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学习济公济世利他的菩萨精神
 
{返回 月悟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311

学习济公济世利他的菩萨精神

天台山国清寺  月悟

  《佛遗教经》云:“汝等比丘,於我灭後,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如暗遇明,贫人得宝,当知此则是汝等大师。若我住世,无异此也。”不言而喻,佛陀住世以佛为师,佛陀灭後以戒为师;小乘行人如是,大乘行人亦复如是。然而,对於戒律,大小乘行人的观念大不一样,并且有时还极端相反。佛教传到中国,时至现在,皆是大乘佛教,是故学大乘要有大乘菩萨的襟怀与气度。一切以济世利他至上;若为济世利他故,非犯戒不可,则犯戒亦不妨。千万不要学小乘行人的小家子气,纵然眼看着女子溺死河中,也因严持“不触女人”戒而不予救拔。不过,大乘行人除非迫不得已,决不能故意犯戒,否则连小乘行人也不如也。
  为说明这个问题,特以家喻户晓的济公活佛为例。济公传中的道济和尚,乍看不但不修行,反而喝酒、吃肉违犯戒规。然而究其行为,却无时不作利他救世的大乘之举。吾人当领会济公的真迹,乃是大乘行者,佯狂度世的菩萨精神。倘无济公游戏人间、神通化物之功力,而学其喝酒、吃肉,则会为世人所讥谤。近代高僧印光大师对此有独到的见解,他在所作《印光法师文钞》中谈到:“道济禅师乃大神通圣人,欲令一切人生正信心,故常显不可思议事。其饮酒食肉者,乃遮掩其圣人之德,欲令愚人见其颠狂不法,因之不甚相信,否则彼便不能在世间住矣。凡佛、菩萨现身,若同凡夫,唯以道教化人,绝不显神通,若显神通便不能在世间住。唯现作颠狂者显则无妨,非曰修行人皆宜饮酒食肉也。世间善人,尚不饮酒食肉,况为佛弟子,要教化众生而自己尚不依教奉行,则不但不能令人生信,反令人退失信心。故饮酒食肉不可学,彼吃了死的会吐出活的,你吃了死的,尚不能吐出原样的肉,怎可学彼吃肉?彼喝了酒能替佛装金,能将无数大木从井里运来。汝喝了酒,把井水也运不出来,何可学他。”
  因此,吾等业障凡夫,若真心实意学佛,便不能学济公喝酒吃肉以至颠狂,应当学习济公济世利他的菩萨精神。济公禅师系浙江天台人,然彼地济公雕像皆塑“酒葫芦”,笔者颇不以为然,故赞同传印老法师的建议,“其左臂下酒葫芦,略嫌赘尤,其正式像,若能除此,窃以为尤佳”。

 


{返回 月悟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由拿破仑的远见谈开去
下一篇:劝念佛人学天台宗
 无所求,才有所得
 佛弟子要守住酒戒
 出家人一心行道,不愁衣食
 访韩随笔
 怎么如法称谓僧人?
 略说偈颂
 如何求生东方净土?
 蝜蝂传
 教下各宗对“三不退”的说法
 南传内观和天台止观的区别在哪里?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慎勿放逸——佛教进取观 一、佛教的进取思想 2、怎样进取 八万法门,安心而入[栏目:张朋]
 杂阿含经选集 前言[栏目:杂阿含经选集·新版]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七(一○三五)[栏目:杂阿含经]
 元音老人文集菁华录 第六章 净宗心要 6 散心念佛[栏目:元音老人]
 论善导大师的佛学思想与净土宗的教义特征(崔玉卿)[栏目:净土宗文集]
 日常生活见修行 食衣住行显功夫 Cultivation is seen in Daily life...[栏目:宣化老和尚开示 Venerable Master Hsuan Hua's Talks]
 梦中人[栏目:戒嗔的白粥馆]
 实践弥勒悲愿,不再有轮回过患,地藏无须再头头救拔,极乐世界和弥勒净土是何殊胜?[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成佛之道》与《菩提道次第广论》之比观[栏目:如吉法师]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二十五[栏目: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