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真心帮助你更好地面对世界?
 
{返回 雪漠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472

真心帮助你更好地面对世界?

一物长灵明,涵盖乾与坤。

诸法皆空处,不昧灵知明。

一物,代指本元心。灵者,灵动无碍。明者,光明朗然。“一物长灵明”是说本元心永远是那么灵明。乾坤万法都体现在心性里面。如果没有心性,天地也罢,万物也罢,对于你,究竟有啥意义呢?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有了心性,你就能够凭借它来处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事情,做出最为恰当的选择,或者凭借它来将你亲历、耳闻的事情看得更为透彻,这叫做心性生起妙用。心性会对境,即针对不同的事情、情况生起无穷无尽的妙用,你的一言一行,都将体现出心性的妙用。你会发现自己变得更加淡定,更加清醒了,对许多事情都不那么在乎,但对自己笃定的方向又愈加坚定了,也不再缺乏安全感或患得患失。你将会发现,自己不再生活在外部世界的奴役和迫害之下,即便仍有一些顺从,也是出于慈悲、智慧或方便。总之,你的心情变好了。不过,这种改变不是发生在明白心性之后,明白心性的同时,你的心情、你对世界的认知和处世态度就自然会发生改变。

真心的妙用,超越了逻辑与思维。在认知了真心之后警觉的存在是非常必要的,这不是说你应该时时刻刻都生活在一种神经高度紧绷的状态之下,而是说,你应该保持一种清醒而非散漫的状态,时刻关注自己内心的所有细微变化,关注自己的念头和情绪,不要被外部世界所触发的种种念头左右你的心灵。警觉有助于捕捉心灵给你的每一个讯息,更好地了解自己,也更好地面对世界。

“诸法皆空处,不昧灵知明。”诸法皆空时,能所俱空时。“能”代表你的心,“所”代表外部世界。也就是说,世上的一切都归于空性,不仅你的心念是虚幻的,整个外部世界也是时刻变化,因而是虚幻的。但注意,必须“诸法皆空处,不昧灵知明”。这意味着,你明白了这个世界和自己心灵的如梦如幻,但不能因此什么也不管,什么也不做,不能堕入顽空。明空智慧的“明”就是指这个,这就是真心的妙用。

《了凡四训》中的主角袁了凡,因为早年遇到高人得知自己一生的命运,一度堕入一种看似随缘实际上只是顽空无记的状态。这种状态类似于虚无主义,他不思恶也不思善,仅仅随着世事浮沉,像一只被抛入大海的小船,没有划桨的人,被滔天巨浪裹挟着,它不期待什么,甚至不期待到达某个地方,而仅仅在等着一场所谓命定的风暴,把自己带向下一个轮回。这是一种非常无知的状态,他虽然也无求,但这是一种无知的无求,是一种面对命运时的奴性。

我们说欲望是魔鬼,欲望是一切痛苦的根源,但并不是说人必须没有追求。没有追求,不思考活着的意义而只有活的过程的人,跟动物没有什么区别,他的人生只是为了走向死亡,这是一种极度消极的态度。袁了凡在明白了自己正走向另一个误区的时候,也改变了自己的做法,他做了许多善行,于是命运的轨迹也在他的行善当中不知不觉地改变了。

所以说,了知世界的无常,不是为了让你走向堕落或陷入无记,而是为了让你拥有一种更为积极和健康的态度,让自己成为心灵的主人,去正确面对和珍惜自己的人生。在短暂的一生中,在你可以控制的这一辈子里面,去实现一些你真正想要、也应该去实现的价值。


{返回 雪漠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不管你明不明白,真心都在那里
下一篇:真心不是无情的镜子
 止观双运,才能对治习气
 让善行改变你的心灵
 浅谈“根本上师与三昧耶誓约”
 让妄念如风
 痛说张万雄之死
 不要执著,但要精进
 顺其自然,等待觉悟
 打碎自己就是超越
 对岸的恶犬
 走出迷雾,活出人的价值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五百罗汉 146、善住尊者[栏目:五百罗汉]
 看经有哪三种目的和三种方法?[栏目:印光法师·问答汇编]
 弘扬人乘佛教的原因[栏目:圣开法师]
 一句佛号能往生到净土吗[栏目:怡僧法师]
 三乘佛法心要·金刚乘·四加行[栏目:创古仁波切]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九章 洪州宗的平常心是道说 第二节 清净本心与见闻觉知[栏目: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为什么会有孤魂野鬼出没?[栏目:体恒法师·问答集锦]
 第十一章 律宗佛教[栏目:中国佛教传统宗系提要]
 【法】第二篇 戒德 1.五戒[栏目:约翰·布列特文集]
 鬼道之苦[栏目:海涛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