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入菩萨行论 第八品 禅定
 
{返回 贡噶旺秋堪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965

第八品 禅定 
 

  令世俗菩提心宝不断增长之禅定品

一、内容

(一)、衔接略说

1、发起精进已 意当住禅定 心意涣散者 处烦恼牙缝

就如前所说,喜欢善业的本质 ─ 精进,在善加生起后,自己的心意必须外放、内住都能获得自在,或是安住于专注所缘的定中,若不是这样,而是心散乱于境上,分别过去、未来、现在所产生的诸境,那么这个人就像处在有如阎罗王獠牙的贪瞋、嫉妒等烦恼牙缝中。

(二)、广说修禅定的众因

1、略说

2、因身心寂静 散乱即不生 故应舍世间 尽弃妄分别

由于具有身远离嘈杂、心远离虚妄分别的两种寂静,因此心不会产生被境吸引的散乱。所以应该如理地舍离外财物等的世间及内有情的世间,如此以后,心应弃除对过去、未来、现在诸境的一切虚妄分别。

2、广说

(1)、舍世间

A、需舍世间的原因

3、贪恋爱利等 故不舍世间 因此尽弃彼 智者如是观

因为贪恋内有情世间的缘故,以及十分爱着外世间财物、利养恭敬等,因此不舍内外世间。所以,对内有情世间的贪恋、外财物等世间的爱着,这一切都应该全部弃舍,而弃舍的理趣应如何观察呢?智者如下观察。

4、以具止之观 灭除诸烦恼 知已先求止 由喜不贪成

所谓具〝止〞,是指心中的烦恼妄念皆息灭,专注于所缘上,具如是安住的心胜观,见境的实相,以此胜观智慧灭除烦恼。所谓胜观智慧灭除烦恼,主要的,胜观的智慧是无我,首先,先证五蕴无人我,之后,证诸法无真实的法我。总之,证得法无我和人无我的智慧生起后,执实和执我的主要烦恼无明断除,并且由执实和执我所产生俱行的贪、瞋、嫉妒、竞争、我慢等根本烦恼及随烦恼,全部被灭除。知道这个道理之后,心应先求息灭一切虚妄分别,专注于所缘境上的〝止〞,或称为等持、禅定。如何求〝止〞呢?在其它经论中说道,依着八种〝想〞的对治法去除五障,以及九种让心安住的方法,就依照这些方法求止。修〝止〞主要的是要欢喜不贪恋世间而成就〝止〞,反过来说,若是对外财物等世间和内有情世间有贪恋,心就无法成就〝止〞。

B、内应舍对有情世间的贪爱

5、任谁皆无常 真实贪爱恋 是故历千世 不见所爱人

自己是会死的无常法,其它不管亲人、好友也同样是会死的无常法,怎可以真实地贪恋他们?若是贪恋于此,其所产生的过患将导致纵经千世也不见喜爱的亲友。

6、未见则不喜 心亦不入定 纵见不知足 如昔因爱苦

若是在他世不见所喜爱的亲友,心情就会不快乐,心情不好,则将无法定于善法上;纵使偶尔见到喜爱的亲友,又会感到不满足,因此就仍然像从前一样,因爱着而不断遭受苦楚。贪恋就会有这样的过患。

7、若贪诸有情 则障真实性 亦毁厌离心 终遭悲愁苦

若是贪着内有情世间的亲眷好友,将障蔽证得真实实相义,也就是无法获得解脱轮回的方法,证得无我实相。不仅如此,连厌离三界轮回的心也会遭破坏,想要解脱轮回的顺解脱分(顺解脱分:断烦恼障,证得灭谛的随顺分位,名为顺解说分,也就是资粮道。)善根无法生起。不但这样,最后临死将与所有亲友分离时,内心将愁苦万分。

8、一心思念彼 此生将虚度 无常之亲友 亦坏永恒法

若是贪着亲友,一心想着他们,此生将没有机会修持佛法,且因心散乱于无意义的事而虚度,无常的亲友也将会破坏我们,让我们无法修持获得善道和解脱的长存永恒法,致使失去永恒法。

9、行若同凡夫 必定趣恶趣 若引至非圣 近凡夫何为

如果跟凡夫友人混在一起,行为跟他们一样,必定会起贪瞋的动机因而造下恶业,导致他世趣向恶道,如果是引导到与圣人不同类的凡夫道上,那么亲近凡夫友人做什么呢?根本没有必要。

10、剎那成密友 须臾复结仇 因瞋喜悦处 凡夫难取悦

于剎那间成为亲密的好友,又于须臾间变成仇敌,自己如有一些快乐的事,他也会因为嫉妒而生气,所以凡夫友人是很难取悦的。

11、忠告反生瞋 亦阻利我业 若不从彼语 因瞋趣恶趣

虽然对亲眷或朋友说的是有利于他们的,但是因为不合他们的心意,却反而生气。不但如此,对我有利的修行道路,他们也加以障碍阻挠,我若是不听从他们,他们又将因为生气而于他世堕到恶道。

12、妒高竞相等 傲卑赞则骄 逆耳生瞋恚 亲凡何时益

跟凡夫相处时,他们遇到高学问的,心里因嫉妒而不高兴;遇到跟自己不相上下的也不高兴,并且因而生起竞争之心;他们藐视那些低劣于自己的众生,欺负他们,对他们产生贡高我慢的心;假若受人当面的赞叹就骄傲,偶尔听到旁人背后说难听的话就生气,凡夫们就是这样。我们亲近凡夫,什么时候自心才能获得短暂和究竟的利益呢?根本无法获得啊!

13、伴处之凡夫 自赞而毁他 喜恋世之语 恶业必定生

与凡夫交往相处,凡夫的本质,就是贪爱自己和自己喜欢的人而加以赞叹,讨厌他人而加以毁谤,并且喜欢谈论争斗、生意、官司、男女、酒色等,贪着轮回的话语虚度时光,因此任何的恶业都必定会发生而违犯清净道。

14、如是亲近彼 徒然招损害 彼既无益我 吾亦未利彼

就像上面所说的,自己在和其它的亲友互相交往相处时,只是损害自他双方此世和来世的利乐而已,亲友们对我的暂时利乐和究竟利乐没有助益,而我对他们的往生善道,和究竟解脱也没有助益。

15、故应远凡夫 遇时喜令欢 但莫太亲密 善系寻常谊

因此我们应该远离凡夫亲友而住于寂静处,若是偶尔遇到世间人,面带悦色同他谈论佛法令其高兴,但也不要太熟络、太亲密至无法分开,就仅仅是互相善加保持,偶尔的法施和财施等寻常关系。

16、犹如蜂采蜜 唯为法化缘 如昔未谋面 淡然而处之

就像蜜蜂采取花蜜后,不会留恋花朵地飞走一般,自己住在寂静处时,应就仅为修持佛法的所需而化缘,在取得些许后,对所有施主就应该像过去未曾见过似地淡然相处,不要熟络到无法分开。若能做到如上所说,就能断舍对内有情世间的贪恋,自心也渐渐地能止。

C、外应舍对财物等世间的贪恋

17、谓吾多利恭 徒多施主欢 若持此骄慢 殁后生畏惧

一个人若是这样说:「我有很多金、银、绸缎等财富受用,我受人恭敬、供养,有许多的弟子、施主喜欢我。」若是持着这样的骄慢,并依此骄慢受用很多信财,这就成为邪命,那么死后就会有堕到地狱、饿鬼、畜生等道,产生极大恐惧的危险。

18、是故愚痴意 无论贪何物 将感果报苦 千倍所贪得

因此你这执着「我」和「我所」的愚痴心,若是贪着任何信施供养的财物、恭敬,你将感受到千倍于那些供养总和的痛苦。这也就是说,此生得到不是自己真正应该获得的信财,这是邪命。像这样受用不该受用的一杯酒或一杯茶,来世将于地狱感得喝千杯沸腾铁水的痛苦果报。

19、故智不应贪 由贪生怖畏 此等自然舍 应坚定了知

因此,善于取舍的智者,不应贪着财物、恭敬。若是贪着财物、恭敬,不仅这一世会遇到令自己惧怕的事,来世也会有堕到恶道等极大恐怖的产生。财物、恭敬的本质都是无常的,它自己会自然地全部坏除。因此,我们应该坚定地了解,这些都是不稳固、都是无常、无实义的。

20、纵获多利养 令誉遍称扬 利养名声聚 何处去不定

这一世纵使得到很多金银、绸缎等财物,也获得诸多美名并且声名远播,但是这些的本质终究是无常的。财物、名声的聚集,何时、何处去而完尽,我们是根本无法确定的。

21、若有人毁我 赞叹何足喜 若有人赞我 讥毁何足忧

别人赞叹自己,不应生起我慢,如果有些仇敌是讥毁我的,那么一些亲友的赞叹,我的心又有什么好高兴的?同样地,如果有亲友是赞叹我的,那么一些仇敌的讥毁又有什么好让我不高兴的?就这样,赞叹和讥毁两者同样都是要舍弃的。

22、有情种种心 佛亦难令喜 何况劣如我 故舍世间想

众生的想法各式各样,就连具足一切功德又不具任何过失的佛陀也无法全部调伏,过去就曾有提婆达多和善星比丘,对佛陀不满意的情形发生。那么,像我这样,不具所有功德反而具足一切过失的低劣凡夫,会让一些弟子或有缘者感到不满意,那就更不用说了。因此,对利衰、誉毁、称讥、苦乐的世间八法,不应怀有任何期待与疑虑,全部都同样地舍弃,依止在寂静处。

23、辱骂无财者 毁谤富有者 本性难相伴 彼怎令欢乐

不是去辱骂那些没有学识能力、财物的众生,就是去毁谤富有的人不能舍、吝啬,总之,凡夫的天性本来就是有财物也不高兴,没有财物也不高兴,这样难以相处的凡夫众生,怎会让我的心续产生快乐呢?因此我应该舍弃他们。

24、凡夫皆自利 无则不欢喜 故诸如来云 凡夫绝非友

为什么这样呢?凡夫的天性都是自私自利的,若是得不到心里所想要的大小繁杂衣食等物,心里就不高兴。因此,诸善逝就说:「任何凡夫都不是嘉惠于我的伴侣。」

D、舍后寂静功德的依附法

25、林中鸟兽树 不出刺耳音 相伴甚快乐 何时共安居

在我舍弃内有情和外财物等世间后,若是能住在森林寂静的地方,有各种鸟类、鹿、岩羊、黄羊等野兽相伴,还有沉香木、柏树等为友,它们都不会发出那令我坐立难安、刺耳毁谤的音声,大家相处极为融洽愉快,我什么时候才能和它们一起住在寂静的地方呢?心中应尽早做这样的追求和祈祷。

26、愿居空寺庙 或山洞树下 愿无需后顾 且无贪爱心

现在就在心中祈愿,但愿有一天,能安居于寂静的岩洞或是空寺庙里,或是空屋、树下,而不用去顾念背后的内有情世间和外财物等世间,并且对这些没有贪恋的心。

27、何时方栖息 不执为我所 天然辽阔地 无贪恣意行

又再这样的祈愿,什么时候我才能栖息在幽静、没人将此持为己有、自然又十分辽阔的地方,行住坐卧都自在随心所欲,就是迁移到他处,我也不会执着贪恋它就是我的地方。

28、持钵等陋器 他人不需衣 此身纵不匿 无惧何时成

如果有机缘住在像这样的幽静处,那时所必须的器具就都只是用土石所做的简陋钵盆 、杯子而已;同样地,身上随便穿著连小偷或是仇敌,或甚至任何一个人都不会需要的粪扫衣,这个身体即使不掩蔽也不怕盗匪、仇敌的抢杀,自在地居住着。这种情境什么时候才能实现?心中亦是如此祈愿着。

29、何时赴寒林 能观他尸骨 与己之身体 同是坏灭法

这样祈愿着:什么时候自己才能将现在偶尔到弃置尸体的寒林所看到的,已散置各处的他人尸骨、毛发等物和自己现在仍活着的身体,看成是一模一样的坏灭无常法呢?因为借着想自己的身体,和已经散置各处的死人尸骨是一样的,及这些尸骨过去活着的时候,也都是由衣食滋养保护的,和我的身体一样并没有什么不同,能生起无常、厌离轮回的出离心。

30、吾身此虽活 然死彼恶臭 狐等亦不近 如是终来临

我这个身体现在虽是活着有血有肉,内有温暖的气息流动着,哪天死了,尸体腐烂的恶臭味道,就连喜欢吃肉的狐狸、野狼等动物也不来靠近,像这样的情形终究会来临。要这样的作观,去除对自己身体的珍爱执着。

31、孑然此一身 生时骨肉连 死后各分散 更况是他亲

这个身体从母胎生下来时就是孤伶伶的,当时一起生下的肉骨肠肚和外裹的皮肤等,在我死后也都是各自分散的。像这样,其它的亲眷朋友们,死后各自分离,那就更不用说了。

32、生是孤独生 殁复独自亡 唯障不摊苦 亲眷有何用

出生的时候,没有其它的伴侣,只是自己孤单的从母胎中生出来,死的时候也没有伴侣可以带走,必须自己独自死亡。总之这一生和来生,生老病死、寒热、饥渴等身心的一切痛苦,没有人能帮我分摊受取。那么,只是会障碍我闻思修佛法、会障碍我行六度的亲眷友人,有什么用处呢?应该舍弃才是。

33、如诸行路客 怎持暂住处 行轮回道者 如是持生处

有如诸远行客来往于路途上,暂时居处于市集,然后又于不同的时间,各自离开回到自己的住处一般。行于轮回善恶道的众生们也是这样,有时因为受生处的同一母亲生了几个小孩,彼此成为亲人,有了兄弟姊妹的关系,但是一旦死亡,就又各自到善恶道去,因此对他们不可生贪恋。

34、未迨世亲友 伤痛且哀泣 四人掮吾体 即先赴寒林

当自己死亡的时候,世间所有亲眷好友痛苦地流泪哀嚎,乃至四个人将我的尸体从地上抬起前往寒林。我应该在这情况未发生之前,趁现在活着,自己还能用双脚走路的时候,到山林寂静处去。

35、无亲亦无怨 只身隐山林 视同已先亡 殁亦无人忧

住在寂静山林中,没有亲戚佣人,没有要利益贪恋的亲友,也没有要伤害的怨恨仇敌,离开了那些贪瞋地,自己单独住在山林寂静处,乡亲们都把我当成先前就已经死了。若能这样,自己寿终死亡时,身旁没有忧愁、痛苦、哀嚎的人,极具好处。就如经典中说:「因善行梵行和善业娴熟,死时无忧愁,如同离火宅。」

36、邻近者不哀 不作障伤害 故随念佛等 无人扰令散

于寂静处,住在周围的鸟兽、树木等,在我死亡的时候,谁也不会哭号,没有忧愁,不行伤害障碍。所以在这儿,死前随念佛、法、僧、施、戒、善神护法,谁也不会来障碍令我心散乱。

37、故当独自栖 安乐少艰苦 止息众散乱 怡人之山林

因此,我应当独自栖息于不难生存、身心安乐,并且能令身语意三门的一切散乱平息的幽静欢愉山林中。

38、尽弃余思虑 吾心专注思 为令入等至 驯服应精进

像世间八法的其它思虑全部舍弃后,我于调伏内心的方法上,为了一心思惟、禅定于暇满人身难得、死无常、业因果、轮回过患,及修持慈心、悲心、菩提心等的善思惟境上,止息虚妄分别,还有为了以胜观驯服,应该精进。


(2)、去虚妄分别

A、略说

39、此世及来生 诸欲引灾祸 今生砍杀缚 来世入地狱

今生和来世,贪恋女人、财物等诸欲望,都会产生恐惧或痛苦的祸患。今生用棍棒打杀仇敌,用手铐、脚镣缚绑仇敌,剁砍他们的肢体,来世将因这些恶业,而成就地狱、饿鬼、畜生等道的极大痛苦和恐惧。

B、广说

(A)、内应舍对女子的贪爱

a、因难修

40、先遣媒人婆 为见多祈求 为她全不忌 诸罪或恶名

男女互相爱恋是轮回的恐惧或痛苦的因,虽然男女双方一样都是有过失的,但是现在在这儿,只说男人贪爱女人的过失,为制止而显示必须去除贪爱的道理,其实男女双方一样都要去除贪爱。在会晤所爱的人之前,就先派遣使者和媒婆前往,为了要见到爱人,多次的捎信并祈求给予回音。还有,会伤害到来世的邪淫等诸恶,或是这一世的恶名,为了爱人也全不稍加顾忌,完全没有羞耻。

41、纵险吾亦投 资财亦耗尽 若女拥入怀 则获极大乐

纵使有今生来世的恐惧和一切痛苦,我也毫无顾虑地去做,为了她们的首饰、衣服,逐渐耗尽自己所有的财物,若完全的拥抱爱人,则想已达成愿望而获得大乐。

42、骷髅非他余 何故极贪爱 己或非己有 而不趣涅槃

她们身体的本质,只是寒林里的三百六十根骨头所集合而成的骷髅而已,不是任何所喜爱的悦意物品,为什么不舍去对自己的妻子,和非己所拥有,而是他人所有的女人的贪恋爱着,而于戒律的所依上,以具止的胜观来灭除烦恼,行于涅槃道上呢?应该行于涅槃道上才是啊!

b、思惟体性不净

43、始奋掀其布 托亦羞垂视 死前见未见 悉以纱覆面

凡是自己所喜爱的人,像新媳妇一样,第一次见面时费劲地将她的遮脸纱布掀起来后,托起脸庞,她却害羞地直往下看,自己辛苦努力想看她的脸却看不到,在她还没死、还没被丢弃到寒林之前,具有贪恋之心的你,看到她的脸或是没有,她都是以衣服或是纱布遮住脸庞,因此,你有什么必要先看到呢?一点需要也没有。

44、惑汝之脸庞 即今显露者 鹫已去其纱 既见何故逃

贪恋的心,那张令你迷惑、令你想看的爱人的脸,就是现在掀开了布,显露出的脸,她被丢弃到寒林,食尸秃鹰将盖脸布掀起后,你看到时又为什么要害怕地逃走呢?

45、他人若眼看 亦全然保护 直至鹫食彼 吝汝何不护

纵使其它男人只是用眼睛看看自己爱人的脸,自己也会嫉妒地全然保护,直到她死后被丢弃在寒林里,自己爱人的身体被喜欢吃肉的狐狸、秃鹰吃食时,悭吝的你为什么不去保护她呢?

46、若见此肉堆 成为鹫兽食 为何于彼食 殷献花香饰

自己爱人的身体是不净的体性,是肉的堆聚,若是见到她死后,被送到寒林成为秃鹰和其它狐狸、野狼等吃食的食物。那有贪恋之心的人,为什么现在要献花鬘、檀香水、金银首饰给它们的食物呢?不应该啊!

47、见白骨不动 汝若生惊惧 走动如起尸 为何不畏惧

若见到被丢弃在寒林,没有心气、不会动的白骨散于四处,你也会害怕,那么现在由于心气而来去走动,有如复起的尸体,你为什么不害怕呢?应该十分害怕才对。

48、若贪着衣身 不遮何不欲 若彼无需要 何故拥着衣

你若贪恋穿著衣服的爱人活身体,那么为什么不喜欢那死后没穿衣服的尸体呢?如果说没有必要贪恋那个,那又为什么现在要贪恋地拥抱着穿著衣服的活身体?

49、单由食物一 生屎与唾液 何故不喜屎 而贪喜唾液

单由吃米饭等食物,就产生往下排放的大小便,和从上流出的唾液,你为什么极不喜欢这些产物中的大小便,而去喜欢爱人的唾液?罪恶心的你不该喜欢才是。

50、柔软棉花枕 却是不喜欢 谓非臭滴漏 贪者昧秽垢

如果说喜欢爱人的柔软触感,那么也应该喜欢摸起来非常柔软的棉花枕垫,但是你却不喜欢它;非常恶臭的滴漏体性,你却说不是,具有贪欲的人们,对于不净体性的爱人身体,还认为是清净的,这实在是非常愚痴。

51、愚劣贪欲者 谓棉花虽柔 难成鸳鸯眠 于彼生瞋恚

具贪欲的低劣、愚痴、不知净秽好坏的人们这么说:「棉花摸起来触感虽然极为柔软,但却无法跟它交媾。」所以生气地丢掉它。

52、若不贪不净 肌腱系骨架 肉泥粉饰体 何以拥入怀

如果这样想:我没有贪恋不干净的东西。那么以肌腱连结三百三十六根骨头,由脓、血、黄水湿润的肉泥粉刷而成的爱人不净身体,你为什么怀中拥抱着她呢?这是不合宜的。

53、汝有多不净 平常恒受用 仍贪恋不净 他人臭皮囊

具有贪恋的心,罪恶的你,自己已经有很多不干净、恶臭的东西,平常都在受用着。现在,你还迷恋不净,以为是清净地贪爱着所爱的他人臭皮囊。不应该这般贪恋。

54、谓吾喜彼肉 欲触并观看 则无心之肉 汝为何不欲

如果说,我是喜欢爱人她的肉,想要用身体去接触、用眼睛看她。那么死后没有心的体性,被丢到寒林的尸肉,罪恶的心,你为什么不想碰、不想看?

55、所欲之彼心 无从观与触 可触非心识 无义拥何为

有贪爱心的你,所想要、所爱的她的心,是无法用身体实际碰触到的,也无法用眼睛真正看到。用身体能碰触、用眼睛能观看的爱人身体,它又不是心识,那么你无意义地拥抱着爱人的身体做什么呢?

56、不明他身秽 犹非稀奇事 不知自身秽 此则太稀奇

不明了所爱的人的身体,是许多不净恶臭物的体性,这并不十分稀奇,但不知道自己是经常执着不净体性的恶臭身体为我,这才十分稀奇。

57、舍无云阳光 所启嫩莲花 贪不净之心 何故喜秽囊

如果说你只是喜欢爱人她那美丽的色泽,那么舍弃享受那开放在无云阳光下,美丽、耀眼夺目的嫩莲花,反去贪着由许多不净恶臭结合的爱人身体,你这贪着不净的心,为什么喜欢不净的臭皮囊呢?

58、若不欲碰触 垢秽所染地 汝何故欲触 产秽垢之身

一个原本干净、漂亮的地方,现在沾染了由爱人身体所产生的不净大小便,如果这样,你的身体就不想碰它、眼睛不想看它,那么那些不净物都是从女人身体上产生出来的,罪恶的心,你又为何想碰、想看那爱人的身体呢?

59、若没贪不净 彼由秽田出 且由垢种生 何故拥入怀

如果说:「我没有贪恋不净物。」但那爱人的身体,最初是由不净处 ─ 母亲的子宫所生出来的,且那不净的种子是父亲的精子和母亲的血卵混合而成的,由此生出爱人的身体。你为什么怀中拥抱爱人她的身体呢?

60、由垢生秽蛆 虽小汝不欲 多秽体性身 垢生却欲求

由骯脏粪坑所生出的不净小蛆虽小,你看到了也不想追求、不想要,而有着脓、唾液、血、黄水、大小便等,诸多不净体性的爱人身体,也是由不干净的种子生出的,罪恶的心,你想要吗?

61、汝于自秽身 非仅不斥责 犹因贪不净 欲余臭皮囊

具贪恋心的你,对自己诸多不净恶臭物的身体,不但不斥责、不舍去贪着,还贪图不净,想要别人(女人)不净的臭皮囊。

62、宜人冰片等 米饭或菜蔬 入口复吐弃 大地亦染污

令人喜欢的冰片、檀香等东西,或是米饭、菜蔬也是一样,先由爱人的口中吃进后再吐出来,土地也变得骯脏不干净。我们应该舍弃对这种恶劣不净处的贪爱。

63、真如此不净 倘若仍怀疑 应复观余秽 寒林丢弃身

爱人的身体真正是像这样,是许多不净恶臭物的体性,你若还怀疑她不净的体性,那么再看看其它的,那已经死亡并被丢弃到寒林的女人身体,那种不净的情景。

64、彼尸皮若掀 将生大畏惧 虽知然何故 于彼复生喜

看着那被弃置在寒林的女人尸体,她的皮肤表皮若被掀开来,将会产生极大的恐惧,既知如此,那为什么还对爱人的身体产生贪恋欢喜呢?

65、涂身微妙香 檀等非她身 何以因异香 贪着她身躯

如果认为是她的身体发出香味而喜欢她,那涂抹于爱人身上的味道,也是檀香和冰片等他物的味道,并不是真正由爱人身上所发出的天生香味,那么为什么贪爱那涂抹檀香等异香的爱人身体呢?

66、天生若恶臭 不贪岂非善 世人无义贪 为何香涂彼

如果天生是恶臭、非常骯脏的,那么不去贪着爱人的身体不是更好吗?那些无意义地贪爱着香水的世人们,为什么给爱人的臭皮囊擦檀香等香水呢?

67、然若栴檀香 身如何出香 何故贪爱彼 异香涂抹身

如果这样想:「是由爱人身上发出香味的。」但若这是檀香、冰片等的香味,那么爱人身上这时怎会发出香味呢?是不会发出的啊!你为什么要去贪爱,那以檀香等异香涂身的爱人身体呢?

68、倘若发爪长 齿灰染泥臭 躯体自本性 赤裸令人怖

如果所爱的人,她的身体任其自然,根本就不洗、不涂抹,则长发散乱、纠结不分地沾满灰尘油垢;指甲也长长、弯弯的;牙齿灰灰的有味道;不干净的泥味沾染,如是身体的自性,也没衣服赤裸裸的,令人十分地害怕,就像饿鬼或是罗剎一般。

69、犹如伤己器 何故勤净彼 自迷痴狂徒 颠乱满天下

就像是磨利一把杀害自己的武器一般,身体本就是异常骯脏、可怕的,为什么我们还清洗、涂抹、修剪指甲、头发,努力地整理它呢?不需要啊!在自利上十分愚痴地,执无常为常、执不净为净、执苦为乐、执无我为我,如此疯癫努力于贪欲法的凡夫,遍布整个大地,由于疯癫而贪图爱着不净的体性,所以这全都错乱了。这是如实了知诸法自性的菩萨生起悲心之处。

70、若见唯白骨 寒林生厌离 岂喜活白骨 充塞寒林城

于寒林若见到只是白骨分散四处,我们就产生厌离的心,那么,你还会喜欢现在在那充满因心气结合而活动的白骨城镇寒林中的爱人身吗?

c、思惟果多害

71、彼虽如是秽 无财不可得 为彼奔波苦 及成狱等害

虽然爱人的身体是像上面所说的,是不净的体性,可是没有一些相当的金银财富受用,你也无法得到她成为自己的配偶。一旦得到了,又要为了她筹办衣食、首饰等等,也是十分辛苦,自己为了这些事也增加许多罪业,成为来世遭地狱、饿鬼、畜生等苦的伤害。

72、少无生财力 长怎以此乐 因积财寿尽 老来欲何为

幼小时,没有能力增加任何财富受用,无法依着财富受用、依着女人享乐;到了壮年,为了增添财富,心意散逸在生意和农事等世间事业上,难得有时间依伴在所爱的人身边,因此要如何以此为乐?等累积到有一些财富的时候,寿命也将到达尽头,那也没什么需要了,人老后身体的四大衰退,没有能力依附爱欲,因此,爱欲能做什么?

73、多欲卑下人 白日因事困 回家疲累身 眠睡如死尸

有些卑下贪欲乐的人,因为自己的衣食穷困,必须替人帮佣索取日薪,所以白天为别人工作异常困倦,到了晚上回到家中,疲惫的身体躺下睡觉,就像死尸一样的,也没有能力陪伴所爱的人。

74、或外出懊恼 与远行苦者 虽想念妻子 终年不得见

有些人为了做买卖、有些人为了偷抢他人财物,他们远赴他乡,心中懊恼,且因长途跋涉,身心痛苦,心中虽想着孩子和太太,可是他们却是留在家里,终年或甚至多年不得见,内心痛苦难过。

75、欲利己利乐 因痴而卖身 利未得无义 为他业风驱

有人虽想利益自己或自己的子孙,但是却因为愚痴不精通经营利乐的方法,为了获利乐,就将子孙卖给他人为媳、为婿。这样的作法,所想要的利乐不但没有获得,而且现在未来都将毫无意义地听人使唤做事,一生就这样被无自由之风驱赶耗尽。

76、或人卖自身 任随他役使 妻子纵临产 荒郊树下生

贪欲乐但却生活穷困的人,开价将自己的身体卖给他人当佣人,卖身后自己毫无自由地供人使役工作,那时若是自己所爱的妻子即将生产,也将因为自己没有房屋,而任随妻子在树下、墙边、或甚至荒郊野外,有如畜生般地生产。

77、为欲所欺者 欲活谓生还 疑丧赴战场 或为胜为奴

有些因贪恋欲乐法而被欺骗的愚夫们,为了自己的生活到军中从军,心中想着要努力于自己活命的方法,而且对妻子儿女说他将会保护自己的生命,好好地活着回来。口里虽然这么说,可是心中压根儿就是疑虑自己到战场会丧命,但却仍然带着疑虑上战场;还有一些人为了战胜自己的对手,宁可失去自由,成为厉官的奴仆。

78、为欲或杀身 或竖利戈尖 或遭短矛刺 火烧亦或有

贪求欲乐的人,有些互相争斗时,身体被砍杀,有些被国王判刑,被竖在利戈尖上,有些则是上战场被短矛刺杀,有些被地狱等火焚烧。

(B)、外应舍对财物等的贪恋

79、由聚护失苦 应知财多祸 贪财涣散者 脱苦遥无期

贪恋财富受用者,最初有积聚的痛苦,中间有保护财富的痛苦,到了最后又有丧失财富的痛苦。总之,他会有早起晚睡、白天忙得没有空闲、晚上睡不着觉、整个人落入贪瞋痴三毒中、嫉妒悭吝增长、与仇敌斗争、怨恨亲人、暗窃强夺、相互报仇杀戮、打官司等等的痛苦烦恼。因此,我们应该知道,财富是能产生今生来世无边灾祸的祸根。像这些因贪恋着有漏、无意义的财富而心涣散的人们,因为不修持戒定慧三学,所以根本就没有机会从轮回的痛苦中解脱而获得涅槃。

80、贪者有彼苦 害多利益少 如彼拖车牲 食得数口草

有贪欲的人们,有如上所说的众多痛苦和过患,所得的利益却是非常少。例如,一些正在拖车的牛只,为了吃那路边的几口草,利益很小,但是却有被其它车子辗断脚的大过患。

81、为彼微薄利 虽畜亦易得 为业所迫众 竟毁暇满身

为有漏业果迫害,为悠闲、放逸、散乱左右的人们,为了那连畜生都不难获得的,仅是这一生的衣食小利益,把这个从因、喻、数来讲,都是很难获得的暇满且具佛法的圆满人身,给随便糟蹋破坏了。

82、欲乐必坏灭 且令堕狱等 非大利乐故 永远历艰困

所有的世间欲乐法,都是积终尽、高终塌、生终死、聚终散,有为法的法性是一定会坏灭的,而且贪恋欲乐法造恶业,来世也将堕地狱、饿鬼、畜生等道。因为这不是今生来世永恒快乐的大利益,所以无始无终、随时随地都尝受极大的艰辛疲困。

83、彼困千万分 便足成佛道 欲者较觉行 苦多无菩提

如果以仅是千万分之几的世间艰难来修学佛法,那早就成佛果了。那些贪恋着欲乐的人们,他们尝受的艰难痛苦,千百倍于菩提行,却又无法获得菩提果。

84、若思狱等苦 始知诸欲乐 非毒兵器火 险敌所能拟

贪着欲乐法所造恶的结果,是尝受地狱、饿鬼、畜生等的痛苦,如果思惟这个过患,就可知道它的因 ─ 诸欲乐,是连能杀害自己的武器、不适的毒物、焚烧的火、悬崖险地,和能杀我的仇敌们也无法比拟的。

(C)、忆念寂静的功德

85、如是厌欲乐 心喜寂静处 离诤无烦恼 寂静山林中

因此,我们要像上面所说的那样,厌离欲乐法,要对远离内有情和外财物等二世间的寂静处心生欢喜。何谓「寂静」呢?那就是对外没有和世间人的争辩,对内自己没有贪等的烦恼。应欢喜于平息虚妄分别的山林中。

86、凉胜檀月光 照耀彼舒畅 宽广之石屋
  无声林风吹 有福菩萨众 踱步思利他

具有受用福报的大转轮圣王们,住在清凉檀香木及宝石所造的上妙宫殿中,而比他们还要殊胜,并具有佛法福报的菩萨们,则住在比檀香木还要清凉的夜晚月光所照射下,宽广舒畅的石板或石洞天然而成的妙屋中;转轮圣王由妃子们,挥动那有着宝石柄的拂尘为他搧风,比这更殊胜的,却是那白天无人走动、夜晚没有吵杂声音、十分温和寂静的林风吹动送凉;转轮圣王踱步于宫殿内外,思惟着利益全国百姓的方法,而比这更殊胜的,却是菩萨们踱步于屋子内外,思惟利益众生,像这样的舒畅地方是我们应该向往去住的。

87、空舍岩洞树 是处任意住 尽舍执护苦 无忌悠闲行

在寂静处的空屋、或是树下、山洞,像这样的任何一个地方,自己想住多久就住多久,完全地舍弃执持一切受用和保护的痛苦,对亲人、仇敌或非亲非敌的任何一个人,都没有利害的依存关系,悠闲地行动着。

88、离贪自在行 谁亦不相干 帝释亦难享 知足之喜乐

要坐、要走都自在地行动,且对住处、亲友、受用等没有任何的贪着,与贵贱、亲敌、非亲非敌的任何一个人都没有关连,总之,没有主仆、降伏的敌人和养育的亲人,像这样地享受着不贪着其它的妙欲受用,及对自己所有的感到满足的快乐,这是连帝释天也很难得到的。圣龙树菩萨说:「人天导师说,所有财富中,知足最殊胜。」要随时随地都知足,若能知足,虽无财富亦是最富有。


(三)、实际修禅定

1、衔接略说

89、依前等项目 思寂静德已 应息妄分别 观修菩提心

依前面说过的「外应舍对财物等世间的贪恋」、「内应舍对有情世间的贪恋」、「忆念寂静的功德」等项目,一再地思惟寂静的功德后,应该止息非法作意的妄想分别,并依着教诲修持世俗菩提心。

2、广说修禅定法

(1)、自他平等的修法

A、略说

90、首当勤观修 自他皆平等 避苦求乐同 一切如己护

首先应该努力观修自己和其它的众生,都一样想获得快乐、不想获得痛苦的道理,就因为大家都一样地想要身心快乐、不想要痛苦,所以应该像保护自己一样地去保护一切众生的苦乐。

B、广说

(A)、如何修平等的方法

91、手等类别多 全护身如一 如是众生殊 求乐与我同

犹如自己的身体,虽然有头、手、脚等众多不同的类别,但是我执想全部保护的身体,则一样是我自己的身体。如同此例一样,众生也有地狱、饿鬼、畜生、天、人、阿修罗等不同的众生,他们身心的一切苦乐都跟我一样,全都是想要获得身心的快乐、不想要痛苦,因此应该观修视为一同。

92、虽吾所受苦 不伤他人身 吾苦彼当除 执我难忍故

虽然我身心的痛苦,不会伤害到其它众生的身心,但是我自己的那个痛苦是所要去除的,因为贪着「我」和「我的」的缘故,所以难以忍受。

93、如是他诸苦 虽不临吾身 彼苦为我苦 执我难忍故

就跟上面的例子一样,其它众生身心所有的痛苦虽然不会降临到我身上来伤害我,但是他人的痛苦也是我的痛苦,因为我执着其它众生为我的母亲,所以他们产生痛苦,我难以忍受。

94、吾应除他苦 苦故如我苦 吾当利乐他 有情如吾身

要做这样的思惟:我应该除去其它众生的痛苦,因为是痛苦的缘故,就像我自己的痛苦一样;我应该利益其它的众生,因为是众生的缘故,就像我的身体一样。

95、自与他双方 求乐既相同 与我何差殊 何故勤己乐

在世俗名言上思惟观察时,我自己和其它父母众生两者,身心想要快乐是一样的,这和我想要快乐的想法有什么差别?如果没有差别,为什么只为个人身心获得快乐而努力呢?不应该这样做的。

96、自与他双方 恶苦既相同 与我何差殊 何故唯自护

当我和其它父母众生两者,身心不想要痛苦的想法一样时,那和我自己不想要痛苦的想法有什么差别?如果没有任何差别,那为什么不是防护其它父母众生身心的痛苦?怎么可以只保护自己呢?

97、彼苦不伤我 若因此不护 后苦亦不害 何故防护彼

如果说因为其它众生身心所产生的痛苦,不会伤害到我,所以我不需要去防护其它众生身心的痛苦。如果你是这么想,那么未来的寒热饥渴等,或是因造恶业来世堕恶道的寒热等痛苦,现在也不会真正伤害我,为什么需要断苦因、行善事来加以防护呢?

98、思吾尝受彼 此乃邪思惟 亡者为他体 生者亦复然

若想这两者不同,将来我要受自己的痛苦,而其它众生的痛苦我不用受。若认为我要受将来身心的寒热饥渴等的痛苦,这样执着着前后世的身体、上半生与后半生的身体,是同一个的分别念,完全是一个错误的执着。其原因是:现在这一生的寿命终了,所死去的身体是不同于来世受生的身体,而且来世不管生到哪里,来世受生的身体也一样是不同于前世已死去的身体。或许将有人说:「果真如此,那将产生前面造了业的身体坏失后,由没造业的后面这个身体值遇苦乐。」也不尽然,就像龙树菩萨所说:「依彼而生此,此一时非彼,亦非异彼者,故非常非断。」如是,因为于世俗名言上是离一、异、常、断,所以因果或业果、缘起是不欺诳的。

99、若果自身苦 应由自防护 足苦非手受 何故手护足

如果说受苦者所受的某种痛苦该由受苦者自己防护,那么因石头、荆棘等刺到脚时,所产生的痛苦也不是由手来尝受,为什么手要去防护脚所产生的痛苦呢?

100、若谓此非理 然执我故护 则自他非理 凡苦应力断

或若有人这么说:「虽是因脚和手不相同,所以伤到脚,手去保护是不合理的。但是在这个时候,认为自己的身体是自己全部肢体的聚合,因为执着为我,保护之心认为手脚是一体的,所以加以保护。」像这样的说法,自和他的相续是不合理的,所有的痛苦和伤害,我都要尽力地断除。

101、相续与蕴聚 伪假如军鬘 无有具苦者 故谁拥有苦

又假若这么说:「前世和后世是各自不相同的,但是意识的相续是一,是人我。手脚等肢体虽然不同,但是全部聚合就是一个身体,所以要加以保护。」所谓的〝相续〞和〝聚合〞是这样的:譬如许多的念珠颗粒串在一起,假名为一串念珠;很多携带武器的人汇集在一起,假名为一个军队。就像这样,相续和聚合都是假的。除了前后剎那的意识依次出现外,并没有另外的所谓一相续;除了各个类别的肢体外,并没有另外的所谓一个身体。所以,所谓前后生的舍取者,或是具聚合的人我,根本都是没有的。如此,因为已经没有了具痛苦的我,所以哪一个尝受者拥有所要尝受的痛苦呢?因为已经没有了拥有者的缘故啊!这里阐述的是人无我。

102、痛苦无主人 一切无分别 苦故悉应除 何需强分别

如此,所要受的痛苦没有了受苦的主人、没有了所谓的「我」。因此,我和他一切都没有分别。就因为这样,所以是痛苦就要去除,何需坚持「要除去我的痛苦,不用除去他的痛苦。」?

103、何故一切苦 应除无争论 除则一切除 否则如有情

不用再争论为什么,自他一切众生的痛苦,都应该由我一个人来去除!如果我要去除我自己的痛苦,那么自他众生一切的痛苦也该尽力地去除。同样的道理,如果其它众生的痛苦不是要去除的,那么我自己的痛苦也和其它众生的痛苦一样不去除。

(B)、断诤

104、悲心生多苦 何故强催生 若思众生苦 如何悲多苦

如果是痛苦就肯定是要去除的话,那么菩萨缘着众生,想要让众生脱离痛苦的悲心生起时,自相续中会产生很多忧愁的痛苦,那又为什么要努力地修悲心,让痛苦在自相续中生起呢?菩萨思惟其它众生的生老病死,和三恶道寒热饥渴等极为剧烈的痛苦,而修持想要让众生脱离彼等痛苦的悲心,如何是多苦呢?

105、一苦若能除 他人众多苦 具悲所生苦 自他应生起

如果菩萨缘着其它众生的痛苦,修想要令众生脱离痛苦的悲心的一个痛苦,能让众生相续中的很多痛苦去除相当的程度,那么具悲心的菩萨修悲心的痛苦,就一定要在自己和其它众生的相续中生起。

106、妙花月虽知 国王之伤害 然为尽众苦 不除己之苦

过去有个菩萨比丘名叫妙花月,他到勇施王的珍宝宫殿前说法,引导无数的千万众生获得善道和解脱道。勇施王因为嫉妒他,就派名叫欢喜的刽子手去杀他。妙花月菩萨以神通力虽早已知道国王将害他,但是因为悲心,所以并不去除自己将要丧命的痛苦,为的是要去除国王宫殿附近,无数千万众生的轮回、恶道苦,而不顾自己的痛苦。

(C)、如是纯熟的利益

107、如是心纯熟 则乐灭他苦 如鹅趣莲池 无间亦趋入

如上所说,当菩萨的心续修悲心修到纯熟时,将会欢喜、自愿地灭除其它众生身心所有的一切痛苦,就像天鹅高兴地进入有莲花点缀的湖泊中般。菩萨为了解除其它众生的痛苦,即便是要进入无间地狱火,也会毫无怀疑地进入。

108、有情若解脱 心喜如大海 此喜岂不足 何为欲解脱

菩萨为何不追求自己的解脱呢?因为所有众生若是解脱了相当程度的轮回、恶道苦,菩萨心续中就获得广如大海的无边欢喜,这欢喜难道不令人满足吗?肯定会的。那么追求自己个人的寂灭快乐,想要解脱做什么呢?

109、故虽行利他 然无骄矜气 一心乐利他 不望异熟果

因此,菩萨悲心不管做了什么解脱其它众生痛苦的利他事业,都没有骄傲、自满、自觉了不起和感到稀奇,因为菩萨喜欢完全绝对的利益,完全没有寄望获得因利他而将来能生善道和解脱的异熟果报,菩萨只求利他。


C、总括

110、微如言不逊 吾亦慎防护 如是护他心 悲心如此修

就因为像那样地非常喜欢利他,所以自己行住坐卧的行为、口中的言谈,不管怎么微小,甚至连别人会讲不好听的话语,我也小心地防护。就像这样,对其他众生也是一样,连小小的伤害都加以防护的心,以及想要令众生解脱种种伤害、痛苦的悲心,都是这样地修。

(2)、自他交换的修法

A、略示原因

111、犹如串习故 于他精血滴 虽无实有法 却执谓为我

犹如执着着「我」和「我所」的我执心串习的缘故,虽于父母他们不净的一滴精血中,根本没有「我」和「我所」的实有物,却也熟习地执着着说是〝我〞,或说是〝我的身体〞。

112、如是于他身 何不执为我 自身置于他 如此亦不难

如同上面的例子,为什么不能将其它众生的身体,也执持说是「我」和「我所有」?只要熟习了也就能执持为「我」和「我的」。到那时候,将我的这个身体,安置于他们的位置,也没有什么困难。

113、自身有过患 他有功德海 知已当修习 纳他弃我执

在知道自利作意、重视自己是有过失的,重视其它众生有圣人们赞叹的如海功德之后,应一再修习,将重视我自己的想法完全舍弃,修习重视和接纳其它的众生。

B、广说修法

(A)、总说自他交换法

a、接受他

114、犹如认手等 是身之肢分 如是何不许 有情众生分

如果认为众生的种类不同,而同种内又有不同的差别,因此无法交换。这是没有关系的,就像我们区分自己的身体,虽然有头、手、脚等很多不同的部位,但是执为我所有的心生起,认为全部是身体的肢体。同样地,将所谓的众生执持为一之后,为什么不能将天、龙等个别的有情们,认为是众生的一部份呢?

115、于此无我躯 串习成我所 如是于他身 何不生我心

就像于「无我」的这个不净身体上,因我执的心串习,以致产生了想〝我快乐、我痛苦〞等「我」和「我所」的心。这是无始以来就有的,同样地,于其它众生上也因「我」和「我所」的心串习,为什么「我」的心却不生起呢?也应该生起才对。

116、如是虽利他 然不生骄奇 如人自进食 未曾盼回报

像那样若是执他为「我」和「我所」的心纯熟后,不管我做了多少利益其它众生的事,也不会自认为神奇和骄傲自满,因为那就像我自己吃了食物以后,不会寄望回报一样。

117、微如言不逊 吾亦慎防护 如是护他心 悲心当娴熟

因此,不管是多微小的事,那怕他人会讲不好听的话,我自己身的举止、语的言谈也小心地防护。同样地,对其他众生,即便小小的伤害和痛苦都要加以防护的这个心,以及让他们解脱伤害、痛苦的悲心,应该一再地熟习。

118、众生临众怖 怙主观世音 亦愿消除故 加持自名号

对待其它众生,连最小的伤害也要加以防护、最小的痛苦也生起想要救怙的这个心,要一再地熟习,像这样,熟练度是可以不断增加的。因此,怙主大悲观世音在过去从有学道开始,就一再地生起想救怙三界所有众生脱离痛苦的心。祂发愿和加持:「愿众生临被火烧、被水冲走时,只要忆念我的名号三次,就能从中获救、解脱。」当时祂还发愿:「愿任何一位有情处大众中,胆怯之畏惧生时,只要忆念我的名号三次,就从那种畏惧中解脱。」像这样子,也为了消除在众生徒众中说法等时,所发生的胆怯之畏惧,祂以愿力、禅定、智慧加持自己的名号。

119、遇困不退转 如是娴熟力 令闻名惧者 失彼竟寡欢

现在刚刚开始学习舍弃自利、努力思惟利益众生、行利益众生时,若是发生了困难,不要从中退转。如此,以渐渐地舍弃自利、努力积极利他的熟习力量,能够使刚开始只是听闻到要交换自他的苦乐和善恶的名称就害怕的,最后变成若是没有积极利他,自己就会不高兴,可以做到像这样的熟练度。

120、若人欲速疾 救护自与他 当修自他换 胜妙秘密法

任何一位有情具有悲心,想要急速地救护自和他的轮回、恶道苦,他应该修持此对小乘根性或钝根者要保密的,将自己的乐因(善)、乐果,和其它众生的苦因(恶)、苦果,互相交换的上妙思惟法。

b、去除重视我

121、贪着自身故 小怖亦生畏 于此生惧身 谁不瞋若敌

因为贪着我自己的不净血肉之躯,一再熟习地用衣食养护,到了最后,连蚊虫、跳蚤咬等的小病,饥渴等的小畏惧处,也产生恐惧。像这样让疾病、魔、水火、猛兽、寒热、饥渴等一切畏惧生起的恶劣身体,哪一位有智慧的人不会像对敌人般地瞋恨它呢?

122、身饥渴病等 意欲解除故 捕杀鱼鸟兽 伺机劫道途

由于想解除有漏不净身体的饥渴、寒热、气胆涎等疾病,于是为了衣食、药物,而去杀害那些无辜的空中飞鸟、水中游鱼、陆地走兽,并且等候于路旁,抢劫行人的财物,身体是造这诸多罪过的根源。

123、为彼获利敬 父母亦杀害 盗取三宝物 此将无间焚

为了让不净的蕴身获利,和赢得他人的恭敬、服侍,就连对自己有大恩的父母也杀害,有如那阿阇世王杀害自己的父亲频婆娑罗王、行乐杀害自己的母亲,以及狡诈地盗取佛法僧三宝的财物。像这样的罪过,来世将堕到无间地狱,长时间被火焚烧。

124、哪个聪智者 欲护供此身 谁不视如仇 谁不欺凌彼

像这样大罪过的根源,有哪一个有智慧的、善于取舍的人会去喜欢并加以慈悲地保护?会用衣食供养这个一切罪恶根源的身体?是不该喜爱、保护、供养它的。如此恶劣的身体,谁不会视它如仇敌,用粗劣的衣食欺凌它呢?

c、阐述以自和他为要的利弊

125、若施何能享 自利饿鬼貌 若享何所施 利他天之法

「如果将自己拥有的衣食、家具等东西,布施给乞丐、畜生,那自己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呢?」这种主要想着自己的利益、一副悭吝的样子,是他世堕到饿鬼道的因;「如果自己享用这么好的衣食、东西,那拿什么来供养三宝、用什么布施乞丐?」这种主要想着利益他人的想法,是他世生人天善道的法。

126、为自而害他 将受狱等苦 为他而害己 圆满获一切

如果为了我自己,而去伤害其它众生的生命、身体、财物受用等,自己将生生世世遭受地狱、饿鬼、畜生等道中,寒热、饥渴、愚痴被役使等异常剧烈的痛苦,甚为苦恼;若是为了利益、救护其它众生而伤害自己,将自己的生命、身体、财富受用布施给众生,于短暂利益上将生人天善道,于究竟上将获得解脱佛果,总之,将获得轮回涅槃的一切圆满。

127、欲愿自高者 卑愚堕恶趣 此若换于他 生善道受敬

如果有想要自己的出身、身材相貌、财富受用、权势等一切都比他人高、好的想法,这不但会于其它生世堕到恶道,而且纵使获得善道身,出身、身材相貌、生计受用等,也会卑微并且愚蠢无知,具有这些的过患;如果把这种要自己高、好的想法,换到他人身上,也就是恭敬、赞颂、侍奉等,都移到他人身上,则于其它生世,将获生人天善道,那时,还将无病长寿、富有、受人恭敬承侍。

128、为己役他者 终遭仆等苦 用己以利他 尝人主等乐

如果为了自己的安乐,役使其它众生,使他们失去自由成为奴仆受苦,于他世自己也将尝受为人奴仆、穷困、卑贱等苦;如果为了利益其它众生,利用自己的身体、财富受用等,去帮助、侍奉其它众生,于他世自己将尝受为人主、富贵、相貌庄严、幸福圆满等乐。

129、所有世间乐 由愿他乐生 一切世间苦 从想自乐成

总之,三有世间的众生,其身心的所有快乐,都是由过去生世中,想要让其它众生身心获得快乐而产生的;又世间上,身心的不如意、不快乐等一切痛苦,都是由过去生世中,以自己为主,想要我自己的身心快乐所产生的。

130、何须多解说 凡愚行自利 牟尼唯利他 且观此二别

哪还需要多说呢?总之,凡夫们从无始以来只知道追求自利,因此到现在还是轮回的凡夫众生,而已成佛的诸佛们,舍弃自利唯独积极利他,因此证得佛果成为三界的应供者,并且没有任何过失、具足一切功德。所以,我们只要看凡夫和佛陀这两者间的过失、功德的差别,就能知道利他的功德利益,和自利的过失弊害。

131、自乐与他苦 若不真实换 佛果不能成 轮回亦无乐

我自己身心拥有的快乐连同乐因的善,和其它众生身心拥有的痛苦连同苦因的恶,如果不去用思惟行真实的交换,和用行为尽力地施取,则不能成就究竟的佛果,而且当在三界中轮回时,身心也无法获得快乐。

132、来世且莫论 佣人不工作 雇主不与酬 今生事不成

且先不用说现在看不到的来世好坏,就今生来说,佣人无法为雇主做好工作,和雇主不给佣人衣食等的酬劳时,佣人得不到自己所需的衣食酬劳,雇主的事情无法完成,这两者今生的事情不能完成。

133、尽舍见非见 乐因乐圆满 造他苦之因 愚痴取极苦

凡夫们舍弃了成办今生可看见的快乐,和看不见的来世快乐的因 ─ 自他交换后,今生和来世的幸福安乐也都全部舍弃,并且因为做了害其它众生受种种苦的因,这样愚痴、不知取舍,将使他世自己的身心相续,受取剧烈的痛苦。


d、教授务必实际交换

134、世间诸灾害 怖畏及众苦 悉由我执生 留大魔何为

诸世间任何一个众生,其身心所有的伤害,水火、猛兽、病痛、魔等的畏惧,和寒热、饥渴等所有的一切痛苦,都是由没有「我」但却执着着有「我」和「我的」而产生,那么这伤害我的大恶魔 ─ 我执,我要他做什么呢?要去除掉这没有需要的〝我执〞的心。

135、我若不尽除 则苦不能除 犹如火未弃 焚烧不能除

执着身心为「我」和「我的」的心,必须渐渐地完全舍弃,如果无法舍弃,自己身心所有的一切痛苦根本就无法断除,就像手中握着燃烧体性的火团,若是不放掉它,就无法免除手被火焚烧。

136、故为止自害 及息他痛苦 舍自尽施他 认彼等如我

因此,为了止息伤害我自己身心相续的一切痛苦,和其它父母众生身心的伤害或是痛苦,这殊胜的对治法就是断除〝重视我〞的这个心,将自己布施给其它众生,认持其它父母众生就如同是我的一样。

137、谓吾已属他 意汝定须知 除利有情想 汝今莫思余

将我布施给其它众生,和认持其它众生为我的之后,因为自己的身心和一切都已经给其它众生了,所以说,我是属于其它众生的。具我执的心,你一定要知道,从今以后,除了利乐贫富贵贱任何一位众生外,具我执的心,你不可以再想其它自利的事了。

138、不应以他眼 成办自利益 不应以利彼 眼等恶待彼

当把自己给了他人时,眼、耳、手、脚等都是属于他人的,用他人的眼、耳、手、脚等来做利益自己的事,这是不应该的;用为了利益众生并已经给了他人的眼、耳、手、脚等全部的身心,去做打骂、毁谤等伤害他人的事情,这是不应该的。

139、以众生为主 见己身何有 夺取彼等已 利益他众生

因此,从今以后,我和众生两者之中,应以众生为主、为要。看到我自己身上有什么好的衣食等东西,我都以心思惟:为了直接和间接利益其它父母众生,要将它夺取过来。


(B)、对治的差异分别修

a、略说

140、卑等换成我 我换成彼等 以无妄念心 修妒竞我慢

比自己卑下、与自己相等、比自己高,想象他们是我,而我是他们三者,除了这个想法之外,没有其它的妄念,依次地对我自己修嫉妒、竞争和我慢,以在交换前我对他有我慢、竞争、嫉妒的人为主要的交换对象,并不是跟自己的上师或弟子交换。这主要是要清净我自己,过去习于对他生嫉妒、竞争、我慢的过失的对治法。往后偈子的解说中,将交换后的我称为〝新我〞,交换前的我称为〝旧我〞,如此比较容易了解。

b、广说

(a)、与比自己卑下者交换 对自己修嫉妒

141、彼蒙敬非我 吾财不如彼 赞彼讥毁我 彼乐我痛苦

过去我曾藐视、侮辱过的人,或曾对我不高兴、嫉妒我的人,现在要和他们交换。要做这样的思惟:其它所有人都恭敬旧我,人们给他献帽、为他铺座等,新我不是如此,其它所有人都轻视我;旧我得到很多财富受用,新我没有得到像旧我那样的衣食财富;其它世间人都称赞旧我具有智德贤的功德,讥毁新我卑下、没有功德等;旧我身心舒畅快乐,新我却不是这样,身体有疾病等的痛苦,心不快乐。

142、诸工吾须作 彼安逸度日 彼于世有誉 吾卑无德扬

思惟:新我要做卑贱的工作,旧我不用工作,身体安逸地过日子;旧我在世间上有高贵、富有、仆从多等的名声,新我有卑贱穷苦等的无功德臭名。

143、无德何所为 较诸我有德 彼较某人劣 吾亦胜某人

因为新我没有见闻、学识、智慧、贤德等功德,旧我你傲慢做什么?不该傲慢的。对一些都没有功德的人来讲,新我也还是有功德,因此说,有功德和没有功德主要是互相对待的。比起功德非常大的人,旧我其实也是卑下的,有这样的情形;而比起极低下的废人等,新我也是很好的,这样的情形也有。因此我们要这样想,我不是完全没有功德,而他也不是绝对有大功德。

144、戒见失误等 惑力非我力 须尽力济我 纵伤吾接受

思惟:如果因违犯戒律、见解有错误、穷困没有财富受用等缺失而被藐视、侮辱、欺负,要知道那是因为贪等烦恼的力量很大所造成的,不是新我自己自主所造成的,为什么轻视新我?旧我如果自以为是菩萨、是有功德的,那么就须尽力用衣食等利益养护新我。旧我若施给新我衣食、卧具、资具等而加以养护,那时纵使产生藐视、侮辱等任何伤害,新我可以接受。

145、然彼未养我 何故轻视我 彼具有功德 彼德益我何

但是,旧我并不是给新我衣食等的养护者,为什么旧我藐视、侮辱新我呢?不应该这样做;旧我虽然有些功德,但是他的功德为新我做了什么呢?没有任何帮助。

146、不悯陷兽口 恶道之众生 于外彼耀德 欲与智者竞

旧我若是有功德的人,对于因恶业力而有如处于猛兽口中的地狱等恶道无怙众生,应该要生悲心,但是,却没有这样的悲心。因此,旧我实际没有任何的功德,外表上却自以为有功德,我慢地想和利他的悲心智者 ─ 菩萨较量。绝对不可以想要这样做。应该像这样观修。

(b)、与自己相等者交换 对自己修竞争

147、观待等己已 一切己为胜 纵诤亦必得 财利与恭敬

在学识、种姓、财富受用等各方面大致和自己相等的人,过去自己因不喜欢他而跟他竞争,他也不喜欢我,因而跟我竞争。同这样的人交换观待后,为了让新我在智德贤等功德,或是财物、恭敬等各方面都要胜过旧我,则甚至用打斗和争论,也一定要超过旧我,要这样思惟。

148、务必显吾德 遍扬诸世间 另者彼功德 不令世人闻

要这样想:新我所拥有的世、出世的一切功德,一定要令其显扬,让世人都知道。另外,对手旧我所有的一些见闻、学识等功德,要让世间人不管谁都听不到、不管谁都不知道。

149、复当隐吾过 受供而非他 今我获大利 受敬而非他

要这样想:新我所犯的如行为上的小过失等,一切过失也都要隐藏,不让任何人看到、听到,而对手 ─ 旧我若是有一些小过失,我要替他宣传,让世人都知道。由于世人看到如是的新我具功德,都行广大财物、恭敬的供养,对手 ─ 旧我没有获得财物、恭敬等,新我从今以后获得很多食、财、受用等物,和受到世人的恭敬,都为新我献帽子、铺座等;旧我不但没有得到如此的财物、恭敬,还遭到世人的藐视、侮辱。

150、长久吾喜观 彼造非法事 众生全耻笑 互相共责难

要想:旧我有时候违犯了戒律、犯了不合戒律的过失,对于这个,长久以来新我就都很乐于一再观看,不但这样,所有的众生也都耻笑、嘲讽旧我,并且互相集合起来,实行指责旧我的主要缺失。

(c)、 与比自己高者交换 对自己修我慢

151、卑鄙他亦称 与吾齐较量 我俩闻貌慧 财出身岂等

要想:卑下的旧我,他竟然也向世间宣称要和新我一起较量。旧我和新我二者,在见闻、智慧或是相貌、出身、财富上,有如天壤之别,如何相等呢?绝对不相等!

152、如是全传遍 闻吾功德已 毛竖生欢喜 浑然受喜乐

要这样想:旧我和新我二者,不管是出身、受用、智慧等任何方面都不相等,像这种情况传遍世间,世人听到新我的功德后,他们身上汗毛竖起、心中欢喜,新我全然享受他们身心的快乐。

153、彼纵虽有财 若为吾工作 予彼仅维生 以吾力持取

如此想:纵使旧我偶尔也有得到受用的财物,旧我如果按照新我的吩咐如实工作,那时将仅给旧我够维持的微薄酬劳,而其余的则以新我的力量汇集起来,取为己有。

154、令彼失安乐 恒常遭伤害

要这样想:如果旧我身心得到快乐,要以新我的力量让他失去快乐,且新我要使旧我身心永远和痛苦的伤害在一起,要如此的一再思惟。

(C)、自他交换后如何修

  因此伤害己 百世皆轮回

就如此,和比自己卑下的人交换,修嫉妒自己,或是与自己相等的人交换,修与自己竞争,或是和比自己高的人交换,修对自己生我慢。不管怎样,每一次稍微观修思惟之后,还要再如此思惟:现在交换成为他之后,对自己(即旧我)修的我慢、竞争和嫉妒,这些恶劣的想法,过去从无始以来,就在我自己的心续中生起,因为对其他众生生我慢、竞争、嫉妒的过失,致使好几百世都在轮回中轮转,多世或长期地生在地狱、饿鬼、畜生等道中,自己伤害了自己。

3、教导修等持的方法

(1)、温和的教导

155、汝因欲自利 虽经无数劫 如是大劬劳 汝唯成就苦

恶劣的心识,你因为只想着自利,时间上虽然经过无数劫,且当时也都非常劳苦,像身心那样的痛苦,具我执的心,你只完成痛苦而已。

156、如是务必要 勤行众生利 牟尼语无欺 后将见其德

从过去无始以来一直到现在,就像那样地只行自利,从今以后一定要行利益其它父母众生,因为牟尼的教诲绝对不欺诳。自己行利他的功德利益,往后将看到渐次地获生善道和究竟证得佛陀果位。

157、若汝于往昔 素行此事业 除佛圆满乐 绝非如此状

具我执的心,如果你过去生生世世都如实地行自他交换这件事,将自己的善、乐施予其它众生,其它众生的苦、恶由自己受取,现在除了享受佛陀无尽身、语、意、功德及事业的圆满、无漏上妙快乐外,绝不可能显露出像现在轮回众生的痛苦模样。

158、故如于他人 精血之滴液 汝执为我般 于他亦当习

因此,只是一滴父母他们不净的精血,根本没有我和我的,具我执的心,你却熟习地将它执为我和我的,就像这个理由般,对其他众生的身心也应该同样地熟习。

159、为其侦探已 吾身有何物 夺取彼等已 汝行利他人

从过去无始以来一直到现在,只做自己的侦探,行自利的事。从今以后,我做其它众生的侦探,负责他人的事,想他人的事,自己身上所拥有的任何好的衣食、卧具等必需品,对治的心用力将它们夺取后,让具我执的心,去行利益其它众生的身心。

160、我乐他不乐 我高他卑下 利我非利他 怎不嫉妒己

称说:「我自己享受富足的衣食、卧具等东西,心情非常愉快,身体也安乐,而其它众生们衣食、卧具等缺乏,身体被疾病等缠身不安乐,心情也不愉快;我的出身、财富受用或法等都很高,其它众生们这些都很卑微;我有很多利益我的亲友、施主等,其它众生则是无怙无友,没有像这样利益他的人。」因此,我自己怎么不嫉妒我自己呢?应该嫉妒啊!

161、吾当离安乐 他苦加吾身 时云何所为 细察己过失

如果我因为衣食等顺缘,身心有暂时的快乐,我应当要远离此乐,将乐施给其它众生,而其它众生衣食缺乏、艰辛等痛苦加在我身上。时时这样说:这具我执的心,现在在想什么?在做什么?时时地观察认识我自己的过失。

162、他虽犯过错 转成己过失 己虽犯小过 当众坦承忏

虽然看到其它众生做了犯法或违规的过错,为了不让他受刑,也要说:这是我做的。将它转移成自己的过失;我虽只做了违反今世及后世的世、出世的小过错,也不隐藏地在众人面前坦承忏悔。

163、特称他令誉 以此抑己名 我如最下仆 供遣行诸事

当我的心想要他人听到自己的一些功德,让我变得有名时,要特别向他人宣扬其它圣贤们的功德美名,用以压抑自己一些功德的声誉,我要像仆人中最低下的奴仆,供他人役使,做他们吩咐的所有事情。

164、此乃具过性 不赞微暂德 其德亦务必 莫令他人知

这具我执的心,他的体性是唯有过失的,虽然可能有一些短暂的闻、思、修、智、德等功德,但是也不应该赞美。这具我执者的少分功德,务必连一些人也都不知道,要像这样隐藏。

165、总之为自利 汝害他有情 为利众生故 愿彼害归我

总之,过去从无始以来一直到现在,为了行自利,具我执的心,你欺凌其它众生的身体、生命、财富受用等,今后,为了利益其它父母众生,令他们获得短暂和究竟的利乐,愿那所做的一切伤害都降临在我身上。

166、汝莫令傲貌 力量滋生起 有如初嫁媳 羞畏极谨慎

这具我执的心,你不要后颈硬直得像是地位很高,生出傲慢骄矜之气,要像刚过门的新媳妇一样,对行自利的想法和行为感到十分害羞,唯恐违犯自身心相续的戒律,紧闭身语罪行之门,约束身语的言谈举止,应如是居处。

167、行彼如彼住 汝不如彼行 若此应制伏 逾越当断除

于行持菩萨戒律中,应安住于封闭一切罪行之门的律仪戒和摄善法戒,像饶益众生戒那样地行持安住,如果心你不像菩萨三戒那样去做的话,应以对治心制伏具我执的心,要是违越不被制伏,应严厉地如实断除。


(2)、严厉地断除

A、断除心

168、虽已如是诲 汝不如是行 则宣汝诸过 汝唯遭断除

虽然,如上教导了修自他平等和自他交换,但是所要断除的具我执之心,如果你不照那样做,就宣说你 ─ 具我执的心 ─ 过去所做的一切罪过,只好用对治法将你断除。

169、汝弃我于彼 乃昔时今异 吾知汝何往 汝傲应全灭

从前那个时候,具我执的心,你自利的作意造下恶业,把我丢到地狱、饿鬼、畜生等恶道任何地方。那时因为不知道,现在不同了,因为听闻、思惟《入菩萨行》后,对治心 ─ 我已知道这情形,要断除的具我执之心,现在你往何处去?你无处可去,而且,也要连根消灭你自利作意的傲慢。

170、仍思有己事 此念应舍弃 吾售汝予他 莫倦应尽力

还想着「我有自己的事情要做」的这种想法,现在就要舍掉,对治的心我,已经把要断除的具我执的心你,施舍给其它众生,今后在行利他上,心你不要气馁,要贡献你的能力。

171、若吾稍放逸 未施汝予众 则汝定将我 施与诸狱卒

如果对治的心我,放逸不把要断除的具我执的心你,施舍给众生们,要断除的具我执的心,你一定会把对治的心我,施给极为恐怖的地狱鬼卒们。

172、如是汝屡屡 施我令久苦 今忆诸仇怨 摧汝自利心

像上面说的那样,具我执的心,你过去曾多次把对治的心我施舍给地狱的鬼卒们,从无始以来长期地受各式各样的痛苦。现在,对治的心我,记起那些伤害的仇恨,要连根消灭具我执的心你自利的想法。

173、吾虽欲喜悦 然吾不令喜 吾虽欲保护 应常护彼等

今后我虽是想要让我自己喜悦、自己好,但是我绝不让我自己喜悦;我虽是想要保护我自己不受痛苦,那时,应保护其它众生不要受苦和造苦因。

B、断除身

174、此身体如何 全然被保护 则彼将如是 变得极脆弱

如何地用衣食、首饰,全然保护、爱惜这身体,它就会像那样变得十分脆弱,连微不足道的小痛苦也无法忍受。

175、落得如是弱 大地一切物 无力满其欲 谁能满彼欲

如果认为:落得脆弱又有什么关系呢?如果落得像那样脆弱,任何伤害都无法忍受,那时大地的一切也无法满足身体它的欲望,有如自乳轮王虽然得到四大部洲的王位,和三十三天帝释天的一半王位,却仍然无法满足欲望的故事。像那样,谁能满足身体它的欲望呢?没有人能满足它。

176、无力复欲想 烦恼坏念生 彼全不依赖 富足无穷尽

身体没有能力达到自己的希望却又想达到时,劳累、痛苦地既烦恼又可怜。夺取三宝财物和毁谤、斥责圣贤等堕落的想法也会产生,致使来世堕恶道遭受难忍的痛苦,这种情形也是可能发生的。任何人能像圣人般,身和受用不希望依赖亲友、眷属等大家,他心中富足快乐的圆满将是永远无穷尽的。

177、身欲增盛故 莫令有机趁 不执悦意物 其为善妙物

因为身体想要衣、食、首饰等的欲望会增盛的缘故,所以不要给它机会,任何人像圣人般少欲知足地不执着悦意、昂贵的东西,食物是托钵来的,住处是树下,衣服是粪扫衣,药是煮过就可倒掉的草药。像这样的受用,是非常好的东西,最初取得容易,再来守护容易,对它没有贪恋,最后失去不懊悔,是非常好的。

178、至终化灰烬 不动待他驱 可怖不净身 何故执为我

自己的身体现在不管用衣、食、首饰、卧具等怎样养护,最后死了仍是尸体腐烂、散掉,或是火化成灰的结局。现在身体自己也不能动,它必须靠心、气才能行动,本质是不净恶臭的肉团,像这样的身体是今生、来世一切痛苦的源头,极为恐怖,为什么要执着这个身体为我和我的呢?不应该执着。

179、无论生或死 惑身何所为 土等何差别 怎不除我慢

不论自己现在是暂时活着没死,或是很快就会死,我要这个不净、腐烂、恶臭物的惑轮身体做什么呢?土块、石头、木棍等和这个身体有什么差别呢?没有任何差别,呜呼!为什么不除去执着着为我或我的身体的这个我慢呢?

180、奉承此身故 无义集诸苦 贪恋瞋恚此 如树身何为

服侍身体、为身体的奴仆,为获得衣、食、住处、首饰等,无意义地造了许多杀人、偷盗、邪淫等恶业,因而累积很多轮回、恶道的苦果,那么贪恋这个身体,气愤着身体的欲望无法达成做什么呢?这个身体就像树木而且有过失,要它做什么?没有必要。

181、我如是养护 或为鹫兽食 身既无贪瞋 何故恋此身

不论是我现在用衣食、首饰、卧具等如是养护,或是死了尸体被丢到寒林,因为身体只是物质,所以对自己的爱惜养护没有贪恋,对兀鹰、狐狸、野狼等的吃食破坏也没有瞋恚,若是如此,心自己为什么要贪恋物质无意识的身体呢?不应该贪恋。

182、毁彼无瞋识 赞彼无喜识 若身无所知 为何为身劳

不管怎样毁谤物质的身体,它也没有瞋恚的意识,还有,当着身体的面不管怎样赞叹它,它也没有高兴的意识,如果它没有意识,我为什么要为身体辛劳地追求成办衣食、首饰、卧具等呢?这样做是没有意义的。

183、云心爱此身 身与我为友 众皆爱己身 何不爱众生

如果认为心与身体从入母胎开始即结合成为亲友,心就喜爱了这个身体。因为,身体和心成为亲友,所以可以喜爱。若是如此,因为一切众生皆喜爱各自的身体,那么经由执众生他们的身体为我的身体或是我,为什么会不喜欢众生他们呢?应该喜欢。

184、故吾不贪恋 为利众舍身 此身虽多患 为事业所用

因此,我对自己个人的身体没有贪恋,不执着为我的,为了利益众生获得暂时和究竟的利乐,应该毫无吝惜地施舍这个身体。因为前面所说的理由,这个身体虽然有很多过失,但是眼前在修持佛法的时候,应该把它当作是自己行持佛法事业的工具,就像农夫的犁、木匠的斧头,如圣天所说的:「虽然看这个身体像仇敌,但是仍然要保护它,因为具戒长存,将由此生广大福德。」

185、愚行已足够 吾随智者迹 忆教不放逸 去除昏与眠

过去所做的降敌扶亲、追随世间八法等凡夫的行为已经足够了,因此,今后我要追随智者佛陀和他的心子菩萨们,忆想起前面放逸品所说的:思惟所修的学处不放逸、思惟所依的暇满不放逸、思惟所舍的烦恼不放逸、思惟恶道难离不放逸等一切话语后,对于障碍修禅定的五种盖障:一、睡眠和心内收昏沉,合为昏睡盖;二、心向外攀缘的掉举和做错事后悔,合为掉悔盖;三、贪妙欲的贪欲盖;四、想到仇敌生起伤害之心的瞋恚盖;五、对于自己所修的法没有信念的疑法盖。这些应该如实去除。

186、如大悲佛子 安忍合宜业 若不精勤修 吾苦何时了

就像大悲佛子们的行为一样,自己也要忍受行合宜事业的苦。总之,应该坚忍、有毅力地行持菩萨三戒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众生戒,止观双运和六度等合宜的事业。如果不能日夜不分地努力行持,我什么时候才能了结自他心续中,无始以来所造恶业的生老病死的一般轮回苦果,和个别的恶道苦果这一切呢?无法了结。

187、故为除障蔽 邪途召心回 恒于正所缘 吾应修三昧

因此,为了去除贪、瞋、痴、嫉妒、竞争、我慢、吝啬等根本烦恼和随烦恼,总之是由执着「我」和「我的」,而障蔽解脱的烦恼障;为了去除分别三轮、执着所有所知法是真实,或执相或执二,而障蔽遍知智慧的所知障,连同习气,将心从执着常、乐、我、净的邪路上召回来后,我应恒常禅定于诸如苦、空、无常、无我,或是止观双运,或是法性无我义的正所缘中。


二、品名
  入菩萨行第八品 ─ 禅定(宣说等持于定的方法)

 


{返回 贡噶旺秋堪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入菩萨行论 第九品 智慧
下一篇:入菩萨行论 第七品 精进
 入菩萨行论 第四品 不放逸
 入菩萨行论 第八品 禅定
 入菩萨行论 第十品 回向
 佛陀十二相成道赞颂
 入菩萨行论 第九品 智慧
 修心七要
 入菩萨行论 第一品 菩提心生的利益
 入菩萨行论 第三品 受持菩提心
 入菩萨行论 第五品 护正知
 入菩萨行论 第六品 忍辱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