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禅旅之路
 
{返回 本性法师·禅思录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412
禅旅之路

文/释本性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

  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

  佛教,有史以来,诸佛菩萨,历代高僧,为法忘躯,天南地北,天涯海角,禅旅之路,无限延伸。

  释迦佛陀,弘法一生,其足迹遍布五印。佛陀十大弟子,各弘一方,四海为居,居无定所。

  东晋法显,岁已六十,携老死之友,南下求法,凡14年,有《佛国记》等存世,被鲁迅先生称为“民族的脊梁”。

  大唐玄奘,西行取经,八难九苦,种种遭遇,但宁进西天一步死,不退东土一步生,于古印度,被号大乘天,遗世《大唐西域记》等。

  唐之鉴真,为弘法东瀛,屡闯东海。此间,人已老,体已衰,目已盲。人劝:可以休矣。但他,决不放弃,于第七渡,终成。建唐招提寺等于日本奈良,至今尚存。

  这是佛教传统!

  这更是佛家精神!

  故此,中华禅僧,才被称为:云水僧、行脚僧、修行人、行者。

  为此,中国禅集大成者慧能大师的同修——

  永嘉禅师才说: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

  这里,禅,不仅仅体现在坐,更体现在行,把行亦禅放在了坐亦禅之前。且此行亦禅,尚令修行人体安然——安心啊。

  宋·张无尽有偈:赵州八十犹行脚,只为心头未了然;及至归来无一事,始知空费草鞋钱。

  赵州禅师,佛教开悟的高僧啊。八十岁了,还去行脚,修禅旅,作行禅,为何?因为,心头未了然,心头还有疑惑,还有未明白的,还有没破的执,还有未看破的。但是,赵州禅师通过行脚又行脚后,便了然了,便无一事了。

  你看,禅旅,行禅,还可使行者开悟啊。

  本人经常提一个概念:禅旅,行禅,就是基于以上观点。

  从某个角度说,禅行比禅坐更适宜现代人的修炼。

  为什么?现代社会,物欲横流,人心浮躁,思想无主,信仰无依。为此,现代人,你让他坐,他就难受,他就烦恼。现代人,他坐不住了。他们,需行、要行、宜行、喜行。教内的朝圣热,教外的旅游热,也侧面或间接地说明了这一点。

  比丘本性,为僧已近三十载,但是,还如八十的赵州禅师——心未安然、心未了然。为此,时常于禅旅、行禅之中。其时,一论语,一坛经,身在路上,心在书中,身在路上,心在禅中。志朝五洲之圣,志行四海之旅,芒鞋丈量山河,地球收入钵中。

  曾作拙诗一首,以题禅旅路上的自画像:

  一钵千家饭,孤僧万里行。行脚在,混沌朦胧的婆娑世界,我缘已定!

  那万里长空,烟云千重。那禅心如盾,袈裟如风。还有那,清晰分明的行者脚印,由你读懂!

  文章总有结句的时候,但旅行没有终点。

  愿诸志同道合者,眼见此文如心在禅旅。


{返回 本性法师·禅思录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不如吃茶去
下一篇:停一下 慢一点
 得与失
 死亡体验与思考
 没有信仰,还信什么?
 危机四伏的人类现代文明
 禅茶一味
 不妄语戒与诚信
 古城的石头路
 佛陀十大弟子给我们的启示
 行禅与行脚
 福州开元寺的“三免”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一、别了,印度(1)[栏目:盛噶仁波切自传]
 一心一意[栏目:永海法师]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八四二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九集]
 点亮菩提之灯(德法)[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坚固信力[栏目: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怎样将逆境转为道用?[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金刚经》系列开示 40[栏目:常福法师]
 智慧与解脱《维摩诘经》释论 第十六章 法供养品[栏目:妙华法师]
 胜败两舍[栏目:明法尊者]
 佛教对于将来人类之任务、种性[栏目:太虚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