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 一谛章第十
 
{返回 白话佛经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7893
白话佛经
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
 
一谛章第十
 
  「世尊!这无因缘造作的四圣谛中,苦谛、集谛、道谛三种谛属于有生灭变迁的范畴,唯有灭谛是属于无生灭变迁的范畴。什么缘故?
 
  「因为苦谛、集谛、道谛三种谛是具有因缘造作的现实尘世现象。具有因缘造作的现实尘世现象,就有生灭变迁。既有生灭变迁,就是虚妄不实的现象。虚妄不实的现象,就不是究竟的真理,就不是超出生灭变迁的永恒真实,就不是众生归依的所在。所以,苦谛、集谛、道谛不是至高无上的真理,不是超出生灭变迁的永恒真实,不是众生归依的所在。
 
  「唯一永恒真实的苦灭谛即灭谛,远离有因缘造作的现实尘世现象。远离有因缘造作的现实尘世现象就是超出生灭变迁的永恒真实,无生灭变迁的永恒真实不是虚妄的现象,关于不虚妄的理性的义理是真理,是永恒真实的,是众生归依的所在。所以,灭谛是至高无上的真理,是不可思虑议论的真理。这灭谛,超脱一切众生心意识所认识的外界现实事物,也不是一切阿罗汉、辟支佛的智慧境界。就像生来眼瞎的人看不到各种物,出生七天的婴儿看不到太阳,对灭一切苦的灭谛的认识也是如此,一切未能断惑悟理的凡夫的心意识认识不到灭谛,阿罗汉、辟支佛的智慧也通达不了它。
 
  「凡夫的心意识,对断和常的二种观念是颠倒的,一切阿罗汉、辟支佛的智慧,则局限在于远离恶行烦恼的清净。
 
  「不能断惑悟真的偏颇思想观念即边见,是凡夫对于由烦恼产生的色、受、想、行、识五蕴的谬见。他们的想法违悖真实,固执地把本来是虚假的自身和身外之物当作是可以由自己主宰的真实存在,从而产生二种观点,这些观点就称为偏颇思想观念。这二种观点,就是所谓认定人身心过去、现在、死后永不间断、欢乐长享的常见,认定人身心死后断绝不再续生、不受报应的断见。仅仅认识到世间一切现象是因缘和合、迁流转变的,是断见,不是断妄悟真的佛法正见;仅仅认识到涅槃脱离因缘和合、迁流转变、永恒真实,是常见,不是断妄悟真的佛法正见。由于观念想法违悖真实形成的,所以才得出这样非正见的认识。凡夫对自身的诸根进行思考辨识时,只认识到现世现象在不断变坏,却没有认识到三世因果连续不绝,于是生起断见,这就是观念由违悖真实的想法形成的缘故;凡夫对于心相续的真义,愚昧不解,不知道心意识在极短的时间里也有生灭流转,于是生起常见,这也是观念由违悖真实的想法形成的缘故。这违悖真实的想法形成的观念,相对于关于五受阴的正确观念,有的过分了,有的却不及,由于是抱着违悖真实的想法对事理进行辨识,所以才形成或断见或常见的错误观念。持颠倒观念的众生,对于五受阴认识是颠倒的,本来是无常的却想成常的,本来是苦的却想成是乐的,本来无永恒主宰的我却想成有永恒主宰的我,本来是不净的却想成是清净的。一切阿罗汉、辟支佛所具有的领悟清净的智慧,于生死法的无常等,虽有所了知,但于如来一切智所知的如来藏境界,及如来法身,还是本所不见的。
 
  「有的众生由于相信佛所讲的关于如来法身的理义,想到如来法身体性是无生灭迁流恒常不变的、功德无量其乐无穷的、融通周遍随意自在的、超脱尘世清净无染的,即具有常、乐、我、净四德,这并非是颠倒的观念,这就称为断妄悟真的佛法正见。什么缘故?因为如来法身就是通过契合常、乐、我、净度达涅槃彼岸,对如来佛法身作这样认识的,就称为正见。得此断妄悟真的佛法正见,才是佛的真子,有的是从听受佛的演说后生起的,有的是从真正的佛法生的,有的是从法身的感化中产生的,有的不得佛的法分,但从其它法如布施、持戒而得福报。
 

{返回 白话佛经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 一依章第十一
下一篇: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 空义隐覆真实章第九
 中部71经 三明与婆蹉经
 法句经 12 华香品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四(六一一)
 出三藏记集 15 法华宗要序
 百喻经 85 妇女患眼痛喻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六(六六一)
 比丘尼传 3 宋 景福寺法辩尼
 杂阿含经卷第一(一一)
 摄类学 第十一章 性相与名相
 《正理经》简读之十四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前世今生 第四章 已逝的父亲和儿子对我说话(2)[栏目:探秘生死轮回的启蒙书·前世今生]
 舍利弗(智慧第一) 回家[栏目:佛陀十大弟子传·星云大师著]
 住持佛教其责在僧[栏目:界诠法师]
 宁玛派三根本[栏目:宁玛]
 从佛学的角度来看,有没有提过集体目标和个体目标?我们如何更快乐地实现个体目标?[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大日经疏讲解 第31集[栏目:大日经疏讲解·成观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