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元音老人文集菁华录 第三章 见道 8 圣位堕,当今讳
 
{返回 元音老人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5821
8、圣位堕,当今讳
 
说一个佛字,已经污染了,因为它是一法不立、一丝不挂的。哪有佛菩萨的名字?所以在禅堂内道个佛字,要挑三担水打扫禅堂。说一个禅字也就为禅所缚,本来面目清虚廓彻、无得无失,哪有这些闲名。你如有所得,有个禅在,那你该满脸惭惶才是。为什么?因为你还没有真正空净,还有一物当前,不能与道相应。真正到家的人镇日如痴如呆,没有佛、没有禅、连个没有也没有,只是饥来吃饭困来眠。如果还有一个佛、禅在,就必须把它打扫干净,方为绝学无为闲道人。佛既不可得,禅也无有,还有什么过去、现在、未来与东方、南方、西方、北方?真正彻悟空净了,时间与空间皆是虚语当我们打开本来之际,身心世界都没有,只是一片虚明,没有色相,没有相对的二者,有谁认识谁?譬如我们二人相对有认识不认识之别,现在只是一个绝对真心,没有识别的对象,所以说“不识”。这个“不识”有如千钧之重,如会得,则当下悟去;如轻率地只当认识不认识会,则磋过了也。或者有人说:“认识对呀,认识就是认识佛性呀!”不对!正当打开时是不能起念的!那时能所双亡,什么都没有,若起一认识之念,则被它影子所惑,失去开悟的良机。况且本性既无相,也无声,又认个什么?再进一步说,彻悟的人,空却一切,心无所住,见犹不见,如有所重,着在性上,即成窠臼。宗下谓之圣堕,便不为见性的人了。
 
真到不疑之地,明即是心、见即是性,何用再说明心见性;觅“迷”尚不可得,哪里还有“悟”的概念呢?
 
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为使众生开、示、悟、入佛的知见,也就是为了使大家明心见性,明悟自心本具的真如佛性。“佛未出世”是指尚未明心见性,“佛出世后”是指明心见性之后。灵云答这两问都举起拂子,干净剿绝,以示“悟”与“不悟”不二,烘托出天真佛性在悟不增、在迷不减。扫掉了明心见性、开悟、成道等等概念上的粘着,一法不立、一丝不挂。只有如此透彻,才算得上真正明心见性。这僧却不能当下契入,无疑是粘滞在开悟、成道等概念里,不能透脱。他又跑回来了,又回到雪峰这里。雪峰说:“返太速乎?”你回来得也太快了!这到底是为了什么呀?这僧说:“某甲到彼,问佛法不契,乃回。”雪峰问他:“汝问什么事?”这僧便将灵云怎么怎么举拂子的事说了一遍。雪峰明白了这僧的落处,对他说:“汝问,我为汝道。”僧便问:“佛未出世时如何?”雪峰举起拂子。僧又问:“出世后如何?”雪峰放下拂子。有人说,雪峰答得好,举起拂子表示执着事物不放,放下拂子表示一切都能放下。这理论听来也不错,却和这僧犯的是同一种毛病。什么叫“放下”?没有东西可放,才是真正的放下,才算透脱。还有东西可放,分明没有透脱,不算真正放下!雪峰一举一放,正挠到这僧的痒处,这僧若能当下悟去,若能像玄沙那样说一句“老和尚脚跟未点地在”,便可潇洒自在去也!
 
摘自《碧岩录》讲座
 
“但能不触当今讳,也胜前朝断舌才。”这句讲得更好。什么叫讳?人起名字有避讳,比如皇帝的名字有个“正”,那么你们的名字就不能用这个“正”字,要避讳的,不能跟皇帝的名字一样。
 
另如你们的父亲,你们爷爷名字当中有“明”,那你的名字就不能用“明”,要避讳一下,不好和长辈同名。“不触当今”,当今就是皇帝也,这是比仿我们的佛性,意即时时地不触犯它。比如我的拳头,说是拳头就触犯它,它是拳头,你不称它为拳头,就违背它。触犯它不对,违背它也不对。所谓不能触犯,就是说真的用功夫,用到识得自己的佛性了,也不能时时念叨:这是我的佛性。住在佛性上,也是不行的。即使功夫做到觉也没有了,也不要住在上面。是故曰:有觉有照,还是生死,不得解脱;住于圣境,亦是有为,不得究竟。凡夫固是无觉无照,整日昏昏噩噩,如做梦相似。老子曾说过:“世人察察,唯我昏昏。”世上人都是昏昏沉沉的,怎么说察察呢?所谓察察者,是耍聪明图名利;而老子所谓昏昏者,是功夫用到究竟处,大智若愚,丝毫无住了。所以做功夫,既要认识本性,又不要住在上面,以为有所得,即“不触当今”也。
 
《圆觉经》云:“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之,于无了知,不辨真实。”功夫至此,方为究竟。是故到最后,连佛也不可得。不可得,不是不成佛,而是正成佛。因佛亦假名,无一丝可得。你假若有个佛可成,就是还没有成佛。正如前面公案讲的洞山禅师的师父所说:我若闻无情说法,我就齐于诸圣了。与诸圣一齐,就是我心中有个佛了,有个佛就不是真佛了。所以,见与佛齐,亦有佛地障。因此,要你连佛的知见也没有,都光净了,才是真净,故云“但能不触当今讳,也胜前朝断舌才”。
 
摘自《恒河大手印》

{返回 元音老人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元音老人文集菁华录 第三章 见道 9 向上一路
下一篇:元音老人文集菁华录 第三章 见道 7 莫以神通恒量
 元音老人文集菁华录 第九章 其他 9 旷达自在
 禅净密互融互通的修法
 法身、报身、化身
 大手印浅释 第三讲 大手印之定 五、修习“不修之大修”
 恒河大手印 (第十五讲)
 元音老人文集菁华录 第三章 见道 5 不可错认识神
 大手印浅释 第一讲 大手印三要释义 二、法尔正见
 大手印浅释 第四讲 大手印之行 六、无功用行
 恒河大手印 (第十三讲)
 元音老人文集菁华录 第一章 心中心法 10 法法圆摄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嚂”字和阿弥陀佛[栏目:首愚法师]
 03-021心灵启示录[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3年]
 修去过多欲望 我们才能拥有宁静和愉悦[栏目:花开花落·妙语禅机]
 第八章 密教的法器 (金刚盘)[栏目:佛教的法器]
 7.如何学道修行[栏目:星云法语·成功人生]
 禅定成片才算功夫[栏目:万行法师]
 沈家桢自述学佛经过[栏目:入佛因缘]
 什么是示现本尊和智慧本尊?[栏目:生西法师问答]
 助念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助念?哪些人需要助念?[栏目:临终助念问答·净空法师]
 甘露珠蔓·菩提道次第禅修手册 11.六道个别苦况[栏目:甘露珠蔓·菩提道次第禅修手册]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