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十一 8 止和观
 
{返回 宽见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348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十一(8)
——改变人生命运的秘笈

八、止和观

经文:“止庄严故,悉能涤除一切结使。”止就是停止,也就是安住不动,我们的心能够止于一处,安住在一个地方。止能够使我们的妄念停止,能够降伏我们的烦恼。我们头脑里有很多妄念,它动来动去,飞来飞去,不得停止,这就是一种烦恼。所以我们修行其中一个目的就是使妄念停止,不再纷扰。妄念怎么样才能停止啊?前面所学习的内容,都是能够使妄念止息的方法。我们的福德具足,智慧具足,那么妄念越容易止息。止就能够降伏我们的烦恼,当然要彻底解决烦恼,光是止还不能做到,还需要有观。

观是什么呢?观察,观照,一清二楚。如果光有止没有观,就成了木头、石头。木头、石头没有妄念,但是它也就没有作用了。像人喝醉了,昏昏大睡,那看起来已经止息了,但是这没有作用。所以真正学佛之后,光止还不够,要能生起观照的智慧,把一切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知道它的前因后果,也知道它的正邪,完全了悟明白,这是观的智慧。

那么,观也就是正观、观照,即是如实观照宇宙人生的真相。你看观自在菩萨,心生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他就有这种作用,能够如实观照宇宙人生的真相。有了这种正观之后,就能够引发般若智慧,通达宇宙人生的真相,这时候就能彻底断除人生的烦恼。因为把宇宙人生的一切都看透了,这个看透了不是我们说的看透了,这里是指完全清楚,把宇宙人生运转的种种规律完全看明白了。所以经文里讲:“观庄严故,能如实知诸法自性。”诸法自性是什么?就是它的本来面目,就是你还没起分别心以前的那个东西,但这个必须修行才能知道。你看有个杯子放在这儿,你能看见它的自性吗?它的自性是什么?空,你还没有起分别心之前的东西,它的本来面目,那么这是什么?大家可以悟一下,这就是止观。

其实禅定一般就是指止观,止和观必须同时具足才是正定,光有止没有观,或者光有观没有止都不行。光有观没有止就成了妄想,光有止没有观就成了昏沉。这是止庄严和观庄严。一个人的内心妄念能够停止,能够观察宇宙人生的真相,透彻了悟宇宙人生的真相,这种人有一种力量。

我们为什么没有力量?为什么我们的内心非常虚浮?因为我们的妄念不能停歇,妄念纷扰。妄念已经止息的人,深沉如大海一般,慈祥也是无量无边,他的力量不可思议,不可捉摸,而我们普通人的力量非常渺小,因为妄念是无序、混乱的,所以没有力量。

当我们的心能够止于一处的时候,力量就非常大,就好像拔河一样,很多根绳子,大家拉的方向不一样,你拉这,他拉那,甚至反着拉,总的力量不大,因为它是乱的。当大家都集中力量往一个方向拉,力量才大。如果当大家都乱哄哄的时候,你会感觉有力量吗?当大家行动都化一,思维都是一致的时候,这时候这个团体就有力量了。所以说我们要训练这种素质和修养,这一方面我们还非常缺乏,都应该训练啊。 


{返回 宽见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十一 9 方便庄严
下一篇:《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十一 7 八圣道
 学佛次第入门 第二章 佛教缘起及历史 第十一节 两大主流的远行 —— ..
 给予比索取更快乐
 对三位弟子的开示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四 3 不杀生的利益之施无畏
 我们需要终极的皈依
 学佛次第入门 第三章 佛教基本教义 菩萨乘(三)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五 8 不偷盗的利益之处众无畏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十二 十善业道是一切圆满成就的基础
 关于《梁皇宝忏》的开示
 学佛次第入门读本 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中阴境相与宗教文化背景[栏目:咏给明珠多杰仁波切]
 龙树中观哲学的演变与发展(成建华)[栏目:中观宗文集]
 习禅录影[栏目:南怀瑾居士]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二(五九三)[栏目:杂阿含经]
 何谓本尊?[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为判府蒋枢密开讲要义白话[栏目:凡夫居士]
 过端午,除三毒[栏目:和佛陀一起云游四季·释见介]
 2008年接受海涛法师专访之开示[栏目:狮吼音·开示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六三集[栏目: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师]
 禅门骊珠集 第九篇 克勤圜悟至中明本的禅师 铁牛持定[栏目:禅门骊珠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