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公开的辩论(2)
正是紧与松的问题,成了两家纠纷的导火索。它直接引起了后来的大纠纷。
一天,在当地贵族的倡议下,两个奶格玛进行了公开的辩论。辩论焦点,就是紧与松的问题。
强调警觉的奶格玛认为,所有的念头都是贼,一定要杀了它。她说念头是轮回之根,是烦恼的由来,是堕落的起处,是无明的表现。念头无所谓正负,无所谓对错。念头是行为,有行为便有行为的反作用力即业力,有业力便有轮回。解脱的本质是消除念头和所有行为对心灵的束缚。所以,断除念头是修行的第一要务。它是起点,也是终点。它是手段,也是目的。
但我的奶格玛却说,修行的目的只有一种,断除分别心。对念头的拒绝,其实也是分别心的一种。
那天,她的演讲非常精彩。她几乎将辩论变成了一次传道。现场气氛很是热烈。至今,我还记着她的演讲内容。记得,她是这样说的――
正因为我们的心被各种各样的分别心捆缚着,才得不到解脱。因为解脱的字面意思就是从那束缚中解放出来,所以,一定要放松。你只要做到真正的放松,再放松,你就会得到禅定。在这种状态下,你再观察那分别心的本质,你就会发现分别心跟世上任何一种事物一样,是没有自性的,它其实不是实有的。当你明白了这一点时,那分别心就会消于无际。你就这样一次次观察,一次次地消解生起的分别心。你甚至不用着意去对治,它只要生起,你就观察其自性,你就会在发现它了不可得后进入禅定。这便是般若波罗密的修法。那情形,很像渔家船上的鱼鹰。我们把你的真心比喻为船,再将那鱼鹰比喻为分别心。船一入海之后,鱼鹰虽然也会时时飞起,但它们飞呀飞呀,无论飞多高,无论飞多远,终究还是会落到船上的。就这样,我们只管将自己和专注系念于跟上师无分别的心中,任它那鱼鹰一样的分别心识去飞,只要我们明白那分别的本质,不去执著,那么所有的分别心便会消融于心中。因为无论怎样的分别心,究其实质,也是水中月、镜中花,觅其实质,是了不可得的。
那次辩论还有一个重要的分歧,就是目的和结果上的不同――
对方的奶格玛说:
你只要这样修持,久而久之,你就会进入一种全新的境界,它朗然空寂,一片光明。你不再有任何障碍,你的智慧会像虚空一样无边无际。这光明跟你心中的上师无二无别,但你同时也明白,你心中的上师虽然也充满光明,但究其本质也归于空性。你不再执著于自我,也不再执著于密法,更不会为世上万物所迷惑,你就会感受到一种无云晴空般的光明和空寂。
她认为这便是修行的终极目的。
而我的奶格玛说:
你虽然也能达到那种静定,但你不要执著于此,因为虽然你可能明白了心性,虽然你也能安住于这种境界,但你一定要记住,这仅仅是第一步,距离究竟之境界还很遥远。你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她认为,前者所说的那种境界,只是开始,不是结果。
最后,两人谁都没有说服对方。
虽然现场气氛上我们占了上风,但支持对方人的也不少。
所以,很难说谁胜谁负。
不过,我那时却生起了一点疑惑,我发现她们争论的,其实不是问题。但由于我很爱我的女人,也知道她们的争论,其实是一种较量的话题。那话题是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们在借这个话题而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