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清自己是孩子怎样的参照系
孙:我有一个感觉,对孩子教育亦步亦趋的,都是自己放不下的。之所以逼孩子学这学那,就是看到别的孩子在学,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而您对孩子持放羊式教育,他们不跟您学音乐,您也不介意。但中国有句话叫:“有其父必有其子”,父母的作为最终还是会影响孩子。所以我觉得逼孩子学这学那的家长,不妨自己投入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孩子会受到影响的。
林:所有父母教育孩子,自己都是最重要的参照系,但这个参照系就像艺术家创作一样,有时是反映现实,有时是补足现实,所以往往是两极化存在。要么是向你看齐,要么绝不做你这样子。到底哪一种,父母态度非常重要。许多时候,当你极想给孩子立个榜样时,就不自然,自己紧张,孩子也跟着紧张,最后干脆就逃避:“父母太累,还是不去做他们这样子的好。”我习禅礼佛,如果也逼着雨庵、见庵天天坐禅诵经,搞不好他们会变成坚定的基督徒都难说。我不逼他们,也许哪一天他们也跟着坐了,拜了,还坐拜得很自然。总之,缘起既如此复杂,我们就只能谦卑对应。极致地讲,连“有其父必有其子”的想法都不该产生,和孩子的关系才更自然,像个朋友,我和孩子之间就是这样。更何况所谓成就感本是自我的一种感受,你认为的成就不见得是他想要的,非逼着他照你想来的,他肯定不快乐。
孙:以父母做孩子的参照系,我还有个观察,觉得知识分子家庭出来的孩子反差最大。要么和父母一致,身上是浓浓的知识分子气息。另一种就是叛逆。他可能一样文化都不缺,但对文化的态度就是有些痞。
林:因为知识分子主体性强,要求就比一般人多而幽微。孩子走到父母另一面,也特别容易理解,如果父母杰出,他更不愿被父母罩着,总想活出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