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农禅并重(王建光)
 
{返回 禅宗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643

农禅并重

王建光

        把修行和农业劳动结合起来,“默耕田地,力锄葛藤”,“泥泥水水一年农”,不仅能砥励心志,也是中国文化中的耕读传统在禅林中的体现。

        早在道信和弘忍时,禅徒不仅通过劳动达到自给,同时也视运水搬柴无非佛事,舂米作饭正好参求,做到农禅并重。在一些禅宗灯录中,诸如“看田回,上堂”或“师一日与僧观稻次”之类的话经常见到。
 
        农业生产和禅林经济在禅师的心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故而有禅师说“大众尽心为常住开田,山僧尽心为大众说禅”。也有那种闻知收入“四五百石麦,二三千石稻”而欣喜万分的禅师。一些禅师在耕作之余,还写出诗文表达自己边农边禅、丰衣足食、自得其乐的心情:“掘地倦来眠一觉,锄头当枕胜珊瑚……开畬垦地闲消遣,佛法身心半点无,萝葡收来烂熟蒸,晒干香软胜黄精。”

        相反,对于那种不谙农事的寺主,长老则严加斥责,如:
 
        祖问佛鉴:“舒州熟否?”对曰:“熟。”
        祖曰:“太平熟否?”对曰:“熟。”
        祖曰:“诸庄共收稻多少?”佛鉴筹虑间。祖正色厉声曰:“汝滥为一寺之主,事无巨细悉要究心。常住岁计,一众所系,汝犹罔知。……汝不思常住物重如山乎?”

        禅者并不是仅仅把劳动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更是作为触类见道、直指本心的修行方式,实质上即是从劳动中悟修行,以修行促劳动。《祖堂集》、《景德传灯录》、《五灯会元》等典籍不仅写出了禅者田园生活的艰辛、纯朴和快乐,还记载了禅者斗禅谈玄之精彩,表现了他们从现实的劳动中悟到的禅修真谛。如唐朝布袋和尚著名的一偈:“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正因为禅宗师徒把禅修与劳动相结合,所以禅门中也才流传着如“沩山摘茶”和“庐陵米价”等与劳动有关的“公案”或“话头”。
 
        在禅门中,还有为数不少的规模很小的寺庙,其农业生产事实上即是个体生产。禅僧过着“刀耕火种就岩缚屋,一榻萧然”的生活。满足的是“疏泉垦荒为田以自给,舂炊樵汲皆躬为之”和“春垦半亩畦,秋收一担粟”。当然,若遇自然灾害,他们的生活可能比个体农民更为简单清苦,甚至其农业经济就会破产。如下诗所言:“去年河伯大为灾,青秧荡尽田如海,蝗虫继起势遮天,掠地伤苗数千里。……更加春雪大如拳,半月霏霏不肯止。……檀那(即施主)不至将谁倚,铁板虽挂旧堂前,托钵空回烹白水,僧徒鸟散无可栖。”


{返回 禅宗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究竟什么是禅
下一篇:行脚禅参大自然(陈章波)
 禅门清规的形成发展与禅宗的历史命脉(韩凤鸣)
 生活的艺术——生活禅的妙用(贤空法师)
 参禅的先决条件(虚云和尚)
 禅宗常用术语解读(远尘)
 禅宗农业的形成与发展(王建光)
 南宗禅的解脱之路(韩凤鸣)
 公案——禅的象征式语言
 赵州吃茶记(王雷泉)
 欣赏禅诗 须了禅境(刘寿南)
 禅宗公案的人生哲理(思齐)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不要轻视捐血、捐器官的功德...捐血要怎么回向?别担心,华严经里连回向文都帮你准备好了[栏目:华严文集]
 2010年10月17日景州开福寺万佛忏法语[栏目:延参法师文集]
 佛诞月开示——「行」的重要性[栏目:狮吼音·开示集]
 藏传净土法 第三十四课[栏目:藏传净土法学习讲记]
 352.了庵智悟禅师悟道因缘[栏目: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
 具备什么资格才可以给人灌顶?[栏目:藏传佛教疑问解答300题]
 往生有分 第二集 月是故乡明––上妙下莲老和尚佛学讲座剪影[栏目:妙莲法师]
 蒲团上的体验[栏目:生命的密码·迷悟之间]
 金刚经说什么 第十七品 究竟无我分[栏目:南怀瑾居士]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七七二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八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