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胜鬘经 解题
 
{返回 佛书解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989

经名:胜鬘经

著译者:南朝刘宋求那跋陀罗译

资料出处:佛书解题(香光版)

解题:

《胜鬘经》,全称《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又称《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经》、《胜鬘夫人师子吼经》、《师子吼方广经》、《胜鬘大方便方广经》,简称《师子吼经》,,收於《大正藏》第十二册,全一卷。南朝刘宋求那跋陀罗译。梵S/ri^ma^la^-sim!ha-na^da-su^tra,藏Lha- mo dpal phren%-gi sen%-geh!i sgra。「胜鬘」是波斯匿王,特别钟爱的女儿,由於父波斯匿王、母末利夫人的引导,闻法见佛而生信解,而得授记。本经即叙述胜鬘夫人对释尊立十大誓愿、三大愿,并自说大乘一乘法门,阐释圣諦、法身、如来藏等。全经结构分十四门,即有十四义,其内容主要阐述佛性,说法基本上与《大涅槃经》的后分一致,但著重结合心的法性。心的法性,即是心以「清净」為本质。由此本质来说心,就是「自性清净心」。本经是大乘如来藏系经典中的代表作之一,涵盖《法华》、《涅槃》、《楞伽》等经的要义,在南北朝时代,流通极广。

本经的主旨為三乘之教归於大乘之一乘,得一乘即得如来法身;眾生虽被烦恼所缠,然其本性清净无垢,与如来同等,故皆具有如来之佛性即如来藏。且以如来藏為基础,即使在生死轮迴之世界,亦有获得涅槃之可能。

本经的一乘思想,是承继法华经者,而成為大乘佛教之重点。

本经的特色乃在以在家妇人说法,故与维摩居士所说之《维摩经》,并為大乘佛教在家佛教的代表作。於天台宗所立藏、通、别、圆四教中,本经被摄於别、圆二教;而华严宗所立小乘、始、终、顿、圆等五教之中,本经被摄於终教中。

本经的要义︰1.平等义(一切眾生都可以成佛,不分出家与在家、男子与女人、老年与少年),2.究竟义(大乘佛法说平等,是要求普遍的进展、提高、扩大,而到达最究竟最圆满的的究竟平等。),3.摄受义(接受佛法、领受佛法,达到自己与佛法的合一。佛乘是究竟而又平等的,从平等到究竟,关键就在摄受正法。摄受正法,以信為初门;有信而后立大愿,修大行,这即是本经从叹佛功德到摄受正法章。)

本经十五章的内容大意分述如下:

如来真实义功德章第一

本经的缘起為波斯匿王和末利夫人受佛陀的教化,得佛法益,欲令其爱女也能见佛生信,於是派遣使者旃提罗送信予女儿,讚嘆如来的无量功德。胜鬘夫人阅信后,欢喜顶受,生希有心,说偈讚叹如来功德,并祈愿即时见佛,此念一生,佛陀即时现前,更於眾中為其授记成佛,胜鬘夫人以此称叹如来真实功德善根,当於无量阿僧祇劫天人之中為自在王,一切生处常得见佛,又復供养无量阿僧祇佛,过二万阿僧祇劫,当得作佛,号普光如来。彼佛国土,无诸恶趣、老病衰恼。彼诸眾生,纯一大乘,无量眾生诸天及人,愿生彼国。

十受章第二

主要说明胜鬘夫人於佛前发愿受持的十大受,即:

1.我从今日,乃至菩提,於所受戒,不起犯心。

2.我从今日,乃至菩提,於诸尊者,不起慢心。

3.我从今日,乃至菩提,於诸眾生,不起恚心。

4.我从今日,乃至菩提,於他身色及外眾具,不起嫉心。

5.我从今日,乃至菩提,於内外法,不起慳心。

6.我从今日,乃至菩提,不自為己,受畜财物,凡有所受,悉為成熟贫苦眾生。

7.我从今日,乃至菩提,不自為己行四摄法,為一切眾生故,以不爱染心,无厌足心、无罣碍心,摄受眾生。

8.我从今日,乃至菩提,若见孤独、幽繫、疾病,种种厄难,困苦眾生,终不暂捨,必欲安隐,以义饶益,令脱眾苦,然后乃捨

9.我从今日,乃至菩提,若见捕养眾恶律仪及诸犯戒,终不弃捨。我得力时,於彼彼处见此眾生,应折伏者而折伏之,应摄受者而摄受之。

10.我从今日,乃至菩提,摄受正法,终不忘失。

三愿章第三

胜鬘於佛前所发的三大愿,即:

1.以此善根,於一切生得正法智。

2.我得正法智已,以无厌心為眾生说。

3.我於摄受正法,捨身命财,护持正法。

摄受章第四

胜鬘承佛陀威神之力,说菩萨所有恒沙诸愿,皆入一大愿中,这一大愿也就是所谓摄受正法。摄受正法,才是真实无异的大愿。又以大云喻、大水喻、大地喻、大宝喻四种譬喻说明摄受正法是无量,得一切佛法,摄八万四千法门。而摄受正法就是菩萨以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禪定、智慧等六波罗蜜成熟眾生,建立正法。佛陀并以大力士喻、牛王喻、须弥山王喻、三喻讚嘆摄受正法大精进力,起随喜心。摄受正法的功德利益无量无边,所以菩萨应该开示眾生,使得大利;教化眾生,使得大福;建立眾生,使得大果;而大眾应当欢喜修学。

一乘章第五

主要说明三乘归於一乘。

无边圣諦章第六

分别佛陀与二乘的圣諦的差别。二乘的圣諦智,但断四住地,不能断无明住地,因此不能称為第一义智,不是究竟智,是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智。如来所圆满成就的是不思议空智,能断一切烦恼藏,就是第一义智,也就是圣諦。

如来藏章第七

以如来藏即是佛性,来说明圣諦的体性。圣諦微细难知,非思量境界,是智者自觉自证所知,一切世间所不能信。因為此圣諦即是甚深如来之藏,而如来藏是如来境界,非一切声闻、缘觉所知,故圣諦也就甚深难知。

法身章第八

明圣諦义。圣諦义分為作圣諦义与无作圣諦义二种。作圣諦,又名有量四圣諦,是声闻、缘觉二乘智境;无作圣諦,又名无量四圣諦,即是如来智境。

空义隐覆真实章第九

明理智一如。如来藏智就是如来空智,如来藏智与如来空智的理智一如,名為如来藏空智。如来藏空智有空不空二种,一為空如来藏,即如来藏从无始以来,為一切烦恼所缠缚,虽被烦恼所缠,却不因此与烦恼合而為一。二為不空如来藏,因為如来藏具有过恒河沙不可思议功德。此二空智,是二乘所不能信解,唯佛得证。

一諦章第十

明四諦归於灭諦,灭諦是第一义。谓苦、集、灭、道四圣諦中,唯有灭諦是离有為相,是常住法,其餘三諦入有為相,悉是无常,是虚妄法,非第一义諦。

一依章第十一

明苦灭諦离有為相,是常,非虚妄法,是第一义。

颠倒真实章第十二

灭諦不是一切眾生心识所缘,也不是一切罗汉辟支佛的智慧境界。佛陀说四依,是世间法,是随顺四预流支而说四依,实则只有一依,这一依就是灭諦,是诸法的止住处,於一切依中,此是最上第一义依,不可思议。

自性清净章第十三

生死二法依如来藏,非如来藏有生有死。如来藏是法界藏、法身藏、出世间上上藏,自性清净藏。此自性清净的如来藏,本是清净的,而被客尘烦恼所污染。也就是净心与客尘是同时并存的,但两者性质不同,又是分离的,这是不思议如来境界,不是凡夫、声闻、缘觉所能了知的。

真子章第十四

谓随顺法智是由施设根意解境界、业报、阿罗汉眼、心自在乐及禪乐、阿罗汉及辟支佛和大力菩萨圣自在神通等五种观察成就而得,此即就是入大乘道因。  又有自成就甚深法智者、成就随顺法智者、於诸深法不自了知,仰推世尊者等三种人对於甚深的法义,能得离自毁伤、生大功德、入大乘道三种利益。

胜鬘章第十五

佛陀讚叹胜鬘於甚深法方便守护,降伏非法,善得其宜,胜鬘以法传化流通:胜鬘向友称王称叹大乘,友称王及举国人民皆向大乘。最后佛陀付嘱阿难及帝释广為流通。

本经梵文原典已散佚,唯於「宝性论」、「大乘集菩萨学论」可提供片段之梵文。本经汉文译本有三种︰(1)《胜鬘经》一卷,北凉‧曇无讖译,久已失传。(2)《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一卷,刘宋‧求那跋陀罗译。收在《大正藏》第十二册,此译有二事胜,一者文字简当,二者译人学有师承。盖求那传译诸经,先后有序,皆出於一系统也。為歷代学者讲说、著述所据而受到重视。(3)《胜鬘夫人会》一卷,唐‧菩提流志译,编入《大宝积经》第四十八会,译文较明畅,但精要处时失原意。藏文译本现存一种,二卷,胜友、善帝觉、智军合译,也编入《大宝积经》裡。

本经之註疏有《胜鬘经疏》一卷(北魏‧昭法师)、《胜鬘义记》一卷(作者不详)、《胜鬘经述记》二卷(唐‧窥基说,义令记)、《胜鬘义记》上卷;下卷缺(隋‧慧远撰)、《胜鬘经义疏》一卷(日本‧圣德太子撰)、《胜鬘经疏义私钞》六卷(日本、圣德太子义疏,唐.明空私钞)、《胜鬘经讲记》(民国.印顺导师讲,演培、续明记)等。

(香光尼眾佛学院图书馆整理)


{返回 佛书解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解题
下一篇:佛遗教经 解题
 大般涅槃经 解题
 阿毗达磨俱舍论 解题
 杂阿含经 解题
 大日经 解题
 大念处经 解题
 金刚经 解题
 妙慧童女经 解题
 六方礼经 解题
 圆觉经 解题
 观无量寿经 解题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六0集[栏目: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师]
 《楞严大义》修道之八[栏目:达照法师]
 真假僧人如何识别[栏目:宗舜法师]
 本来面目[栏目:传灯法语·乘宗法师]
 开心的古施主和不开心的胡施主[栏目:戒嗔的白粥馆]
 温情,还在[栏目:禅门一念·传灯法师]
 人间佛教的蓝图-下(星云法师)[栏目:人间佛教]
 孔雀王与国王[栏目:宽运法师]
 改正缺点[栏目:无常的真理·迷悟之间]
 信、念、学、用、做、成[栏目:仁焕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