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心斋
 
{返回 白云禅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431

心斋

  仲尼云:「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心,在佛教的法度中,乃是一种大小乘急望处理停当的主题;所谓「道」之修养,建立于「心」的作用,变化,反应等诸般事理之上,否则,是说无道可修!

  色,受,想,行,识五蕴之作用,变化,反应等诸相,其内涵若邪,若左,若烦,若杂,几乎尽皆魔境;动辄不能自己,极至丧身失命,何以故?犹赵州八十尚且行脚,只为「心中有物在」,倘若心中无物,我想谂禅师早已捧草鞋安于禅床之内角了!

  因此,佛法中以五蕴教人,标「皆空」之旨,撷作用,变化,反应于识性之中,无执着,无得失,衷实犹虚,确然自在,见取「法尔如是」,立大体大用;则于色识异同,为色之主宰,立究竟色境,进而色即是空,空不异色,住色之解脱地!即受、想、行、识,悉皆如是。仲尼谓道以「虚」,犹如老子之谓「无」,较佛陀之「究竟解脱」,其境界深度,相差甚巨且远;盖仲尼与老子谓道,于事理未能彻底解决,而得圆满功德之结果,仅只「心斋」而已。或问:「何谓心斋」?庄子人间世笃,仲尼曰:若一志,无听止于耳,而听之于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返回 白云禅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六力说
下一篇:四大种性
 自我的价值观
 修养即是调适
 知识与修养
 事相与意境
 尊重就是信任
 没有自我
 如何觉悟自我
 信仰的选择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三学之识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随喜赞叹福无边[栏目:禅林衲子心]
 正授行法的两个基础[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禅法]
 题诸圣众之三[栏目:佛教楹联集]
 二一 旃陀罗女天宫[栏目:天宫事经 二 兹他拉他园品]
 晚刹车不如早刹车——开愿法师与一位曾经杀蛇贩蛇的同修的对话[栏目:开愿法师答疑]
 慈航普渡·拔苦予乐 第四篇 感应事迹举例 十、退回原处(除贪毒)[栏目:慈航普渡·宽运法师]
 用不正当的手段[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九]
 生命的美容[栏目:济群法师]
 施舍心是福德的根本[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2年]
 感动世界[栏目:索达吉堪布·微教言]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