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了解佛教的四个真理
 
{返回 雪漠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078

了解佛教的四个真理

正因为明白了一切都是虚幻的,执著也渐渐少了,慢慢地明白了息灭烦恼的办法。这就是苦集灭道“四谛”。

“谛”的意思是真实不虚、如来亲证过的真理。佛成道后,在鹿野苑为五贤者始说此法,这是佛初转*轮时宣说的真理。《法华经-譬喻品》:“佛昔于波罗柰,初转四谛*轮。”《涅槃经》卷十四中说:“昔我与汝愚无智慧,不能如实见四真谛,是故流转,久处生死,没大苦海,若能见四谛,则得断生死”。

苦谛是苦的原因是三界轮回生死逼恼,一切有为法都是苦的,故佛经中认为众生有无量的苦。佛经中常说的苦有三苦和八苦。三苦之中,一是苦苦,由逆缘引起热恼,正受苦时,从苦生苦,故名苦苦;二是坏苦,即使有了顺缘,那世间诸多安乐也会分离朽坏,由此引起的热恼之苦叫“坏苦”;三是行苦,因为人会生老病死,世间万物都在刹那变化而不能把握,由此无常而生的苦恼,便是行苦。八苦即: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和五盛阴苦。外有寒热饥渴等逼恼之身苦,内有烦恼之心苦,所有诸苦皆归苦谛所摄。

集谛明析苦的原因,集是积聚二十五有苦果之因。一切众生从无始以来,由贪瞋痴等烦恼,造积善恶业因,才感招了三界生死等苦果。

灭谛又名“尽谛”,只有灭二十五有,寂灭涅槃,消尽三界结业烦恼,才能永无生死患累。

道谛的“道”便是由修戒定慧通向涅槃之道,共有三十七菩提助道品法:四念处、四正断,或四正勤、四神足,或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或七菩提分、八圣道、八正道。

四谛有两重因果,集是因,苦为果,由苦集二谛成为世间生死因果;道是因,灭是果,灭道二谛为出世因果。由于我们造积有漏业因而感招了有漏的苦果,若是我们由修有漏道因而证灭谛则会达到涅槃寂静。《涅槃经》卷十二云:“有漏果者则名苦,有漏因者则名为集,无漏果者名为灭,无漏因者则名为道。”

四谛是佛教的基本教义,是佛教大小乘各宗共修、必修之法。佛说四谛是要众生了知四谛的真理,断烦恼证涅槃。

大手印是佛教中超越的智慧,它不是空中楼阁。它其实融合了小乘、大乘和密乘的所有智慧。在香巴噶举奶格五金法的修炼中,提倡“外修身闻戒,内修菩提心,密修金刚禅”。任何不注意实际行履的所谓超越皆是空中楼阁。

各种因缘聚合无常是苦的原因,产生热恼痛苦便是苦。发现“苦”,观出生命中间的苦、痛苦,一切都是苦。

当我们发现各种事情都是因缘聚合而成,就体会到“集”;当发现了“集”时,就自然明白了如何息灭烦恼,而进入“灭道”;而“灭”的过程就是修道。用正确的修道方式是可以息灭诸苦的。

“修道如行路,慧体伴吾行。”行道就好像走路,但是在走路的同时要有智慧陪伴,就像你得一直记得自己要到哪里去。走着走着,暖法就出现了。

等到暖法也修到圆满的时候,修行就上升了,会出现顶法。


{返回 雪漠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喜乐的产生
下一篇:登上智慧山顶
 世间法的最高境界
 永远要把眼前的事情做好
 悟者:笑看幻戏的局外人
 妄心是真心的同胞兄弟
 难言的悟境
 清净三业
 世界是个巨大的梦幻
 行为是心灵的明镜
 人生最大的价值是奉献
 不是解决问题,而是没有问题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大圆满前行 第三章 起修 第三节 2 祈请生起正知与正念[栏目:大圆满前行·普贤上师言教集释义]
 包容的智慧[栏目:心静自然禅]
 无门直指 第十九节 眼见[栏目:程叔彪居士]
 我们活在哪里[栏目:人生智慧·济群法师]
 大觉国师义天的天台思想收容和展开(李起云)[栏目:天台宗文集]
 蜀葵花[栏目:和佛陀一起云游四季·释见介]
 第一方便,无上了义,最极圆顿。[栏目:张秉全居士]
 佛经概说 四、百喻经 5 医与王女药令卒长大喻[栏目:佛经概说·白话文]
 接近上师[栏目:宗萨钦哲仁波切]
 落实信仰,将生命圆满于当下(如性法师)[栏目:其它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