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无死的金刚心 第17章 安住于当下
 
{返回 无死的金刚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470
第17章:安住于当下(6)
 
司卡史德说,概而括之,止是修定。止能使我们觉悟自心的究竟本性。扎实的止,是任何修炼的基础。修止的成功能使你圆满任何一个法门。有了坚固的定力,你才能进入观的境界,才能领受大手印心要,才能证入大手印之果。观是修慧。经过止的修习,我们就能了悟到一切现象不生不灭的本性,此即为观。要知道,世上万物,以及每个人所执持的“我”,其本质都是空性。众生却执幻为实认假成真。因为最大的无明即是我执,从无始以来,众生执著“我”的存在,便产生了执著,五毒习气,由此而生。如法地观,行者就会发现“我”并不存在,它不在身外,不在身内,不在细胞,不在幻想,“我”只是诸种因缘的聚合,自性本空,了无一物。法我亦然,诸法因缘而生,诸法因缘而灭。
 
司卡史德说,以自心直观自心的境界是超越一切的,能安止于这样的境界,即为“观”,亦是安止于大手印的自性。此时,不牵挂过去,不挂念未来,安住于当下的平衡之境,远离一切妄想,直观自心本性。它超越二元、能所等所有相对概念,它便是大手印追求的“究竟智”。
 
司卡史德说,直观自心时,有时也会妄念纷飞,但你不要执著它,也不要分辨它。任它来者自来,去者自去。不以善喜,不因恶悲,不压抑,不排除,你只要观照它的本质即可。这样,在刹那间,我们就能直接契入原始本然的清净本性。如果你明白如何安住于自心本性,能掌握住一个个刹那,这就是最高深的法门。
 
司卡史德说,安住于无念无执的禅定之中,绝不是不省人事的无明,而是要安住于自心本性之中。自性远离戏论,单纯一味,此为法身之境;自性清净明朗,为报身之境;而这明净并非有实体,有种种化现,虽是空性,但有诸多缘起,此为化身之境。换句话说,心的离戏一味是法身,心的明朗清净为报身,而心的无终无止则为化身。
 
司卡史德说,安止于自性,为诸法门之要旨。一法通晓,完全解脱,若能安止于此,无需再学他法。久而久之,烦恼渐消,智慧渐长,慈悲智慧也将更为广大。所有无明和贪嗔痴,都会像蛇解结那样自动地解开。
 
儿呀,为了进一步成熟你的心性,我带你去那空行圣地,让你进一步领受诸多空行母无垢的教诲。

{返回 无死的金刚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无死的金刚心 第17章 玛姆女魔的心咒
下一篇:无死的金刚心 第17章 游动的蝌蚪
 无死的金刚心 第6章 致莎尔娃蒂
 无死的金刚心 第17章 不后悔跟你的相识
 无死的金刚心 第18章 空行甘露教授
 无死的金刚心 第16章 胜义的娶我
 无死的金刚心 第2章 遭遇大圆满
 无死的金刚心 第28章 奶格五金法
 无死的金刚心 第13章 鹿野苑的光明
 无死的金刚心 第21章 莎尔娃蒂说
 无死的金刚心 第24章 青烟缭绕的香炉
 无死的金刚心 第22章 在等持的静境中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请问师父《仁王经》能读吗?[栏目:仁清法师]
 《净土十疑论》译解 9[栏目:慧律法师]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三)法教篇 一五、第七识的无明[栏目:慈航法师]
 同学互殴(出大智度论)[栏目:法海搜珍]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二三一集[栏目:阿弥陀经疏钞讲记·净空法师]
 略评遵式在天台宗中的地位(曾其海)[栏目:天台宗文集]
 弟子规浅释 Standards for Students 第五章﹕信 Chapter Five: L..[栏目:弟子规浅释 Standards for Students]
 学佛知见[栏目:白云禅师]
 摄大乘论 第114讲[栏目:韩镜清教授]
 楞严经白话解卷第二十 第五十六章 识阴区宇十妄立因果之一[栏目:楞严经白话解]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