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念佛方法
 
{返回 净土宗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986

念佛方法

  净宗念佛方法简便易行,而执持名号,持之以恒,达到感通佛力、成就往生的目标,却又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兹拟念佛方法论原则与念佛的具体行持,略施讨论。
        一、方法论原则:诚敬专精
  净业行人的首要目标是成就往生,因而对往生净土的必要条件,吾人宜应时时加以研讨。念佛法门以自性力、念力与佛力三力和合得以成就往生。能否感通阿弥陀佛愿力接引取决于诚敬,念佛的功夫浅深取决于专精。换言之,净业行人能否往生,往生的品位如何,与念佛人的诚敬专精之程度密切相关。诚敬专精乃净业修持的方法论原则。
  1.诚与敬
  经典昭示:阿弥陀佛"十念必生愿"的前提是"至心信乐"。至心即至诚心,至诚心即是不与万法为侣的妙明真心。儒家亦将"诚"提升到形而上层面予以诠释。认为诚是天地人三才交感互化的通道,诚是人的性德(明德),内具参赞天地化育万物的功能。反之,不诚无物。净土宗以"他力本愿"立教,诚就显得十分突出。印光大师临往生前对弟子们的最后开示:"至诚,无不蒙佛接引;净土法门,别无奇特,但要恳切,带业往生。"阿弥陀佛大愿接引众生,是他的至诚。吾人念佛求生净土,是我的至诚。二诚相感,如磁吸针,岂有不任运往生之理?
  诚的外显即是敬。对土木金彩等佛像视作真佛,读诵佛经祖语,宜当作现前佛祖为我亲宣,不敢稍萌怠忽。对念佛行人作菩萨想,作未来诸佛想。以恭敬心对待三宝,以恭敬心待人接物,以恭敬心持佛名号,常恒如是,业障日消,慧光日益。
  老实念佛乃净宗心要。老实念佛的本质内涵即是诚敬,诚敬实为成就往生、超凡入圣之极妙秘诀,净业行人应恒常提撕,拳拳服膺。
  2.专与精
  世出世法的一切成就,都离不开专精。专者用志不分,精者纯而不杂。专精有助于激活潜能。显现不可思议的神妙效应。念佛行门贵在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念佛功夫深浅与专精密切相关。经云:"制心一处,无事不办。"表明万法归一,契入性海,便可获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我国上古《阴符经》亦云:"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反昼夜,用师万倍。"意思是:盲人以耳代眼,所以听觉最灵敏,聋子以目代耳,所以视觉最锐利。杜绝一切利欲的引诱,身心专精于一个目标,就能获得以一当十的利益;如果夜以继日地专之又专,就能获得以一当万的利益(几何级的增长);念佛法门亦复如是。大势至菩萨"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的方法,就是教导我们不间断不夹杂的直尔念去,心的势能增大到极限,豁破无明,现生顿证念佛三昧。心力弱的,亦可稳操生西方净土的胜券。
  念佛贵在专精。净业祖师大德对此多有开示。觉明妙行菩萨云:"大凡修净土人最忌的是夹杂,何谓夹杂?即是又诵经、又持咒,又做会,又好说些没要紧的禅,又要谈些吉凶祸福、见神见鬼的话,即是夹杂也。既夹杂,则心不专一;心不专一,则见佛往生难矣。却不空费了一生的事么?只今一概莫做,只紧持一句阿弥陀佛,期生极乐,日久成功,方不错却。"觉明妙行菩萨对娑婆众生的通病看得很准,对症下药,实为一剂难得的妙方。
  善导大师宏阐净土,不尚玄妙,教人专修净业,即身业专礼阿弥陀佛,口业专称阿弥陀佛,意业专念阿弥陀佛,如是往生西方净土,万不漏一。而杂修净业,以心不纯一,故难得益,则百中希得一二、千中希得三四往生者。印光大师赞叹善导大师所示专杂二修的法语:"此金口诚言,千古不易之铁案也。"
  专精办道,首须遮除杂缘。莲池大师曾略开七事,作为自警之约。
  一不得蓄资财,造房屋,买田地,置一切精致好物,即经像等传自太古,出自名家,皆勿留恋,一心正念。
  二不得作种种非紧要福缘事,始俟他日大事已明,作之未晚,今且权置万行门,一心正念。
  三不得于好色好味等起贪爱心,不得于恶色恶味起嗔恼心,于恶言讥毁我者,骂辱我者,种种拂逆我者,起嗔恼心,乃至过去未来事,或顺或违,皆悉屏绝,坚壁固守,一心正念。
  四不得吟诗作文,书写真草,题帖对联,修饰尺牍,泛览外书,议论他人得失长短,乃至教凭臆见而高心著述,禅未悟彻而妄意拈评,缄口结舌,一心正念。
  五不得交结亲朋,应赴请召,游山玩景,杂话闲谈。凡种种世谛中事,除理所当为,决不可已者,余悉休罢,一心正念。
  六不得贪著放逸,恣纵睡眠,大事未明,捍劳忍苦,一心正念。
  七不得与世人竟才竟能,争名争势,未得言得,未证言证,诳称知识,妄自尊高。惟应执卑守愚,终身居学地,而自锻炼,常专常精,一心正念。
  莲池大师以身作则,为后人树立了专精念佛的楷模。
  综上所述,诚敬是念佛的心态,专精是念佛的行持,净业行人应恒常自省,提撕警觉,俾令自己的念佛行持贯彻诚敬专精的方法论原则。
             二、念佛方法
  念佛以往生净土为旨归,亦以对治烦恼,荡涤妄想杂念为下手功夫。佛以六根为六贼,贼众则难一网就擒。娑婆众生,耳根最利,意根功德最全。故应在制服耳意二根上下功夫。先利用耳根听佛声,摄住意根作观想,紧紧制服,其他诸根自然臣服。所谓一根既返源,六根咸解脱。古往今来诸多净宗祖师大德在精修净业中积累了诸多的方法,以作末法行人的轨范,兹拟采其重要且能令末法众生依之获益的十种方法,略作介绍。
  l.十念法
  每日清晨服饰已后,面西正立,合掌,连声称阿弥陀佛,尽一气为一念。如是十气,名为十念。但随气长短,不限佛数,唯长唯久,气极为度。其佛声不高不低,不缓不急,调停得中,如此十气,连续不断,意在令心不散,专精为功故,名为十念者,显是借气束心。心自不散,但须随气长短,不可强使多念,强则伤气,只可十念,不可二十三十,多亦伤气。如加早晚十念,或早午晚三次亦可。如家有净室或佛堂,仍须对佛像焚香礼拜,立念跪念均可。
  十念法是慈云忏主依据阿弥陀佛第十八愿的意趣,为忙碌事务者所立。实为无论僧俗闲忙均可奉持之法。楚石禅师晨朝十念,终身不缺;幽溪大师奉为日课,至老不休。古昆法师亦虔持此法。此法能令心一处,一心念佛,决定往生,念数虽少,功德颇深。
  2.十念记数法
  印光大师为对治妄波沸涌而立。当念佛时,从一句至十句,须念得分明,仍须记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须从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随念随记,不可掐珠,唯凭心记。若十句直记为难,或分为两气,则从一至五,从六至十。若又费力,当从一至三,从四至六,从七至十,作三气念,念得清楚,记得清楚,听得清楚,妄念无处著脚,一心不乱,久久自当得之。
  此十念记数法与晨朝十念法,摄妄则同,用功大异。晨朝十念,尽一口气为一念,不论佛数多少。此以一句佛为一念,彼唯晨朝十念则可,若二十三十,则伤气成病。此则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从一至十,从一至十,纵日念数万,皆如是记。不但去妄,最能养神。随快随慢,了无滞碍,从朝至暮,无不相宜。十念记数,以全心力量施于一声佛号,虽欲起妄,力不暇及。此摄心念佛之究竟妙法。
  3.追顶念
  念佛要一心不乱,只以一句佛号,一句顶一句,一声追一声,如猛将提刀捉贼,努力直前,无少憩息。不可高声伤气,不可逼气动火,不可默努伤血,不可轻松养识,不可沉静堕昏。坐、立、行各半技小香,周而复始,均匀不断。此法或在健时一日间一做,极力追顶,猛之又猛,情识不断,物我同消,一法不立。此个光景,名为一心不乱。或于每坐念佛末后一用,或妄想汹涌时用,此法须善用,否则,容易受病。
  4.高声念
  若神志昏沉,或妄想纷起时,振作精神,高声念佛,声声快足,乃至高亢入云,别具一番境界。高声念佛能护耳根而启心灵,涤荡五阴之尘垢,观音入心,则心易专而杂念少。《业报差别经》云:高声念佛诵经有十种功德:一能排睡眠,二天魔惊怖,三声遍十方,四三途息苦,五外声不入,六令心不散,七勇猛精进,八诸佛欢喜,九三昧现前,十往生净土。又经云:大念见大佛,小念见小佛,高声念佛一法,愿常行之。
  5.金刚念
  著心气不适,或人地有碍,但动口唇,用金刚持法,不拘多少,总要字字从心里过,心忆而动于舌,舌动而后返于心。舌既有声,耳还自听,绵绵密密,历历分明,口耳相传,自他不隔,是为心念心听。心念心听,则目不妄视,鼻不妄嗅,身不妄动,一个主人翁被阿弥陀佛四字请将出来。
  6.随息念佛
  或于气静心平时,先想己身,在圆光中,默想鼻端,想出入息,每一息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声(吸气时念南无,呼气时念阿弥陀佛),方便调息,不缓不急,心息相依,随其出入,行住坐卧,皆可行之,勿令间断,纵令昏寐,含佛而寝;觉即续之,常自密持,摄心既久,息念两忘。即此身心,与虚空等,持至纯熟。心眼开通,三昧忽尔现前,得大受用。
  7.系缘念
  行往坐卧,语默动静,穿衣吃饭,一切时一切处,皆系念佛号。虽事务忙碌,内心亦不忘于佛及忆净土。譬如世人切事系心,虽经历语言,去来坐卧,种种作务,而不妨密忆,前事宛然;念佛之心,亦应如是。或若失念,数数摄还,久久成性,任运常忆。但于洁净处,恭敬时,或出声,或默念皆可。若至不洁净处(如登厕等),或不恭敬时(如睡眠洗浴等),但宜默念,不宜出声,非此时处不可念也。系缘念佛不妨碍世间法。例如,耕田、经商、造饭、洗衣、一切土木金石种种行业,悉皆可以随着工作,或默持佛号,或出声念佛,其功德相等。作工用的是手,念佛用的是心,心之于手,各司其事,日久纯熟,制心一处,相得益彰,事无不办。如黄打铁念佛往生,葛济之夫人织布念佛见佛等,足资佐证。系缘念佛即尘劳而道场,在家人尤宜著力。
  8.观字念
  当徐徐称念佛号时,随每字音声,内观字形,或观中文字形南无阿弥陀佛,或观梵文字形 Namo Amitabha,念得清清楚楚,听得清清楚楚,意根观照字形清清楚楚,声与字相应不乱,耳根与意根并摄。摄心显著,净念易成。
  9.持名与观想合修
  凡于行住坐卧时,则一心执持名号,凡于蒲团上跏趺静坐时,则心心观想佛像与净土庄严。经行疲乏则跌坐以观佛,坐久则经行以称名。如能于行住坐卧四威仪中如是循环善巧修行,必定成就往生净业。持名方法有上述诸种可资采用,跌坐观想之方略举数端。
  (1)自坐莲花想
  在念佛心中默下观想,想目前生一大莲华,不拘青黄赤白,状如车轮之大,观想华状分明,仍想自身坐在华中,须台之上,端然不动。作莲华合想,作莲华开想。当华开时,有五百色光,来照我清虚之身,无极之体,莲华化生,得未曾有。作眼目开想,见佛菩萨及国土想,即于佛前,坐听妙法,及闻一切音声,皆说所乐闻法,所闻悉与十二部经相合。
  (2)白毫观
  观想阿弥陀佛丈六金身,跌坐胜宝莲台,端正无比,两眉之间,有白毫一颗,长丈五尺,周围五寸,白如珂雪,外有八棱,右旋宛转,中则虚空,放净光明,莹净明彻,不可具说,显映金颜,分齐分明,作此想时,停心住念,坚固勿移。心内忆念白毫相光四字,愈久愈妙。《观经》云:"见眉间白毫相者,八万四千相好,自然当现。"
  (3)阿弥陀佛观
  阿弥陀佛于彼高座,威德巍巍,相好光明,一切境界无不照见,如黄金山,出于海面。其中万物,悉皆隐蔽,唯见佛光明耀显赫,有无数声闻菩萨,恭敬围绕。
  另外亦可对西方极乐世界种种依正庄严,若德风华雨,若妙香天乐,若泉池楼阁,若林树宝网,-一忆念,一境一幕,神游净域。先送心归极乐,临终定得莲华化生。
  10.临睡观念法
  修净土人,凡欲入观及临睡时,一心合掌,正面西向,若坐若立若跪,十声念阿弥陀佛、观音、势至、清净海众竟,发愿云:
  弟子某甲,现是生死凡夫,罪障深重,轮回六道,苦不可言。今遇知识,得闻弥陀名号,本愿功德,一心称念,求愿往生,愿佛慈悲不舍,哀怜摄受。弟子某甲,不识佛身相好光明,愿佛示现,令我得见,及见观音、势至、诸菩萨众,彼世界中清净庄严,光明妙相等,令我了了得见。
  发愿已,正念入观,或临睡正念而寝,不得杂语,不得杂想。或正发愿时即得见之,或睡梦中得见,但办专志,必如所愿。
  此法系善导大师所立。莲池大师云:"善导大师古称阿弥陀佛化身,今此愿文,修净土人所宜深信,慎勿以暂时无验而辄废惰,务必久远行持,必于净土,功不唐捐。"冀净业学人于每日功课后,或临睡时行之。
  上述十种念佛方法,只是以对末法众生契机实用的标准作采撷。众生根机各异,方法亦众多,如于上十种仍感不足,亦可于净宗诸典中搜寻,续藏中,有《念佛百法》一篇,详明指陈,兹不繁引。
            三、净业修持仪轨
  初学佛者,功课繁简,可依闲忙酌定,并无一定之规,兹拟通行早晚功课仪式,列举简易之一例,以作行人参考。
  1.朝暮简课念法
  每天早晨及黄昏,须洗手漱口,到佛像前(如无佛像,面西恭敬亦可),虔诚焚香,顶礼三拜,先行十念法,接念:
  南无大慈大悲本师释迦牟尼佛(一称一拜)。
  念《阿弥陀经》一卷(或《无量寿经》),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如无暇可酌量减少)。
  南无阿弥陀佛(百声、千声、万声,以个人闲忙而定)。
  南无观世音菩萨(一称一拜)。
  南无大势至菩萨(一称一拜)。
  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一称一拜)。
  回向文: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念三皈依,礼拜而退。课毕。
  晚课亦如之。
  2.专修仪规
  大抵修净业人,行住坐卧,起居饮食,俱宜西向。则机感易成,根境易熟。室中止一佛、一经、一炉、一桌、一床、一椅,不得放一多余物件。庭中亦宜扫除洁净,使经行无碍,要使此心一丝不挂,万虑俱忘,空空洞洞地,不知有身,不知有世,并不知我今日所作是修行之事,如是则与道日亲,与世日隔,可以趋向净业。
  晨起,即诵《阿弥陀经》一卷,持阿弥陀佛一千声,向佛前回向,念一心归命文(发愿文),此为一时之课。若初起,或身心未宁,日止四时,稍宁,渐增至六时,又渐增至十二时,合经十二卷、佛名一万二千声。更于回向时,礼佛百拜,此为每日常课。余工不必计数,或默或声,但摄心谛念而已。又持名之法,必要字字句句,声心相依,不杂分毫世念。久久成熟,决定得生极乐,坐宝莲华,登不退地。(此法为觉明妙行菩萨所立)
  3.克期取证
  末法众生,修诸功德,信愿不坚,废驰恒易,尤应克期,方发胜心,以成就净业。对克期念佛,净宗诸经说法不一。《阿弥陀经》云:"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无量寿经》开许十日,云:"昼夜常念,愿欲往生阿弥陀清净佛国,十日十夜乃至一日一夜,不断绝者,寿终皆得往生其国。"《鼓音王经》也定十日为期限,经云:"若持彼佛名号,坚固其心,忆念不忘,十日十夜,除舍散乱,必得见彼阿弥陀佛。"《大集经》则以四十九日为期限,经云:"若人专念一方佛,或行或坐,至七七日,现身见佛,即得往生。"《般舟三昧经》则定九十日为期限,经云:"若人自誓,九十日中,常行常立,一心系念,于三昧中,得见阿弥陀佛。"《文殊般若经》亦定九十日为期限。经云:"九十日中,端坐西向,专念于佛,即成三昧。"诸经所示期限与方法虽有不同,然冀克期求证(或证往生,或证三昧)的用意则同,兹节录古德精进佛七规式,以便遵循,而期现证。
  (1)十二时念佛规制
  凡参与共修者,均分六班,昼夜班各二时,照香轮流出班礼念,余皆静坐随闻随默念,此则静多动少,不繁不乱,而佛声不断,则妄想不生,如相呼相唤,不昏不散,动静如一,自他不二,寤寐恒常,是为第一如意妙行。饮食亦宜如法调之,务使内外一如,人我两忘,是非俱泯,而道场之安恬寂静,亦无如此之妙者。
  此法为憨山大师所立。若人少不能分为六班,或在家一人精进、昼夜各念二时,余时可放念佛机或磁带以代之,随闻随默,亦得共修之效用。
  (2)结期持名法
  结七日之期。若独自结期,可用干粮、水果等食物。炉香、灯油、蒲团、坐椅、棉衣、风帽、草纸八种为用物。此外一概不留,便可七日中不与人来往,畅然念佛。当知念佛之境,孤寂最佳,高低随宜,缓急随分,打成一片,正在此时。若四五人偶然相聚,作念佛会,务先约束而后开口,单念四字,一字一鱼,用小引磐专击陀字,不得参差错落,反致纷心。
  此法为妙空法师所立,真正打七,因缘难遇,利用休闲假日,或一人,或三五人,结期念佛,十日十夜乃至一日一夜。经云:如是"不断绝者,寿终皆得往生其国。"志欲往生的现代净业行人,应在克期念佛上用功。
  闭关念佛可随自意制订章程,亦可仿照净宗祖师大德的懿范而行。截流大师《起一心精进念佛七期规式》、王耕心居士《克期求证闭关专念十法》、印祖所订《灵岩念诵仪规》、律航法师《百日闭关念佛方法》等文献,均可作为有益的参考资料。

  (录自《净土宗教程》)

  邓杰居士提供

       打七要领──佛号清楚、稳定、有力量
      1993年1月11日(农历12月19日)第七支香
         摘自《莲风小语1993》
           惠敏法师
          西蓮淨苑出版社


  从早上到刚才,我巡视了三次。发现有一些住众法师因为上次打过佛七,很容易就能够抓住要领,进入情况。所以,第一天就来跟大家讲一讲,在这七天当中,打佛七的要领。
  我们打佛七是用称名念佛的方法,就是以称念‘阿弥陀佛’这种方法修习念佛三昧。因此,对于这整个称名念佛方法的运用一定要清楚,否则就不容易相应。
  首先大家要知道,修三昧一定要有一个对象──‘心里的对象’。这个心里的对象,它可以藉着五根来帮忙,不过,最主要的是意根里面的对象。如果对于五根与意根的配合,能够利用得很巧妙的话,就会很容易进入状况;否则,就不容易达到称名念佛这个方法的特点。
  因为从头到尾,除了止静之外,大部分的时间是靠声音,包括以佛号、佛赞或回向来作为修行的对象。像我的话,虽然因为喉咙发炎,没办法出声音,可是我会想办法使自己内心的声音,与大众的声音配合得很好。上一回佛七,我的身体状况还好,能够正常出声,所以能同时配合内心的声音,当然会比较顺;不过,这次佛七,遇到这个因缘,使我也不得不去适应这种状况。
  因此,大家在念佛的时候,要记住一个要点:你的佛号一定要从心里面出来,念得清楚、听得清楚。‘清楚’这两个字最重要。
  平时在没有修行的时候,我们内心都是‘收听’到娑婆世界的‘电台’;今天进入念佛堂,最主要就是要‘收听’极乐世界的‘电台’。所以,对于极乐世界的电台,你有没有办法听得清楚,这就是一个要点了。
  我们用收听电台来作比喻,或许比较容易了解吧!想一想,你七天里所收听到的或者是杂音很多,或者是讯号不清楚,或者迷迷糊糊的。结果,虽然是在念佛堂里,可是所收听到的还是过去那一套,都是在娑婆世界六根与六尘所相对的。在这种状况之下,你能够进入念佛三昧吗?
  因此,大家一定要记住这个要点,想办法用全部身心的力量,使它清楚。举身体为例,站着的时候,你就要‘站得很清楚’。怎么说站得清楚呢?就是说你要站得就像是一个修念佛三昧的人一样。合掌、绕佛、打坐时也是一样。从整个身体上来看,它完全就是在那个修念佛三昧的状况;内心也是要如此。
  因为只有很清楚地收听,才有办法转变你自己,乃至转变娑婆成为净土。有清楚的接收,才会有稳定的收听效果;有稳定的收听效果,才会有强而有力的力量去改变你自己。所以,从‘清楚’到‘稳定’,到发挥‘力量’,这就是修三昧的一个过程。
  我们在娑婆世界,基本上都是靠耳根与声尘来学习东西以及过生活。由于过去我们所受到的娑婆世界的薰习,很清楚、稳定,也很有力量,所以它就一直拉着我们,使我们对娑婆世界很清楚、稳定而有力量,于是我们就将这世界的一切都当真了。
  因此,对于这种声尘与耳根之间的薰习,你不要小看它。我们在念佛堂里,有很长的时间是运用这个方法,所以,你一定要与它配合才能相应。换句话说,如果你在七天当中,嘴巴都不张开的话,那是很难相应的。
  我们从整个念佛仪轨的过程,来看根尘之间的配合。譬如第一支香有‘阿弥陀经’,以后的每一支香起香时,有赞佛偈,其实,我们从这个地方开始,就要让它清楚、稳定、有力量。但是有的人会有一种错误的观念,他认为这时不是在念阿弥陀佛的佛号,心里就放松了,这就是没有抓到修三昧要领的人。修三昧时,应该心中无碍、身心柔软,并且能与整个念佛堂配合,而不是别人在念弥陀经时,他就要念阿弥陀佛;等到真正教他念佛时,他又在打妄想。
  所以从一开始,在阿弥陀经或赞佛偈这里,‘听闻’到净土教,这便是听‘闻’的智‘慧’;从‘闻’之后,再念佛时,就渐渐有‘思’的力量。那时候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这样念。
  一开始一定很难对上阿弥陀佛的电波,不过要耐心地寻找。等你念六字佛号绕佛,再坐下来时,渐渐地就会找到了。找到的时候,你感觉它清楚、稳定、有力量,心中就有法喜,身心也会轻安,这时表示你收到它的电台,已经进入很好的状况了。
  接着,我们就改念四字佛号,这时能念的我与所念的阿弥陀佛,就要渐渐打成一片,所以连皈依──‘南无’这两个字也可以不必念了。这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这时你就可以体会到,何谓‘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接着再把这个佛念送入意根,然后就进入止静的时间。在止静当中,再将佛念进一步地送入心。
  开静时,就开始起回向的心,所以,很自然地,从赞佛偈一直念到回向偈。
  这就是我们念佛堂里,‘阿弥陀佛’这个电台的节目。如果你配合得好的话,就会感到轻松愉快,七天里都能享受到西方极乐世界的滋味,乃至下香休息时,这种电台的余韵还可以继续维持。譬如用斋时、午休时、睡觉时,你都知道如何去接收它。
  所以,希望大家在第一天就发一个愿,愿自己在这七天里学会收听极乐世界的电台。如果能学到这个,回去之后就会受用不尽。这时娑婆世界的电台对你而言已经没有滋味了,何况是那些电视、电影呢?它们更是没有滋味了。
  这一点是在第一天的时候,希望大家先要想清楚的。
  今天讲到这里。
  重虚堂师兄提供

 


{返回 净土宗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念佛问答
下一篇:劝兼念观音
 人生实相与弥陀的救度(吴相)
 圆瑛大师的劝修念佛法门
 净土资粮(黄念祖)
 念佛的现实利益(宏益)
 论净土宗的四大特色(于海波)
 依止善导大师持念弥陀名号(黄念祖)
 念佛仪式
 净土与秽土,未来与当下——由《阿弥陀经》说起(印恒)
 印光大师与近代净土宗的振兴(崇恩法师)
 《观无量寿经》大意(慧净法师、净宗法师)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七九四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八集]
 边见与中道[栏目:济群法师]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一六一集[栏目:阿弥陀经疏钞讲记·净空法师]
 安居第三十四日(二):无为而至的妙有成就[栏目:慈法法师安居日授课·听课笔记]
 “做自己”要有智慧[栏目:索达吉堪布·微教言]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了义疏》序[栏目:巨赞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