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批评的应注意合理性 被批的应积极面对
 
{返回 周齐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871

批评的应注意问题合理性 被批的积极态度面对问题

对于“不会讲经说法的法师不是合格的法师”这个问题,还可以由这样两方面来看,一是这个问题本身的表述问题;一是这个问题所涉及的现实状况问题。首先,就这个问题的表述看,这是个在逻辑上有缺失的判断。

“合格的法师”的条件不止一条,且法师的个性特质类型也一定很不同,“讲经说法”是成为“合格的法师”的条件之一,而不是充分必要条件。这个问题的表述中仅用“讲经说法”来判断是否“合格法师”,前提即不能完全成立,因而结论也就有问题,引起歧义自然在所难免。如果说“不会讲经说法的法师不是合格的法师”,即如同说“会讲经说法的法师是合格的法师”一样,是有逻辑缺陷的判断。其次,之所以会有这样的问题被提出和引起讨论,暴露出目前能够讲经说法的法师比较缺乏的现实问题,更透露出一些信众的关切之情。当同情的理解,应积极的改善。这个问题里所说的法师,应该指称的是出家人。佛教以佛法僧为三宝,也就是说,如果佛教是个宝的话,就是因为有佛法僧。而其中,僧是让佛教久远广布的主要的和能动性的体现和载体。僧之称为宝,意味着僧应有不同寻常的宝贵之处。所以,成为真正的僧宝,或者“合格的法师”,应是个不断精进成就的过程。不过,出家并不等于得道,出家人队伍的良莠不齐不仅曾是历史状况也是现实状况。正所谓“从凡成圣,此事良难”。何况,讲经说法也非是个法师就能做到的事。说法者若不了知佛法真谛,不能宣讲正法,则会产生谤法之过。而且能够上堂说法者还需要具备很多德性。佛典中记有不少种要求。但无论如何,懂佛法通经教,是做法师者应着实努力的本分事。至于能否讲说得好,显然因人而异。但若本分事都没有努力地去做,的确谈不上合格。

再者,能有很多法师或者通经教者能够讲经说法,尤其是能够有水平地讲经说法,是佛教现实水平的一项重要表征。各方面应积极推进讲经说法水平的提高。佛陀遗教,“依法不依人”,经教即是佛法的凝结。经典之于佛教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不然历史上那么多古圣先贤们花那么大的力气结集佛经,那么多的高僧大德们皓首穷经,所为何来!“演布经教”,“以十二部经教教化众生”;“禀承经教,洗除邪惑”;“依经求理”,“入真实观”。凡此等等,即佛教所谓的“续佛慧命”的重要方面。按说,僧人讲佛经,阿訇讲《古兰经》,神父、牧师讲《圣经》,是宗教教职人员的基本本分之责,没什么好讨论的。但是,如果成了问题,无论怎样,都是需要认真检讨一下的。事实上,当今社会的整体文化水平和精神水平都普遍提高,人们不仅需要法师能讲经说法,还需要讲说得有水平。所以,法师们要成就为合格的法师,可谓任重道远!佛典浩繁,实难尽通。古时不同法门的僧人,各持所长。而今也不妨因人而异,各所侧重,各归其类。现在,法师们的文化水平也是普遍提高的,信众又有切实的要求,加之有关方面积极促进,状况应该能逐步有所改善。事实上,这不仅是需要积极推进、而且是需要持久推进改善的方面。


{返回 周齐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关于经济危机中的佛教作用——既供佛脚急来抱 犹化好雨润物生
下一篇:中国近代佛教复兴之再审视
 怎样调试佛教与经济世俗性的平衡?
 慧远及其因果报应说
 批评的应注意合理性 被批的应积极面对
 关于经济危机中的佛教作用——既供佛脚急来抱 犹化好雨润物生
 “佛学”与“国学”不必是所属关系
 戒律外寺制僧规的产生及其特点和意义
 人间的佛教提倡“人间佛教”的逻辑及其意义
 蕅益智旭与天台宗——以《灵峰宗论》为中心
 大肚弥勒——宽容、和善、智慧、快乐的象征——由《兜率龟镜录》说起..
 现代佛教与现代佛教教育刍议(未成稿)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考试[栏目:觉世论业]
 良家经 (节译)[栏目:巴利语佛经选译]
 400.问曰:佛能度龙、鬼、神等堕余道中生者,何以独言天人师?[栏目:大智度论·四百问答]
 1756 阿弥陀经义述(唐 慧净述)[栏目:《阿弥陀经》之注疏]
 乐悲 Optimism vs. Pessimism[栏目:旅途脚印 Footprints on the Journey]
 因果不爽[栏目:法音集·佛教典故]
 如何理解名言缘起与胜义缘起?[栏目:生西法师问答]
 家庭 Family[栏目:森林里的一棵树 A Tree in a Forest]
 耆婆童子学医记[栏目:佛经故事选辑-女性的故事]
 07-026修行叮咛语[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7年]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