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戒律的意义
 
{返回 戒律学研究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590

戒律的意义

作者:二埋

  戒律是佛教僧团中的纪律,它的主要作用在于禁止恶行与保护善行。
 
  梵语“毗尼”“毗奈耶”,意译为律。梵语又叫“尸罗”,意译为“戒”。律中详细地说明了僧伽怎样就是犯罪;怎样就不是犯罪,以及怎样教育和惩罚的规定。佛教徒必须严格地警策自己的身,语、意,使它离恶修善。梵语又叫“波罗提木叉”译作“别解脱”,或译为“处处解脱”;是依照戒的规定,调伏自己的身、语、意于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处地离恶修善。
 
  最初世尊在菩提树下证得大觉后,到鹿野苑去,时有五人归依佛法,随佛出家,于是就有了僧团。以后,世尊到各地游行说法,弟子数目渐次增加起来;到了舍利弗、目犍连出家的时候,僧团中已有千二百五十人以上的佛弟子了。世尊成道后五十年中不断地说法,就有更多更多随佛出家的弟子。待世尊灭后,佛教僧团益行增大。
 
  本来,佛教是以世尊所说的道理为所归依;世尊所说的道理是求得“解脱”的照路明灯。但是随着依据教理修行的进步,就感觉到在以爱欲和私有财产为基础的家庭生活中难以达到修行的目的;在信徒中具有迫切要求出离家庭生活的人,而转到以世尊为中心共同过着集体生活,这样的团体,叫做僧伽,它的目的是互相策励,专精修道。
 
  在世尊灭后,僧伽有责任护持教法使之传续于后世;为了要使世人对于僧伽信仰和尊敬,为了要保持教团和合团结的精神,于是弟子们把佛制定的规戒结集成为“律藏”。但是后来一般人所注意的只是比丘的二百多戒和比丘尼的三百多戒的条文,却少注意到维持僧伽更主要的那些“犍度”——作持戒。
 
  如上所说,戒律本是禁止的意思。然而仔细地去了解戒律,并不是全部都是禁止的事。律藏的后半部(犍度部)就不单单是禁止的条文,而是叙述教团制度的规定与行事。
 
  试看律藏的前半部,多有“比丘……勿”之语;后半部则说“比丘……听”之语。古人对于戒学,把前者称为“止持戒”,或者“止诸恶门”;把后者称为“作持戒”,或者“作诸善门”。
 
  戒律的目的是离去恶生活,达到修道的目的——解脱。因此,禁止的条文,在表面上看似是消极的,实际上还有着积极的意义。所以“止持”戒,“作持”戒,是戒律的一体两面。
 
  修行佛道,主要是受持戒律,远离罪过,使“身”清净;修习禅定,获得智慧,使“心”清净。故戒定慧三学,是佛教修行的三大纲目,戒律为三学之一,在佛陀全部教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没有严肃的戒律生活,也就得不到真实禅定,因而也更得不到真实的智慧。所以,戒律,是求解脱者所必然要践行的。


{返回 戒律学研究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论原始戒律与中国清规的联系(果法)
下一篇:试论《坛经》的自由观与戒律观之间关系(沈庭)
 农禅方式与佛教戒律(邱环)
 从科学中省思佛陀的戒律(李正中)
 略论佛教戒律的重要性(释圣行)
 戒律与佛教未来
 持戒的功德(虚云)
 戒律的传承与弘扬(净慧法师)
 佛教戒律应注重创新的管理(清远法师)
 戒律的传流
 浅谈戒律与法律(释悟性)
 戒律与生活(释恒强)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戒律的传承与弘扬(净慧法师)[栏目:戒律学研究]
 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 第九章 次问答造色法[栏目:慧远大师作品解读]
 建立信仰并学菩萨[栏目:惟贤法师]
 在家应如何修行?[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放生与治病原理[栏目:放生病愈]
 永嘉证道歌·止观颂 二 奢摩他颂[栏目:禅门修证指要]
 Model Subject No.84[栏目:Shunryu Suzuki]
 杂宝藏经白话 贫女以氎施须达生天缘第五十[栏目:杂宝藏经白话]
 让大地自由呼吸[栏目:开悟·证严法师的生活禅心]
 戒律与佛教命脉——《标宗显德篇》解读 第二章 引文显德 第二节 违戒法灭[栏目:戒律与佛教命脉]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