齐)
 净土教的现代价值略探(正澄)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谈藏族传统文化和谐社会问题[栏目:多识仁波切]
 三四八 森林本生谭[栏目:第四篇]
 密宗里为什么要皈依上师三宝?[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放生功德十六点阐释[栏目:放生功德]
 八十四大成就者传 十一、咕噜韦那巴传[栏目:八十四大成就者]
 慧明法师开示录·第七座本法假修与真修[栏目:慧明法师]
 摄大乘论 第75讲[栏目:韩镜清教授]
 神通广大并不代表是得道圣人[栏目:基础佛理]
 第三部 僧团之父 马哈咖沙巴 第五章 马哈咖沙巴与佛陀的关系[栏目:佛陀的圣弟子传]
 噶当教言讲记(六)[栏目:噶当教言讲记]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