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十 1 慈——予乐
 
{返回 宽见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326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十(1)
——改变人生命运的秘笈

十原文

“慈庄严故,于诸众生,不起恼害。悲庄严故,愍诸众生,常不厌舍。喜庄严故,见修善者,心无嫌嫉。舍庄严故,于顺违境,。

四摄庄严故,常勤摄化一切众生。”

讲记

四无量心——慈无量、悲无量、喜无量、舍无量,慈悲喜舍皆具足。四无量心是菩萨的特点,是菩萨道的精神所在。我们学佛也就是为了超越我们现有的生命状态,成就圆满的人格,成佛。那么要成佛就必须要行菩萨道,菩萨道的特点就是要有慈悲济世的胸怀,就要从这四无量心开始修学。极乐世界那里都是菩萨,当然也有声闻,但是以菩萨居多。菩萨就要从四无量心开始修学,如果我们自己有了四无量心,去极乐世界就容易。我们讲三福里讲到四无量心,深信因果、发菩提心、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菩提心的四个方面就是慈悲喜舍,是菩提心的四个重要的内容。

一、慈——予乐

第一,慈无量。“慈庄严故,于诸众生,不起恼害”。慈和悲有什么不同?慈就是予乐,给人快乐,总是愿意把快乐和别人分享,愿意让别人快乐,这样的心,就是慈心。如果一个人能够拥有慈的这种心态,他就能够做到“于诸众生,不起恼害”。因为一个人有慈的修养,随时都会想着给众生带来快乐、幸福,他自然不会去做恼害众生的事情。我们只对自己慈,时时刻刻都想着给自己带来快乐,这就是普通人。菩萨不是这样子的,菩萨是时时刻刻都想着给众生带来快乐,所以说你是凡夫还是菩萨,就看你慈的对象是谁。有人说,我不仅仅为自己啊,我还为我儿子啊,我还为我亲戚啊……你慈的对象是有限的。佛慈的对象是无限的。我们一般都这样,我们出门有什么好事先把谁叫上?跟我关系好的。跟我关系不好的怎么办?不理他,这就是凡夫。所以我们慈的对象是有限的,就是跟我有关系的,跟我关系好的我对他慈,跟我关系不好的,谁对他慈!这就是普通人,菩萨则不然,菩萨是慈无量。


{返回 宽见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十 2 悲——拔苦
下一篇:《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九 5 般若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一 4 五趣唯心造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 缘起 开篇的话——为什么要学习《十善业道经》..
 学佛次第入门 第二章 佛教缘起及历史 第三节 智慧真理的求索者 —— ..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十 1 慈——予乐
 不清净施
 关于《梁皇宝忏》的开示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十一 7 八圣道
 轴心时代
 找到正确的思维模式
 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我今生的目标是往生极乐世界...不知道具体应该如何修?[栏目:生西法师问答]
 真言密教强调实修实证的重要性与殊胜[栏目:宝海上师]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四)第二集[栏目: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净空法师]
 圣者言教 第二课(二)对治分别心方能成办解脱[栏目:圣者言教]
 对一个学生而言,在学习知识的同时,积累福报有何必要呢?[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佛教拜年短信[栏目:佛教手机短信]
 一生遭遇困境是考试[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五]
 离苦得乐,请你这样做! (中)[栏目:创古仁波切]
 悟道不难[栏目:达观法师·佛法随笔]
 “普门”法门[栏目:李尚全教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