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译经文相应部24相应7经/因经(见相应/蕴篇/弟子记说)(庄春江译)
起源于舍卫城。
「比丘们!当有什么时,执取什么后,对什么执着,则生起这样的见:『对众生的杂染来说,没有因没有缘,无因无缘众生被污染;对众生的清净来说,没有因没有缘,无因无缘众生被净化;没有力,没有活力,没有人的力量,没有人的努力;一切众生、一切生物类、一切生存类、一切生命无自在力,无力,无活力变化命运、本性的结合而在六等级中感受苦乐。』呢?」
「大德!我们的法以世尊为根本……(中略)。」
「比丘们!当有色时,执取色后,对色执着,则生起这样的见:『没有因没有缘……(中略)感受苦乐。』
当有受时……(中略)当有想时……当有行时……当有识时,执取识后,对识执着,则生起这样的见:『没有因没有缘……(中略)感受苦乐。』
比丘们!你们怎么想:色是常的,或是无常的呢?」
「无常的,大德!」……
「……(中略)变易法,不执取它后,会生起这样的见:『没有因没有缘……(中略)感受苦乐。』吗?」
「不,大德!」
「受……想……行……识是常的,或是无常的呢?」
「无常的,大德!」……
「……(中略)不执取它后,会生起这样的见:『没有因没有缘……(中略)感受苦乐。』吗?」
「不,大德!」
「这里,凡所见、所闻、所觉、所识、所得、所求、被意所随行都是常的,或是无常的呢?」
「无常的,大德!」……
「……(中略)不执取它后,会生起这样的见:『没有因没有缘……(中略)感受苦乐。』吗?」
「不,大德!」
「比丘们!当圣弟子在这些地方舍断困惑,舍断苦的困惑,……(中略)舍断导向苦灭道迹的困惑,比丘们!这被称为不堕恶趣法、决定、以正觉为彼岸的入流者圣弟子。」
汉巴经文比对(庄春江作):
「定分、相续、转变(SA.155)」,南传作「变化命运、本性的结合」(niyatisaṅgatibhāvapariṇatā,逐字直译为「决定结合本性转变」),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被命运、境遇与本性所塑成」(moulded by destiny, circumstance, and nature)。按:菩提比丘长老似乎将「结合」(saṅgati)译为「境遇」(circumstance),而水野弘元《巴利语辞典》则将「saṅgatibhāva」合起来解说为「(地水火风等)结合的状态」。又,「命运」(niyati),另译为「决定」。「本性」(bhāva),另译为「状态」。「变化」(pariṇatā),另译为「转变;成熟;消化」。整句的意思是说,人无力改变宿命。
「在六等级中」(chasvevābhijātīsu, chaḷabhijātīsu),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六等级」(six classes),并注解其内容为「黑、蓝、红、黄、白、最白」,这是「邪命外道」(ājivika)派所提出其通往最高成就之路的六个阶段(represent stages along the ājivika road to perfection)。「六等级」的「等级」(abhijāti),另译为「类;阶级;种类」。